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02章

唐朝好地主-第70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箭,真的是非常让他羡慕。

    “记得买点盐。”巴德妻子嘱咐,汉商带来的盐,比起以前集市上的盐不知道好多少倍。以前的盐,都是又大又粗,苦涩无比。而汉商的盐,都非常的细且白,也没有苦涩味。

    “记得了。”巴德掏出一颗槟榔咀嚼,一边漫不经心的回应妻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3章 登临澎湖

    大唐贞观四年,四月初十。

    福建道泉州澎湖县。

    “琉求,到了!”

    高高的桅杆了望哨上,哨手高声的喊道。闻声,艉楼船长室里的李超和张仲坚一起来到甲板上,远处,碧海蓝天之中,有一片岛屿。

    “这就是澎湖?”范履冰望着那些岛屿问。

    张仲坚捋着胡须笑道,“没错,这就是澎湖列岛,名字还是由赵王亲自命名。此外港外海涛澎湖,港内却水静如湖。这名字真是绝配了,若不是我知道越王从未来过此处,我真怀疑越王是此生此长。”

    李超看着那片岛屿,缓缓的说出惊人之语。

    “我曾经来过此处,十年之前,随我师傅三藏法师来过此处,我还曾经随师傅驾舟登陆到海峡对面的琉求岛。我来过这里,所以我给这里取名澎湖。”

    新被任命为澎湖县令,这次随船前来上任的范履冰惊讶无比。早就听说过李超早年随神秘高僧云游天下,想不到十年前李超居然已经来过此处了。

    范履冰是怀州河内人,贞观元年的进士。那一科的科举主考官是李超,因此说来他其实和孙伏伽一样也算是李超的门生了。科举中进士之后,他先入了国子监学习了半年,然后加入了李超的国史编纂组。

    再然后在尚书省任职,担任的是五房堂后官。今年年后,李超出京前,保举了这位在尚书省任职的门下外放地方,出任琉求岛上第一任官府的长官。

    琉求岛是李家封地,但也因此成为朝廷的疆土。去年李家开始经营琉求,一年时间,已经往琉求移民近五万。在那里修城筑堡,修建了港口和屯庄,与土著山夷们的关系也还不错。

    有了这么多的人口,朝廷当然也得设立官府。

    最终,朝廷把琉求岛设为一个县,澎湖县。隶属于福建道泉州治下。

    整个琉求岛和澎湖列岛都只是一个县,朝廷派了范履冰担任了第一任县令,又先派了县丞、主簿、县尉,不过目前这三位范的属官还没到。

    范可以算是光杆上任,除了自己的一个幕僚师爷,他连一个属下都没有。

    一个县衙起码得有不少的胥吏,得有三班衙役,得有五房师爷,得有录事等等,但现在这些都没有。

    李超出京后,他直接来的福建,先到福州面见福建宣抚使,还有三司使,然后又到泉州,面见刺史。

    在泉州呆了一段时间,对琉求也算有了些了解。

    等到四月,李超驾船南来,汇合后一起搭李超的船队来到琉求。

    上船出海的那一刻,范履冰晕船了,他甚至后悔了。他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风浪,离开了港口后,很快四周所见除了海还是海,对于一个内陆文人来说,这是一种未知的恐惧。

    船上的伙食也挺差,饼干咸鱼,新鲜菜也就只有豆芽了。

    而那些水手们却相当轻松,对他来说这是无比恐惧的事情,而对水手们来说,跨越琉求海峡,不过是小事一桩,选好日子,算好天气,然后轻松的扬帆启航,不过几天就到了。

    “到了澎湖,也就马上到琉求大岛了。”李超拍了拍这个门生,选择范履冰来做这琉求第一任主官,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这个是自己的门生。贞观元年的进士,还是很有几份真实本事的。

    再一个,他原来在李超的修史组里,李超对他较熟悉,这个既有才情,而且也比较正直忠厚,但在尚书省任堂后官的表现来看,又不缺机敏,这样的年轻官员,正是李超需要的。

    他主动向皇帝提出在琉求设州置县,派驻官员。

    朝廷最后只设了一个县,李超顺势推荐范履冰,朝廷也就答应了。尚书省的堂后官还只是吏,但职权却很重,干上两任,到地方当个下州刺史都有资格了。李超把这进士堂后官拉去琉求,皇帝还有些犹豫的。

    船队驶入澎湖,果然平静如湖。

    引得范履冰惊叹无比。

    李超笑着对自己的门生道,“澎湖列岛总共有六十四个岛屿,主要的岛屿就是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了,约有十五万亩大小。超过一千亩大的岛屿,还有八个。其余几十个岛屿都在一千亩以下,大约有四十个岛屿是不适合居住的。”

