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33章

唐朝好地主-第33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晶莹的糯米饭中夹着红色的火腿和胡萝卜丁,还有青翠的小葱,青白的大葱。

    不用加盐也不用加其它的作料,火腿中的盐份渗透到饭中,猪油融化浸入饭里,让这碗饭又香又好看,晶莹油亮。

    夹起一筷子,吃一口,想两口。

    崔琰埋头一阵猛吃,一口气吃了小半盆。

    “哦,忘记说了,褚遂良来了,就在花厅侯着呢。”说完,他继续埋头猛吃。

    郑婉言笑道,“崔表兄好像半个月没吃过饱饭一样。”

    “哦,实在是三郎做的这个饭太好吃了,吃的我都想流泪啊。”

    听说褚遂良来了,李超笑着道,“不是说先领他去休息两日吗,怎么直接领这来了?”

    “我是按你说的转达了,可这位却非要先来拜见你这个上司啊。我一路观察,发现这个褚遂良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傲啊,挺和气的啊。一到灵州,立马就赶来见你。这看起来,不像是来找茬的啊。”崔琰道。

    “你以为坏人还会在额头上刻坏人两个字吗?同理,如果是来找茬的,那么他就更不会把心思表露在脸上了。”

    “我去,这小子居然还想来找茬,想玩阴的啊。我去收拾他!”崔琰就要放碗。

    “坐下,好好吃你的火腿饭。咱们不管他是来玩阴的,还只是来做事的,我们都好好待他。不一定要急着出手,可以后发制人。在这朔方,任谁想跟我们玩,我都能奉陪。”

    李超又拿了个桶,装了一小桶火腿饭,然后拿了双筷子。

    “走,去见见。”

    崔琰端起碗,又打了一碗火腿饭,然后跟郑婉言道个别,跟在李超后面。

    花厅。

    褚遂良正坐在那里,厅里也没仆佣奴婢,他坐这里好一会,也不见一个人出来,甚至连个婢女来倒杯茶都没。

    就干坐那里。

    脚步声传来,褚遂良转头。却看到李超腰上寄着围裙,手里端着一个饭桶。

    一股好闻的香味传来。

    “褚馆主,好久不见了。怎么一到灵州,就过来了。都中午了,还没吃饭吧?我刚好在做火腿饭,一起吃点。”

    李超把饭桶放到桌上,直接给他打了碗火腿饭送到他面前。

    看着递到面前的饭,褚遂良迟疑了下,还是接了过来。来的路上想过千百遍和李超见面后的情形,却从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

    “饭好香。”褚遂良最后只憋出了三个字。“饭里加了从灞上带来的火腿,这可是最正宗的灞上火腿,熏制了一年时间,还是用果木熏制的,肉更香。而且这腌制时用的盐也不一般,用的就是这朔方夏州产的青盐,青白粒大,腌肉味道最佳。快偿偿,看合不合口味。”

    褚遂良扒拉一筷子,嗯,真的很好吃。

    糯米饭的绵软,火腿的咸香、胡萝卜的脆甜,还有胡葱小葱的香,混合一起,成了一碗如此美味的饭。

    “好吃。”一路过来,今天还没吃午饭,褚遂良确实饿了,饭太好吃,吃起来就有些不顾形像了。

    “好吃就多吃点,这里还有呢。”李超细嚼慢咽,一边还不忘指了指饭桶。

    一口气吃了三小碗,直到肚皮都撑了,褚遂良才终于放下饭碗。

    “真的很好吃,特别香。”

    李超早吃饱了,他虽好美食,但吃饭一般只吃七分饱。

    “糯米饭要香,除了火腿得选好,还得加上胡萝卜丁和胡葱丁外,还有一个小秘诀,那就是得加一点猪油。”

    褚遂良面色古怪,“刚才这饭里也加了猪油?”

    “当然,要不然怎么会这么香。”李超笑道。

    褚遂良听说加了猪油,面色不太好看,猪油,那是上不得台面的啊。可一想到自己刚才吃的那么高兴,还吃了三碗,他又说不出啥了。

    这火腿糯米饭,怎么感觉就跟李三一样呢。

    好吃,但又让人心里总有些嗝应。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79章 推心置腹(为断泪伤盟主加更!)

    第四更,为断泪伤盟主加更,谢谢断泪伤盟主壕赏!

