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阁老夫人养成记 >

第62章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62章

小说: 阁老夫人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氏脸上直冒冷汗,虽然芳嬷嬷说过皇后不会怪罪她,可她还是有些心慌。

    “民妇走着,忽然发现柳叶姑娘也在前面,而且一直是朝着林子里走去,民妇心中纳闷,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竟然悄悄地跟上去。”

    皇后的呼吸有些急促,当年的事情就要水落石出,她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一眼不眨地盯着杜氏。

    杜氏的头垂得更低,“柳叶姑娘到了林子里,不一会儿,芳姑娘也到了。”

    她看一眼芳嬷嬷,芳嬷嬷示意她讲下去,她心一横,又道,“民妇看见芳姑娘和柳叶姑娘交换手中的篮子,然后芳姑娘离开,柳叶姑娘却并未走,反而是绕了几个弯,往荒山走去。”

    皇后的手紧紧地抓着宝座的两边,杜氏说的这些都能对上,当时芳姑是王府里的老人,管着王府中的杂事,被她收为心腹,府中通房产下死胎,自然是交给芳姑去掩埋。

    她早就安排好,孩子只是吃过药熟睡着,等芳姑去城外时,让柳叶去和她碰头,将孩子带走,交给董氏,瞒天过海。

    “民妇跟着柳叶姑娘,看着她的手伸进篮子里,不知在做些什么,好似在掐着什么东西一般,然后就见她从里面提出一个襁褓,将襁褓全部扒下,露出赤身的婴儿,她手一丢,就将孩子丢进坑中,然后离开。”

    杜氏的声音又轻又抖,殿内外早已清空,并无一人,殿内静得吓人,皇后的呼吸急促起来,手死死地抓着座边,目光淬火。

    “民妇心中大惊,天气寒冷,等柳叶姑娘离开,也顾不上什么,爬到坑下面,将孩子抱出来,孩子似乎没有气息一般,脖子青紫,指印可见,民妇想着或许还能有求,脱下衣服将孩子包起来,拍打几下,也是那孩子命大,居然细声地哭了几句,民妇不敢多呆,将孩子抱回家,抱回家后,心中难安,怕惹了祸事,连夜出京,到渡古县七峰山时巧遇赵家的姨娘,赵家姨娘刚刚丧女,民妇将孩子放在她的不远处,见她将孩子抱回,这才放心,此后十几年中,一直守在赵家的周围,不曾离开。”

    杜氏当年给王府送菜,对于王府的事情也知道一些,王府中同时有孕的就有两位侧妃和一位通房,她也听到平侧妃产子,通房难产死胎而亡的事情,估摸着这孩子就是通房生下的孩子。

    将孩子抱回家后,忐忑难安,柳叶姑娘是平侧妃的人,平侧妃最受宠,若是让她知道自己救下通房的孩子,定然不会罢休。

    她是个寡妇,又无子女,多年来就盼望有个孩子傍身,可惜直到丈夫去世,都没能盼来一儿半女,她起了恻隐之心,思来想去,连夜抱着孩子逃离家乡。

    一个妇人,带着孩子上路,孩子又才刚出生,身子又弱,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等她一路南下到达渡古县内时,身上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已,孩子身子又太弱,她生怕养不活,恰巧听到附近有个七峰山,山上有座寺庙,幸许能收下这个孩子。

    也是命中注定的,她抱着孩子,看着前面也有主仆俩抱着孩子,那孩子也用襁褓包着,看起来和她怀中的孩子差不多大,主仆俩脸色悲伤,并未上山,而是寻了一处地方挖坑埋子,她心念一动,将孩子放在她们的不远处,然后躲在一边。

    果然,那女子的孩子刚刚去世,正是悲痛之中,听到孩子的哭声,循声而来,将孩子抱回了家,她一路跟着,看着她们进屋,然后打听她们的家境,也算是小富之家,于是就留在渡古,守在赵家人的周围。

    谁知,世间的事情竟是如此的巧,赵家竟然就是柳叶姑娘的娘家,她一直担心着,就怕就柳叶发现,好在柳叶从未回过渡古。

    前段日子,赵家人进京,她本打算变卖铺子,也跟着上京,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就碰到芳姑娘一行人,被芳姑娘给认出来,一路带到京中。

    听完她的叙述,皇后又恨又悔,她可怜的孩子,究竟遭了多大的罪才能活到现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67|嫁妆

    (全本小说网,。)

    若你看到的是重复内容; 请耐心等待防盗时间过去!  赵书才从县令一路升入京中,官至员外郎,府中只有发妻; 一子二女皆是发妻所生; 从未听说过还有三女。

    也有传闻说他早年间曾有一妾; 不幸病逝,他爱重发妻; 发妻虽出身农家,可赵夫人颇有贤名; 赵书才对其敬重有加,后院再无其它妾室; 京中的夫人们无不羡慕赵夫人,后院一人独占,所生子女皆有出息。

