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00章

奸臣世家-第200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同属于保守派阵营,吕大防也有着这一派文官相同的毛病。他出生在西北,可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对于在西夏国进攻中苦苦挣扎的西北百姓的疾苦并不是太了解。

    吕大防这个人对于文官的脸面比任何都系看得都重,所以,他手下的文官有贪污受贿情形的,他虽然会将之罢官,但是,其对这些贪官惩罚的力度非常小。

    那支骑兵部队终于赶在饥民队伍穿过汜水关之前,赶到了那里,并且也顺利的拦住下了这些饥民。(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1 ‘万家生佛’吕大防

    (全本小说网,。)

    这支抢先一步出发的骑兵部队终于还是抢在饥民队伍穿过汜水关之前,赶到了那里,并且也顺利的拦住下了这些饥民。

    ‘万家生佛’,这是河东路全体饥民们逃难到汜水关之后,对于这位救了他们的吕大防送上的最高赞誉。

    老滑头吕大防这一次做得的也的确非常出色,这里面也有天气奇相的帮助。在大宋境内,这次千年难遇的大雪灾波及的范围偏偏就是郑侠到任的河东路,而中条山脉就是这次大雪灾南北的分界线。到现在,到这条河东路最短的山脉以南都没有下雪。

    这也就难怪文彦博和吕公著如今对郑侠也是非常厌恶,在外人看来,其实就是他们两个将这个灾星派到河东之后,才惹下的这桩天大的灾祸。这厮还恬不知耻的想要将这个黑锅扔给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结果非但没有把黑锅扔出去,反而是越描越黑,让蔡道的大名在整个河东路这片大地之上反而是越传越广。

    这次的大雪灾也关键是太邪异了,偏偏就到了中条山以北,居然到现在也没有飘下一片雪花。

    随着大部队接而连三地抵达汜水关,来自于河东路的饥民们也纷纷驻足在关前。也就是因为这极其诡异的天气,吕大防只需要操心将朝廷派拨来的粮食派发给这些饥民,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这个差事就能做得非常完满。

    到这里,即便吕大防这次带来的部队离着风陵渡已经不远了,可蔡道仍然没有让穆老寨主带着人撤回来,因为他已经料定吕大防此刻还是仍然不敢派兵去攻占这处重要的隘口。这个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没有指挥打仗的能力,而且他的手下也并没有值得信赖的将领供他驱策。

    更何况,他如今的处境比洛阳那个信任知府要差了很多,那个知府毕竟呆在坚城之内,即便他将城内的厢军全都派了出去,也不用担心洛阳城的安全,如果这些灾民真得胆大包天地想要进攻洛阳城的话,他这个知府再在城内征集青壮也就是了。

    这个知府虽然蛮横无理,可他也是个做事果决,有见识的人。地处内陆的城池之内的厢军根本就不堪一用,与其把这些废物留在城中,还不如重新招募一些青壮。他是这么想得,也是这么做得。

    洛阳府知府再得知出征的厢军队伍溃败之后,他便立即在城内发放榜文,召集青壮保卫洛阳城。这也就是他有底气不给那些残兵败将开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酿成了那么的大的恶果。

    也的确是像蔡道估计的那样,吕大防到了汜水关之后,便严密地控制的手下的禁军,让其不得随意出关,更不得扰民,他亲自从禁军当中挑了一些良善之辈,派自己的亲信率领这些自己挑出来的士兵到饥民当中稳定局面,发放救济粮。

    这个时候,文彦博和吕公著自然不会拖吕大防的后腿,他们二人尽心尽力地将汴梁城府库之内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汜水关。

    由于,少了地方官府的层层盘剥,这一次放粮,效果惊人。因为吕大防的严防死守,一再申明军纪,而具体操办的人多事吕大防自己的幕僚,并没有一个文官参与,所以,事后调查,汴梁城派拨到汜水关的粮食,九成九都送到了这些饥民的手中。

    整个冬天,在汜水关前,除了一些老弱因为严寒的原因病故之外,其他的饥民没有一个是因为饥饿而死的。

    这在古代政府历次的救灾当中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吕大防的这次救灾,如果和熙宁七年,王安石亲自组织的那次救灾相比,还是略有不如的。可是,比起元丰六年以后,郑侠到各个地方救灾,特别是河北诸路蝗灾救灾的结果来看。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富有盛誉的郑侠到了河北的时候,其救灾的结果,不但让那里的百姓饿死了四成左右,还留下了非常的大的隐患——保甲叛乱。