    “李相公,某要向你道歉,当初不该在朝堂上置疑你的战绩,还说要弹劾你,是某错了。”吃了李超的火腿糯米饭,褚遂良觉得李超还是很有善意的。

    “这是某的一卷字,上面录了李相公的几首诗,聊表歉意。”

    褚遂良的道歉还是很有诚意的,毕竟还拿出了自己写的字,尤其还是录的李超的诗。

    李超接过,摊开。

    褚遂良的字是真的很好,比起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几人的字更上一层楼。据说李世民就非常喜欢褚遂良的书法,还曾授他为侍书之职。褚遂良本来字就写的好,还跟虞世南学过师,再后来钻研王羲之的书法,终于自创一派,成为当今书法名家。

    历史上,褚遂良后来可是和虞士南、欧阳询、薛谡并称为初唐四大家的书法宗师。

    李世民最喜欢收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结果许多人都送来赝品邀功。但所有赝品,无一能过褚遂良的法眼,他能鉴别出真伪。

    现在这位书法界的大拿,亲自抄录李超的诗,做为道歉之礼,确实非常有诚意了。

    “如此好的字,我可舍不得推辞。这字我收下了,至于说道歉之事,其实过了。你我同殿为臣,各司所职。我在边疆征战镇守,你在朝中辅政,你对我的战绩捷报有所怀疑,也是正常,毕竟确实有些不同寻常。这属于对事不对人,我并不会因此就记恨于你。”

    “我相信,褚馆主是对事而没对人的,对吧?”李超手里拿着那副字,笑呵呵的望着褚褚良。

    褚遂良当时弹劾李超,当然不全是对事,也有对人的意思。但现在自然不好说出真话,只得违心的点头。

    “那就是了,都是为了国事而已。如今褚馆主来到灵州,成为朔方镇节度副使,以后可就是我的佐贰副官,咱们以后可得精诚合作,不能辜负了陛下对我们的期望不是。”

    褚遂良见李超收下了字,还说出了这番话,不由的松了口气。这次来到朔方,可是打算好好干出一番成绩的,若是跟上司不合,他想在这做里有所做为太难了。

    “多谢李相国。”

    李超笑笑。

    褚遂良肯放低姿态道歉求和,李超也没必要咄咄逼人。到了他们这样的级别位置,已经没有什么纯粹的朋友和敌人了。

    “褚馆主,你一路过来,相信也看到了现在灵州城的一些改变。对于这些举措,你有什么看法吗?”李超问。

    虽说他可以不再追究褚遂良在朝堂上攻击他的事,但他还是希望这位新的搭挡,能够跟自己是站在一边的。尤其是对朔方的一些政策上面,比如两税法工商税法的支持,要是褚遂良跟自己的理念不通,到时这副手整天跟自己做对,那这种人哪怕再道歉,李超也一样不能留的,还是得想办法踢走。

    尤其是如今,他要出征宁远,还准备把这个家留给副使来当。

    有些事情,可以不计较,但有些事情,却不能让步。

    褚遂良坐正了下身子。

    “相国,来的路上我确实仔细观察过,这一路来,看了许多,感受很多。我看到了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工商兴旺。相国,灵州的变化,很大。但都是好的变化,非常的好。”

    这个开头,李超很满意。

    李超亲自给褚遂良倒了杯茶,“不用太在意我的面子,把你真实的看法说说,都是为公。”

    “我总结了一下,相国在灵州做了好几件事情,第一,清理户籍,搜括人口,清丈田地,更换契约。然后就是调整了税制,在租庸调外,又新颁布了两税制和工商税法,这些看的出来,都是针对灵州的富人,以及工匠商人的。”

    “没错,灵州虽富饶,但这里也是我们防御突厥的前沿,同时也是将来收复河套的基地,现在朔方有五万府兵还有五万乡兵,养着十万兵,可需要不少的钱粮。哪怕这五万府兵不需要额外的军费,分给他们田地就好,但开支依然不小。”李超也很认真的跟褚遂良交心。

    “朝廷的家底相信馆主也是知道的,陛下拿不出多少钱粮来给我们,最终还得靠我们自给自足,想办法替朝廷分忧。但光靠收点租庸,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丁纳粮两石,一万丁也不过纳两万石粮,这也是我改税的初衷,不改税,灵州虽富,可我们节度使衙门却还是得穷。不改税,养不起十万兵,更无法修城建堡,加固防线。别说反攻收复东套,就是守住现在的成果都难。”

    打仗打的就是钱,府兵虽说不用发薪俸,但现在是战时状态,府兵集结起来,驻防、训练,这开支可是相当大的。还有那些乡兵,也是一样。

    每天的钱粮流水一样的出去,还时不时的得给点赏。

    在古代,朝廷绝大多数的税赋,都用于军费开支。比如北宋之时,军费开支甚至占到七成以上。

    就靠灵州的那点租庸,要支持这么多的兵马,要构筑一条千里防线,太难。

    “相国所说的我也明白,朝廷现在也确实没钱,处处都要花钱。河北、河东、关中、陇右,也一样的都要加强防御,东南等地,也要防止做乱。朝廷穷啊!”褚遂良虽在中枢时间不长,但对朝廷有几分家底还是挺清楚的。

    战后百废待兴,连年用兵,加上封赏功臣,朝廷确实穷。

    “只是这两税法加上工商法,能够筹集到多少钱粮,足够支撑朔方用兵吗?还有,此税法,可能得到当地大户工匠们的支持?”

