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202章

奸臣世家-第202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和吕公著真是年龄大了,老眼昏花,范祖禹那是个当地方官的料吗?想当初,吕公著的哥哥吕公绰说曾巩只适合修史,不适合当当宰辅。可是,曾巩当年好歹也当过几任的地方官,其政绩也是不错的。

    可是,范祖禹自中进士之后,便一直跟在司马光的屁股后面修史书,根本就没有任何当官的经验,如果是因为要照顾司马光的面子,才提升其官职的话,完全可以让其继续担任史官的官职或者,或让其就任御史,多多向皇上进谏。

    可是,这两个老家伙偏偏在这么紧关节要的时候,把一个执政经验几乎为零的家伙派到河中府,这么重要的地方,完全不可想像。保守派大臣里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官员完全有能力有资格当这个河中府知府。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于是,吕大防连忙写了封加急的文书,送到了文彦博和吕公著的面前,文书就是要向二人获取其在河中府军事行动的权限。

    吕大防建议说,这个时候,他必须派兵迅速攻占风陵渡北渡口,打通这条进入河东路的通道,现在这种情况,就是要和老天爷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在河东路能够补种多少粮食,就补种多少粮食。

    其实,一直呆在汜水关的吕大防也已经看出洛阳附近要遭遇旱灾的征兆。由于河东路套过来的饥民过多,为了救活更多的灾民,直接导致汴梁城里府库和内库当中粮食储备量迅速地减少。

    说实话,河东路的这场大雪灾,虽然对整个大宋朝的政局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因为,蔡道初到那里,根基不足,准备也不足,所以,这才导致了这一次,整个河东路出现了农民大规模地逃离了自己的故土,而因此被冻死在家中和路途之上的人也不在少数。

    可这场大雪灾发生的地点,毕竟只是大宋国一路之地而已,除了让汴梁城里耗费了很多粮食之外,对于周边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相反,这次干旱不只是局部现象的话,对于刚刚即位的赵煦来说,关系不大,可是,对于刚刚垂帘听政的高滔滔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巨大的打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5 大灾始现2

    (全本小说网,。)

    相反,这次干旱不只是局部现象的话,对于刚刚即位的赵煦来说,关系不大,可是,对于刚刚垂帘听政的高滔滔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巨大的打击。

    所以,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文彦博和吕公著立刻将矛头指向了蔡确和章敦,这两个人如今仍然呆在汴梁城中,也就幸运的成为了这一次替他们背大范围旱灾,这个黑锅的最佳人选。

    至于那些去年逃荒到洛阳府境内河东路的饥民,暂时还是不要回河东路了,那里的虽然躲过了这次的旱灾,其实那里的情况比旱灾更严重,到现在为止,整个河东路还有很多的地方地面上覆盖的积雪仍未融化。即便到了后世,遇到这样的天气,都办法不多,更何况是古代。

    眼看着整个河东路今年的春耕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没有办法种植粮食,这一年就没有任何收获。要是将这些饥民就这么放回去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整个河东路和这些饥民陷入更大的绝望当中。

    真到了那个时候,救还是不救呢?

    如果救的话,势必又要从汴梁城里调拨大量的粮食去救济整个河东路的百姓,从郑侠那个人以往的尿性来看,他在那个位置上不但难有任何作为,甚至是会将矛盾彻底的激化。

    何况,从汴梁城到河东路,两路之间虽然距离很短,但是,再短的距离,运送粮食过程当中总归是要损耗一些粮食的,而郑侠的手底下,这种损耗会更多。

    这个时候,文彦博和吕公著渐渐感觉出了一丝吃力的征兆。

    站在变法派身边,指摘他们所作所为如何如何对国家和百姓不利,但是,有一点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一件事,那就是王安石和他的那些党羽们即便遇到再大的灾害,也能用粮食和财物将国库塞满。

    也难怪后世在提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时候,曾有这样的评论——

    聚敛之君,聚敛之臣。

    可谓是一语中的。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本质上的确是是向富国强兵、稳固赵宋政权的稳固,可是,他这个人在很多大臣、贵戚反对的时候,就表现的态度暧昧。可是,到了王安石两次罢相之后,他变了。

    宋神宗之所以仍然任用变法派大臣继续维持变法,根本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变法能够填满国家的府库和他自己的内库,还能够一直维持他那疯狂的进攻欲望。这也就难怪种谔、李宪和徐嘻一直在边关想方设法地挑衅西夏国。

