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16章

唐朝好地主-第81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中。

    张超率部到达润州城下。

    此时的润州在后世的镇江这边,而后世的南京此时称江宁,在西边。因隋摧毁金陵,兼之江南运河以润州起始,因此润州在隋唐之时,比南北朝时南朝的都城建康更繁华。

    暴雨中,张超率军乘船自水门入城。

    润州毫无抵抗,开门迎接。

    和这一路上的城池一样,战士无抵抗作战之心,官员也是摇摆不定,而城里的原议员、商会代表,这些江南城市里的新兴阶层们,却是坚定的带路党。他们早就盼着张超北上前来,一听到张超军队北上的消息,立即就开始活跃,各种暗中串联谋划,向官员们劝谏等等。

    张超一入城。

    润州的户籍名册、府兵名册、府库钱粮名册等等重要的东西,全都送到了张超面前。一个个仓库里的物资,也都封存好等张超的兵去接收。

    甚至城里的秩序维持的很好。

    投桃报李。

    入城之后,张超也第一时间宣布了数条命令。

    比如官员们全都暂且维持原任,继续任职理事,议员们也恢复议员头衔,并授予他们如今监国朝廷各级议会的权责。商会代表,也被尊重,向他们询问需要。

    至于润州不多的那些府兵,身份暂时不变。

    张超甚至打开府库,给这些归附的官员、议员、商会代表、士兵们发赏钱。数量不算多,但这态度让润州上下都吃了一口定心丸。

    紧接着张超宣布,三日之后,四大银行将在润州成立营业,到时发行新钞,百姓手里的金券可以兑换为新钞。

    许多朝廷今年颁布的乱政,被废除。

    总的来说,就是恢复到贞观十四年以前的状态。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只是老天似乎有些不太作美,自杭州出发之后,就一直下雨。

    转眼都下了半个月的雨,江南河也早就水满为患。

    此时入了润州,居然还没停。

    雨哗哗的下,什么东西都是潮的,张超没住刺史府,他住进了张家自己的产业,一套很不错的庄园别墅。上次勤王之时,他还在这里小住过。年前出京时,也和承乾在这里住过。

    之前被朝廷没收了。

    不过现在和润州其它的张家产业一样,又回到了张超手里。

    宅子很大,一切如旧,甚至连里面的一些仆佣,居然都还是过去的。

    仆佣奴婢们见到张超回来,一个个都欢天喜地,张家是出了名的仁慈,待遇又优厚。大家都愿意给张家做事,甚至出门那都要感觉高人一等。

    府中的管家抱着一堆账册过来,说府里原来好多东西被抄走了,大部分官府前些天又送回来了,还有一些没送回来的,他都记在账册上。

    张超只是随意的翻翻。

    “王叔做的很好,从账上支些钱,给府里的所有人都发笔赏钱,算是我谢谢大家了。”

    管家笑着退下,把消息传出,府中人更加高兴和感激。

    因连日大雨,长江水也很大。

    江对岸的扬州,如今已经进驻了三万唐军。

    朝廷似乎也有意弃润州保扬州之间,希望对守住江北。

    谢绝了各种求见,张超却洗了个澡。

    洗完澡睡了一觉。

    醒来时,天色晦暗,才是午后,居然如同傍晚。

    天阴沉的好,看着又似要下暴雨。

    张超皱眉,这天看着不对劲,长江的水位已经很高了,江南道各地的大河水河也水满,不少地方甚至已经被水淹,如果再下雨,只怕真的要形成洪灾了。

    府里的厨娘按张超的口味做了他喜欢吃的几样饭菜送来。

    睡了一觉,确实腹中饥饿,张超一口气吃了三碗饭。

    厨娘见张超吃的干净,胖胖的脸上洋溢着喜色。

    饭后,散了会步,躺在廊下看着那倾盆而下的暴雨,接天雨幕,天地间白茫茫,哗啪啪的一片。

    幸好南船北马,这一路过来,他三万人都是乘船。运河水满,河上行船,倒挺舒适快捷。若是在陆上行军,这鬼天气,地早泡成泥浆。马车轮子陷进去,估计都出不来。

    六月中的天气,南方的早稻已经差不多要收割了。

    可现在,连日的大雨,稻田都是水,晒不干地,稻苗也倒伏了。稻子已经金黄成熟,再不收割,稻子在田里就要烂苗和发芽。

    这一季的收成,怕就完了。

    若再下下去,只怕江南水乡,要变成泽国。

    一连三天,雨都没有停。

    似乎天被捅了一个大窟窿,银河决堤了。

    润州城也已经出现了内涝,低洼的城区积满了水,普遍到大腿上,水深的地方甚至已经有一人高。

    许多住宅和商铺被淹。

    留任的官员们开始组织百姓救灾抢险,张超也派出了士兵加入救灾之中。商会积极募捐善款,在高处建了一片灾民安置区,搭起一顶顶的帐篷。

    粮食和水也都由官府调拔,幸好润州是大城,这里有朝廷的转运大仓,仓库里粮食很多。

    官员们吃喝不愁,情绪倒还稳定。

    “润州各县受灾严重,大量农田被淹、房屋被浸。”