    李超在开发琉求之前,已经先开发了澎湖。在这里筑堡,修建房屋仓库,疏通港口,设立码头。

    澎湖处于琉求海峡之中,扼海峡要冲,可以称的上是东南锁匙。这可不仅是扼住福建通往琉求的要冲,甚至还是在东南海运的必经之道上,扼守要冲。

    澎湖有极好的良港,这使得来往海峡两岸,以及东南沿海的航行中,他能成为一个优良的补给点和避风港。

    “这里距离琉求本岛,最近还有九十里,半天可至。”

    “还有九十里?”范履冰惊讶。

    “才九十里而已,已经很近了。”张仲坚笑道,茫茫大海上,百里都只是非常近的距离。

    澎湖列岛的三个主岛环抱而成的内海,就是澎湖湾,南北长约二十五里,东西宽约十六里。

    南口宽约六里,水深在十米以上,泥沙底,冬季理想的避风锚地。

    “这里现在有多少人?”范履冰问。

    “大约有三千人。”李家的一名船长替李超回答道,李家对澎湖列岛很重视,这里修筑有城堡,还有一个港口城。甚至在几大岛上还有渔村和农庄。

    “这里能种地?”

    范履冰看着脚下的大岛,这里的岛有个特点,就是很低很平,看着像是个漂在海上的盘子,没有什么高山。

    虽然说三大岛面积有十几万亩大,可无河川山岳,土壤层也浅薄,均为红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之海风强劲,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能种植芋头、高粱,也能种西瓜。”船长也如实说道,这里种粮食不行,但能种一些特别的瓜菜,也算是就地供应岛上和过往船只。粮食、蔬菜、肉食,主要还是靠从泉州或者琉求岛上供应。

    “过去我们都是从泉州运来,但今年开始,我们已经都是从琉求岛上运来。”

    但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岛上除了从事修船以及补给、交易的,其余的多是从事捕捞和加工。鲜鱼、鱼干、鱼粉、鱼罐头,还有捕鲸、鲸油加工等。

    “琉求岛上已经能够供应这里三千多人的需求?”范履冰比较感兴趣的还是这个,这个澎湖岛他看过之后,觉得很一般,没有土地,不能种植,那就是无根之木啊。在他的观念里,有土斯有人。

    土地才是根本。

    李超也不去纠正范履冰,澎湖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这里的几千人,也能赚到很多钱。

    “琉求岛上我们如今已经有五万余人,其中有琉求港、琉求城,还有数座卫堡,另外通过几次与山夷人的交易,我们如今买下了周边许多土地,陆续建立了大约三十个屯庄,开垦了近五十万亩土地,目前还在不断的垦荒之中。”

    这些数字,让范履冰大为惊讶,同样也心中长松口气。看来来琉求还是赌对了,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才不到两年时间,这里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局面了。

    五万多人口,有港口城池有屯庄、粮田,不错,非常不错。

    李超对琉求的发展了如指掌,甚至一直以来,这里的发展都是他在遥控掌握,一开始先经营澎湖,然后与土著接触,跟他们买地、交易,和平发展,这都是李超亲自定下的基调。

    这个决定当初有人反对,认为整个琉求都是李家的,何必还要跟山夷买?但现在看来,李家没有把富贵的时间浪费在与山夷的斗争中,前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城堡顺利的建起来了,移民们也过来了,这里的屯庄也建起了,收获的粮食,也已经能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余。

    这让李家开发琉求的成本大大下降了许多,尤其是前期没有损失。

    李超对琉求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先站稳脚跟,慢慢摸清山夷人的根底,立足发展的同时,再慢慢的同化山夷。

    “履冰,做为琉求第一任县令,你有什么施政方针没有?”李超问这个年轻的学生。还有几分青涩的范履冰是个高大的年轻人,历史上他却不简单。历史上,他后来成为了武则天的北门学士,这是武则天设立的一个机构,用来揽权,性质就跟如今李世民设立的翰林学士院一样,分宰相之权。

    武则天用北门学士助她一步步的成为了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高履冰这个智囊谋臣,也一路做到了宰相。

    高履冰望着那平静的澎湖,“招抚山夷,发展农耕,增加人口,提高税入。”

    这十六个字,看的出是他仔细思考过后的结果。李超对此还算满意,虽然要发展琉求,还得兴工坊,开矿业,通商贸、促移民,但他没有一来就想着要剿灭山夷,而是想到招抚,这一条,李超还是非常满意的。

