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71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71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京军器局主造十八磅以上重炮,亦可月铸二十尊以上。

    “依殿下吩咐,近几个月共铸得九磅以下轻炮一百尊,九到十二磅炮三十九尊,十八磅炮三十尊,二十四磅炮十六尊。

    “合计小炮一百四十尊,重炮四十二尊。”

    朱琳渼闻言露出满意的微笑。三个月工夫便铸出轻重大炮近一百八十多门,而且还仅是江西、福京两地,这才是大明应有的实力。

    历史上由于工部这个贪腐黑洞,加上落后的匠籍制度打击工匠积极性,致使明末时分竟连一门像样的重炮都铸不出来。

    现在自己令锦衣卫进驻军器局监督,先堵住了贪污这块。而后又取消匠籍,大力推行工艺标准化,并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案,大明工匠们的“恐怖”生产力终于得到释放。

    他心中暗道,难怪仅福京军器局买原料一个月便能花掉十一万两,这些银子可换来了上千支线膛铳、数万发米尼弹和二十门重炮,算下来已经很便宜了。

    不过这四十多门中型炮和四十多门重炮听起来挺多,但其实还不够装备水师所需的。

    盖伦式战船的特点就是载炮量极大,一条五百吨的战舰就要搭载三十门以上的中、重型火炮。其中包括二十四磅炮两门或十八磅炮六门,以及十二磅炮八到十门,九磅炮十门,四到六磅炮十门。至于露天甲板上的佛郎机炮还都没计算在内。

    以此算来,目前兵部库存的这些大炮即使全部拨给水师,也就能勉强装备两三条五百吨的战舰而已。

    另外即使是三百多吨的轻型盖伦船,也需要包括两门十八磅炮、四门十二磅炮、六门九磅炮、十门四磅炮在内的合计二十多门大炮。

    也就是说,目前三处能铸炮的所在全部开足马力,才能勉强供得上配备水师战船,这还没算龙卫军和破虏营要新增的炮营所需。

    他遂吩咐徐尔路道:“炮乃国之重器,为远还得再辛苦一阵,待水师初成方可稍歇。”

    “学生自当鞠躬尽瘁。”徐尔路顿了顿,又道,“殿下,只是先前存中的铜已耗费七成,照眼下铸炮的速度,恐再有一个多月便会用尽。”

    朱琳渼皱了皱眉,他回福京途中已看过广东布政使孙瑞奏报,言说自和兰人得知大明与佛郎机人签署了通商协议之后,已加大了对佛郎机商船的劫掠。

    尤其是运送矿石这种东西的商船,因为吃水太深导致航速缓慢,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看来到岸的铜矿确是越来越少了。

    又是和兰人!朱琳渼心中怒道,要来必须尽快解决这个盘踞大明旁侧的恶虎,这海上商路才能通畅。

    “铜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在这之前多铸些铁炮吧,”他吩咐徐尔路道,“用我教你的生熟铁双层铸法。”

    “学生遵命。”

    不过朱琳渼也知道,这种铸造方法对铁质要求很高,目前也就苏记铁场的脱硫预处理铁水能胜任。

    看来有必要在广东那边新建一座铁场了。他心中谋划,佛山乃是明末冶铁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大小铁场繁多,配套设施齐全,又有琼州的铁矿石源源不断供应,各种条件要比龙南好上不少。往后需要优质钢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是得提早谋划为宜。

    此外若北伐备战急需,临时从澳门卜加劳炮厂买些大炮也成,只是成本怕要比自己铸造高很多。

 第377章 北伐战略概要

    (全本小说网,HTTPS://。)

    洪思与田壮飞最后得入辅政王书房。全本小说网https://。

    他们也是今晚唯一没向朱琳渼诉苦缺钱的,而且正相反,他们手头似乎还极为宽裕。

    “殿下,如今宣部在广西已招员三百多人,上任前的训导也近尾声,现正在十五个州府的四十多个县同时兴建宣教府衙门。”

    “四十个县?”朱琳渼闻言一愣,打断洪思道,“这可得花不少银子,近来户部怕是难拨银给你。”

    洪思脸上闪过一抹得意之色,随即揖道:“禀殿下,十六七万两银子宣部尚能拿得出来,却不用劳动户部。”

    朱琳渼盯着他道:“你宣部账上有多少银子?”

    “回殿下,广东上月所入还未运抵,库中还余近三十万两。”

    朱琳渼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好嘛,这宣部的收入竟比澳门海关司还要高出几倍!

    “你没有擅提广告价钱吧?”

