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17章

唐朝好地主-第81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了自由良人之身,后来做了妾又升了媵。

    生下二女二子,家中地位也很超然,十三娘待她如姐妹,张超也没轻视贱待过她。可心里面,还总不免觉得自己出身低,自己是妾,所以女儿只能是庶出。十三娘的女儿生来就许给太子,以后就是太子妃。而她的女儿虽然也许给了国公之子,却是庶出次子。

    如今李绩悔亲,太子却来提亲,峰回路转。

    郑红线恨不得自己马上就替女儿做了决定。

    “父亲,和李家的亲事,真的作废了吗?”若华问。

    “哎呦,我的傻女儿啊,你还提那李家做什么?那种人家,趋炎附势,根本算不得什么良配。枉你父亲以前跟他们家关系那么好,也没少帮他们家,他李绩家跟着我们,赚了多少钱,千万贯家产都赠了不止。结果呢,一出事,他第一时间就悔婚,还成了南征元帅,带兵来攻打你父亲,这样的人家,根本不值得。”

    张超对女儿道,“李思行这孩子其实还不错,只是如今既然东郡王已经决定悔亲,并且退回了婚书,那这桩亲事也就算是黄了。我们灞上张家,也没到要去攀附他东郡王家的道理。”

    张若华又问。

    “父亲想让女儿嫁给太子吗?”

    “这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而且你现在年纪也有这么大,能有自己的思想,我不替你拿这个主意,由你自己决定,你也不用担心你娘的态度。”

    “那能让女儿回去再想想吗?”

    “当然可以,这是终身大事,你不用着急的。”

    ······

    承乾回到刺史府,让人找来马周。

    “次相,孤有一件事情想要委托次相。”

    “殿下有何吩咐,尽管交待。”

    承乾道,“孤今日见老师时,当面向老师提亲求娶若华师妹。有些唐突,孤想让次相代孤前往张府正式提亲。”

    “文远的二女儿吗?”

    “正是。”

    马周点了点头,“张二娘臣也算是看着长大的,这个丫头确实很不错,配殿下是良配,只是,她是庶出。”马周指出一点。

    “庶不庶出孤不在意,孤看中的是她的家世和人品。”

    马周心里了然,不仅仅是看中了若华的人品长相才华,而且也还看中的是若华的家世。她是张超之女。

    张超女儿很多,但年纪适合,又没婚约在身的,似乎好像就只有这位张二娘了。张二娘正好跟李绩之子解除婚约,年纪又差不多,比夏花娘也只小半岁,各方面都与夏花很想像。

    对太子来说,娶了张若华,确实很不错。

    “这是桩美差,臣很荣幸替太子做媒。”马周哈哈笑道。

    出了太子行宫,马周直奔张超府上。

    开门见山。

    “这是桩美事,文远你何必犹豫呢?”

    “说实话,老马,我并不反对这桩婚事,但这次我听若华的意见。她愿意,我自然不反对。她若不愿意,我不想委屈强迫她。”

    马周叹气,“二娘遇到你这个爹,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啊。就算是我,也做不到如你这般洒脱。儿女的婚事,哪有由儿女做主的。你们张家啊,风气就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整个大唐独一家。不过说实在的,你们家这家教也确实好,教出来的孩子,不论男女,都有一股子劲,非常让我欣赏。文远,要不,咱们也结门亲吧。”

    张超呵呵笑道,“我四十多个儿子女儿,可就剩下若华现在没有婚约在身。”

    马周道,“你才三十八岁,还能再生啊。不都说你张超掌握了生儿子的秘笈嘛,再生个四五十个都不在话下。等生了下一个,先定给我马家。”

    “哈哈哈,那生孩子的秘笈我不也传给你了嘛,又不是多稀奇的,一个简单的规律而已。你若真有意结门亲事,倒也好。那说好,等我们两家的下一个孩子,若刚好是一男一女,那就定下婚约。”

    “那一言为定。”

    “文远啊,咱们现在也算是亲家翁了啊,我说啊,你让若华自己决定是没错。可你当爹的,不能让才十四岁的孩子一人拿这么大主意啊。你这当爹的,要给予指导。她们可没有我们人生经验丰富,万一一时做错了决定,以后岂不悔恨终身,甚至要怪你这个当爹的没尽到职责?”