    山夷,并不是琉求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4章 大本营

    琉求港,灞上李家经营琉求的大本营。

    出乎范履冰的意料,这里居然很热闹,虽不如泉州港,可船只也不少。港内白帆点点,无数船只停泊。港口码头,大量的力工正在装卸货物。

    码头附近,就是一座高高的城堡矗立着。城堡看着并不算大,但却足够的坚固。尤其是这城堡的造型比较奇怪,城墙不是平直,而是如同波浪一样凹凸不平,有些似敌台马面,却又不太相同。

    “这些是南海贸易公司和宝岛商行的船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这里一直很热闹。一船船的移民自中原运来,从没停止过。而且牛马驴骡、各种商品也一直从岛外运来。原来粮食等一直也是中原运来,直到今年,才开始岛上自给。”

    看着这么多船,范履行也不免惊讶,灞上李家经营此岛,看来真的花费巨大。

    “好在现在终于开始有了进项了。”李超笑着说道。

    宝岛上多鹿群,鹿皮是种很不错的商品,在中原以及东瀛都极受欢迎。

    负责琉求的李家管事笑着向李超和范履冰介绍,“只去年一年,我们就已经在岛上收购到了十万张鹿皮,另外自己种植水稻,获米三十万石。此外,去年我们还种植了甘蔗,加工蔗糖两万石,此外我们还有种植姜、棉花等,也有不少收获。”

    台湾土地肥沃,气温高,温度大,雨量充沛,对于发展农业种植来说,是极有利的。李家管事在这呆了一年多时间,已经越来越喜欢这里。

    “一年三十万石米,不错。”李超很满意,高履冰则是震惊。

    三十万石,还是米,这意味着起码有五十万石稻谷收获啊。

    “这里的亩产高吗?”他问。

    “高,很高,亩产起码三石,而且两熟。甚至冬季还能再种点油菜、萝卜什么的。”管事的话让高履冰都有点不敢相信。一季三石,两季岂不是六石,而冬季居然还能再种一季其它的,这收成也太高了吧。

    “这里雨水充沛,种植比较省心,不用费太大力气修水利设施,开挖一些沟渠就够了。我们采用的选种育秧,施肥除草等精耕细作方式,还从中原运来上万头耕牛,加之运来的新式农具,保证了产量。”他笑着说,“这里的山夷也种地,但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种的吗,刀耕火种。他们种地都是直接烧荒,烧过后种粮,手段极为原始,但收成居然也还不错。”

    说到这,他叹惜连连。

    在他看来,那些人根本不会种地啊,烧荒,一把火把草烧了,然后简单的撒种子,既没有选种,也没有育秧,更别说深耕翻地了。种下去之后,也没有管理,全都是靠天。而且他们一年只种一季。

    一块地往往就种一两年,然后又去烧下块荒种下块地了。

    刀耕火种,烧荒种地,这些人也懂得烧荒后的灰有肥力。

    虽然他们的这种耕种手段相当落后,但他们地多啊,随便种,广种薄收,但加起来收获也不少的,而且他们也捕鱼或者打猎、养殖,并不用愁吃喝。

    “这么说,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地啊。”高履冰惊叹道。来之前,他还真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小岛,岛上一群不开化的原始山夷人,茹毛饮血呢。而现在这么一点,人家也会狩猎养殖,还会种植粮食,这里条件还这么好,土地肥沃,粮食充沛,他们的生活居然比中原好多了。

    “也不是这么说,岛上土地确实肥沃,但这里的山夷部落众多,按照血缘,分成许多个联盟。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这岛上起码有上百种不同的语言,各个部落联盟之间关系都并不好,他们有出草猎头的习俗。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出草猎头,这些人猎头也不纯粹是因为仇怨,出草猎头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出草猎头?”

    “就是杀人割头。”管事很平淡的说道。“他们可能因为仇怨猎头,也可能因为争夺山林猎头,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举行成年式猎头,甚至仅为了荣耀而猎头的。岛上的山夷都非常重视荣耀,也把猎头当成一种荣耀,但也因为猎头,使得这里的诸部落关系紧张,每年都会有相互猎头的事情,甚至还经常有部落间的互相战争,导致伤亡无数。”

    高履冰有些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吃饱了撑着吗?

    好好的日子不过,要这样猎头?

    “这是他们的传统。”李超倒是能够理解的。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大岛上,文化不开明,生产力低下,部落生存的压力也大。为了保证武勇,保护族人,部落间会经常为了争夺猎场等大打出手,渐渐的,就有了猎头习俗,这也是保证部落战斗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