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69章

大唐春-第69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师叔”
    等到看清来人是李曦,水叶顿时松了口气的样子,当下也不避嫌疑,一把拉住李曦的手,顿时那眼里就雾蒙蒙的,眨眼的功夫,眼泪就颗颗滑落。
    这下子顿时吓了李曦一跳,他赶紧低了头呵哄,又问:“怎么了这是?谁欺负你了?说出来,师叔替你做主”
    “师爷爷……师爷爷他不要水叶了”
    好不容易看见一个认识的又能信任的人,小尼姑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不一会儿就憋得两颊如染桃花,叫李曦看了直是心疼不已。
    当下他赶紧抬手替水叶擦泪,温柔地呵哄着,问:“怎么了,你师爷爷为什么突然不要你了?”
    水叶抽噎着,委屈的什么似的,断断续续地道:“今天早上起来,师爷爷就叫我收拾行李,然后说,说此间事了,他要回长安了,叫水叶继续留在这里,等待缘法。水叶不愿意,就哭,可是师爷爷不理水叶……水叶想去找周夫人和、和师叔呢,可是水叶又不知道该怎么走……”
    她一行说一行哭,听得李曦直是皱眉,好容易才算是弄懂了她的意思,却是心中疑惑再起,心想:不会那么巧吧?我昨晚刚写好了奏折,想要过来找他帮忙,他一早起来就收拾行李要走?
    当下他轻轻拍打了几下水叶的后背,帮她把气儿拍顺了,这才拉起她的手,道:“走,师叔带你找你师爷爷去,讲不讲道理了还,我们水叶多听话啊多乖啊,凭什么说不要我们就不要了咱们得讨个说法去”
    说着,李曦拉着她的手就往日照寺里走,两人一径来到上次见那老和尚的后院,水叶小尼姑跟她师爷爷制气,不愿意进去,李曦就让她在门口等着,自己推门进去。
    莫言老和尚正在榻上打坐呢,听见动静,他蓦地张开眼睛。
    李曦笑了笑,双手合什给他问好:“李曦见过莫言大师。”
    莫言老和尚笑笑,抬手道:“李大人不必客气,请坐。”
    李曦笑笑,便在榻前的蒲团上跪坐了,那莫言也便起身下了榻,来到前面与他相对跪坐,当下里也不奉茶,只是笑着问:“水叶跟你告状了吧?老衲的缘法在长安,所以要回去,她的缘法却还在此地,自然不能随老衲走。只是,老衲此去之后,水叶留在此地无人照看,终归是个不放心,因此老衲冒昧,想请李大人代为照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呃……”
    李曦闻言有点发愣,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回答呢,那老和尚莫言便已经又笑着看了李曦一眼,一副无所不知的神情,问:“老衲此去长安,大人是否有什么东西需要老衲帮忙带去的?若有,请尽管说来,定不负大人所托便是。”
    李曦闻言定定地看着他,下意识的问:“你,不会真是老神仙吧?”
    莫言笑而不语,只是看着他。
    李曦定定地与他对视了一阵子,实在是猜不透这个老和尚怎么把时间掐算的那么准,如果说上次的事情,还有可能是老家伙蒙对的,但是这一次,来之前可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再说了,就是写奏章也只有自己和武兰两个人知道啊,但这老和尚却好像是能掐会算一般,不但知道自己写了奏章,居然还算出来自己会过来找他帮忙往上头递……
    这个,可就有点神乎其神了
    据水叶所说,他今天早上起来就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而且刚才还郑重其事的把水叶那个小尼姑托付给自己,又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问自己是不是有东西要托他带到长安,一切的一切,都显示这个老和尚简直是无所不知……
    只略微犹豫了一下,李曦就干脆把怀里的奏章掏出来递过去,想要解说几句,老和尚却是直接接过去看都不看,便道:“此事便包在老衲身上,管不叫大人失望便是。”
    “呃……”
    李曦再次被他的无所不知给噎住。
    愣了好大一会子,居然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你想说的,人家早都猜到了,那还说个屁啊
    虽然老和尚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了帮忙,而且还一副十拿九稳的模样,让李曦心里忍不住就有些惊喜,来之前他可没想到老和尚会这么痛快的就答应帮忙的,还以为要费一番唇舌,谁知道人家非但愿意帮忙,而且还很主动,甚至于李曦觉得,这老和尚会不会就是因为要给自己递奏折,才突然要回长安的?毕竟他此前一直待得好好地,今天早上起来却突然要走。
    想了想,还是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李曦干脆起身告辞。
    莫言老和尚笑眯眯地站起身来,那目光似乎能透过窗纸看到外边水叶所待的地方,然后,他意味深长地道:“水叶命中注定不是我释门中人啊,一切就都托付给大人了”
