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99章

唐朝好地主-第89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南金沙江流域发现不少金矿,而在南诏发现许多银矿,另外,辽北也发现有金矿!”

    不过这些金矿,都比不过在伊丽和吕宋发现的金矿。两地的金矿储量既高,而且开采也更容易。

    “臣预计伊丽、吕宋两大矿一年可采二十万两黄金以上,若加上朝廷自海外输入之黄金,以及其它地方所产,大唐今年能新增黄金百万两。”房玄龄说道。

    吕宋发现了不止一个金矿,而是许多个金矿,据估计一年能产三十万两黄金,而伊丽的金矿一年能产十万两。

    朝廷其它各地的金矿加起来,一年能产个几万两。

    而通过贸易,能换回五六十万两黄金。

    百万两黄金,听的就让人心跳加速。

    一枚金币现在含金八钱八,值二十贯铜钱,一百万两黄金,如果都铸成金币,那可是价值两千多万贯。

    这不是纸钞,而是真正值钱的金币。这种金币投入市场,可是能极大的稳定货币市场的,纸钞多了,就会贬值,物价上涨。但一年就算新增两千万贯价值的金币,对整个市场也不会有半点坏影响。

    以现在大唐的商品经济总量,两千万不算什么。价值两千万的金币,只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剑南、黔中、广西、云南,这些现在大唐比较落后,甚至是控制力比较低的地方,却偏偏是金银矿最多的地方。

    承乾觉得哪怕是为了金银,也得对这些地方进一步的增强控制了。

    “之前褚相提到过,说是对西南地区,要实行改土归流。朕觉得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只是此前朝廷腾不出手来,现在局势平稳,朕认为时机到了。几位觉得如何?”

    所谓改土归流,也是张超最先提出来的。

    剑南道南部、黔中道还有云南道,不少地方其实还是土人羁糜,朝廷设置了不少的羁糜州,任命夷人首领为刺史等官,让他们自治。

    羁糜制的核心,自然是朝廷对这些边疆地区鞭长莫及。无法武力征服,便通过这种羁糜制来控制,只要边疆的这些蛮夷表示臣服中原朝廷,那朝廷就给他们授官,在他们地盘上设州置县,但实际上还是土人自治。

    只不过有了这么一个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后,中原人进入要容易的多,双方也会有更多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当汉人势力渗透的差不多的时候,可能朝廷就会直接设个县什么的,一点点的吞食,将之纳入直辖之中。

    当年的岭南本来也是这样,后来张超来了个猛龙过江,强硬的在岭南改土归流,虽然叛乱不少,打了好几仗,但最终还是把岭南给直接扳直了。

    不过岭南因为开发较早,算是有一定的基础,哪怕是那些豪强,其实也多是汉人。

    但在西南,这边情形却大不一样。

    就比如云南,朝廷设立了云南道,可实际上这边却是以南诏国为首的势力范围。

    在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汉人数量极少,基本上遍地蛮夷,而且交通极其不便,崇山峻岭。

    朝廷要改土归流,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统治,而不再是土人自治。

    房玄龄倒觉得不急于一时。

    “臣以为,可以分步来。先修路,修几条交通大道,通了路不论是行军驻兵还是通商贸易,都是方便的多。修几条交通要道,贯穿黔中云南和剑南、广西,然后沿路筑些城镇,驻兵屯田。”

    “修路、驻兵,然后是屯田,再是建学校、建议会,推广汉文化,然后编户齐民。”

    “会不会太慢了一点?”承乾问。

    大唐连信度都打下来了,总不能连个紧邻中原的云南黔中还搞不定吧。

    大唐朝廷上下,现在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蛮夷得征服,大唐有责任推广汉文明,帮助他们走出那种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

    许多云南的蛮夷,还在进行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过的跟个野人一样。

    大唐有责任帮助他们啊。

    想想,云南黔中有多少的金银矿,又有多少的土地。哪怕山多水多,可也一样能够开辟梯田种植水稻土豆啊。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有这么一群穷邻居,总免不了这些人隔三差五的会来打劫富邻居的。

    蛮夷邻居日子苦,总免不了要来劫掠,哪怕名义上臣服,也是叛服不常。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朝廷也有必要去征服并统治那里。

    大唐不远万里的去开拓西海领、大夏领、河中领、辽北领、信度领、扶南领等,没理由却要把家门口的这片地区给遗忘了。

    这么大一块地方,却如狗皮膏药一样贴在那,不除掉都不舒服啊。

    魏征向来是反战派。

    一向认为穷兵黩武,好战必亡。认为开疆拓土,不过是帝王的好大喜功,将士流血,百姓承役,实在是劳民伤财。

    尤其是如今云南、黔中等西南蛮夷都臣服老实,何必又要起干戈呢?