    “他们一开始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但我提出了一些较不错的互利方案,因此现在倒也还能推行下去。”

    李超说了自己要在这里兴建一些加工作坊的事情。

    “还是相国高明,手段了得。如此税改,居然也还能得到本地豪强同意支持。”

    “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他们也是有好处,才会答应的。”

    加工业,总比单纯的农牧业要赚钱的。而且现在李超还拿出了唐渠计划,这可是上百万亩的水浇地,有节度使衙门规划,他们同样能参与进来。

    这些人有钱有人,修个什么十里二十里渠道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却能一下子拿到一两千亩的水浇地,短期看投入大。但考虑到田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那么长远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灵州收复了,那么回乐城做为关中、陇右、河西甚至是河套之间重要的一个中转站,这可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而且既是外贸之路,也是内销之路的重要中转地。

    回乐城的商业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和洮州一样建立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甚至不会比洮州规模小。

    这么大的市场,当然会有许多人想要分一杯羹。

    朔方节度使只要运作的好,从里面赚钱,并不难。难的只是观念的一个转换,这个时代的官府,都不怎么会去直接参与这种事情,更多的只是个旁观者,收收税就好了。

    李超希望褚遂良是个比较开明的官员,希望是个能支持自己理念的副手。

    接过李超倒上的一杯茶,褚遂良喝了一口。

    “这散茶倒也挺不错的,红色的茶汤,红茶。陛下挺喜欢喝这种散茶的,冬季喝红茶,夏季喝绿茶,听说这咱散茶是新茶采摘后炒制而成,而不是如茶饼一样蒸的。炒菜此前也是李相公传出的,现在又有这炒茶,还真是了得。”

    “一般般吧,其实现在真正喜欢喝这种炒茶的人并不多,传统的茶汤喝法更多。”

    “刚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可多喝几回,慢慢的就觉得不放各种佐料的茶汤也一样很有味道。”褚遂良手握着茶杯,慢慢的转着,斟酌着语句。“相国,我刚到灵州,对于许多新政还不是很了解,但听相国一番话,却能听出相国是一心为国,同时也是为民的。我从心里是支持相国的这些新政。只是我这方面经验不足,以后还要相国多多指点。”

    久久是短短时间的考虑,褚遂良已经打定了主意。支持李超,支持他的这些有些大胆的变革,他看的出来,李超的这些举措虽然大胆,但却有很大的成功性。一旦实行开来,朔方这里确实是会大变样。

    要想衣锦还乡,风光的再回长安,回到朝堂,他褚遂良必须得拿出非常惊人的政绩。而李超的这些计划,若成绩了,他这个副手也能分好大功,足够他风光还朝了。

    “哈哈哈,馆主如此支持某,某非常高兴。我近日就要亲率兵马前往攻打宁远,把这个灵州的北门拿到手中。灵州家里,就要交给馆主来主持,当前第一要务,就是主持唐渠的开发,这可是能增加灵州百万亩水浇地的大项目,我就把它委托给你了。”

    褚遂良吃惊的瞪大眼睛。

    “相国,这样重要的事情还是得由你亲自主持啊。”

    “褚馆主莫要推辞,咱们同心协力,一起努力就是,我这人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我认定你是有心一起为大唐为陛下治理好朔方的,那么我就不会对你有所保留。”

    这番话,说的推心置腹。虽说褚遂良刚到灵州,之前还攻击过李超。现在这番话,让他也并不完全相信。可这姿态,却是相当高的。

    听了,确实有些感动。

    “既然大帅如此信任某,那某也只能全力以赴,暂时接下此事。若有遇不明之处,我会写信向相国请示的。”

    “好,就这么说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80章 借刀杀人

    “相国留步。”褚遂良站在门口拱手。

    李超点点头,“那我就不送了,回去好好休息,不急着马上开始做事。我给你三天时间,让自己休息好,并熟悉这里。”

    “时间紧迫,任务重,相国交给我的这副担子不轻啊,不敢休息三天,我今天休息半天,明日一早就来衙门报道,开始工作。”

    这副工作狂的态度,李超很喜欢。

    两人告别,李超返回节度使衙门后院,李超如今就居住在这座衙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