    李曦闻之愕然。
    本周六或者周末,肯定会爆发一次,全天候的爆发,能写多少算多少
    所以,强烈求票
    月票榜的形势岌岌乎殆哉,推荐票则是一天不喊就没人投……
    兄弟们,给力些吧
    月票,推荐票,都砸过来
    俺一定会用大爆发来感谢大家的
第三十章帝阙
    第三十章帝阙
    一个月后,长安城。
    若论天下城池之大,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首推大唐长安城。
    这座城市肇建于隋,而发扬于唐,它布局严谨,结构宏大,建筑风格恢弘壮丽,而且最关键的是,在眼下这农耕时代,这座城市里居然汇集了超过一百万的人口
    于是,平康坊内满楼红袖,曲江池畔游人如织,大雁塔下香客如云,便说是挥汗如雨呵气成云亦不为过,其车马如龙冠盖云集之盛况,堪称繁华富丽已极矣。
    而即便如此,自从长安城建成之后至今百余年,这盛大的大唐帝都却居然从未发生过任何拥堵之事,别的不提,单说那被称为“槐街”的朱雀大街,便足足阔达六十丈纵有百万人口万千车马,亦可从容熙攘。
    由此可知这座城市的气魄之大
    便在长安城的正东,有一处花木扶疏楼台掩映的宫殿群落,单这一处所在,竟是占去了一坊半之地就这还是因为长安城北边的二十多个坊都偏大,若是换了南边的广德坊新昌坊之类,单这一处所在,便要足足占去三坊之地
    时人向来便有“长安居,大不易”的感喟,意思是说长安物价腾贵,消费水平极高,而对于一座庞大的帝都城市来说,最贵的自然就是宅子,因此若非是本来就家中资产丰厚的,等闲外地士子便是考中进士留在长安做了官,却仍然无力在长安置地购宅,只好租了房子来住。说起这一点,倒真是古今同理。
    而在眼下这长安城里,能享有如此一座盛大宫殿的,自然只有当今的皇帝陛下,尊号曰“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的唐玄宗。
    这座园林式宫殿群落,便名兴庆宫。
    说起这兴庆宫,就不得不提到大唐长安城的三大宫殿群。
    国朝定鼎初期,百废待兴,便是太宗皇帝陛下励精图治,却也只是给后辈们留下了一个好底子罢了,终他一朝,大唐朝廷的财赋始终都是紧巴巴的,因此在那个时代,由太祖而太宗,再到高宗朝前期,皇帝们一直都是居住在皇城之内的太极宫、掖庭宫等处。
    一直到高宗后期和武则天的武周时期,朝廷积累数十年,开始有钱了,于是乃大兴土木,这才有了大明宫。而那雄浑壮阔的含元殿,便也成了大唐的象征。
    时至当今开元皇帝陛下继位,却是不愿意居住那些老旧的宫殿,再者朝廷府库充足,倒也不缺那几个钱,于是玄宗皇帝一声令下,决定修建新的宫殿,地址就选在兴庆坊。
    兴庆坊,原名隆庆坊,当今皇帝陛下作为藩王时,便与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隆庆坊,号称“五王子宅”。后来在当今皇帝陛下在先天元年登基,为了避讳李隆基里的这个“隆”字,隆庆坊乃改名为兴庆坊。这里地处长安的繁华地带,毗邻长安东市,而且附近还颇有些园林景胜,再加上又有些童年的记忆在这里,因此玄宗便极为喜欢此处。
    开元二年,玄宗皇帝将其同父异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迁往兴庆坊以西、以北的邻坊,将兴庆坊全坊改为兴庆宫,后来觉得还是不够大,便干脆就把北边的永嘉坊给圈进了大半个,其间殿台楼阁之处,颇费巧思,而草木奇石之用,又极见意兴,更有勤政务本楼、花萼争辉楼等等,极得开元皇帝陛下的欢心,一俟建好,便立刻入住,于是这里也就成为了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号为“南内”。
    时值午后小睡初醒,兴庆宫内的南熏殿静静悄悄,那殿内殿外虽也有几十个太监丫鬟等敛手肃立分列两侧,却是连咳嗽都不闻一声。
    这时节一个高大威武的中年汉子走过来,他看去约莫五十岁上下,长个子,方脸膛,面白无须,气概非凡,生得甚是英伟丈夫,更兼穿了一身紫袍,看去愈显仪表堂堂,虽然那声音听起来有些偏于尖细,却也不伤其沉稳之态。
    此人便是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当时的大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极受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后来追随当时为临淄王的玄宗陛下连续发动了两次兵变,最终帮助玄宗登上帝位,堪称是这位开元皇帝最为宠信的人物之一。
    高力士虽为宦官,然而为人颇有度量,兼且文武双全、处事有度,与玄宗皇帝主仆相伴几十年,始终为玄宗皇帝信赖备至,眼下更是担任着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右监门卫将军、兼知内侍省事等等职衔,多次参予朝廷机谋。
    此时来到殿外,他低声问一个领班小太监,“大家可曾醒来?”
