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70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70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琳渼转头看去,就见陈太王妃正跨过门槛,虽是神色惊喜,眼中却也含了泪花。

    他忙上前施礼,“母亲万福。”

    陈太王妃将他扶起,上下仔细端详一番,“好,好,总算回来了,就是廋了……”她有一肚子话要与儿子述说,却强按捺住情绪,望了眼曾太后,低声道:“太后数月来食缺寝少,日益消减,我便一直在宫中陪她。”

    而后她缓步走到曾太后身侧,揖道:“皇嫂,渼儿回来了,我这便暂回府去,明日再来陪您。”

    曾太后又是点了点头,轻道:“你去吧。”

    朱琳渼出了午门便被太王妃拉着同乘上一辆马车朝辅政王府而去。

    太王妃自是又嘘长问短一番,朱琳渼等她话头稍歇,忙问道:“娘,皇上近来可有好转,太后怎是这幅形容?”

    陈太王妃摇头道:“皇上仍是老样子,仅在吃奶时偶尔稍稍睁眼,余者皆是昏睡不醒。”

    她又长叹了口气,“这儿子便是当娘的命根子,皇上始终这个样子,太后已是万念俱灰,整日只道若能让她的源儿醒来,便是要落入十八层地狱她也绝无怨言。

    “你也瞧见了,太后如今整日只是颂佛祈神,虽是对身子不好,但我怕她若没了这点儿事提着心劲儿,便会垮了下去……”

    她又絮絮叨叨许多,说得朱琳渼心中也是不住唏嘘。历史上朱琳源不过两三个月大时,便被李成栋所害,如今他虽是保住了性命,却仍是摇摇欲坠之势。

    他旋即又想到,眼下虽有自己支撑大明社稷,但皇帝却仍有不可忽视的象征意义。现在不止是主少国疑,兼又是天子重病不醒,如此天下百姓难免心有他念,朝野中更会有不安分的人。

    看来只有尽快光复南京,方能彻底恢复世人对大明的信心。

    他又唤来石霖,让他返回宫里,叮嘱庞天寿严加约束众太监、宫女、御医,有关天子的病情一概不得泄露,实在对付不过去时,也只能说龙体日渐好转。

    待车马在辅政王府前停下,朱琳渼下得车来,举目就见王府围墙已改为两丈高的城墙形式,正门扩高了四尺有余,朱红大门显是新漆过的,上面密集的铜钉亮得刺眼。

    陈太王妃见他神色惊讶,忙在一旁道:“你初复广东时,朝廷便恩旨大修了王府。”她又压低了声音,“有诸多地方已逾亲王制……”

    朱琳渼皱了皱眉,心知朝廷那班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迈步进府,将一应管事之人叫来,令他们将所有逾制之处尽皆拆除,又反复告诫,往后不得在修府宅上多花一两银子。

    等府中晚膳已过,便有杨廷麟、宋应星、徐尔路、张沧海等人赶来王府拜见,向辅政王殿下汇报这几个月里他们各自手中的事务。

    实则一应公事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上表禀奏,朱琳渼已在返回福京途中了解过。

    不过他们来求见也并非要打搅他休息。这些人皆是他在朝中的“嫡系”,能在此时前来也是表示他们与辅政王殿下关系不一般。旁的官员便是想这会儿来,也定然进不得辅政王府。

    几人在偏殿中客气一番,最终仍是按职位高低和关系亲疏,由杨廷麟携户部张沧海先入殿下书房觐见。

    杨廷麟行了大礼,先是讲了些恭贺殿下大捷,江南初定,大明气象正盛之类的客气话,而后便皱眉说了个坏消息,“殿下此番征讨西南,虽仅率精锐主力,然行程数千里,粮草器具所耗仍是极大。

    “加之如今官员俸禄甚高,而兴修水利及安堵两广百姓也花费颇糜。至于南安、永北里两处船厂则更是无底洞。

    “眼下户部账上仅余六十万两不到。若无大的进帐,照之前的花销速度,恐再过两个多月便会开始亏空。”

    先前抄没投敌犯官的银子这么快就见底了?朱琳渼心中苦笑,真是去的容易来的难,看来必须得加快海上贸易的速度了,只是荷兰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前一阵还有广东海关司奏报,说两个月来共有十条佛郎机商船被海寇劫掠,料想多是和兰人所为。

    他心中谋划,近日当去船厂看看,也顺便了解一下水师的训练情况。

    不过眼前的杨阁部还是得安慰一下的,朱琳渼故作轻松地微笑道:“广东海关司那边近日应有税银送来,可暂解燃眉之急。”

    实际上澳门港仍未完成建设,加上荷兰人从中作梗,近来贸易量并不算很大,两个月的税银也就六七万两的样子。即便如此,相比以前的海关收入,这已经翻了好几翻了。

    杨廷麟忙道:“下官明日便与广东那边接洽,如此国库或可稍宽。”

    他解决了心中最大的难题,表情立刻轻快了些,又继续道:“殿下,下官还有些好消息要报予您。”

    “杨阁部快说来。”

    杨廷麟向身旁张沧海示意,后者忙上前一步,恭敬揖道:“禀殿下,数日前赣地首批播种的土豆、番薯丰收。”

    朱琳渼大喜,忙问道:“收成如何?”