    润州刺史一脸忧愁的向张超禀报。

    “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官吏,发动群众,救援灾区百姓。该转移的物资转移,该加固大堤也抢修加固。该转移百姓,建立安置点的,也要抓紧。还有安置点,要严格按照救灾防疫卫生条例施行!”

    张超很沉稳。

    这些年,朝廷早有了一套严密详实的救灾应急预案,可以面对各种灾情。每种灾情,如何应对,都有详细的条例,让救援工作可以更加快速。而朝廷这些年在各地修建的义仓社仓,还有许多转运仓,也让救援起来,更加迅速。

    灾区财产损失这些不是当务之急,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百姓能够有个安全的地方暂时安置,在安置营里能有饭吃,保证不会发生传染疾病等,不被有心之人煽动等。

    要防止的是灾情进一步的扩大。

    至于灾后恢复重建等等,那是回头的事情。

    “赵刺史,我知道我们在有些地方有分歧,但如今我们应当都暂时放下这些。现在当务之急是救灾安民,做为一个饱读圣贤之书出身的官员,我相信赵使君你能够明白这些吧?”

    赵刺史点头。

    他虽是被迫裹挟归附的,但此时在救灾这个问题上,还是能与张超达成一致的。

    团结一起,救灾安民。

    雨并没有停止。

    降雨不断,还是暴雨,受灾的百姓越来越多。

    半个润州城被淹。

    大堤也都告急。

    张超一边安排人加固大堤,一面还得派兵巡逻守护大堤,防止万一朝廷派人破堤,虽然说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不得不防。

    从外面回家,张超虽然穿着雨衣,但也上下湿透。

    刚进门,张超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帘。

    红线站在那里,看着张超,眼泪不断往下流。

    “你·····回来了?”

    “三郎,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红线说着就大哭起来,紧跑几步,扑了上来。

    张超抱着她,心里也很激动。

    这段时间,他也无日无夜不在想着妻妾孩子们,尤其是在小十三和夏花先后遇害之后,更是担忧他们。

    “你一个人来的吗?”

    “我带着四个孩子回来的。”

    张超牵着红线的手回到屋里,红线忙着给张超擦干净身上的雨水,又拿衣服服侍他更衣。

    “快把几个孩子叫过来。”

    跟随红线一起回来的是她的四个孩子,家中二女若华、八郎张珺,还有七女张丽华还有十五郎张璐。

    若华十四,张珺也十二,丽华十岁,十五郎也八岁。

    “当初在汉京时,柯教头说要分开转移,最后全都分开,人越少越安全。可我放心不下他们,一定要带上他们。”红线抱着十五郎说道。

    她这几个月时间,也是东躲西藏,甚至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消息。暗影的人怕她知道外面的消息担忧,一直没告诉他十三郎和夏花的事情。

    她也是到了润州之后,才知道,跟她十五郎同年的小十三张琳,居然路上被抓到,然后被残忍的杀害了。而夏花,那么可爱聪明的夏花,居然也被杀了,连肚里近六个月大的孩子都没放过。

    她既为自己的孩子们感到庆幸,也为小十三和卢氏感到伤痛。

    “回来就好。”

    张超看着四个孩子,心里高兴很多。终于有四个孩子逃出来了!

    “十三娘她们还没回来吗?”