    张超摇头苦笑。

    “老马啊,你这媒人可是真当的积极。你也别心急,这事给若华一些时间考虑。”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6章 逼宫

    再来一章,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汉京。

    李世民终于又找到了那久违的感觉。罗那迩娑婆的长生不老丹吃过之后,他感觉自己飘飘然如腾云驾雾,甚至一整天的时间,都神清气爽、耳聪目明。他甚至发现,本来疲惫不堪的身体,最近变的龙精虎猛。

    武才人替他揉捏着肩膀之时,身上散发出来的幽香,甚至让他身上燥热,控制不住自己。他转身抱起武氏,伸手扫掉御案上的奏章,直接就扑了上去。

    梅开七度。

    武氏都已经昏死几度。

    爽!

    皇帝从来没有这么的爽过,甚至都没有这么的勇猛过,他感觉自己现在可以力博狮虎,夜御十女。

    原本李世民对于这长生不老药还有点将信将疑,而现在,他是真正相信了。罗那迩娑婆是一位真正的神僧啊。

    他当即下旨,为神僧修建一座豪华的寺庙,就在汉京城外,计划占地一千八百亩,并要用黄金塑造佛像,建十八层高的佛塔。

    总之,绝对不能委屈了这位神僧,一定要给他一个最好的炼丹环境。

    至于这位神僧给开出来的各种神奇的药材,李世民更是二话不说,下旨让六扇门天南地北的去寻找。

    中书门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宇文士及、屈通突主持三院联席会议。

    “张超已经攻占江南道全境,并攻占江西道半境。”

    年过半百的房玄龄这段时间苍老了许多,须发花白。连眼神都已经有些浑浊了,他目光扫过众人,“北边的局势也不太妙。尉迟将军攻打卢龙塞,至今没有进展。而李绩将军攻打九嶷山,已经几个月了,依然难以攻破,前后发动了七八次攻势,结果损失了上万人马,依然不得寸进。”

    “还有河西。”

    房玄龄叹气。

    “继兰凉两州失守之后,现在河西基本上俱为程咬金和苏定方所夺。青海道、陇右道,也大半失守。他们联合苏毗和吐谷浑军,现在攻势极猛,西北局势危险。他们的攻势,丝毫不弱于张超,如今再不能加以遏制,则不出三月,整个河西、陇右、青海、西域四道,都将落入叛军之手,朝廷的西海领、河中领、信度领也将被隔绝在外。”

    形势非常的不乐观。

    “下一步,西北叛军就可能转攻中原。不论是攻关中长安,还是从陇右直接出兵进入汉中,顺汉水而下攻汉京,这都是万分危险的。”

    “张超已经重兵集结于润州,水陆十二万大军。下一步,就是扬州。而我们在扬州才三万人马!”

    宰辅们都沉默着。

    谁都想不明白,怎么形势就到了如此地步。

    朝廷的八十万大军呢?

    怎么好像叛军四面开花,打哪哪赢,似乎朝廷的兵都成了纸面上的了。

    归附于各路叛军的朝廷官兵,起码已经有不下二十万了。

    而现在各路叛军加起来,也有不下三十万的大军。

    此消彼长。

    朝廷兵力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八十万对五万的时候,都没赢。

    现在六十万对三十万,更难赢了。

    长孙无忌接过话头。

    “最近江汉淮河流域,持续暴雨。差不多快下了一个月的雨了,长江、汉江、淮河,还有各大支流,湘江、赣江等也都是水满为患。目前,各地报上来的灾情,已经越来越严重。多处决堤,许多地方被淹没,受灾的县达到几百个。”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而且这大雨还在下,根本没有停的意思。长江流域的早稻,今年基本上绝收。就算没有水淹的稻田,可稻子也没法收割,收割回来了也没地晒,只能看着发芽霉坏。”

    那边战争未平,这边天灾又起。

    这次的洪灾甚至能称的上是百年一遇。

    几乎可与贞观初的北方大旱灾和大蝗灾相比。

    良田淹没,庄稼淹没,村庄城镇淹没。

    “到现在为止,起码淹死了十万人,而损失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

    宰相们叹息。

    长孙无忌沉重的道,“我是中书令,三院宰辅之首,今年出了如此大的兵灾和天灾,这都是我当政失职,我自请辞职。”

    房玄龄道,“我是侍中,也应当引咎辞职。”

    代枢密院枢密使屈突通老元帅气的拍了桌子。

    “都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引咎辞职有屁用?对局势有何益?你们这是在摞挑子,还有点担当没?你们这时辞职回家了,这烂摊子谁收拾?”

