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62章

梁山终结者-第62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船登岛的陆军都头孙长官走来,道:“将军,发现万人坑。”

    李玉费保走进一看,真是气炸了肺。

    无数尸骨层层叠叠,最上面的尸体还未腐烂,然而,肉已不见。

    被割了。

    去向不言自明。

    费保道:“这些人只是流放,说明罪不该死,却如此之惨!”

    李玉道:“按照太子府命令,甄别囚徒,守军全部发作苦役,修建工事!”

    孙长官自去传达命令。

    流放的,不一定是有罪的,也可能是被陷害冤枉的。

    守军做下如此恶事,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做一辈子苦役赎罪吧。

    正好,岛上需要修建工事,防止宋军渡海来攻。

    忙碌间,书吏递来囚犯名册。

    李玉接过翻看起来。

    突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这个王进,可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

    书吏回道:“出身不知,只知是延安府押解来的。”

    想了下,李玉道:“王教头名满天下,若果真是他,不能错过,带过来相见。”

    不一刻,一个蓬头垢面,骨瘦嶙峋的大汉被抬了过来。

    双腿膝盖之下,已经烂完了。

    “这位,可是九纹龙授业恩师?”

    听到李玉询问,大汉叫道:“诸位是谁?可是认得史贤弟?”

    这回答,八九不离十,定然是王进了。

    仔细聊开,果真是王进。

    离开史家庄到了延安府,还未投军,便被当地官府擒拿回京。

    最后刺配沙门岛,也不知道老母下落如何,想必也是凶多吉少。

    确认身份,李玉令士兵好生照料王进,待其身体许可,便送方天定处。

    虽然王进的已经残废,然而眼光还在,同样可以指点将士的武功。

    半年之间,把九纹龙史进从一个蛮力少年调教成武艺出色的好汉,足见王进的教武能力。

    ………………

    感谢“灯火见人家”的打赏鼓励,多谢多谢。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九十九 四路并进

    枢密府内,童贯,张叔夜,高俅,宋江,王庆等人齐聚一堂。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朝堂策略已定,此次是最后确定。

    童贯道:“各位,大军聚齐,明日出发!”

    众人起身,拜道:“谨遵恩相吩咐。”

    童贯点头,道:“根据朝堂商议,宋先锋领十五万兵,与我走运河攻打泗阳。”

    这是东路,除了梁山十五万人,还有童贯率领的十万西军,加上民夫五万,号称五十万大军,简直能吓死个人。

    宋江唱了个诺,领命回身。

    童贯鹰顾虎视般看向下方,喝道:“王庆。”

    王庆心中一紧,硬着头皮起身,唱了个诺,应是。

    童贯直勾勾地盯着王庆,只看的王庆头皮发麻。

    毕竟,他勾引了童贯的侄女,又是被童贯蔡京联手流放的。

    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王庆也只能听天由命。

    半晌,童贯面无表情地说道:“你领五万人,沿陆路,攻打庐州。”

    “是!”王庆退下,发觉后背已经湿透了。

    此时此刻,他不禁有些后悔接受招安,若是投靠方腊,也不用如此提心吊胆。

    童贯却没再多看一眼王庆,左右有高俅带领三万禁军随行,也不怕王庆出什么幺蛾子。

    童贯又道:“张招讨,劳烦你前往景德镇走一遭,督促大军剿贼。”

    这一路,有禁军两万,加上王庆降军六万,共计八万人。

    张叔夜道:“事关天下安危,必不负朝廷重托。”

    不负朝廷重托,却没把枢密使当回事!

    童贯心中闪过一丝不悦,却没有发作。

    此时非比平常,实在不是内部生乱的时候。

    童贯继续道:“各位,荆南郑相公处有大军十万,一共四路,五十一万大军,每日损耗钱粮甚巨,朝廷最多支撑半年。

    所以,半年内,必须平定江南!”