    “改土归流,只怕必然引起西南夷反叛,到时战事又起,永无宁日也。”

    房玄龄对这位老同学的话不以为然,“若按魏公所言,朝廷当初也不该削平岭南,不该攻灭高句丽,扫灭突厥,平定吐谷浑了?”

    “一味的武力征服,臣以为并不可取。”

    “有能力不取,难道要等将来蛮夷反攻?”

    承乾看着几位重臣争论起来,笑了笑道,“魏公所言有些道理,但朕以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太师曾有一句话,朕至今记忆深刻。国与国之间,其实就是弱肉强食,通行的是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正是弱肉强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83章 石见银山

    “倭人如此无礼,简直放肆!”

    早朝上,从倭国返回的高表仁把出使倭国的情况禀报皇帝。

    “当年倭国太子致书隋炀帝时,就曾写道日出天子致日落天子,让炀帝十分震怒,不过当初有高句丽在,便没有发兵征讨。想不到,如今这倭人还是如此狂妄,身为我大唐藩属,做为大唐臣子的倭王,不但自称天皇,还敢拒不面朝北拜跪接旨。”高士廉一番数落,坚决支持自己儿子直接回国的举动,赞扬儿子保住了帝国尊严。

    承乾也对倭人的无礼感到不满。

    大唐建立的宗藩体系,只有大唐才是帝国,也只有大唐的皇帝可以称为皇帝,其它的最大的也只能是国王。

    倭国是大唐的藩属国,接受大唐的册封,国王居然敢称天皇,那置大唐于何地?

    “既然倭人如此狂妄,那大唐理应出兵教训之。”承乾坐在龙椅上,很平淡的说出这句话。

    身为大唐皇帝,拥有亿万子民,数十万的军队,承乾确实有这个资格说这样的话。

    小小的岛国而已,也敢夜郎自大,真是不知死活。

    魏征出来反对。

    如今大唐四处用兵,虽说朝廷有财力支撑,但依然是比较危险的。

    房玄龄这次却没反对魏征,而是认为眼下朝廷确实不适合立即出兵倭国。

    北伐还没结束,对真腊的南征也一直还在打,信度战场也还在用兵,甚至朝廷已经在准备朝鲜战争。

    这个时候,对倭国用兵,确实不是时机。

    房玄龄主张下旨斥责倭王,勒令其去除天皇称号,向大唐陪罪。

    “新罗与百济如今打的很凶,朝廷也已经准备多时,今年可以出兵朝鲜半岛南部,灭新罗与百济。”

    “待灭掉新罗百济,到时再南征倭国不迟。”

    房玄龄的态度很明显,不着急,慢慢来,一个个的打过去。倭国也得意猖狂不了多久。

    ······

    吕宋。

    又是一支船队抵达吕宋港。

    张超亲自过来迎接,从船上下来的却是琉求国公张璟。

    本来按朝廷制度,诸侯是不得随意离开封地,更不能这样跟其它诸侯互相串门的。

    要离开封地,甚至得向朝廷报备。

    朝廷甚至计划在各个诸侯的封地,派驻监察御史,以监督诸侯们的一言一行,据说还要派出史官负责记载诸侯的一言一行。

    不过张璟这次南下,却没有报备朝廷,他直接带着船队就来了。

    船队载来了三千多员琉求来的移民,有山夷也有汉民,其中还有不少的工匠。

    “父王,你要的铸币机械也都运来了。”

    张超在琉求早就有一个铸币厂,现在准备在吕宋也建一个铸币厂。

    吕宋现在有八个金矿在同时开挖,现在来吕宋淘金的淘金客超过万人,他们多数在八个金矿里淘金,淘到金子上交金矿,他们拿提成,收入还是挺高的。

    而张超有八个金矿同时开采,收获更多。

    这里的金矿比较好采,尤其是那溪里的金砂,每月收获极高。

    初步估计,如果人手充足,一年能开采五十万两黄金。这么多的黄金,当然不能囤在仓库里。

    最大利益化,就是铸成金币或者加工成金饰,然后流入市场。

    以张家的技术水平,如果铸成金币,直接就有八个点的利润。虽不如过去,但也还是很大的利润了。

    五十万黄金,能铸成五十多万金币,仅铸币的利润就有四万两。金矿是张超自己的,开挖难度低,成本也小,仅这几个金矿,一年就能为张超带来超过千万的利润。

    而有了这些金币,张家的工商银行能以此获得更多利润,甚至对张家工商银行的信用也是大大的稳固。

    就算没有了发钞权,张家还能发银票。朝廷征税等只收钞票,朝廷采购也只用钞票,但银票一样能流通。

    张超这次叫儿子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送点铸币机器、工匠和一些人来。

    爷俩留下工人们卸船,往城里走。

    经过半年的建筑,吕宋城现在除了还没有城墙,其实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八条大街,对应着八座城门。