    大儿子金榜提名,进士及第,入朝为官; 长女封县主; 深得皇后娘娘的宠爱; 小女儿嫁给青梅竹马的段家公子; 段家也是皇后亲信; 京中世家都要给赵家几分薄面; 算得上事事圆满。

    今生所有的事情都和前世一模一样,唯独赵家这凭空多出的三小姐。

    一位官家小姐,陪嫡母出行; 居然会随身备着火折子和盐巴,还有防身的利器,甚至连衣服都会多穿一套。

    从行迹上看,这位三小姐必然见多识广,且谋略过人,应是时刻防着被人陷害,闺阁中的女子如此草木皆兵,想来常常遇险,前世有贤名的赵夫人怕是最为可疑之人。

    能教出赵燕娘那等恬不知耻的女儿,他对这赵夫人无一丝好感。

    智多近妖,赵三小姐并不像寻常的闺阁小姐,前世也没有这么一个人,那么,她究竟是谁?

    她曾说过,她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灵魂?

    他的脚步一缓,瞳孔一缩。

    是了,这世间离奇之事何其多,像他,能够重活一世,保不齐,她也是有不一样的奇遇。

    他疾步跨进天音寺,与过往的僧人双手合十见礼,熟门熟路地走到寺后的客房处,拐进独立的小院子,执墨正巧出来,见到他,脸上一惊,然后高兴地行礼,“奴婢见过大公子。”

    “免礼。”

    胥老夫人正盘坐在蒲团上诵经,手指拔动着佛珠,听到声音,睁开双眼,眼中喜悦尽现,老嬷嬷将她扶起,出门一瞧,果然是大孙子。

    他站在花篱的边上,青衣墨发,身姿如竹,长身玉立,清瘦的面容越发的冷峻轩昂,有着书生的儒雅,也有智者般的淡然,胥老夫人大喜,甩开老嬷嬷的手,快步走出。

    胥良川弯腰行大礼,“孙儿见过祖母。”

    胥老夫人上下将孙儿一打量,嘴里喃喃,“川哥儿,让祖母好好瞧瞧。”

    他依言上前,胥老夫人左看右看,看不够,“怎么又清瘦不少,川哥儿,学业虽重要,可身子更金贵。”

    “孙儿知道。”

    “你此次前来,你父亲可有什么交待?”

    “父亲让孙儿好好孝敬祖母,安心读书。”

    “好,好。”胥老夫人连说两个好字,拉着长孙的手,怎么也看不够。

    长孙年已二十有四,寻常人家的公子,在他这个年纪,早就成家立业,儿女满地跑,可胥家有祖训,嫡系长房入朝,二房守业,子孙学业为重,为免分心,二十五岁方能娶妻,娶妻后才能入仕,四十无子才许纳妾。

    娶亲之前,要多多磨砺,务必人事通达,入朝后能经得起瞬息万变的风云,屹立不倒。

    百年来,胥家人一直严苛地遵循着祖训,才有这名满天下的声望。

    离二十五还有一年之期,川哥儿的婚事也该准备起来,胥家清贵,结姻缘不看重家世,品貌才是关键。

    胥老夫人看着长孙,越看越骄傲,川哥儿人品出众,又是胥家长房长子,再加上胥家的祖训,多少世家贵女想嫁进来,她可是听说,京中好几位贵女都在等着胥家松口。

    今日见过的赵三小姐,看着还不错,样貌心性都算上乘,可惜是个庶出,赵家后宅太过污浊,若不然,倒是有些对她的眼缘。

    胥良川不知祖母所想,坐在胥老夫人的下首,不一会儿,进来另一位公子,白袍纶巾,儒雅温和,正是胥家二房的公子,胥良岳。

    “见过祖母,我一下学,就听父亲说兄长从京城来,书院遍寻不见,兄长孝顺,我就猜着是来祖母这里,果不其然。”

    胥老夫人笑得脸上都起了皱纹,这两个孙子,长孙冷清,次孙温润,都是极其出色的男儿,胥家将来的担子都要落在他俩的身上。

    胥良岳身量略矮些,谦和如玉,也是位极佳的翩翩公子。

    重生后,胥良川是头回见到这位堂弟。

    前世,皇后娘娘看中赵家,先是封赵家长女为县主,后来一路提拔赵家入京,赵家风光,一时无人能及,京中贵夫人们都猜测,皇后娘娘看中赵凤娘,想将她许给太子为正妃。

    赵凤娘与太子出双入对,不避外人,人人乐见好事,谁知皇后娘娘下旨将赵凤娘许给堂弟,堂弟彼时高中探花,前程无量,因为此事,迟迟未能授官,闲赋在家,成亲后,与赵凤娘并不亲近,夫妻相敬如冰。

    胥家二少夫人痴恋太子,京中人人皆知,堂弟沦为世家子弟中的笑柄,胥家百年教书育人,学生遍天下,虽无人敢挑明,却有那坏心人在言语之间颇多轻视,他曾狠狠教训过出言不逊之人,谁知堂弟满不在乎,一副任凭人说的云淡风清。