    “回殿下,尚有南康府、饶州府等地还未合计出来,但仅是赣州、吉安、建昌、抚州、临江几处,已产口粮共十四万石!”

 第375章 约翰。本特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闻言也是满意点头,他记得在万历年间,纵使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江西年产口粮也不过一千四百万石左右。全本小说网https://。

    而眼下这一季的土豆、番薯收成还只是统计了一部分而已,估计全部产量都计入之后,差不多能达到一年产量总量的一成以上。

    一成听起来不多,但这可基本都是计划外收成。

    江西栽种土豆、番薯并未占用原有的耕地,大多种在沙地、坡地之上,而且由于还有不少百姓对这两种作物不够信任,故而播种量并不算大。

    即使如此,在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内,江西就“凭空”多收了一成粮食。朱琳渼很清楚,等有更多农户开始种植土豆、番薯,再垦出更多不适于种稻米的“烂地”,每年两季的收成至少能使粮食产量提高五成以上!

    等到百姓们对土豆、番薯的接受度提高,开始在良田上种植这两种作物,产量翻番不成问题。

    在明末这个农业时代,谁手里掌握了粮食,谁就基本上拥有了天下!

    可以说,如果不计较伤亡和时间消耗,仅凭这“恐怖”的粮食产量,朱琳渼就有把握将建虏耗死。当然,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否则他也绝不会选用这种下策来光复大明的。

    张沧海继续道:“此番丰收令赣地百姓惊喜不小,各处都是打听买种之人,番薯种块价钱已翻了两倍多,土豆更是已涨至先前的四倍!下官估摸着,今秋这两样东西当能播种十万倾往上。”

    十万倾就是一千万亩,江西所有耕地面积不过四千万亩上下,足可见百姓对土豆、番薯的接受程度。

    朱琳渼却闻言却有些皱眉,“种十万倾的话,仅售卖种块便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却绝不可令其价钱飞涨,灭了百姓的心劲儿。”

    他转对杨廷麟道:“令平价司于江西各地设点公卖种块,我会让锦衣卫从旁辅助,但有囤积居奇的奸商定要严惩不贷!”

    杨廷麟忙道:“下官遵命。”

    “还有,我前一阵令户部运粮输往云南,既然土豆、番薯丰收,那便尽量运这两样东西去,令滇地也尽快熟悉它们。”

    “下官遵命。”

    张沧海却似仍未尽兴,又道:“殿下,另有福京、广东两地的土豆、番薯虽种得较晚,却也将至成熟,尤其是闽南等地,播种甚多,下官估算或可打粮二百万石以上。只是今年怕是来不及两熟了。

    “至于广西那边,眼下才刚种上不久,且因种块不足,却并未播种太多。但下官保证,来年定使滇黔桂各地广种十万倾以上。”

    朱琳渼赞了这位“土豆大使”一番,又叮嘱道:“张大人推广土豆、番薯期间,还要将水利跟上,莫要怕花银子。”

    “下官谨记。”

    杨廷麟见耕种之事告一段落,一旁揖道:“殿下,时下江南大定,便多有先前流离失所之人返乡,更兼江北不堪建虏挞虐的百姓蜂拥南下,仅上月便有十余万人自九江、衢州来投。另还有不少人入归湖广。”

    这便是大明正朔的号召力!谁说明末时分百姓丧气、麻木,皆认虏为主?那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只要看到大明还有希望,自有不愿与虏为奴之人,即使背井离乡也要重回大明怀抱!

    即使到了工业时代,人口也是极为宝贵的社会资源,更不用说明末之时了。这些人南下投明,此消彼长之下建虏便会损失这么多劳动力。

    杨廷麟接道:“只是如此多的人,清点造册却殊为不易……”

    朱琳渼笑而摆手道:“这有何难,交给警察去办就是。”后世民警可是进行人口普查的主要力量。

    他说到这里,忽而想起明代用来登基户籍的黄册常年敷衍,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之事,于是又道:“正好朝廷取消军籍、匠籍,原先黄册已不堪用。索性便以此为契机,来一次‘人口普查’好了。”

    捋清户籍的准确情况,对大明的税、役、人口管理、劳动力清点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还能防止私自蓄奴、贩卖人口等。不过自大明中期开始,黄册就再也无法体现真实的社会情况了。

