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01章

奸臣世家-第201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时候,京畿之内的百姓和朝廷之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并未将这次同时发生蝗灾和旱灾联系在郑侠的身上。

    可是,那个时候的郑侠,回京之后,便忙着去拜望那些在汴梁城中的保守派大佬们,哪里还顾得上给宋神宗上什么流民图呀!

    而且,京畿之内发生的旱灾和蝗灾,自有那些属县的县令放粮救助,也不会有什么流民出现。

    第七幅画,

    河北诸路本无灾害,却因为辽国南京,也就是幽州地区屡遭蝗灾,所以,辽国的蝗灾又再一次蔓延到了河北诸路的境内。

    而郑侠恰恰就是那个被宋神宗派去救灾的救火官员,可这厮把这个差事办得差极了。

    郑侠自己倒是表现得洁身自好,没有从这次的差事当中贪污一文钱。可是,他这个主管救灾的主官,不但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的官员和豪族勾结在一起,私吞了大部分宋神宗从汴梁城里调拨给河北诸路的救灾粮食,还间接导致了元丰八年河北诸路保甲叛乱事件。

    而这个时间其实就是直接导致宋神宗驾崩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八幅画,

    画得就是这次河东路大雪灾事件。

    这幅画是由四幅小画组成的,

    1、几个小人乘着毛驴没落的离开了汴梁城,

    2、宰相府门前,两个都穿着官府的人面对面站着,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家将一枚官印递到了面前一位中年人的手中。

    老人的头上写着介休二字,而那个中年人头上只写了一个字——侠。(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3 新流民图2

    (全本小说网,。)

    老人的头上写着介休二字,而那个中年人头上只写了一个字——侠。

    3、那位中年人穿着便装,来到了一座道观前。雪花山白云观,一个道装打扮的小孩子被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山贼给掳走了。这幅画倒不用那些说书人讲解,蔡道和郑侠的这一段恩怨早就在这三地的百姓当中传遍了,说家喻户晓是有些夸张,用妇孺皆知用来描述百姓们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就恰如其分了。

    4、鹅毛般纷飞的大雪、除了匾额之外,几乎都要将整个太原城覆盖住了,那个中年人穿着厚厚的皮裘,躲在知府衙门内瑟瑟发抖,而城门外密密麻麻地照着无数的困苦不堪的百姓。而雪花山白云观,虽然蔡道仍然是音信全无,可这座雪花山却是一片雪也没有落下。

    一座城池和一座山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将谁是河东路灾星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人的心头。

    第九幅画,

    也是最后一幅画。

    三年之后,郑侠任满之后,继续和那个介休的老人见面,这一次他仍然升官了,整幅画当中镶嵌着一个用红色绘制的问号。三年之后,反骨仔又会高升到哪里呢?

    汜水关前,吕大防光顾着给饥民们发放粮食这件事了,而那些说书人传递这幅画的时候,也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等到他发现这件事之后,整个河东路逃荒到此的百姓,已经超过九成的人看过此画,并听完说书人那番讲解。

    可是,听完并不等于这些饥民就一定都听明白了连环画中的含义。

    老实说,在汜水关,七色领专门负责这件事的负责人根据那些说书人的反馈,了解到,即便他们用心讲了,可是,这些饥民大致上也只记住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郑侠是灾星,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就连吕大防本人在心中也已经深信不疑。而且,这一次河东路的大雪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第二件事、这个郑侠之所以能够到河东路担任那么重要的官职,根本的源头就是身为介休人的文彦博,是这个老不死的家伙把郑侠这个灾星派到河东路去的。

    第三件事、这个灾星还要在河东路呆整整的三年时间,才会离开,而且,回去之后,还会高升。这一点,虽然是预判未来,无法让人信服。可是,三地的百姓听到之后,各有各的感受。

    河东路的那些饥民们已经感到绝望了,别说是郑侠,就是文彦博,都已经被河东路当地的地主和士绅恨上了,更不要说那些百姓们了。

    河北路和整个京畿的百姓则感到既庆幸,有忧虑,庆幸的是,这个灾星幸好在秋收之前离开了汴梁城,不然这一季粮食有得遭遇各种各样的灾害,而河北路保甲叛乱已经彻底平息了。而这一年辽国的南京地区也没有再发生蝗灾。灾星也终于不会再来祸害他们河北诸路了。

    而忧虑的自然就是三年之后,郑侠从河东路归来之后,居然还是高升了,那么这个灾星留在京城里继续当高官的可能性更大了。这是整个京畿地区的贵族、官民们都不想看到的一件事。即便保守派中的一大部分人如今都怕了这个反骨仔了。