    “是!”众人应道。

    商议了一阵细节,众人各自散去准备不提。

    宋江回到陈桥驿驻地,召集来众将,传达了朝廷命令。

    “招安以来,我知各位兄弟颇为不快活,江南贼势浩大,此次征讨正是我等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

    还望各位兄弟勠力同心,安邦定国,显我等本事。”

    说完,宋江团团做了个揖。

    众好汉一起拜道:“谨遵兄长号令。”

    宋江问道:“各位兄弟,此次我军为前锋,可有计策教我。”

    沉默片刻,李俊上前道:“贼军据守泗阳,正在运河之上,我愿意部领水军突袭,或可一举拿下。”

    吴用道:“不妥,根据情报,泗阳城防完备,贼军定然守备甚严。

    若是突袭不下,损兵折将,反而坏了大军的士气。”

    李俊道:“轻兵疾进,不中则遁,并不冒险。”

    宋江沉思片刻,道:“那便有劳李俊兄弟,带领水军兄弟走一遭。”

    童威、童猛、张顺、张横、孟康、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水军头领同时起身,拜道:“定不折了我梁山威名。”

    朱武起身,道:“兄长容禀,目下五月将尽,六月将至,正是炎热的时候。

    我军士卒久居北方,恐不耐南方暑热,或有隐忧。”

    宋江闻言,即令安道全准备药物,防备暑热。

    接下来,也没什么好说的,终归要见面才能知道虚实。

    见事情议定,公孙胜起身,向宋江等众人打了稽首,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

    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

    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

    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还请准许。”

    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令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

    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洒泪,各以金帛相赆。

    公孙胜推却不受,众兄弟只顾打拴在包裹。

    吃了一回酒,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连夜出营,望北登程去了。

    看着公孙胜的背影,宋江泪如雨下,郁郁不乐,众好汉也是闷闷,沉默不语。

    第二天清晨,宋江、卢俊义,奉诏直到披香殿下,朝见赵佶。

    拜舞已毕,天子降敕,封宋江为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正先锋;封卢俊义为兵马副总管、平南副先锋。

    又各赐金带一条,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骑,彩缎二十五表里。

    其余正偏将佐,各赐缎匹银两,待有功次,照名升赏,加受官爵。

    三军头目,给赐银两,都于内务府关支,发放后便出师起行。

    宋江、卢俊义领了圣旨,就准备辞了天子,要带领大军出发。

    却听赵佶道:“卿等数内,有个能镌玉石印信金大坚,又有个能识良马皇甫端,留此二人,驾前听用。”

    宋江道:“启禀陛下,江南炎热,恐于马匹不利,或可导致耽误剿贼,还请陛下准许皇甫端随军,待我等凯旋,再为陛下效力不迟。”

    赵佶道:“江南水道纵横,如何用的许多马匹,且留皇甫端御前听用,勿复再言。”

    宋江不敢争辩,讷讷应下,与卢俊义再拜谢恩,出殿上马回营。

    回到营中,内府已经送到了赏赐的缎匹银两。

    检点数目,却是少了二成。

    李逵抄起斧头,骂道:“直娘贼,官家赏赐也敢扣除,待我去砍了他的狗头。”

    宋江喝道:“你这黑厮,只会惹事!”

    喝止了李逵,宋江作了揖,道:“官家为小人蒙蔽,自有明白时分,目下出征在即,众兄弟且忍耐片刻,待凯旋而来,自然清算明白。”

    众人不好拗了宋江颜面,忍着气分了赏赐,给散三军头目。

    宋江又道:“官家御言,留金大坚、皇甫端两位兄弟去御前听用。”

    朱武劝道:“兄长,军中马匹甚多,实在离不得皇甫兄弟啊。”

    众人也是劝,金大坚、皇甫端也不愿与众多兄弟分别。

    宋江唉声叹气,道:“此乃金口玉言,无法不去。”

    鲁智深焦躁起来,骂道:“直娘贼,想我兄弟齐聚行义,如何快活,却不想今日分离。”

    众人都是忿忿不平,宋江只是苦劝。

    金大坚、皇甫端见宋江只是劝,不禁心灰意懒,自收拾东西去了。

    送走两人,宋江下令开拨。

    从淮西回来,众军人未解甲,马未卸鞍,可以直接出发。

    刚出了营,只见一人骑马到了近前,道:“我乃蔡太师府中干办,太师有信在此,索取圣手书生萧让,要他代笔。”

    吕方骂道:“贼厮鸟,蔡京那狗样的东西,也敢使唤我兄弟。”

    正因为公孙胜三人离去一肚子憋闷,中军将领郭盛、孔明、孔亮等人都骂。

    宋江拦住四将,道:“太师位高权重,又得官家亲信,若是不从,恐于众兄弟有妨碍,没奈何,只得放萧让兄弟去。”

    郭盛道:“哥哥,官家要求,不敢不从,蔡京那厮怕他作甚?大不了,回梁山便是!”