    那小太监哈了腰,也低声道:“回老管家,大家已经醒来,刚洗了把脸,吃了一瓣胡瓜,这会子散困乘凉呢,您快进去吧。”
    高力士闻言点点头,迈步进殿。
    他乃是玄宗的“家中老奴”,开元皇帝亲口所言,“力士当上,我寝乃安”,意思是说,有了高力士在宫中当值,我就可以安稳睡觉,由此可见其在皇帝陛下眼中的地位。
    因此,太子殿下李鸿便直接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则呼之为阿翁,驸马辈更是呼之为爷,便皇帝陛下也并不称他本名,而是直接叫他将军。至于宫中的这些小太监们,却是因为级别不够,因此便讨好地唤他为“老管家”。
    当下他昂首迈步进殿,到得帐前,窥见一侧偏殿里四个宫女正在执扇,玄宗皇帝只穿了一身家常燕服,也是松松垮垮的,衣带不整,甚至还光着脚,正在那里半睡半醒地眯着眼睛想事情,当下他便唱了个诺,道:“老奴请见大家。”
    玄宗闻言睁开眼睛,呵呵一笑,招手道:“将军来了,且来,来,朕正在想事情,你素来主意稳健,可来为朕一谋。”
    高力士闻言迈步撩开珠帘进去,再次施礼,然后才笑道:“大家,您刚刚醒来,不宜多思,不如且出去走走,也是散散食。”
    玄宗皇帝笑着摆摆手,“顾不得,顾不得,且来。今日朝堂之上,韩休接连几次面折萧嵩,倒叫中书令大人几番下不来台,唉,朕苦于不知该如何调解啊”
    玄宗皇帝今年四十八岁,再过一个来月,千秋节一过,便已经是四转之数,不过他少年英武,这些年亦是励精图治,精力一直很是饱满,此时虽然即将步入老年,看去却仍然极是雄壮,宽肩厚背,长髯飘胸,虽然午睡醒来,衣着亦是不整,却仍是威武尊贵已极,也雍荣华贵已极。
    听见玄宗皇帝的话,高力士也笑笑,却并不是那种讨好与巴结的谄媚,如果勉强来形容,倒更接近于两个积年好友之间友善的笑,毕竟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中,他都始终站在玄宗皇帝的身边,一直到帮助他成功登基,是玄宗皇帝的“老家奴”嘛,这关系虽然不至于真的像朋友那样,但玄宗皇帝对于高力士却是极为看重,凡事也都愿意听听他的意思,因此与普通受宠的宦官大臣之流,自然又有不同。
    当下想了想,他道:“韩休为相,正是中书令大人所举荐,照常理说,韩大人理该感激万分才是,可若是那样,这朝廷可还是大家的朝廷?”
    玄宗闻言一愣,然后便紧紧蹙眉。
    这时,高力士又道:“据老奴听说,那韩休为相之后多次面折中书令的事情,业已传到了广平郡公的耳中……”
    玄宗闻言精神一振,问:“他怎么说?”
    这广平郡公,全称是广平郡开国公,乃是前宰相宋璟的封号,这位以“贤相”之名为朝野上下一致称赞的老宰相曾多次告老要到洛阳尊养去,不过皇帝陛下都没有准,眼下还让他担任着尚书右丞相之职,虽然只是个虚职,老宰相已经几乎不问事了,可要是一旦有大事难以决断,玄宗陛下仍是会第一个就想到他。
    眼下朝中出了宰相之争,让他这位开元皇帝大伤脑筋,自然是一听高力士提起他,立刻就想问问他的说法了。
    高力士闻言淡淡地道:“广平郡公听了此事之后,只叹息着说了一句话,‘不意韩休乃能如是’”
    玄宗皇帝闻言微微颌首,然后便再次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他淡淡地道:“萧嵩还是有能为的,虽然有些不检点,却也不伤大体,唔,韩休峭直,也是好的,只是……再等等看,再等等看吧。”
    说着说着,他却是突然问道:“九龄如何?”
    高力士想了想,道:“九龄刚直能谏,又有风度雅量,不过他正在居母丧,眼下虽在长安,怕是不宜夺情。”
    玄宗皇帝点点头,良久不语。
    然后,他笑笑摸着自己的脸,问高力士,有人道:“韩休为相,朕容貌消瘦矣,将军观之如何?”
    高力士闻言笑笑,“陛下青春常在,此不过小家子语,何必在意。”
    玄宗闻言大笑,光着脚起身下榻,道:“此言正是朕当时便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指,朕寝之不安,韩休常力争,朕寝乃安。”
    又道:“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己身。”
    高力士闻言俯身称贺,“大家千秋,乃大唐之幸也”
    玄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