    “还没,因为都舍不得与自己的孩子分开,带着孩子走,行动没那么方便,现在还在辛苦辗转着。”

    “希望她们早点回来。”红线为她们祈盼着。她也是幸好张超打到润州来了,要不然,还不知道得花多少时间,才能逃到广州去团聚。

    暴雨中,承乾率领的另三万从运河北上的队伍,比预期晚了一些天到来。

    进入润州之后,承乾听说红线带着四个孩子回来了,也替张超高兴。

    然后,他向张超提出一个请求。

    “老师,我想求娶若华师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5章 终身大事

    张超没有预料到,承乾会突然提亲。

    若华是张家庶出次女,比姐姐芳华小半岁多。各方面,却也和姐姐一样出众,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这性格非常好,大气。这方面,是得到了张超的教育影响,带着灞上张家的烙印。

    李若华是和人订过亲的。

    对象是李绩的次子李思文,李思文比若华大两岁,今年十六。张超原本是打算等若华十六岁再出嫁的。结果不料出了如今这事,而李绩在张超被定为叛逆之后,主动的取消了儿子与若华的婚约。

    因此,若华现在确实没婚约在身。

    可这事情,张超有些犹豫。

    原本长女夏花打小就许给了承乾,十几后,终于嫁入东宫,还怀了孩子。可谁知道,却最后惨死。

    如今太子提出娶小姨子若华,张超心里本来是拒绝的。

    他一个宝贝女儿已经死在宫廷之中,他并不太愿意再嫁一个进去。况且,如今不同当年。

    当初,皇帝通过联姻,让他们君臣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张超那个时候,也愿意看到这桩联姻,为张家保证未来。

    可现在,张超并不需要告这一桩婚姻来维持与太子的关系。

    但太子似乎希望用这桩婚姻,来更稳固与张超的关系。

    “其实你我师生多年,并不用如此。不管如何,我都将一直支持殿下。”张超表态。

    “老师,夏花的遭遇,我十分愧疚。与夏花虽然婚后时间不久,但我十分喜欢夏花。喜欢她的才情,喜欢她的洒脱,喜欢她的大气。这些,都是许多名门千金都不曾有的宝贵性格,这种性格,只有老师家的子女才有。”

    “夏花已经走了,我希望再娶的女子,是如夏花一样的。师妹若华我也熟悉,知道她和夏花一样好。还请老师成全!”

    张超没有马上答应。

    “虽然说儿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还得问问若华的意思,也要听听红线的意思。”

    承乾点头,“我明白,静侯佳音。”

    承乾离开,他暂住刺史府。

    张超叫来红线,先问她的意见。

    “太子求娶若华?”红线一听,惊讶的不行。转而是兴奋交加,高兴不已。

    “三郎,这当然是好事啊,若华能被太子看上,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份。为何还犹豫呢,当然是答应了。”

    女儿当太子妃,甚至将来当皇后,这似乎是件根本不用犹豫的好事。

    只是张超却没有马上决定。

    他以前给若华定过一门亲,李绩次子。那个时候,两个孩子都小,若华也不会有自己的意见。但如今,那门亲事悔了,若华也十四岁了,她年纪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问问二娘吧。”

    若华被叫来,她向两人请安问好。

    张超打量着这个女儿,亭亭玉立,一个大姑娘了。

    站在那里,很漂亮,也很有气质。今年这一路逃亡,倒是让她瘦了一点,但也还不错。张家的女儿,也是要经常锻炼身体的,张超甚至曾经给妻子十三娘和妾侍红线、采薇她们都传过瑜珈和太极。

    经常锻炼,张家的妻妾和女儿们的身体也是很健康的。

    面上不敷脂粉,却有健康的红韵。

    也少有那种娇生惯养的娇气和跋扈。

    “二娘,叫你过来呢,是问下你身体还好吧?”

    “谢谢爹爹关心,女儿一切都好。”

    ‘嗯,还有一件事情,今天太子殿下到了润州,刚才来过府上。你也知道,你姐夏花红颜薄命,已经撒手西去。这孩子,可惜了。”

    红线忍不住道,“你姐的事情确实是让人伤心,不过现在有一桩你的喜事。”

    若华抬眼,满是疑惑。

    张超也不再拐弯抹角。

    “事情是这样的,殿下今天向我们家提亲,说想娶你为太子妃。”

    “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我要先问问你的意见。”

    若华惊讶。

    然后沉默。

    张超也不催促。

    他静静的等着女儿的回复,如果女儿说不愿意,那么就算这桩婚姻对张家很重要,张超最后也会向太子拒绝。

    “哎呦,你们傻丫头,这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你还犹豫个什么。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了。”红线忍不住对女儿道。

    张超瞪了她一眼,红线其实也才三十岁,她如今在张家虽然地位不低,平时也没有人小瞧这位姨娘。但说到底,她以前曾是崔家的家生奴,她的父母是崔十三娘的母亲郑娘子从家里带出来的陪嫁。

    后来她又做了崔十三娘的陪嫁,成了通房丫头。也算是几世修来的福份,才遇到了张超这样的好男人。

    给了自由良人之身,后来做了妾又升了媵。

    生下二女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