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阁老夫人养成记 >

第64章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64章

小说: 阁老夫人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书院看望,别人也说不出闲话来。

    “娘,等我当上阁老家的媳妇,何愁爹不升官。”

    “还是燕娘懂事,一心想着家里。”

    董氏说着,眼中闪过算计,“燕娘,那胥家是正派人家,必然容不得半点瑕疵,你等想办法让大公子失礼于你,再传出去,你是县令家的嫡小姐,又有当县主的姐姐,碍于流言,大公子定会娶你过门。”

    赵燕娘点点头,娘和她想到一块,她长得不像西屋那小贱人一样,光会勾引男人,是个男人都巴不得将眼珠子黏上去,她可是真正的嫡出小姐,端庄大气才是一个主母该有的样子,西屋的小贱人只配做妾。

    娘俩还想好好筹划一番,突然门被一脚踢开,黑沉着脸的赵县令大步跨进来,董氏以为他在西屋闹得不愉快,心中一喜,“老爷,你…”

    猝不及防,一个大耳刮子打在右脸上,她捂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他,赵燕娘也被这一变故惊得点跳起来。

    “我问你,府中穷得吃不饱饭吗?我每月的俸禄养不活一家人吗?”

    董氏心中一突,“老爷,你在说什么,妾身听不明白。”

    “好,本官就让你听个明白。”赵县令撩袍坐下,“雉娘虽是庶出,可却是我的亲女,堂堂县令家的小姐,吃的还不如一个下人,甚至府中连饭都不备她的,让她到外面去买吃食,我问你,你就是这样管的后院,这样当的家,这样为人主母。”

    “爹,这事可不能怪娘,前段日子,因为府中确实人手不足,不光是西屋,娘也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是吗?”

    赵县令瞄见桌上的那盘点心,白玉云糕上,撒着丝丝的果脯,闻起来带着花香味,让人垂涎,这是香记的点心,最是精致,一盒子下来,少说也要半两银子。

    董氏连忙解释,“老爷,这可不是我们买的,都是别人送的贺礼。”

    她才舍不得买这么金贵的点心,本想着什么时候回趟娘家,送些东西过去,哪知娘今日上门,还被老爷赶出去,她再顾娘家,也不敢这时候让娘拿东西走。

    燕娘嘴馋,早就盯上贺礼中的点心,她也是打开一盒让女儿尝个鲜,却没想到被老爷看个正着。

    “为何不送一些去西屋,我记得此次收了不少的布料点心。”

    “老爷,我早就派人给雉娘做了几身衣裳,也是我心实,想着雉娘体虚,不宜碰这些点心,也就没有送。”

    赵县令沉着脸,不说话。

    董氏捂着脸,委屈不已,他轻咳一声,“你身为主母,后院都由你操持,雉娘那里,要仔细看顾。”

    “是,老爷。”

    赵燕娘愤愤道,“爹,娘对她们好,她们半点好也不念,一有什么事情就闹到爹面前,也太没有规矩了。”

    赵县令眼一瞪,她立马闭嘴,泄愤似地拿起一块糕点,往嘴里塞,却咽得太急,噎得直翻白眼,董氏忙灌她一杯水,这才软化吞下去。

    这一打岔,赵县令的气也消了几分,冷着脸出门,也没有回西屋,径直去自己的书房。

    雉娘派乌朵去打探,得知赵县令不过是在董氏的屋中停留一会,屋内没有传来什么动静,他已自行回到前书房。

    她漠然地看着房顶,自嘲一笑,这个便宜父亲根本就靠不住,或许他是有一点疼爱原主,可是却也同样是董氏的丈夫,赵燕娘的父亲,更何况董氏还育有赵守和及赵凤娘。

    巩姨娘只有她一女,妻妾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她眼睑盖住冰冷的眼神,赵县令这条路子走不通,若想活着平安嫁人,就得另外杀出一条血路。

    屋内静得吓人,董氏母女俩的心思极其恶毒,乌朵似乎明白小姐之前的用意,从怀中拿出一样东西,杏色绣花肚兜,边上似被火烧过,雉娘眼前一亮,从乌朵手中将东西接过。

    见她欢喜,乌朵又拿出一件朱色的妇人小衣,想是董氏的,雉娘对她赞许一笑,这丫头,有眼力劲。

    “你拿东西时,没有被人发现吧?”

    “回小姐,兰婆子将旧衣服直接放入烧炉中,就走了,奴婢用木棍将最上面的两件挑出来,可惜火较猛,其余的都烧得不成样子。”

    这两件就已经很好,且非常有用。

    “你做得很好,这两件就行。”雉娘将东西收好,上回乌朵去烧旧衣时,她脑中灵光一现,让乌朵盯紧东屋,若也要烧旧衣,趁机弄到手。

    乌朵觉得三小姐变了许多,虽然也同样是不爱说话,却跟以前很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她又说不上来,都怪夫人,将三小姐逼成这副样子。(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69|换亲

    (全本小说网,。)

    若你看到的是重复内容; 请耐心等待防盗时间过去!