    房玄龄心力交悴。

    “我戴罪留职,待局面好转后,再离开吧。”

    长孙无忌也表示愿意留下来收拾了烂摊子再走。

    可当大家再次坐下来,却发现这烂摊子是真的难以收拾。

    本来这场叛乱之火已经越烧越大,局面失控的地步。兼之中原各道的经济危机,朝廷已经是焦头烂额人心尽失,现在居然又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南方大洪水。

    这真是火上浇油,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诸位,如今局面,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有什么好的办法,请尽管说。”

    御史大夫杜淹道,“眼下当务之急,某认为还是应当挽回人心。最近汉京的局势太乱了,钱庄挤兑、纸钞贬值、经济萧条,然后又是学生闹事等等。朝廷一味强硬也不行,越强硬百姓越反弹的厉害。某建议,应当立即释放魏征、孔颖达、陆德明等一众被关押的官员,还要马上释放被关押的学生们。”

    “要我说,陛下应当下一道罪已诏,然后大赦天下,清空牢狱。”房玄龄突然开口插话。

    这位老相爷说出这番话,不可谓不惊人。

    “要做就做的干脆一点,不然,如何挽回人心?现在这局势,还如何打仗?我以为,也不能再打了。再打,朝廷就要完了,哪怕最后能赢,这付出的代价得多大?”

    “眼下我们应当与太子谈和,双方停战,全力救灾,恢复经济。”

    长孙无忌不说话。

    老相国的话当然有道理,大唐已经经不起这次平乱之战了。

    真打下去,必然要崩溃。

    可说的容易,和谈?

    让皇帝跟太子和谈,这怎么可能?

    “必须和谈,陛下就算不愿意,也得劝说他同意。我们现在打不了了,真打,也未必能打赢。看看张超他们的进军,所到之处,并不是无人能挡,而是没有人愿意抵挡,地方上的商贾豪强,甚至是士人地主们,都纷纷的夹道欢迎,这算什么?是对我们的嘲讽!”

    长孙无忌摇头。

    “陛下不会谈的。”

    杜淹道,“我们可以不说和谈,只说暂时停战,先抢救灾民。若是太子和张超不同意停战救灾,那他们就是先输一城,那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们不顾百姓生死,只为夺权篡位。若是他们同意,那我们也就可以暂时抽出手来,先把这乱局收拾了再说。”

    “我们甚至可以借着这救灾停战之名,加紧调兵遣将,重新调整部署,做好应战准备。不能让张超他们再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了。江南道可以丢,福建、浙江可以丢,但是江西、淮南这两道必须得坚守,我们必须得加紧抽调兵马去防守。”

    “此处河北河东、陕西、河套也绝不能丢,我们可以丢河西丢西域,但必须得把陇右夺回。”

    杜淹向来号称诡计多端,他此时确实对局势看的比较清楚。

    一味的想着一战剿灭叛军,现在已经不现实了。

    叛军已经形成了四路。

    东南的太子和张超,占据了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广南六道和扶南领。

    东北的秦琼和张铁枪,也占据了营州和卢龙塞。

    代北的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占据了张家口和大同。

    还有河西的程咬金和苏定方,他们联合苏毗和吐谷浑,如今占据河西、青海以及陇右大部。

    这四路中,东南的张超和西北的程咬金两边实力最强,一东一西,已经成了势头,想迅速剿灭非常困难。

    眼下,朝廷倒不如承认形势。

    河西青海先不管了,先把陇右夺回,守住陇右和陕西,才能屏障重要的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以及汉京重地。

    东南方向也一样。

    江南道浙江道被夺了也先不管了,先要守住淮南道和江西道,起码得控制住形势,不能让叛军再一路攻城掠地了。

    先稳,再谈反击。

    “诸位,我们要是再只把张超当成普通的叛乱,那也许用不了多久,他的战旗就要出现在汉京城外了。诸位别忘记,上一次张超从辽南一路打到汉京城下,可是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而已。”

    上次张超是勤王,这次是护法。

    谁敢说张超没那个本事打到汉京来?

    之前张超在交州起兵的时候,谁又能料到,半年不到,张超就已经占据了六道一领之地,得到东南无数百姓拥护?

    “可最终还得陛下同意啊。”尚书令宇文士及很无奈道。

    “我们三院宰辅只要意见一致,便可一起入宫面圣,请求陛下答应!”

    长孙无忌心里一惊,老相国房玄龄今天这是要爆啊,这样进宫,那岂不成了逼宫?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7章 快开门啊

    暴雨不断,水患成灾。

    扬州城紧靠着运河,又距长江不远,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水患。周边许多城池村庄都被淹了,大量的百姓往那些还没被淹的城镇蜂拥而来。

    大灾往往伴随的是粮食问题,也只有城镇里才有粮食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