    胥家清贵,历代只拥护正统,太子为储君,胥家自然将他视为下一任帝王,皇后突然来这一手,倒是让人意外,措手不及,太子与他自小相识,少年时,他曾是太子的伴读,两人有几分情谊,经此一事,虽不至于有间隙,却总觉得多几许尴尬。

    太子对凤来县主有情,是个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

    后来太子意图谋逆,东宫藏有龙袍,皇后娘娘大义灭亲,亲自向陛下揭发,天子震怒,太子于双阙门前挥剑自尽,赵凤娘听闻,悬上一尺白绫,也追随而去。

    如此结局,让人无比唏嘘。

    半年后赵书才被外放出京,长子送其赴任,路途中遭遇山匪,全家遇难,无一活口,死状惨不忍睹,收尸的官兵都吓得半月吃不下去肉菜,唯嫁入段家的赵燕娘独活,皇后娘娘惋惜,怜其孤苦,念及已逝的凤来县主,将赵燕娘也认做义女,封为安山郡主,享公主俸禄。

    不久,段家被查出当年曾参与太子谋逆一事,满门抄斩,安山郡主刑场当众与段鸿渐和离,夫妻恩断义绝。

    众人都以为安山郡主会失宠,没想到皇后并不计较,依旧恩宠有加,甚至在二皇子继位成新帝后,更加尊荣,太后常召她入宫相陪,甚至放言天下男儿,任其挑选为婿。

    想到这里,胥良川的眉眼冷下来。

    安山郡主挑中的人正是自己。

    在此之前,每每相遇,安山郡主的目光都让他很不喜,得知此消息,断然拒绝,太后当场冷脸,新帝也颇为不悦,自新帝登基后,父亲秉承祖训,一朝天子一朝臣,上折请辞,扶自己上位,然后毫不留恋地还乡,回到阆山。

    他入朝后,新帝不满他,处处压制,最后他在朝中举步维艰,连带着阆山一派的官员也受到冷遇,几番思量被迫辞官。

    同年,太后下旨,安山郡主下嫁给堂弟,堂弟入京,却也终生只领闲职,做着他的郡马爷。

    多年后,他才知,当初皇后娘娘看中的就是自己,想让赵凤娘嫁的人也是自己,是堂弟替他代之,后来赵燕娘择婿,他断然拒绝,伤及皇室脸面,还是堂弟以身折罪,才保胥家无事。

    他终生未娶,后半生一直呆在阆山,承继先祖的基业,胥家在天下学子中依旧一呼百应,可却在朝中销声匿迹,陛下有意为难,但胥家百年声望,牵一发动全身,无从下手。

    在阆山,他闲看云起,与三两好友对弈论策,至死未再踏入京中,生平种种,倒是在晚年让他悟出些许端倪。

    死后,本以为一切成空,谁知前几日突然从家中醒来,回到几十年前,他立马请求父亲,让他回阆山读书。

    赵家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若不是那赵家二小姐,他何至于被迫退出朝堂,在这阆山终老,只可惜堂弟,听说安山郡主为人放荡,府中面首不少,堂弟与她分房而居,郁郁终生,竟是死在自己的前头。

    也就是那时,他才知晓真相,得知他后半生多年的安逸生活,都是堂弟换来的。

    眼下,再见到清风明月般的堂弟,温和的面容上,全是见到自己的喜悦,他神色缓下来,朝他颔首。

    胥良岳温和的目光带着仰慕,“兄长,去年一别,算起来,你我兄弟二人已有近一年未见,弟甚挂念。”

    他略有些动容,慢慢地站起来,迟疑地伸出手,拍下堂弟的肩,“为兄也甚是想念岳弟。”

    “真的吗?”胥良岳眼光大亮,“听父亲说,兄长暂时不回京中,要留在阆山。”

    他点下头,胥良岳笑得腼腆,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书生看着她手中的火折子,她干笑道,“还有一小包盐,其它的再也没有,出门在外,此等物品是必备。”

    火折子,盐巴。

    这是行走在外,常年风餐露宿的男人才知道的常识,她一介闺阁女子从何得知。

    他的眼神越发的幽暗,她暗自思量,在恩公面前已经暴露太多,越解释只会越乱,不如索性闭嘴。

    “此事我自会处理,你先行离去。”

    得到他的答复,她略放心,抬头看下日头,时辰不早,想起那小沙弥还倒在地上,心一慌,也管不了许多,提裙跑出树林,见小沙弥还倒在原地,先用手试下小沙弥的鼻息,放下心来。

    深吐一口气,到泉水边照照,理理头发衣裙,见无甚不妥,才起身拍醒小沙弥,小沙弥茫然地睁开眼。

    她满脸的气愤和忧心,手里拿着一块石子,“忘尘师父,你可醒了,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朝你丢了这么一大块石子,我左右都看过,并无一人。”

    粉白的雪肌,被日头照得些许红晕,粉唇微嘟着,绿色的衣裙将她的肤色衬得更为白嫩,小沙弥脸红了一下,嘴里念着阿弥陀佛。

    头有些疼,他揉着后脑勺,忆起似乎是被什么砸了一下,然后他就晕倒在地,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