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50章

甲申天变-第50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轻松松的出来收拾残局。
    下层民众渴望战争,这可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观。
    偏偏这种奇观是真实存在,而且就存在于身边。
    前番李四的那篇七杀文已经直眉白眼的指出赴死军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要么赴死军死绝,要么满清全灭,两者是不死不休的天然死敌。这让太子和一众学官花费了许多时间才完全接受,毕竟当时的主流尤其是弘光那个小朝廷,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江南小朝廷还指望满清这个“鞑虏”和李自成这个“贼寇”互相削弱呢。
    而七杀文中另外一个主题,就是联合所有抵抗力量。
    天下间所有抵抗满清的团体和个人都是赴死军最天然的盟友和伙伴,赴死军会承担起作为一个盟友的义务,包括保护抵抗者和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甚至明明白白的指出,任何抵抗力量遭到满清的打击,等同于对赴死军的直接打击,李四和赴死军将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进行报复。
    而且李四所提到的所谓“盟友”的范围极其广阔,不管对方以前是什么身份,只要抵抗外敌的入侵,赴死军就会单方面承认对方的盟友地位。
    不管你是山贼还是草寇,不论以前有什么样的罪行,哪怕你不承认赴死军的盟友地位,只要你对鞑子下手了,就会得到赴死军的承认。
    这个调门起的有点高,说起来动听的很,真要实施起来难度肯定大的出奇。尤其让以大名正统自居的太子难以接受的一点就在这里了。
    现在的李闯也在和满洲建奴打的难分难解,难道他们也是赴死军的盟友?
    “不论李闯贼军犯下如何滔天地罪孽。他们也是大明地贼寇。只要他们能够归服王化抵御外辱。就是赴死军地同道。”
    为了把李四地这个意思贯彻下去。杨廷麟杨大人跑细了两条腿。终于换来东宫众人一个模棱两可地答复。好歹保持了太子和赴死军之间地和睦。
    就是李四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杨廷麟是个很好地监军。是个很辛苦地监军。
    随着建设地深入。大山深处地基地刚刚有了点样子。李四又以民心士气为由要打仗。而且是要打大仗。
    这才消停了几天呀!
    听完了李四要打仗地理由之后。杨廷麟地满腹怨气顿时烟消云散。这才兴冲冲地伙了李四来找太子。
    “又要打仗?”太子这么说并不完全因为惧怕战争,更多是认为大家都刚刚站住脚跟,有了一喘气的机会,好歹也要发展一段时间,壮大一下赴死军的实力吧。
    “民心如此。”李四已经学会使用民心来掩饰自己的意图。
    乡民之中汹涌澎湃的好战风潮太子等人早就觉察,只是没有想到李四会如此的“顺应民意”,以目前的情形来说,怎么看也不是发起战争的最好时机。
    “若是再不动手,恐失了民心士气。”李四再次拿出民意做挡箭牌。
    顺应民心是历朝历代检验一下君王昏庸与否的试金石,无论是谁也不敢小看了这“民心”这两个字。
    民心这种东西其实很有意思,可以左右很多重大的局面,看起来是因为时局的发展而酝酿出来,其实也是可以操纵的。
    “真的要打?”,这个事情别人都没有发言权,所以太子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杨廷麟。
    杨廷麟既是太子的代言人,又是赴死军的监军,他的意见极其重要,起码对东宫众人而言是很重要。
    “要打,这次一定要打。”
    素来平和的太子甚至没有太多的意见,这个脾气温和的少年和他父亲完全不同,几乎没有主见,立刻同意了杨廷麟的意见:“那就打吧,要打哪里?河南还是湖北?”
    河南还是一片混乱,暂时没有任何一支强有力的势力,尤其是在接近赴死军的广大区域,完全就是个软柿子。
    而西南的湖北是李自成的地盘,虽然有左良玉的几十万大军,可是个人就知道左良玉怕李自成就好像老鼠怕猫……
    “攻打舒城,忠诚伯和我的意思是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
    “舒城?攻打?”无论是刘理顺还是姚明恭,都认为杨廷麟是说错了。
    舒城可是靖南侯黄得功的地盘,先不说黄得功手上近十万人马不是赴死军可以击败的,那完全就是大明自己的地盘,自己人派兵攻打自己的地盘,岂不是可笑?