    杨廷麟虽没听过“人口普查”这个词,但立刻便猜出其中含义,却未曾想到可以让警察来帮忙清查。在他心中,这些大头兵怎能情愿干这种“杂事”。

    他忙拱手道:“殿下,这清点户口乃是户部之事,只怕兵部……”

    “往后这便是警察所属职责之一。”朱琳渼立刻道,“我自会亲自知会兵部。

    “待江北百姓清点入册之后,户部还要为他们安顿住所,分田以耕。只有这些人日子过得好了,才会有更多人弃清归明。”

    “此外还得留意,这些江北来的百姓里定会混入不少细作,须仔细甄别才是。”

    “下官遵命。”

    至杨廷麟离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宋应星和徐尔路立刻入王府书房拜见。

    两人施礼起身后,却也同杨廷麟一样,先诉起苦来,问题竟也相同,都是一个字——钱。

    “殿下,如今福京军器局每月用工银便需两千两往上,赣州军器局虽少些,也得千三百多两。”

    朱琳渼闻言一愣,“怎会如此之多?”

    宋应星道:“殿下有所不知,自从以技能资格等级定工钱高低之后,工匠们无不精钻技艺,甚至秉烛习术。

    “上月技能资格考核,福京这边共评得大师两人、高级三十一人、中级一百六十人、初级三百八十六人。”

    朱琳渼大致一算,福京军器局一共七百多名工匠,这短短四五个月间竟有二百来人达到中级水准,初级更是几乎无人不及。

    “还有两个大师级?”朱琳渼惊讶道。要知道,大师级极难达到,光是掌握全套的工业制图技艺以及极高的算学技艺这两点,就把绝大多数工匠挡在了门外。

    宋应星忙道:“确有两人。一是鲁宁,另一个却是郑都督自吕宋寻来,学生恬收其为徒。”

 第376章 大明的生产力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微微点头。全本小说网;HTTPS://。m;按照他的规划,龙卫军要扩至一万人的规模。这七千支猎兵铳,加上现有的一千四五百支,因骑兵和炮兵不需要步枪,已足够装备扩充之后的龙卫军了。

    只是这米尼弹的数量还是太少,平均一支铳才十四发子弹。不过以目前的精加工能力,这已是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他略做思索,若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北伐,那么米尼弹至多也就能造出二十万颗。此次平定西南过程中,战事远不算激烈,是以每人二十颗铳弹还勉强够用。

    但如果同十几甚至几十万建虏作战,这点铳弹便肯定不够了。后期就只能以皮革包裹铅弹凑合使用,虽精度和威力都不及米尼弹,不过比滑膛铳还是要强出不少。

    若等到数月之后北伐,猎兵铳还能再产出六七千支,米尼弹近四十万颗的样子。可以给破虏营也换装一部分二型猎兵铳,但铳弹仍是严重不足。

    至于拖到年后再开始北伐,朱琳渼则是根本连考虑都不会考虑。眼下大明士气正盛,正是一鼓作气收复河山的良机。要是拖得久了,人心疲怠,对战斗力造成的影响远不是多装备一些新型武器所能弥补的。

    而且建虏据有南京、北京之后,其军器制造能力也不弱,虽然技术含量比不过大明,但战场上多出上百门红夷重炮,也会使明军的伤亡增加数倍。

    同时建虏的兵力仍具有明显优势,给他们更多时间,北方各地的清军会源源不断地聚于南京。每多耽搁一个月,南京守军便至少要多出两三万人。

    他心中叹了口气,看来想要在北伐之前给龙卫军及破虏营全部换装二型猎兵铳还是不大可能办到的。

    毕竟倾大明全力,线膛铳和米尼弹这种时代的高精尖武器产量也就这么多。要知道,放眼全世界,也就大明在量产这种极为费工费时的武器而已。

    看来作为补充,燧发铳还得再造一批才行。他想到此处,吩咐宋应星道:“宋先生,即日起苏记铁场便停造猎兵铳,转而全力打制两万支燧发铳出来。不过米尼弹仍要继续出产。”

    宋应星愣了愣,却没问缘由,殿下用兵之事他从不多置喙,当下拱手道:“学生明日便亲去龙南。”

    待制铳的事情叙毕,朱琳渼又望向徐尔路,“为远那边进展如何了?”

    徐尔路忙道:“殿下,学生令赣、闽两地分铸轻、重炮,又各添了工匠、器具。

    “如今苏记铁场和赣州军器局每月可制三到九磅炮四十尊,十二到十四磅炮二十尊。

    “福京军器局主造十八磅以上重炮,亦可月铸二十尊以上。

    “依殿下吩咐,近几个月共铸得九磅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