    赵县令黑着脸,他本就肤色深,眼下尤其显得难看; 方脸阔耳; 身形粗壮; 委实不像是一县父母官,倒像是乡村的农夫; 本也不差,赵家从他往上数五代; 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

    其夫人董氏,画着极浓的妆; 脸刷得雪白,唇抹得腥红,有些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不过从妆后有些吓人的样子看,本身长得也不过尔尔; 极为普通; 与一般的农妇无异。

    小凳上的妇人则完全不同; 脂粉未施的脸上; 泪痕斑斑; 妙目盈泪; 泪珠儿如断线的珍珠一般,顺着白净的面颊往下淌,让人心生不舍; 我见忧怜。

    董氏与妇人的伤心不同,眼中全是幸灾乐祸,她张着腥红的嘴,“巩姨娘,也是我这个主母心慈,让你自己养着三姑娘,可三姑娘让你养在身边,倒是坏了性子,不知从哪学来的狐媚招数,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当众与男子纠缠不休,我这个做嫡母的不过是说两句,就寻死觅活。”

    赵县令瞪她,董氏摇下手中的团扇,撇下嘴,“三姑娘心气儿高,别的公子看不上,倒是好眼光瞧上鸿哥儿,趁着鸿哥儿下学之际,前去痴缠,也不看下自己的身份,鸿哥儿可是少卿大人的嫡长子,哪里是她一个庶女能高攀的。”

    一席话说得赵县令面色发沉,董氏换了口气,“老爷,三姑娘被养得性子轻浮,别人只会说我这个嫡母的不是,妾身着实委屈。”

    巩姨娘泪痕犹在,乞怜地看着赵县令,“老爷,三姑娘自小性子如何,别人不知,您还不知吗?”

    赵县令忆起三女儿怯懦的样子,不悦地盯一下董氏,“就你这妇人嘴里没个好话,鸿哥儿和雉娘也算是表兄妹,在一起说个话,旁人也不会多想,偏到你的嘴里,就成了和男人拉扯。”

    被丈夫训斥,董氏恨极,手中的帕子绞得死死的,狠剐一下巩姨娘,又看向前内室,大夫进去有一会,里面连个动静都没有,若三姑娘真有个三长两短,看她怎么收拾这小贱人。

    不一会儿,一位年长的白须大夫提着医箱出来,巩姨娘急忙上前,“王大夫,三姑娘如何了?”

    王大夫抚下须,不看她一眼,对着上座的人,“回大人,夫人,小的已尽力施救,三姑娘…许是耽搁的时辰太长,怕是…”

    “不,不会的…”巩姨娘哭喊着,冲进内室。

    内室中,面容惨白的少女躺在塌上,年岁约十六七,正值妙龄,少女双眼紧闭,长睫如羽扇,柳眉粉唇,肤色白得净明,吹弹可破,巴掌大的小脸蛋儿惹人心怜,她了无声息地躺在那里,像被粗鲁折断的娇嫩花儿。

    脖子处的红痕触目惊心,巩姨娘扑上去,哭得伤心。

    随后赵县令和董氏走进来,赵县令的眼中有一丝惋惜,三女儿长相出众,雪肤花貌,以后无论是联姻或是结交显贵,都是一个好助力。

    董氏见塌上的少女似乎已无生机,只觉心内畅快,三姑娘生得貌美,将自己的女儿都压得抬不起头,夫君也对她颇为重视,言语间还想替她攀一门高亲,这让人如何能忍。

    她对着自己身边的婆子喊道,“你们还不快将姨娘拉开,人死灯灭,理应入土为安,切莫再扰了三姑娘的生魂。”

    婆子们就要上前,去拉扯巩姨娘,巩姨娘哭得越发大声,哀求地望着赵县令,“老爷,三姑娘身子温热,妾不相信她已经…求老爷,让妾再守一会儿,说不定等下三姑娘就会醒来。”

    “巩姨娘,将将断气之人,身子都是温热的,收敛之人常趁着这温热之际,替死者更衣净面,你让开,三姑娘的后事要紧。”

    “不…”巩姨娘死死地扑在塌上,将女儿护住,两位婆子不敢使全力,巩姨娘是大人的心头肉,若说背着大人,她们不会客气,可眼下大人还站在屋内看着,她们是不敢放肆的。

    董氏略带委屈地看着赵大人,“夫君,你看,妾身一片好心,倒是枉作坏人。”

    她用帕子擦下眼角,有白色的粉末子掉下来,赵大人厌恶地转过头,看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爱妾,怜惜地出声,“含芳,夫人说得倒是没错,雉娘的后事要紧,你让开吧。”

    “老爷…”巩姨娘泪流满面地摇头,看得赵大人的心又软了几分。

    董氏恨得不行,对两个婆子使个眼色,两个婆子又上前去拉巩姨娘,巩姨娘死死地护着塌上的少女,不肯起身,突然似听见一声极轻的咳嗽声,她惊喜地抬起头,就见塌上的少女眉头皱了一下,又咳嗽一声。

    她欢喜地叫着,“三姑娘,你可醒了。”