    黄得功诨号叫做黄闯子,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猛将,早年间在辽东杀鞑子的壮举世人皆知,后来屡屡击败张献忠,也算是当世少有的良将了。
    “黄部拥兵近十万不假,然其主力多移至滁州一线,庐南兵没有多少人马。而舒城扼我进出之路,万万不能掌握在他人手中……”李四很详细的给太子和那些老学究们讲解详细的作战部署。
    大明朝的赴死军挑起战端主动攻打大明朝的靖南侯,不论战术布置的如何巧妙,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太子乃我大名正朔,福王妄自称帝已违祖制,”每当说起这些,杨廷麟就热血满腔:“福王称帝实属大逆不道,只因时局艰难,太子这才忍让至今……”
    “忠诚伯的意思就要高树我大明正统之帜,让天下有义之士知道先皇骨血依旧,让世间百姓知道我大明正统在此……”
    一说起这个,这帮子学官的血笔比都热,李四唯恐他们热血太过沸腾:“我和杨监军的意思呢,其实就是打出大明正统的旗号而已,并非真的要夺取黄得功的地盘。靖南侯也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又是太子少保,只因错信了一些流言,这才……总之就是要太子殿下移驾舒城,若黄得功有些许天良,自然是要率大军迎请太子,到时候咱们再护送太子上南京,福王和太子本是至亲,到时候自然会禅位……”
    “指望福王禅位?忠诚伯只见太过浅薄。”姚明恭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太子殿下也应该打出大明正统的旗帜了。”
    谁不想坐皇帝呀,终大明一朝,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谁真的禅位过呢,当年的靖难之役就是叔侄之间争夺帝位,流的血还少了?现在的局面和建文时期何其相似?
    “是极,是极,还是姚修撰想的深远。”李四心中暗道:“这帮子学官也不大好忽悠呢,不论如何,去往东方的通道一定要打开!”
    正文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更新时间:2009…9…18 9:37:13 本章字数:2836
    费了老大的力气、担着泼天的风险,太子好不容易才从京城的乱军之中保存下来,本想南下之后可以继承大统再造河山,不想太子的堂伯父——福王已经称帝,改朝弘光。
    这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经过这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判断,大伙儿都知道这已经是即成的事实,就算无法接受也要接受。
    接受弘光朝,那置太子正统于何地?
    大伙的前途和希望都系在太子身上,和南京的弘光朝可没有半点相干。
    于公于私,大伙都希望太子能够继承大统正位。
    然而局面已经成了今日这般模样,调门儿唱的再高,也需要实力来说话。
    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众学官一直在琢磨如何摆正太子的位置这个问题。和弘光小朝廷公然撕破脸皮显然是不智之举,比较稳妥的做法还是树立大明储君的旗号,在大义上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实力作为后盾。
    黄得功本就是太子少保,六年前和太子见过面的,最主要的是这位黄少保和福王系人马不大和睦,或许可以真的试着接触一下。
    黄部近十万人马确实不是赴死军可以与之匹敌的,但赴死军真正面对的黄部军马根本就没有多少,绝大部分都在滁州一带准备内讧呢。
    南明小朝廷建立之初。分封四镇。可四位统兵地大将都想占据肥美膏地。问题也就来了。
    徐州地高杰想要得到扬州这块肥肉。根本就不理会小朝廷直接带兵攻打扬州。
    诸位看官莫要惊奇。第一次扬州大战并不是和满清。而是南明小朝廷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这还不算滑稽地话。那后来事态地进展能笑破人地肚皮。
    高杰地徐州军团七八万大军。硬攻扬州文官手下地几千人马。打了十几天楞是没有打下来。扬州督师史可法名义上可以节制徐州军。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庐州地黄得功说话了:高杰你小子不仗义。这是造反叛逆。于是带着大兵准备北上。
    黄得功地口号喊地震天响。现在想起来他未尝没有占据扬州地意思。
    还没有等黄得功动手,徐州军先下手了。
    双方的损伤虽然不大,可局面却紧张的不行。黄德国的庐州军和高杰的徐州军是四镇中最强大的,其他两镇都是隔岸观火的准备看好戏。
    总之就是一句话:满清的人马还远在山陕,小朝廷自己就准备火并了。
    好在史可法周旋期间,终于没有爆发军团规模的内讧,但是四镇之间已是水火不容。
    这样的小朝廷,不灭亡都没有天理了。
    以赴死军现在的实力,硬攻一个小小的县城,胜算极大,关键是能不能在舒城站稳脚跟。