    西夏国那两位当政者当然是战争狂人,其狼子野心不比当年的李元昊要少多少。可是,宋神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了解皇帝的人,不是他的父母,也不是他的妃子,更不是他的那些股肱大臣们,而是他身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太监们。这也就难怪李宪这个阉人,虽然一直在外当官,却能够一直隆宠不衰。

    七个月的时间,河东路的饥民们已经将汴梁城,国库中储备的粮食消耗掉了十分之一,如今大旱将要波及到中原很多路,所以,保守派大臣一致认为,为今之计,不但要让吕大防停止行动,还要将这些饥民分散到南方其他路去。

    至于到底是哪一路,其实也不是很难选择。

    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说到这里,还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章敦。

    这位很快就要被贬到岭南的副相,就是替大宋开拓荆湖的大功臣。

    熙宁五年,他被任命为湖南、湖北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

    虽然有人上奏宋神宗说章惇,在平江杀戮过重,而且,其杀的人多是无辜之人,可是,那位弹劾章惇的张颉根本就是嫉妒章惇在地方上的卓然政绩,企图混淆视听。

    章惇开拓荆湖的时候,其手下的禁军的确是有可能误杀良民,可是比起荆湖那些蛮族对当地汉人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大巫见小巫。而且,张颉所谓那些死的无辜之人也多是荆湖路之中那些不肯降服,一直半割据状态、危害汉人生活和大宋统治的蛮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赵匡胤当初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辽国的威胁,所以,对那些表面上臣服自己的蛮族也就听之任之,这也就让荆湖路,特别是梅山蛮异常的骄横。

    熙宁五年之后,表面上,是潭州知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煜等受命和平解决梅山问题,其实,那些梅山蛮真正降服的原因,根本就是章惇手中屠刀看到他们的脑袋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这才纷纷降服的。

    唯有武力才能够让那些还没有完全开化的蛮族心悦诚服。

    当初,汉武帝经略云南贵州的时候,正是因为武力的慑服,这才有了后来文翁治蜀的美谈。

    很快,太皇太后高滔滔就准了文彦博和吕公著的奏请,蔡确和章惇被贬出了汴梁城,而千里之外的岭南自然也就成了这二人最好的归宿。

    元佑元年正月,小赵煦以及太皇太后高滔滔分别乘车驾,分日诣寺观祷雨。高滔滔去的是大相国寺和女道士观,本来,按照以往高滔滔的习惯,她还回去观音院的。可是,自从蔡道进京之后,高滔滔就再也没有去过观音院了。因为,一进观音院,就立刻能够看到观音大士身后站立着的金童玉女,自然也就会想到蔡道这个罗锅子。

    观世大士这算不算躺着中枪呢?

    小赵煦先是去了太平兴国寺,接着就是报慈寺、长生宫、延宁宫,本来,他还想要去看一看保育院,毕竟,这是他当皇储的时候,担当的第一个差事,虽然只是挂名的。

    可是,他出宫之后,向太后全程陪着他,表面上是护送,其实就是在监视。高滔滔不放心那些仍然在京城的变法派大臣接着这个机会接近赵煦,继续蛊惑他。

    随着蔡确和章惇的黯然离去,汴梁城中变法派的势力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几日之内,属于变法派阵营的大臣们纷纷被贬出了京城,他们的目的地同样都是岭南。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即便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也没有将这些反对他变法的大臣贬到岭南,他一直都在谨守着底线。后来,是吕惠卿和邓馆借着几场大案整治了一些保守派大臣,可是,真正被贬到岭南去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在保守派中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而且数量不是太多。

    乌台诗案,一个主犯,两个从犯,王巩这个从犯反而判得比较重,直接贬到了岭南的宾州,可是,苏大胡子这个主犯却被贬到了荆湖北路的黄州。

    这个判决的由来其实还是根据宋神宗自己的好恶,跟吕惠卿他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今,文彦博和吕公著二人做得如此决绝,也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也为将来,宋哲宗亲政之后,保守派大臣悲催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他们二人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彻底让两派之争到了不可调合的地步。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仍然在病榻之上司马光的意思,他如今是恨极了变法派的那些蠹虫。

    本来,司马光也不想放过蔡京和蔡卞两兄弟的,可是,如今蔡卞在王安石身边侍疾,而蔡京长子和蔡卞的好几个孩子都被山贼掳走了,反而让文彦博和吕公著无法对他们二人继续动手。