    贤明与昏庸,对比起来是如此的分明。

    熙宁七年那次旱灾,之所以说王安石比文彦博和吕公著做得好,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并未获得多么大的成功,却为宋神宗的府库内积攒下了极为充足的粮食以及财帛。这也是那些遭受到旱灾而流离失所难民们赶往汴梁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库和内库的充盈,让继位之初看着空荡荡能遛马的国库和内库的宋神宗心中大定,这也就是他敢于罢免王安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也难怪有人评论这一对君臣是,聚敛之君和聚敛之臣。

    这也也就导致了王安石变法最后的结果和王安石本人最初的愿景从根本上背道而驰。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做到了‘富国强兵’,可是,其付出的代价却是坑苦了整个大宋那些良善的百姓。

    第二、王安石在知道流民动向的时候,并未按照以往的惯例,让沿途的地方官设卡拦阻那些逃难的灾民,而且,变法派的那些地方官大部分都尽职尽责的拿出一些粮食礼送这些灾民出境。

    郑侠所画的那些流民图,只不过描述的是那些保守派系地方官员境内的惨状,这些官员就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灾民饿死在自己的境内,却始终无动于衷。

    而这一次,大雪导致河东路各个州府县之间几乎全都失去了联系,这些地方官一个个谨守门户,他们如今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还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逃灾的饥民呢?

    所以,这一次在从河东路逃难到风陵渡口这段路上,死去的老弱病非常多。如果不是蔡道在风陵渡两岸处给这些灾各民提供了一顿饭的话,死去的人会更多。

    可是,这一次,蔡道为整个河东路所做的事情,也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

    做了好事,却无人知道,也无法让人知道,可知蔡道如今有多么郁闷。

    ‘万家生佛’这顶高帽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吕大防的头上。

    至于一直尽心尽力在后方给吕大防运送救灾粮食的两位宰辅,自然被人忽略了。罪魁祸首虽然是郑侠,可是河东路的百姓们如今都知道了,文彦博是介休人,可是,郑侠那个灾星就是他和吕公著派去的。

    没有郑侠郑灾星这个因,又如何有这些灾民流离失所这果呢?

    对于吕大防的这次就在,蔡道自己以及他手下的七色领组织都没有做什么多余的动作。此次的大雪灾中,他和他的这些手下们在暗中做了这么的事情,其实,也无非为了让更多的河东路饥民们尽可能多的活下去。

    不过,蔡道却不会让呆在太原城里的郑侠好过。(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2 新流民图1

    (全本小说网,。)

    不过,蔡道也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他想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主意,可以让窝在太原城里的郑侠和汴梁城里的文彦博与吕公著都过不好这个冬天。

    就这样,在吕大防志得意满救助饥民的时候,不知从哪一天起,一套连环画在汜水关前饥民的营地,河东路的各个州府县里,以及汴梁城市井之内迅速的散播开来。

    这自然是出自蔡道的手笔,这套连环画一共有九幅图画所组成。

    第一副

    却是出自郑侠的手笔,

    也就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

    流民图!

    这幅画,蔡道还亲眼看过。

    想当初,蔡道一进入汴梁城之后,就想方设法让赵佣从宋神宗那里将这幅画拿出来,他亲眼观看了一次。那个时候,这幅曾经让宋神宗心神震动、让两宫太后痛哭不已的画早就被宋神宗扔进了故纸堆。赵佣手下的小太监足足找了三天,才找到。

    这幅图上的内容,所绘的是郑侠‘亲眼’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

    其实说穿了,就是逃荒的农民罢了。

    熙宁七年,大宋天下大汉,由于老天爷一直都没有下雨,宋神宗这个一些想要富国强兵、稳固赵宋统治、却又摇摆不定,耳根子极软的皇帝开始心生犹豫了。而那些一直伺机扳倒王安石,废除新法的保守派大臣们看出了宋神宗此时的心理。

    于是,他们便利用郑侠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却又是最适合给王安石致命一击的人,指示他画了这幅流民图,利用天灾弹劾了王安石。

    而郑侠,众所周知,这个人还是王安石本人亲自提拔起来,并举荐给宋神宗的。

    反骨仔就是反骨仔。

    在古代的华夏,凡是发生灾害的地方,脆弱的小农经济根本没有可能抵御这样的破坏,靠土地刨食的农民,其唯一的对策,便是男女老幼携手一起逃荒,这几乎都成了华夏农民逃生的一种天生必备的手段。