    城墙还没有,但城门却是有了。

    货物进出,其实都要走城门,毕竟车马要靠街道而行。

    街道还没铺砖石,但地面的土硬化过,还铺了一层沙子,倒也干净清爽。街道两边,留有人行道,还栽了行道树。

    棕榈树和椰子树一排排的,很有吕宋的独特魅力。

    街道两边全是店面,不过现在只有部分店面装了牌匾开张,许多还是空着的。

    “先留着,等以后人多起来,这店自然也就能租出去了。”

    “不卖吗?”

    张璟有些意外。

    吕宋城是由张超自己出钱修筑的,所以吕宋城的房屋商铺等也全都是属国王的资产。而且这还不是王国的资产,是国王资产。

    城里房屋、店铺、仓库等很多,但张超基本上都是租而不是卖。

    出租虽然一时收不回资金,可张超又不缺钱,房屋出租才是细水长流。以后吕宋人口越多,商业越繁荣,这里的房屋店铺自然也就越贵。

    做地产还是做出租,张超估计自己是大唐头一个了。

    “吕宋城人不少。”张璟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

    “现在人是不少,但等吕宋城修好了,这里也安置不了这么多人。现在这边工坊之类的还较少,多数人还是要安置到外面去垦荒屯田。”

    吕宋的人口现在构成比较简单,人数最多的是吕宋土著,吕宋城以奴隶为主,而在周边,则是归附的吕宋土著为主。第二大人口则是琉求移民来的山夷为主,汉人反而是最少的。

    张超现在分了不少田地出去,那些归附土著都给他们授了田,其实就是把他们原来世代拥有的地,再划给他们,但要登记入册,然后将他们的户籍也登记,这样他们就成了吕宋王国的编户齐民,要纳税,要服役。

    张超在吕宋,实行的是朝廷一体的两税制。

    不抑兼并,摊丁入亩,可以以钱代役。

    但做为新开拓的土地,要吸引人过来,自然得有优惠条件,比如来了就分田授地,头几年免税等等。

    张超免起税来是一点不心疼的,那些汉移民过来,田地免十年税赋。土著的田地,也给他们免五年。

    张超不缺钱,而且通过工商这方面的税收,比靠收田赋高的多。另一方面,张超自己也经营农庄,经营各种作坊,甚至建房子出租。

    更何况,张超仅是开采黄金和铸币,一年就能有千万贯的收入呢。

    不过钱还是没人嫌多的。

    今天张超把儿子叫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准备带上儿子去抢钱。

    “出兵倭国?”

    张璟听了父亲的话,惊讶出声。

    “要打倭国也应当是朝廷出兵吧,虽然那倭王无礼,可也轮不到我们去教训啊。”张璟也听说了上次高表仁出使倭国的事情。

    “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可以做为我们出兵的理由。我真正要出兵倭国,是因为我的人在倭国发现了两个大矿山。”

    “什么矿山?不会是金矿吧?”

    张超摇头。

    “一座是银矿一座是铜矿。”

    “银矿和铜山?”

    张璟还以为是金矿,毕竟黄金贵重。而如果仅是银矿和铜矿,就跑去倭国,不太划算吧。

    “这可不是小矿山,那银矿叫石见银山,而铜矿叫别子铜山,其储量非常惊人。你知道以我们掌握的新式开采炼银法,一年能从那里开采到多少银子吗?”

    “多少?”

    张超笑着道,“你可以猜猜。”

    “十万两?”

    “不止,如果只是十万两,哪值得我如此兴师动众。”

    “二十万,不,五十万两?”

    “再往高了猜。”

    “难道是一百万两?”

    “哈哈哈,你也太低估了石见银山的储量和我们家的技术了。以我们的技术,加上银山的储量,我们一年能轻松从石见银山得银五百万两之巨。”

    “当然,要用我们的新技术,就必须得用煤。用木炭是不行的,如果煤跟不上,会大大制约我们的采银量。但就算前期开采的少些,一年百万两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枚银币,含银八钱八,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