    赵大人和董氏看见这一幕,一个松口气,带着高兴,一个犹不甘,满眼怨毒。

    塌上的少女长长的睫毛颤了几下,睁开双眼,她孱弱的面容像玉瓷一般,如墨云一般的发丝散在枕头上,水眸看起来朦胧一片,带着茫然,粉白嫩唇无血色,分外的娇弱,让人想抱在怀中好好地呵护。

    赵大人让下人去将未走远的王大夫追回来,老大夫气喘吁吁地进来,就对上少女的目光,他一惊,连忙上前探脉。

    半晌,王大夫抚须道,“三姑娘应是刚才一口气憋着没上来,眼下许是被人一动,反倒是将那口气顶出来,得了生机。”

    他这一说,巩姨娘喜极而泣,刚才那两个婆子使劲地拉她,她紧紧地抱着三姑娘不撒手,可能就是这样,反倒是救了三姑娘一命。

    董氏脸色阴霾,狠狠地剐两个婆子一眼。

    王大夫开了一个外创的方子,让人敷在少女的脖子上,再缠上布条,又重开一个调养的方子后,便起身告辞。

    赵大人让下人送上双倍的诊金,并对王大夫使了一个眼色,王大夫心中明白,此事不宜外传,关系着县令家小姐的闺誉。

    塌上的少女始终一言未发,巩姨娘哭起来,“三姑娘…”

    少女垂下眼眸,长睫颤动,似未清醒。

    巩姨娘不敢大声,泪水如涟,捂着嘴哽咽,“三姑娘,你为何要想不开寻短见,幸好老天保佑,乌朵这丫头发现的早,要不然…你让姨娘可怎么活得下去啊?”

    董氏闲闲地道,“巩姨娘,雉娘才醒来,你就跟哭丧似的,小心又惊动阎官,将雉娘未定的魂给勾走。”

    少女睫毛掀起,似无意般地看了她一眼。

    董氏只觉后背一凉,待细看,又见塌上的少女半垂着眼,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暗道自己眼花。

    赵县令不喜道,“雉娘才刚醒来,你说什么阎官,也不嫌晦气。”

    “老爷,我这也是心急。”董氏露出委屈的神色。

    赵县令哼了一声,看向巩姨娘,“含芳,雉娘才刚醒来,又敷过药,还没什么精神,最该好好休息。”

    巩姨娘抹着泪不舍地站起来,神色哀伤地同他们一起走出房,房内只余一位黑瘦的丫头。

    少女听见关门声,复睁开眼,指了指桌上的白瓷杯子,又指下自己的喉间,黑瘦丫头眼肿如桃,定是被泪水泡的,见她的动作,明白过来,自责道,“都是乌朵粗心,三小姐必是口干。”

    叫乌朵的丫头斟满一杯子茶,将她扶起,腰上垫个枕头,杯子端到她嘴边,她伸手接过,慢慢地小口喝着,呛了几下,一杯下肚,喉咙处舒适不少。

    少女将杯子递给乌朵,不经意地看到自己的双手,十指莹白透亮,纤纤如玉,她一愣,垂下眼眸。

    乌朵以为她是累了,忙又扶着她躺下。

    雉娘,如今她叫雉娘。

    少女盯着头顶的幔帐,眨下眼,缓缓地闭上。

    运河的码头上,搬运货物的苦力们忙个不停,这份营生也让当地的壮丁们能拿到不少的工钱,全家人混个温饱,放眼整个临洲城,渡古是出了名的富县。

    渡古县衙座落在城东边,庄严肃穆,衙府的后院里,住着现在的县令赵书才的家眷。

    院子西屋的外间,赵县令与夫人董氏坐在椅子上,面色不虞,下面的小凳上,一位素色衣裙的娇美妇人哭得梨花带雨。

    赵县令黑着脸,他本就肤色深,眼下尤其显得难看,方脸阔耳,身形粗壮,委实不像是一县父母官,倒像是乡村的农夫,本也不差,赵家从他往上数五代,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

    其夫人董氏,画着极浓的妆,脸刷得雪白,唇抹得腥红,有些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不过从妆后有些吓人的样子看,本身长得也不过尔尔,极为普通,与一般的农妇无异。

    小凳上的妇人则完全不同,脂粉未施的脸上,泪痕斑斑,妙目盈泪,泪珠儿如断线的珍珠一般,顺着白净的面颊往下淌,让人心生不舍,我见忧怜。

    董氏与妇人的伤心不同,眼中全是幸灾乐祸,她张着腥红的嘴,“巩姨娘,也是我这个主母心慈,让你自己养着三姑娘,可三姑娘让你养在身边,倒是坏了性子,不知从哪学来的狐媚招数,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当众与男子纠缠不休,我这个做嫡母的不过是说两句,就寻死觅活。”

    赵县令瞪她,董氏摇下手中的团扇,撇下嘴,“三姑娘心气儿高,别的公子看不上,倒是好眼光瞧上鸿哥儿,趁着鸿哥儿下学之际,前去痴缠,也不看下自己的身份,鸿哥儿可是少卿大人的嫡长子,哪里是她一个庶女能高攀的。”

    一席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