    当日,郑侠如果没有出现在白云观开观现场的话,即便蔡攸和蔡道身陷山贼之中,文彦博和吕公著就是将蔡京贬到岭南去,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郑侠这厮偏偏就是牵连到了其中,这一下,就让两位相爷麻爪了。这个时候,再去重处已经归乡的蔡京,肯定会让人诟病。

    他二人相信,如果他们真得将对蔡京的处理意见上奏给太皇太后的话,这一次,一向对他们言听计从的高滔滔也会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的。这个敏感的时候,如此处理已经辞官的蔡京,的确是有失厚道,肯定会让其他大臣同情蔡京的遭遇。

    于是,和蔡京同时辞官的曾布就成了出气筒,最为免役法的执行者,刚刚归乡的他也被贬到岭南。反倒是蔡京这个未来的大奸臣因为蔡道的一个主意,躲过了这次变法派大臣岭南大旅行。

    同一时间,吕大防也收到了朝廷给他的回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6 大灾始现3

    (全本小说网,。)

    同一时间,吕大防也终于收到了朝廷给予他的回复。

    奏折上明确指示,吕大防部下三分之二的禁军必须迅速归京,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继续由他指挥,将河东路的这些饥民护送到荆湖南路去,到达目的地之后必须并就地安置。反正那个地方地广人稀,而且,那里在元佑元年也没有遭受到旱灾的侵袭。

    吕大防看完圣旨之后,暗自点了点头,他在知道中原地区普遍遇到旱灾的情况之后,也是赞同这一处理意见的。这样的处置,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让汴梁城节省下一大笔粮食开支。河东路的这些饥民一旦到了荆湖南路,他们就可以直接在那里就食。

    而朝廷这个时候,也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粮食来应对这场将要波及整个中原的旱灾。

    文彦博和吕公著就利用这一次的旱灾,既彻底将变法派整个势力赶出了汴梁城,其中绝大部分官员都被贬到了岭南那个绝地。他们将这些逃荒到洛阳府的饥民们安置到荆湖南路去,虽然让河东路就此失去了大批的劳动力,可是同时,也解决了未来一两年河东路的危机。

    吕大防也的确是有一些能力的,由于去年冬天,他在饥民当中建立起了非常的声誉,所以,他这次只带了极少的禁军,就顺利地将这些饥民都安置到了荆湖南路。也正是从这之后,荆湖两路才开始慢慢地取代了苏常地区,成为了大宋朝最为重要的产粮地区。

    不过,文彦博和吕公著显然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元佑元年,到了秋季,波及中原十几路的旱灾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可是,这个时候连绵的秋雨并不能够挽救田地里庄稼的产量,反而还给一些地区的粮食收割工作带去了极大的不便。

    同年冬季,进入十月份之后,京畿地区居然有开始滴雨未下,片雪未落,眼看着又要经受旱灾的侵袭。

    第二年,整个京畿路的这场旱灾一直持续到了春末,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便把蔡道这穿越者放到开封府尹的位置上,也根本是无计可施。

    整个京畿路粮食减产已经成为了定局,可是,由于去年大旱,导致中原各路无法上缴足够的粮食,南方倒是一直在丰收,可是,除了大运河的杭州以及其周边的府州县之外,其他地方的粮食想要运进汴梁城,根本就不划算。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比如,江南西路金溪县,在方仲永一家的引领下,这个县终于成了江南西路最繁华的一个县了。

    想要把大运河以外的粮食运到汴梁城之内,光是在沿途之中耗费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

    不过,好在前几年,蔡道向宋神宗进献的藏富于民计划,在元祐元年开始起作用了。汴梁以东,特别是长江以北,大运河两岸附近的老百姓,家中肯定也受到了旱灾的影响,可是,如今他们家中都有了些积蓄,这一次遇到旱灾,即便没有官府的救助,他们也就暂时不需要去逃荒了。

    当然,那些受灾严重,家中实在是活不下去的人家,蔡道也让手下的人暗中出面,劝说这些人家移居海外。在这些地方,蔡道的威望根本无人能及,比在河东路那里强出了太多。

    仅元佑元年这一年当中的两次旱灾,就让夷洲岛上多了一万多户大宋的百姓。这个数字可比蔡道从河东路迁移走得的人要多了五十倍,还不止。要知道,除了那些还在太行寨里带着的孩子,那些肯相信太行寨山贼的话,真正肯在冬天离开河东路的百姓,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是一千几十人而已。

    当然,却劝说这些百姓离开故土的人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