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01章

唐朝好地主-第70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仲坚捋了捋他的大胡子,笑着对李超道,“事实上,岭南之地,多是俚獠部落首领的世袭之地,朝廷派来的官吏,因是他乡羁旅,所以号令不行。甚至有的官吏因贪虐无道,使得诸俚獠多有叛乱。”

    百岭南百越之地的俚獠,可不是中原的百姓,他们一点也不温驯,要是朝廷派去的官员稍苛刻点,那些人直接就反了,杀官破县,狠决爽快。

    因此一直以来,为了息事绥边,使这些部族顺服,中央王朝一直都是树其酋长,使自镇扶,用的是以蛮夷治蛮夷的羁糜政策。

    “何为羁糜?”张仲坚手指在甲板的栏杆上敲击着,“羁糜之本意,是指把结绳套在牛马身上,而并不捆死,以便驾驭。这其实也是中原王朝,无法武力强硬统治边疆蛮夷之地,于是改用较柔和的办法,来使这些蛮夷部族就范。哪怕大唐取得天下,可对俚獠也是羁糜而已,并未能制服其民。”

    蛮夷稍稍内附,既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百年来,在岭南崛起了三大家族,既冯、陈、宁三大家族。这三大家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然后与本土强大土著联姻,而成为一方首领。

    比如冯家就是与冼家联姻。

    冼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冼夫人的孙子冯盎,隋末时控制二十余州,地方两千里,奴婢万余人。

    陈朝时,世为南平渠帅的定州刺史宁逵改任安州刺史,宁逵死后,其子宁猛力为宁越郡太守,对这一带的獠人修其教不易其俗,将这些獠人团结在一起,得到他们的拥护,而成为乌武酋帅。

    泷州、新州一带原有葛獠居住,南朝梁时,陈法念举家从颍川郡迁至泷州,以孝义训溪峒,镇俗缉奸,盗贼屏息,受到当地葛獠拥戴,成为首领,世任刺史。

    历经陈、隋、唐三朝,岭南三大家族冯、陈、宁,都以窦州为界,分割势力范围,其中又以冯家势力最大,甚至海南岛也都受他节制。

    “岭南之地,现在真正为朝廷控制的,也就广州和交州两城以及周边百余里。其余之地,几乎都为俚獠首领世袭之地。虽然朝廷置治设县,可刺史、县令多为俚越首领,哪怕有些刺史县令为朝廷所派,可其实也管不了什么事。”张仲坚把岭南的实情娓娓道来,听的李超都有些直皱眉头。

    他想不到,大唐的天下,居然还有这么多不受控制的地方,还不如北方呢。哪怕是河套、陇右、西域,现在朝廷的实际控制力都已经很强了。但在这岭南,居然是这么个局面。

    “狸獠一般都以峒区分,峒又称垌,原指两座山脉之间的平地。后来,便专指聚居在这一带的按血缘关系所组成的部落。首领称为垌主或渠帅。到了南朝的时候,已经出现由垌联合成成较大的部落联盟,称为酋帅。”

    冯、陈、宁三大家族,就都是一方酋帅,也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长。

    “岭南之酋帅,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但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原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为之号令。”

    岭南的那些獠帅,家里都有铜鼓。

    “铜鼓,为何?”李超笑问。

    听来,这铜鼓倒有点类似王的象征,跟中原的王旗啊王印有些像。只不过用铜鼓,还是比较奇特的。

    “因为俚獠皆信奉雷神,他们铸造的铜鼓是雷的象征。在铜鼓上的文饰,蹲蛙和羽人,都与祀雷有关。雷神是他们信奉的神,而青蛙,则是他们的图腾。他们认为雷神是上天的主宰,而蛙神则是雷神的使者,能呼风唤雨,格杀建筑物,保卫人间安宁和五谷丰登。”

    “看来到了岭南,不能吃蛙了。”

    隋时,岭南有二十五郡,这么说,当时就有二十五个俚獠渠帅。

    而到了大唐此时,岭南已经有分为广东、广西、广南三道,三道辖州八十一。

    整整八十一个州,比之隋时的二十五郡区划更多,许多州其实很少。但当初冯盎率二十余州归附大唐,朝廷为了安抚这些渠帅酋长们,便新设了许多州,做为这些部落的世袭领地,搞出了八十一个州。

    岭南之地,南下汉人与俚獠部族不断的融合同化,出现了许多以汉人豪强为代表的汉俚联盟,但总体上来说,他们又比较分散,实力不足以与中原对抗,因此往往都是内附中原,可中原也无力真正掌控,于是只能行羁糜之制,让这些豪强首领们做世袭刺史,由他们统领些世袭之地,和部落之民。

    其实这种制度,站在中原朝廷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有缺憾,得把他们纳入朝廷体系才对。但如果是站在这些地方的汉人豪强和俚獠首领们的角度来看,这种地方自治的形式,又是极不错的。

