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阁老夫人养成记 >

第7章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7章

小说: 阁老夫人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人教诲,雉娘铭记,藤蔓攀高枝,野草荫下藏,人生在世,或卑躬屈膝,或忍辱负重,或曲意相迎,皆为生存之念,人活着,万般有可能,人不在,百事都消弥,气节存于心,别人辱我骂我,我虽身不由己,可风骨在心间,永不弯折。”

    她的眼神坚定,慢慢地从地上起来,拍下身上的泥土,对胥老夫人恭敬地弯腰行礼,“今日多谢老夫人仗义之言,雉娘感激不尽,人生在世,或许有诸多的不易,雉娘所求不过安稳自在。”

    胥老夫人的眼神满是赞赏,“我本不欲多管闲事,是我的丫头执墨说小姐心性好,我必喜欢,这才起意,如此一见,赵三姑娘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小小年纪,倒是将世事看得透彻,多少人糊涂到死,也没有赵三姑娘此等觉悟。”

    “多谢老夫人。”

    执墨捂着嘴笑,雉娘对她报以感谢的笑容。

    目送主仆二人离开,她才慢慢地回屋收拾东西,其实没有可收拾的,她自上山以来,如陀螺一般地转着,就没有停歇,包袱根本没有打动,直接提起就走。

    得到消息来接母女三人的赵守和也略有些纳闷,早晨才上的山,不是说好要住够三日,为何当日便下山。

    见董氏阴着脸,二妹满脸愤恨,而三妹则苍白虚弱。

    他心知事情必有因,没有多问,正欲扶母亲上车,打正前方骏马奔驰,白马青衣,一人一马至,青衣公子翻身下马,姿态风雅。

    他漠然地看着他们,清瘦孤高,面如苍山冷月,眼如寂夜寒星。

    雉娘一眼就将他认出,这位公子正是恩公。

    赵守和连忙放下母亲,拱手弯腰行礼,口中称道,“见过大公子。”

    大公子?

    雉娘心下疑惑,不知恩公是哪家的大公子。

    让大哥如此恭敬,身份应该不低吧,也不知他将董庆山如何处置,会不会有后绪的麻烦?

    她胡乱地想着,青衣男子对赵守和略一点头,连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给雉娘,便飞踏上石阶,往寺中而去,众人视线中只余他拾阶而上的黑色短靴。

    雉娘却眼尖地看到他修长的手指比出刀的样子,她瞬间明白,他这是与她交待董庆山的事情。

    赵燕娘双眼发痴,这位大公子风姿气度,哪里是表哥段鸿渐可比的,想她枉生十七载,竟从未见过如此出色的公子。

    她的眼神似粘在远去的人身上,喃喃道,“哥,这位公子是谁,我怎么从未见过,他是哪家的大公子?”

    赵守和不悦地瞪一下妹妹,神色恭敬无比,“这哪是你一个闺中女子该问的,莫说是你,就是我,也只是与大公子有过一面之缘,大公子是谁,天下学子都知道,能让所有读书人尊称一声大公子,当然是胥家大公子。”

    雉低着头,却竖着耳听他们兄妹说话,他姓胥,不知与胥老夫人是何关系?

    赵燕娘却是面露喜色,胥家大公子,胥阁老的嫡长子,胥家在杏林极有威望,整个天下,除了国子监,最大的就是阆山书院,阆山书院是胥家所创,院长是胥家二房老爷,胥家百年来桃李满天下,胥家长房在京城,大房老爷官至阁老,乃朝廷中流砥柱。

    而今国子监中,上至国子监祭酒,下到掌教博士,大多出自阆山书院,朝中文官,曾就读于阆山书院者过半。

    胥家在清流和朝野都有极高的声望,天下读书人景仰胥家,胥家大公子是长房嫡长子,任何人见了,都要尊称一声大公子。(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1|前世

    (全本小说网,。)

    胥良川脚步未停,胸中却波澜不平,略为转头,现出清俊的侧颜,眼风淡扫绝尘而去的马车,手在宽大的袖子里握紧。

    赵燕娘。

    很好,前世最憎厌的人,居然这么快就又遇见,她的目光还是如记忆中的一样,让人几欲想吐,恶心作呕,恨不得挖其双目。

    今生他绝不会重蹈覆辙,以前一直未有机会做的事情,都要做个了断。

    想不到无意中出手相救绿衣姑娘,居然也是赵家人,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他清楚地记得,前世,赵家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三小姐。

    赵书才从县令一路升入京中,官至员外郎,府中只有发妻,一子二女皆是发妻所生,从未听说过还有三女。

    也有传闻说他早年间曾有一妾,不幸病逝,他爱重发妻,发妻虽出身农家,可赵夫人颇有贤名,赵书才对其敬重有加,后院再无其它妾室,京中的夫人们无不羡慕赵夫人,后院一人独占,所生子女皆有出息。