    “胡说,我等讲究的是义,行的是忠,如何再做贼寇?”宋江又道:“我等前途,皆操之人手,如何违逆。”

    吕方等人听了,不好违拗了宋江,只得闷闷不语。

    好在众将分散军中,没有阻碍。

    宋江令人传来萧让,说了这事。

    听出宋江话音,萧让冷笑不语,上马走了。

    不一刻,又有人骑马来,道:“我乃王都尉府中亲信,都尉听闻铁叫子乐和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驸马都尉王诜虽然无甚实权,然而颇得赵佶喜爱,是成事不足,坏事足够的存在,宋江同样不敢拒绝,只得依允。

    自此,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中,去了五个弟兄。

    宋江心中好生郁郁不乐。

    只是大军拔营,不能改变,只得收拾心情,打起精神统领大军。

    好在四位兄弟是在京城,待大军回转,只有相聚之时,宋江如是安慰自己。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一百 北守南攻

    太子府,军事指挥部内。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方天定环顾左右,道:“各位,王庆招安,宋江已经回了东京,即将南下,兄弟们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管它来多来少,都杀他个片甲不留。”

    “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区区蟊贼,何足道哉!”

    众将七嘴八舌。纷纷应和。

    “诸位兄弟,稍安勿躁。”待到大家安静,方天定继续说道:“如宋灭南唐,宋军五十万主力分四路来,分别攻打泗阳、庐州、同安、景德镇,其余地方或有小股部队袭扰,亦不可不防。”

    重复了宋军情报,方天定在地图上画了个圈,道:“王寅为主将,李懹为副将,李助为参谋,部领十万大军守庐州。”

    “是!”三人领命。

    方天定道:“庐州宋军主力为王庆五万人和高俅三万人,你等不但要守住庐州,还要想办法吃掉这一路,可有把握。”

    王寅道:“拼却一死,也要打退赵宋!”

    方天定道:“不要冒进,此战首要求稳,你等若失,便会让其他地方顾此失彼,反而坏事。

    同样,你灭了王庆高俅这一路,便可集中兵力转向其他方向。”

    王寅应下。

    李助道:“王庆那厮迫不得已招安,只封了个扬州节度使,心中定然不忿,若是离间,或者有机可乘。”

    节度使官职也不算小,然而,扬州还在方腊手中,赵宋敷衍的意味非常明显。

    让李助协助守庐州,便是因为他熟悉王庆,可为王寅提供足够意见。

    李助也没有让方天定失望,主动提出了意见。

    “计策可行,却要谨防王庆使诈。”方天定吩咐了一句。

    李助笑道:“那厮已经破了胆气,胜他几阵,必然惊恐,再策反却不难。”

    方天定颌首,道:“具体方略,你等自己把握。”

    王寅三人记下。

    方天定又道:“吕师囊为主将,方杰为副将,娄敏中为参谋,成贵、瞿源、卜青协助,领大军八万,水军一万,固守同安,择机反击。

    你等的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定不能让宋军越过同安东下,惊扰了应天府。”

    “是!”六人领命。

    虽然不愿意缩头挨打,然而长江不容有失,只能据城坚守。

    不过,以吕师囊等人的心气,也不会甘心龟缩城内,反击是必然的。

    方天定也不会强制命令。

    大将领兵在外,在不破坏整体战略的前提下,独断专行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

    “方貌为主将,杨沂中为副将,包道乙为参谋,领大军五万,守景德镇。”

    三人应下。

    之所以让方貌当主将,是因为他是皇弟,又有足够的能力,担任主将别人都心服口服。

    实际上,方天定是想让杨沂中担任一路主将的。

    只是杨沂中投效不久,不过打了通州泰州,功劳不显,众人不会服气。

    所以,方天定早就吩咐过方貌,让他重用杨沂中,方貌也应下了。

    “潘文得为主将,高玉为副将,刘敏为参谋,领大军三万出台州攻温州。

    李韶为主将,贺从龙为副将,卫忠为参谋,领兵四万出衢州攻信州。

    刑政为主将,鲁安为副将,韩明为参谋,领兵三万出婺州攻处州。”

    九人领命。

    相对于其他方向宋军压境,南方诸州在大明的威压下都是瑟瑟发抖,生恐一觉醒来城外出现五星红旗。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