    李超其实就很想把自己的封地弄成这种模式。

    世袭领地,世袭官职,甚至税都不用交,自己管自己的,这才舒爽。

    看看冯、陈、宁三家,历经陈隋唐三朝百余年了,在岭南当着土皇帝,多爽。管你中原谁当皇帝,我都是岭南的土皇帝。

    “俚獠之人,剪发文身,错臂左衽,奇风异俗。等到了那边,你会发现,岭南之地全不似中国也!”张仲坚说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2章 出草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

    清早,干栏的房间里还黑乎乎的,巴那睁开眼睛,想起来今天是个赶集的日子。赶集是个大日子,这一天会无比的热闹。

    过去,他们半月才赶集一次,寨里会敲起大鼓,附近几里都能闻到,大家带着自家的东西去赶集,交换所需。

    揉揉眼睛,巴那听到织机还在响着。两个妹妹跟母亲肯定又是早早起来织布了,每天早晨,当他醒来时,总是最先听到母亲和妹妹们织布的声音。

    大妹妹很聪明,学织布上手最快,如今已经十三岁了,她的织布本领在村里年轻的女孩里都算的上是最好的,又快又好。等到今年草枯以后,织艺了得的妹妹,就有资格进行纹面了。

    纹面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当女子织布本领精通之后,便有资格纹面,绕唇昭皆刺之,细细黛起,若塑像罗汉汉髭头,大家都以为美观。

    有了纹面之后,就表示这个姑娘可以出嫁,是一个懂得织布本领的好姑娘。

    巴那的母亲脸上就纹了面,满脸的花纹,十分美丽。

    巴那今年已经十五岁,在寨子里,他早到了出草的年纪。女人学得织布本领可以纹面,而男人则需要出草猎头成功后才能纹面。

    对于山夷男人来说,猎人头的数目关系到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会猎头的男人就不能纹面,不算男人,也不会有女人跟他结婚,猎头越多越荣耀,他们穿的衣服和纹身都会不同。

    巴那打小就被父母告诉,只有猎过头的男子死后才能进入灵界。

    “我得猎个人头了,不然都没有女子愿意嫁给我。”巴那起床,站在窗边,看着屋外那蒙蒙的一点亮光。

    出草既是荣耀,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出草猎头,就不能纹面,也不能娶妻。他就不能自己出去居住,得一直跟着父母住在一起,这是一种耻辱。

    巴那家的房子是干栏形式,用木头做桩柱、楼板和二楼的墙壁,下层则无摭拦,养着牲畜。屋顶是人字形的,覆盖着树皮、茅草。

    楼上住人,楼下则养着鸡和猎、牛。

    这样的屋子能够防蛇防虫,还能防水和湿气。

    推开窗,冷风迎面吹来,四月的天还有些冷。父亲还在睡觉,巴那的父亲曾经是寨子里的勇士,十二岁就出草,第一次出草就猎了两个人头。在巴那家的干栏前,插着一排桩子,每个桩子上都有一个头骨。

    足足十三个。

    这就是他父亲的猎头数,上面的头骨都是他父亲的战果。按他们的习俗,出草猎得人头回来后,全寨都会庆祝,最后剥去头面上的肉,留下头崩立在自家屋前桩上。人头桩越多,越受尊敬。

    巴那还有三个哥哥,也都继承了父亲的勇武,他们都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出草,并猎得人头,然后纹面娶妻,分开另过了。

    巴那伸出手,仔细的感受了下外面的风。

    风很轻柔,带着一点湿气。

    这是个好天气,今天应当不会下雨。但估计,几天后会下雨。

    下雨也不错,家里种植的庄稼也需要雨水。

    巴那的寨子,既打猎也种植,还会养殖,生活还算不错。

    穿好麻织的衣服,他下楼提起桶先去挑水,这是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过去几个哥哥在家时,都是哥哥们的事情,如今三个哥哥都已经自立,这挑水的任务就归到了他的头上。

    挑了三担水,把家里的水缸灌满,他放下桶。这口缸是陶缸,能容三担水,很大,也很值钱。是不远的一个寨子里烧的,那个寨子会烧陶,每次集市上都会拿他们烧好的陶卖。当初巴那家买下这个陶缸,足足花了好几头鹿。

    洗脸、漱口。

    忙完这些,天已经透亮。

    巴那这个寨子不算小,足有百余户聚集而居。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者为族长,负责管理寨子。不过大家虽然住在一起,但平时还是各过各的,只是狩猎的时候还是一起,然后按出力多少分得猎物。