    大儿子金榜提名,进士及第,入朝为官,长女封县主,深得皇后娘娘的宠爱,小女儿嫁给青梅竹马的段家公子,段家也是皇后亲信,京中世家都要给赵家几分薄面,算得上事事圆满。

    今生所有的事情都和前世一模一样,唯独赵家这凭空多出的三小姐。

    一位官家小姐,陪嫡母出行,居然会随身备着火折子和盐巴,还有防身的利器,甚至连衣服都会多穿一套。

    从行迹上看,这位三小姐必然见多识广,且谋略过人,应是时刻防着被人陷害,闺阁中的女子如此草木皆兵,想来常常遇险,前世有贤名的赵夫人怕是最为可疑之人。

    能教出赵燕娘那等恬不知耻的女儿,他对这赵夫人无一丝好感。

    智多近妖,赵三小姐并不像寻常的闺阁小姐,前世也没有这么一个人,那么,她究竟是谁?

    她曾说过,她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灵魂?

    他的脚步一缓,瞳孔一缩。

    是了,这世间离奇之事何其多,像他,能够重活一世,保不齐,她也是有不一样的奇遇。

    他疾步跨进天音寺,与过往的僧人双手合十见礼,熟门熟路地走到寺后的客房处,拐进独立的小院子,执墨正巧出来,见到他,脸上一惊,然后高兴地行礼,“奴婢见过大公子。”

    “免礼。”

    胥老夫人正盘坐在蒲团上诵经,手指拔动着佛珠,听到声音,睁开双眼,眼中喜悦尽现,老嬷嬷将她扶起,出门一瞧,果然是大孙子。

    他站在花篱的边上,青衣墨发,身姿如竹,长身玉立,清瘦的面容越发的冷峻轩昂,有着书生的儒雅,也有智者般的淡然,胥老夫人大喜,甩开老嬷嬷的手,快步走出。

    胥良川弯腰行大礼,“孙儿见过祖母。”

    胥老夫人上下将孙儿一打量,嘴里喃喃,“川哥儿,让祖母好好瞧瞧。”

    他依言上前,胥老夫人左看右看,看不够,“怎么又清瘦不少,川哥儿,学业虽重要,可身子更金贵。”

    “孙儿知道。”

    “你此次前来,你父亲可有什么交待?”

    “父亲让孙儿好好孝敬祖母,安心读书。”

    “好,好。”胥老夫人连说两个好字,拉着长孙的手,怎么也看不够。

    长孙年已二十有四,寻常人家的公子,在他这个年纪,早就成家立业,儿女满地跑,可胥家有祖训,嫡系长房入朝,二房守业,子孙学业为重,为免分心,二十五岁方能娶妻,娶妻后才能入仕,四十无子才许纳妾。

    娶亲之前,要多多磨砺,务必人事通达,入朝后能经得起瞬息万变的风云,屹立不倒。

    百年来,胥家人一直严苛地遵循着祖训,才有这名满天下的声望。

    离二十五还有一年之期,川哥儿的婚事也该准备起来,胥家清贵,结姻缘不看重家世,品貌才是关键。

    胥老夫人看着长孙,越看越骄傲,川哥儿人品出众,又是胥家长房长子,再加上胥家的祖训,多少世家贵女想嫁进来,她可是听说,京中好几位贵女都在等着胥家松口。

    今日见过的赵三小姐,看着还不错,样貌心性都算上乘;可惜是个庶出,赵家后宅太过污浊,若不然,倒是有些对她的眼缘。

    胥良川不知祖母所想,坐在胥老夫人的下首,不一会儿,进来另一位公子,白袍纶巾,儒雅温和,正是胥家二房的公子,胥良岳。

    “见过祖母,我一下学,就听父亲说兄长从京城来,书院遍寻不见,兄长孝顺,我就猜着是来祖母这里,果不其然。”

    胥老夫人笑得脸上都起了皱纹,这两个孙子,长孙冷清,次孙温润,都是极其出色的男儿,胥家将来的担子都要落在他俩的身上。

    胥良岳身量略矮些,谦和如玉,也是位极佳的翩翩公子。

    重生后,胥良川是头回见到这位堂弟。

    前世,皇后娘娘看中赵家,先是封赵家长女为县主,后来一路提拔赵家入京,赵家风光,一时无人能及,京中贵夫人们都猜测,皇后娘娘看中赵凤娘,想将她许给太子为正妃。

    赵凤娘与太子出双入对,不避外人,人人乐见好事,谁知皇后娘娘下旨将赵凤娘许给堂弟,堂弟彼时高中探花,前程无量,因为此事,迟迟未能授官,闲赋在家,成亲后,与赵凤娘并不亲近,夫妻相敬如冰。

    胥家二少夫人痴恋太子,京中人人皆知,堂弟沦为世家子弟中的笑柄,胥家百年教书育人,学生遍天下,虽无人敢挑明,却有那坏心人在言语之间颇多轻视,他曾狠狠教训过出言不逊之人,谁知堂弟满不在乎,一副任凭人说的云淡风清。