    打下来容易,要是黄得功急了眼,带着大队人马过来,大伙也只要灰溜溜的跑会深山之中。
    “占据舒城与否并不重要,此一战的意义就在于让江南知道大明正统依然。”
    在东宫众人看来,这一仗很有打的必要,最好是大打特打,当然他们看重的是政治意义。
    李四看重的则是战略意义,无论如何都要为赴死军打开一条出山的道路。只要赴死军有了舒城这个桥头堡,进可以直逼长江水系,退可以从容入山。
    更重要的一点是时间的紧迫,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再过几个月的功夫,扬州将有一场让所有汉人痛彻心扉的大灾大难……
    扬州,是李四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必须亲手把这个噩梦终结,绝对不能让满洲人打断抵抗力量的脊梁骨。
    只要能够打通庐州这条通道,扬州将置于赴死军的作战半径之内。
    而舒城就是这条通道的第一站。
    “眼下弘光朝据力雄厚,太子不宜于其撕破脸面。时下福王系消极抵抗,打的是驱虎吞狼的算盘。太子可高树抵抗外辱的大旗,与福王形成鲜明对比……”
    “哦,忠诚伯和你都商议妥了?有什么章程就拿出来,我照这去做就是了。”和学官们的热切相比,太子要淡薄的多,你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吧。
    “以忠诚伯的七杀状传檄天下,让天下人知道殿下的决心和气魄,占据大义的名分。”杨廷麟侃侃而谈:“然后太子亲征舒城,黄得功纵有千军万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前来攻打。”
    “我带兵?我……”
    “殿下亲征只是个幌子,其实忠诚伯和臣等都在的。”
    “好,就这么办吧。”太子甚至没有仔细思量就同意了这个方略,就同意了。
    局势是明白着的,太子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一听说又要打仗,乡亲们的心思比战士们还要热切。一些和李四熟络的老乡甚至找上门来,询问打仗的各种细节。
    “李兄弟,要打哪里了?需要小车子不?俺家那辆小车还可以用哩。”
    “打肥仗还是瘦仗?”
    “啥时候动身呐?”
    素质呀素质,还好李四和这些熟的不能再熟,否则真能把他们当成敌方的细作抓起来。
    面对这些什么也不懂的乡亲们,李四也只能把胸脯子拍的山响:“这一仗肯定是肥,肥的流油,大伙多出力,分红指定是少不了的……”
    在一边的老路真的哭笑不得,李兄弟好歹也统领着近万大军,现在哪里有半分大军将帅的架势,分明就是坐地分赃的土匪头子呀。
    或者说还不如土匪头子,就是土匪们还知道弄个军帐啥的,可李四这座茅棚就象个客栈一样。外面的乡亲们想来的时候推门就进,想走的时候拍拍屁股就跑个精光……
    茅棚小屋被这些身上是土脚上是泥的乡民挤的海海满满,几个赴死军的总旗长都无处下脚。
    “呵呵,有空常来坐坐,走好,走好……”笑面佛一般的李四满面红光,好不容易把这些乡民打法走,深吸一口气:
    “四日之内,大军必须做好所有战斗准备,七日内各部必须达到战斗位置。”再没有刚才的和善,语气之中满是是金铁之声。再回头,李四脸上哪里还有半分的笑模样?
    “八日之后,我要站住舒城的城头!”李四环视众军官:“若是拖延了时日,无论是旗官还是队官,一概军法论处!”
    “是!”众人齐齐挺胸敬礼。
    刚才还闹闹哄哄的打仗立刻严整的叫人心悸,肃杀之气恍如有形。
    面对乡民时候的笑面佛爷,如今的冷酷统帅?哪一个才是李四的真正面目?
    和李四相处的愈久,老路反而愈发的看不清楚这个兄弟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
     更新时间:2009…9…18 9:37:14 本章字数:3292
    夜色昏沉,一灯如豆。
    李四不是关老爷,没有挑灯看春秋的气度胸襟,更没有红炉煮酒的闲情雅致,晚上唯一的节目就是睡觉。
    在乡民面前扮演老好人笑面佛,在赴死军将士身边还要弄出一幅如钢似铁的冷酷军人模样,说不累那是假的。
    等到更晚一点还要巡一回营,然后才可以睡觉,这一天下来,累的象头磨了三斗麦子的老驴。
    案上是一份粗糙的地图,仅仅标示出大的江河流向和山川走势,再就是几个城镇的大概位置。
    “扬州……扬州……”李四的有意无意的指着地图上代表扬州的那个黑点,朱笔忍不住在这个位置画了一个圈子……
    “四叔……”
    娥子这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往里看,怯生生的唤了一声却不肯进来。
    弱弱的呼唤让正走神的李四一惊,朱红的墨点子刚好落在代表着扬州的那个黑点上,殷艳艳的颜色看的人触目惊心。
    “娥子?这么晚你咋过来了?”李四把地图折起,头也不抬的问她:“外面的童子军没有吓着你吧?”
    在李四屋外执勤的就是童子军,尤其那个叫镇南的半大孩子,忠诚是不必说的,只是有些心狠手黑。只要有陌生人靠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