    除非发生灾荒的当地官员敢于开仓放粮,而且这个官府的仓库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亏空,其中有充足的备荒粮食。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让农民们免于流离失所之苦。可是,细数起来,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真正敢于这么做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而王安石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幅画之所以被宋神宗抛弃,原因就在后面的几幅画里面。

    第二幅画

    就有点意思了。

    图还是那幅图,画中的人物和造型都没有变,却不是老生常谈。

    蔡道只是在图画当中多加了几笔,却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些灾民是因为家乡发生可旱灾,这才逃离了自己的家园。

    而且,在图中,蔡道还在上面附加了一些文字说明——熙宁二年三月,京畿旱甚。

    郑侠当时虽然不是上朝官,却是因为进士及第,在治平思念就被授予了将作郎,担当的职务一直秘书省校书郎。这个官职也只是从八品,自然不高,可是,秘书省是天子近臣,虽然仅仅是校书郎,这个官职也是非常清贵的。

    可是,当年的旱灾,同样有流民,郑侠却没有上流民图。

    这个反骨仔从王安石手中亲自接过了任职通知书,被刚刚当上参知政事的王安石举荐提拔,高高兴兴地去光州就任司法参军去了。

    这个官职虽然还是从八品,而且还是地方官,但是却掌握了一州司法大权。再加上,那个时候的郑侠是王安石的亲信,所以,连当时光州知州都要让他三分,就更别说光州的其他的官员了。

    况且,他这司法参军不但掌控这一州的司法权,还不用通过提刑官来上奏差事,因为他可以将案件的处理意见直接转交给王安石亲自审阅。

    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上流民图。

    当然,光凭一幅画和十几个字的文字说明,并不能够表达出这么多的含义。

    负责给这些老百姓解读这幅连环画的人,却都是被七色领重金收买的当地的说书人,这些人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嘴皮子讨生活的,有了实物在手,讲解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了。而且,他们也能够用当地百姓们能够听得懂的方言,将蔡道画的这些连环画当中所要想表达出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诉这三处地方的百姓。

    第三幅画

    也同前面一样,不过,说明的文字却是写的熙宁三年,诸路旱。六月,京畿之内旱。八月,卫州旱。

    而郑侠还在光州安安稳稳地当着他那个司法参军。

    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第四幅图,

    说明文字写的是熙宁五年五月,大名府自春至夏不雨。

    这个时候的郑侠,已经光州司法参军任上,当满了三年的任期。可是,由于他和王安石在变法上面的政见不同,所以,这一次,王安石就没有在举荐他升官,而是将他贬到了汴梁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吏。

    那个时候,两个人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而且,王安石还将郑侠这个从八品的实权官,直接贬成了一个小吏,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可谓是羞辱以极了。

    可是,即便二人已生嫌隙,郑侠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而熙宁七年发生的那次震动整个大宋的旱灾就是第一幅图所描述的场景。

    第五幅图,

    说明文字写了从熙宁八年一直到元丰五年,整个大宋朝的疆域之内,从南到北一共发生了七次大大小小的旱灾。

    第六幅画,

    图中的画终于有了变化,这次画里描述不光是旱灾,还有蝗灾。

    则恰恰是郑侠重新返京的那一年,也就是元丰六年,除了京畿之外,整个中原地区田地里面的粮食全都获得了丰收。

    元丰六年秋收的时候,这个郑侠奉诏回到了汴梁城,所在的京畿先是发生了旱灾,接着就是蝗灾。双重打击之下,以至于除了蔡道在艮岳那块地种植的上千亩水稻、大豆和高粱美玉偶减产之外,京畿路其他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有些水源本身就不足的地方发生了绝产的事件。

    艮岳那片地之所以能够躲过这次双重的威胁,

    第一、自然是宋神宗非常地重视。

    发生干旱的时候,蔡道却不再汴梁城,所以,宋神宗在情急之下让狄咏派手下的禁军帮助那些佃农给地里面灌溉。

    第二、是因为蔡道种植的这些粮食、经过了选种、浇了粪肥,自然比一般的粮食成熟的要早上半个月,所以,再加上收获的时候,又有禁军帮忙,收获完以后,恰好躲过了之后的蝗灾。

    那个时候,京畿之内的百姓和朝廷之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并未将这次同时发生蝗灾和旱灾联系在郑侠的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