    胥家清贵,历代只拥护正统,太子为储君,胥家自然将他视为下一任帝王,皇后突然来这一手,倒是让人意外,措手不及,太子与他自小相识,少年时,他曾是太子的伴读,两人有几分情谊,经此一事,虽不至于有间隙,却总觉得多几许尴尬。

    太子对凤来县主有情,是个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

    后来太子意图谋逆,东宫藏有龙袍,皇后娘娘大义灭亲,亲自向陛下揭发,天子震怒;太子于双阙门前挥剑自尽,赵凤娘听闻,悬上一尺白绫,也追随而去。

    如此结局,让人无比唏嘘。

    半年后赵书才被外放出京,长子送其赴任,路途中遭遇山匪,全家遇难,无一活口,死状惨不忍睹,收尸的官兵都吓得半月吃不下去肉菜,唯嫁入段家的赵燕娘独活,皇后娘娘惋惜,怜其孤苦,念及已逝的凤来县主,将赵燕娘也认做义女,封为安山郡主,享公主俸禄。

    不久,段家被查出当年曾参与太子谋逆一事,满门抄斩,安山郡主刑场当众与段鸿渐和离,夫妻恩断义绝。

    众人都以为安山郡主会失宠,没想到皇后并不计较,依旧恩宠有加,甚至在二皇子继位成新帝后,更加尊荣,太后常召她入宫相陪,甚至放言天下男儿,任其挑选为婿。

    想到这里,胥良川的眉眼冷下来。

    安山郡主挑中的人正是自己。

    在此之前,每每相遇,安山郡主的目光都让他很不喜,得知此消息,断然拒绝,太后当场冷脸,新帝也颇为不悦,自新帝登基后,父亲秉承祖训,一朝天子一朝臣,上折请辞,扶自己上位,然后毫不留恋地还乡,回到阆山。

    他入朝后,新帝不满他,处处压制,最后他在朝中举步维艰,连带着阆山一派的官员也受到冷遇,几番思量被迫辞官。

    同年,太后下旨,安山郡主下嫁给堂弟,堂弟入京,却也终生只领闲职,做着他的郡马爷。

    多年后,他才知,当初皇后娘娘看中的就是自己,想让赵凤娘嫁的人也是自己,是堂弟替他代之,后来赵燕娘择婿,他断然拒绝,伤及皇室脸面,还是堂弟以身折罪,才保胥家无事。

    他终生未娶,后半生一直呆在阆山,承继先祖的基业,胥家在天下学子中依旧一呼百应,可却在朝中销声匿迹,陛下有意为难,但胥家百年声望,牵一发动全身,无从下手。

    在阆山,他闲看云起,与三两好友对弈论策,至死未再踏入京中,生平种种,倒是在晚年让他悟出些许端倪。

    死后,本以为一切成空,谁知前几日突然从家中醒来,回到几十年前,他立马请求父亲,让他回阆山读书。

    赵家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若不是那赵家二小姐,他何至于被迫退出朝堂,在这阆山终老,只可惜堂弟,听说安山郡主为人放荡,府中面首不少,堂弟与她分房而居,郁郁终生,竟是死在自己的前头。

    也就是那时,他才知晓真相,得知他后半生多年的安逸生活,都是堂弟换来的。

    眼下,再见到清风明月般的堂弟,温和的面容上,全是见到自己的喜悦,他神色缓下来,朝他颔首。

    胥良岳温和的目光带着仰慕,“兄长,去年一别,算起来,你我兄弟二人已有近一年未见,弟甚挂念。”

    他略有些动容,慢慢地站起来,迟疑地伸出手,拍下堂弟的肩,“为兄也甚是想念岳弟。”

    “真的吗?”胥良岳眼光大亮,“听父亲说,兄长暂时不回京中,要留在阆山。”

    他点下头,胥良岳笑得腼腆,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2|棋局

    (全本小说网,。)

    胥老夫人坐在上首,满目慈爱,含笑地看着出色的孙子们,一青一白,风仪不同,却同样出色,俱都是好男儿,长孙次孙感情好,相处和睦,兄友弟恭,是胥家幸事。

    她欣慰道,“你们兄弟二人许久未见,此次川哥儿要在阆山呆一段时日,倒是可以好好讨论文章。”

    “正是这个理。”胥良川撩袍坐下,胥良岳也在他下首落坐。

    执墨有眼色地去取斋饭,祖孙三人就着余晖用了饭。

    饭后,兄弟二人挑灯对弈,胥良岳执白子,他执黑子,黑子如乌云压城,大杀四方,渐将白子吞噬包围。

    “兄长棋艺大进,弟佩服。”

    前世里,避于阆山,大部分的时光都消磨在棋盘之间,棋艺自然精进许多,他已故意放几次水,可几十年的磨练,对付胥良岳不费吹灰之力。

    胥良川毫不犹豫地落下最后一子,白子全军覆没,大局已定。

    “闲来无事,琢磨得多,也就会有进步。”

    胥良岳信服,将棋子重新装入墨玉棋盒中。

    “兄长,听闻太子已经开始参朝,可有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