    事情还在民间继续酝酿当中,汴梁城中传播的并不是很顺利,因为文彦博和吕公著经过之前的骚乱,自然对与京城里的一举一动更为关注了。所以,连环画在京城里传递还没有超过三天,那些说书人中超过八成被开封府的衙役抓回去了,严加审问。

    不过,这些经验丰富的衙役再一次遇到了对手,这些说书人说到底就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根本就都不知道整件事幕后的黑手是什么人,而且每个说书人见到的钱主都不相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唯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手非常大方。

    这些钱主一次性付给那些说书人七天的说书钱,每天都是一两银子。

    有些时候,再高的价钱也得有命花才是啊!

    一天一两人银子的钱好难,却难花啊!

    文彦博和吕公著对于这些低贱的说书人却不会心慈手软,凡是被开封府衙役抓到的,全都以妖言惑众为由,即刻问斩了。也活该这些人倒霉,这个时候,刚刚好就是在秋后。

    当然,说书人当中也不乏聪明的人,看出了这次的钱有些烫手,便有人耍小聪明,想要拿了钱不办事,结果,七天之后,这种人全都得到同样一个下场——失踪了。

    不过,七色领组织也不是这么冷血无情,他们在得知这两位丞相的决定之后,便开始想方设法去营救这些替他们尽心尽力办事的说书人。结果,自然不用说,被那些用重金收买的开封府衙役们给暗中掉了包,其中大部分人都得救了。而那些替他们去死的人,一部分就是他们那些拿钱不办事的同行,另外一部分就是死囚了。

    连环画在河东路传播的时候,总体来说,较为顺畅。

    其他的那些州府县的各级官员即便知道了这件事,也根本就没有让手下人阻止这些说书人的行为,而是选择了听之任之。反正这件事跟他们的关系就不大。

    老实说,这些州府县的主官们其实在心中还会感谢蔡道,因为有了这套连环画,即便他们在这次的大雪灾中救灾不利,可现在已经有了郑侠这背锅侠替他们背黑锅。

    而太原府却是反应速度最快的一座城池。在连环画传播的第二天,郑侠就已经察觉到了,可惜的是,太原府的那些衙役们办差的时候却不是很积极,导致绝大多数说书人在被逮捕之前就收到了风声,全都隐匿了起来,让郑侠安排的抓捕行动收获甚微。

    原因也很简单,如今的天气雪花纷飞,就连郑侠自己都被冻得都在自己的官邸之内,就更别说这些处在底层的衙役们了,这个时候,又没有羽绒服和棉袄,他们出门的时候,身上能有一件烂羊袄就不错了。这么冷得天气,除了马屁精,谁会尽心尽力的去不办事呢?

    更何况,整个太原城里,如今谁不是对郑侠恨得咬牙切齿啊!

    总而言之一句话,郑侠的名声已经彻彻底底的臭了,还牵连着文彦博和吕公著因此而名声大减。起码他们两个要替司马光吞下识人不明这个恶果。

    郑侠到河东路之前的种种行为,虽然被人成为反骨仔,却也一直在那些保守派文人当中有着很高的赞誉,这也就难怪在后世的宋史当中,写史的人对这个在政事上无一建树的官员给了很高赞誉。可是,这一世,郑侠自从碰到蔡道,便立刻名声大损。

    先是因为福清系的官员一直攻讦蔡道,接着就是他在河北诸路救灾的时候,办事不力,导致大批的灾民在蝗灾中死去,并且种下了河北诸路保甲叛乱这恶果。就是因为这件事,一直对他青睐有加的太皇太后高滔滔都对郑侠有了不好的看法。

    这一次,将他派到河东路就任河东路转运使和太原府知府,如果不是文彦博和吕公著二人极力的推荐,高滔滔根本就不想给予这个只有嘴炮的家伙这么高的职务。

    这一次的风波,吕公著受到的牵连还要小一点,毕竟,他是寿州人。可文彦博可就惨了,他可是介休人,大家都知道是他把郑侠安插到河东路去的。自己人将灾星派到了老家,这如何能够让家乡人满意呢?