    巴那打了一木盆水送去父亲房里。

    “我觉得我们这次赶集应当买口铁锅。”巴那对洗脸的父亲道。

    “汉人的铁锅可不便宜。”老爹洗过脸,拿根布条把散开的头发绑起来。他们部族的习俗就是剪发纹身,并不结发髻。

    “汉人喜欢鹿皮、樟脑,我们可以拿鹿皮换。”巴那向父亲巴德建议。父亲是寨里的勇士,也是最优秀的猎手,每次父亲带领村里的男子去打猎,总能满载而归。巴那家里就有不少猎皮,而他知道汉族商人最喜欢鹿皮。

    巴德整理衣服,他里面一件细麻布织成的衣服,这是自家妻女采麻织成,外面是一件皮袍。用的就是鹿皮,硝制的不错,对襟的皮袍比较修身。拥有五个儿女的巴德,其实才四十余岁,他娶妻时才十三,第一个儿子出生才十四。

    “汉商什么都喜欢,鹿皮、樟脑、金子,甚至是木头。”

    巴那笑道,“我倒是觉得汉人挺好的,他们向我们部族买下那块地后,在那里修港建堡,还垦荒种植,带来各种各样的商货,都好用又不贵。”

    岛上的山夷很多,有的生活在平地,有的生活在山林。生活平地的平浦族跟生活在山林里的高山族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但这座两千里的岛上,就算是平地里的山夷,也是分成许多部落的。

    他们按血缘联合,同一血缘的寨子组成一个联盟。

    整个岛上有多少个部落联盟?巴德这样出去见过世面的勇士也说不清楚,反正部落林立,操着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也多有不同。

    动不动就发生战争,互相猎头。

    但汉人来了之后,却很友好。许多如巴那这样的年轻人,都喜欢汉人,可巴德却不太喜欢汉人,他心里总有种警惕。二十年前,海对面的汉人皇帝派人过来要求岛上的山夷们归附臣服,几个部落的王没答应,结果汉人皇帝就派来大军,那一次,几个大的部落直接就被灭了,死了几千人,被抓走了五六千人。

    听说如今来的汉人,并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皇帝手下,那个皇帝的王国已经灭亡了,如今是一个叫唐的王朝。

    虽然这些汉人总是对他们很客气,送他们礼物,购买他们的土地,跟他们公平交易,甚至还帮他们医治疾病,但巴德心里总还是存着警惕。

    “去拴两只鹿。”巴德对儿子道,铁锅确实是个好东西。

    巴那笑着下楼。

    族里的男孩,从小就要跟随父亲学习,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很杂,比如房屋建造、采集种植、占卜、射箭打猎以及防卫、出草。女孩们则跟母亲学习家事,养儿育女,采麻纺织,织布纺织,饲养家畜,洗衣做饭等。

    村子里也热闹起来。

    鸡鸣猪叫狗吠。

    孩子的哭闹嬉戏声,人们的相互打招呼声。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而且集市肯定会有汉商前来,各种商品会很丰富,大家都在为赶集忙碌着。

    母亲和两个妹妹也放下了织机,来到厨房做饭。

    巴那母亲做的是鱼饭,做为靠海靠河又靠山的平地部族,他们的饮食习惯比较杂。打猎获得肉食,也会捕鱼,还会种植养殖。

    鱼最容易收获,因此他们早就会腌晒鱼,把生鱼肉存到陶器中腌制,过段时间取用,算的上是比较好的菜肴。打猎得到的猎物,也会成为新鲜肉食,如果收获多,他们还会腌晒。

    巴那家种植的是水稻,种植容易,收获不错。

    母亲把腌制的鱼和米一起煮,妹妹则在那里烧火。

    巴那进来,“好香啊,父亲刚答应了,今天去集市上买口铁锅。以后做起饭菜来更方便,也更好吃呢。”他隔壁家上次赶集时就买了口铁锅,煮起东西来确实方便许多,直接吊在火上,方便的多。

    父亲提着两根鹿角矛进来,“早点吃了早点走,路不近呢。”

    岛上也产铜铁,也会有刀剑,不过他们战斗的时候更喜欢用鹿角矛,也会磨砺青石以作矢箭、刀斧。铜铁制的刀剑,还是相当贵重。

    巴那的母亲笑着道,“你们一会带上两个姑娘吧,她们也一直想去见识下汉人集市的热闹呢。顺便给女儿们买点花布,汉人的花布是真漂亮。”

    她说话的时候,露出了缺了齿的门牙。

    这也是他们的传统,女人纹面之后出嫁,嫁人后就要敲掉一颗门牙。

    这种剪发纹面凿齿的习俗,其实中原的百越,也是相同。

    巴德笑着答应,他们部落习俗,并不禁止女人抛头露面。

    “我倒是想跟汉人买刀剑、弓箭,他们的刀剑是真的非常好,可惜他们并不肯卖。”巴德去赶过几次集,那些汉商和护卫携带的刀剑和弓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