    更何况,这一次,郑侠的作为可不想在河北诸路那样,得罪的不光光是小老百姓,还有河东路各州府县的世家大族和大商人。别的不说,就是文家因为这次的大雪灾也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作为介休最大的地主,这一年的粮食收入基本毁于一旦,而且因为大雪阻断了整个河东路的交通,文家在商业上的买卖也都被迫中断了。

    于是,整个河东路就在凛冽的寒风以及持续不断的暴雪当中,度过了元丰八年的半个秋季和整个冬季。

    既然大雪阻碍了秋季粮食的收获,那么,百姓们也就自然无法在田间地头里种植冬小麦,所以,河东路的大地即便盖了九层‘棉被’,也是无用功。最多也就是对于明年秋季的粮食种植有一定的优势罢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4 大灾始现1

    (全本小说网,。)

    既然大雪阻碍了秋季粮食的收获,那么,百姓们也就自然无法在田间地头里种植冬小麦,所以,河东路的大地即便盖了九层‘棉被’,也是无用功。最多也就是对于明年秋季的粮食种植有一定的优势罢了。

    想要在开春补种春小麦或者高粱,那也得问一问老天爷答不答应了。

    很显然,这一次,老天爷并没有给郑侠和文彦博这个面子,这场大雪灾从元丰八年八月中旬,郑侠接任的第三天,一直下到了元佑元年的三月中旬,掐指算一算,整整持续了七个月啊!

    雪停了,却不能表示农民们就能够立刻开始在河东路的土地上补种这一季的粮食,因为,你还得等到雪化了吧!

    就这样,阳光充足的平原地区,积累的雪化得比较容易,但也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大地这才完全解冻。可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如今整个河东路有地无人。

    一般的老百姓,即便是家中有那么几亩田地的农民,也无法让一家人度过这次的寒冬,而那些租种地主家田地的佃户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河东路大多数的农民如今这个时候都还在汜水关前呆着呢。

    河东路以往是人多地少,到如今却是地多人少,这些损失了一年收入的地主们空有土地,却找不到一个替他们耕种土地的佃户了。

    也只有那些真正的良善地主,无偿用自己家中的粮食救济了自己的佃户,收获了这些佃户们的忠心,这才能够赶得及种下这一季的粮食。

    可是,这样的地主在整个河东路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即便是每州每县都不一定能够找到这样的一家。

    吕大防不是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他也派人试图将这些赖在汜水关前一直不走的饥民,赶回河东路。可是,这个时候想要进入河东路,根本就无路可走啊!

    进入河东路,有很多路可以走。

    可最为快捷的一条通道,无疑就是这些饥民们最先通过黄河进入洛阳府地区的那条通道——风陵渡渡口,从那里开始,吕大防可以用船或者重新搭建一座浮桥,将这些饥民先安置在河中府去。

    蔡道之前让人搭建的浮桥,在确定没有大批饥民在进入河中府之后,蔡道就已经命人将搭建浮桥的那些小型船舶,能收回就收回了,不能收回的,也没有就此抛弃,那些可是木材啊!在炭火上烤一烤,就可以立刻用来取暖了。那个时候,整个河东路,除了山寨之中,其他地方都缺少足够的柴火。

    不过,范祖禹这个家伙也是够昏庸的,到现在,他都没有想到派兵去攻取一直控制在蔡道手中的风陵渡北渡口,至于风陵渡南渡口,在穆老寨主主动退却之后,就被洛阳府的那些怂兵们占据了,这样,他们也算是对洛阳府的知府有个交代了。

    在那个大宋朝的那个时代,要是以往,入冬之后,黄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即便是辽国的骑兵都能纵马渡河,普通人步行过河也不是不可以,可还是,元丰八年的天气怪就怪在了这里。

    整个冬天,中条山脉以南的地区也下了雪,不过,雪下的根本就不大,黄河的河面上结的冰层不是很厚。吕大防派人试过,有些地方骑马根本就无法同行。百姓们虽然不会骑马通过,可是,由于饥民们的群体过于庞大,黄河上的冰面究竟能不能支撑住这么多饥民们的同行,谁也不敢轻易下这个决定。

    一向谨小慎微的吕大防自然不敢冒这风险,不然的话,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也会遭受到极大的冲击。

    话说,自从元丰六年之后,中原地区好不容易消停了几年,没有继续再遭遇各种各样大中规模的自然灾害。可是,从元丰八年秋收之后,除了河东路开始下雪之外,中原其他各路已经渐渐开始呈现出干旱的迹象。

    据各路州府县的主官奏报,其范围之大,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熙宁七年的那次大旱灾了。

    吕大防同样想到了这办法,想要把这些饥民们通过风陵渡那里,将他们全部先安置到河中府。可是,他派去的人一打听,回来一向他禀报之后,吕大防差一点把自己的鼻子都给气歪了。

    文彦博和吕公著真是年龄大了,老眼昏花,范祖禹那是个当地方官的料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