    洪思忙道:“下官怎敢。只是前些个月得宣教府传扬的商户生意极隆,在他们口口相授之下,要来买广告者络绎不绝。

    “如今几乎所有宣教手里都有不下二十项广告。至于天兴府、赣州、广州等繁华之地,若非下官不允,每月怕能卖出数百广告去。”

    朱琳渼当初成立宣教府时还真没想到,这个宣传部门竟此赚钱!

    等宣部在广西和云南铺开,每月光是广告收入怕就有十多万两。不过他旋即也就释然了,后世的大型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哪个不得上亿,相比起来宣部算是很厚道了。

    他随即有些不“厚道”地对洪思笑道:“眼下户部紧张,你便拨些银子帮扶帮扶他们吧。”

    洪思想都没想,立刻道:“是,下官明日便运十四万两给杨阁部。”

    “这么多?”朱琳渼本想着能分出五六万两就不少了,“你宣部可还够用?”

    “回殿下,下月广告银很快便到,当无差池。”洪思道,“若非要预筹云南宣教以及江北花销甚巨,宣部还可再多拿出六七万两。”

    “江北?应策官?”朱琳渼疑惑道,“花销怎会如此之大?”

    “殿下有所不知,”洪思苦笑道,“锦衣卫北镇在江北广有耳目,与应策官常有往来。于是顾指挥便与下官商议,两家在江北一同设点布网,相互支援。

    “只是北镇颇拮据,说是同建消息网,这维持的银钱却多由宣部所出。”

    朱琳渼点头微笑道:“能者多劳,你便先替他担着。记账,都记账,往后还让顾大人还你。”

    宣部在洪思统筹之下运作得甚为顺畅,几乎没有需要朱琳渼操心的地方。

    待洪思将手中的事务讲述已毕,朱琳渼只在宏观方面做了些吩咐,“接下来这段时间,宣部的主要精力当放在对北伐的支持上,例如太祖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要多加宣扬,要尽力让百姓有驱虏强国的参与感。”

    他忽而想起前世那句“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的宣传语,觉得正适用大明眼下的形势,于是便略做修改道:“对了,便以‘种好自己的田,读好自己的书,做好自己的工,卖好自己的货便是对伐虏最大的贡献’作为纲领。”

    洪思闻言细做品味,不由叹道:“殿下这番话看似简单直白,却殊为精深持重,正是强国安民的要旨。下官定使众宣教将此意传遍江南。”

    朱琳渼点头继续道:“至于江北,重点当是向百姓宣扬建虏正四面受敌,必难久持的观念。”

    其实他这属于偷换概念,眼下清军的确是四面作战,但皆是其主动出击,乃是战略攻势。

    不过流言这东西,只要散播得广了,人们根本不会去细想其中逻辑。百姓只会随着应策官的思路,产生建虏已四面楚歌的想法,从而极大动摇敌占区的民心稳定。

    “下官谨记!”

    待洪思离开王府,已近亥时。

    朱琳渼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看来自己去西南的这段时间里,大明的工、农、宣各方面都已逐渐步入了正轨。

    虽然因为余新在尤溪口一带遇到暴雨耽搁了行程,他还未得兵部改革方面的细节,但就余新之前上表所述,进展也是颇为顺利的。

    正思索兵部之事,他便闻书房外负责伺候自己的小丫鬟与人低声交谈,“殿下正忙,姐姐有何事啊?”

    “太王妃让我来知会殿下,后日立秋,她在府中使人摆了‘秋社’,请殿下前来热闹一下。”

    “姐姐先回吧,我明日便禀予殿下……”

    立秋了?朱琳渼心中不由感叹,自己去年被“贬”龙南时也是立秋,这转眼已是一年过去了。

    他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总算令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向。如今大明又复有六省之地,政令畅达,人口超过三千万。若算上四川和湖广,更是尽有大江以南。

    同时经过他的“指点”,工、农业也是蒸蒸日上,民间士气正盛。而历史上大明内部的倾轧也都被他一一消弥。

    现在的大明终于真正具备了和建虏掰手腕的资本!

    虽然在土地面积、人口、税收、兵力等方面仍是清廷占优绝对优势,但他手里却有后世的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差距。

    加上建虏正在蒙古、四川、湖广、浙江等地同时开战,大明甚至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一局部形成对清军的优势。

    可以说,眼下正是开始北伐的最佳时机!

    朱琳渼只觉胸中豪气充盈,方才的疲惫顿时消失无踪。

    他吩咐下人泡了杯浓茶来,探手捏起桌上的竹笔,摊开纸来,快速写下一个标题:《北伐战略概要》。

    而后便是“总纲”:军事部署与进军路线……

    军器生产与储备……

    兵力动员与后勤运输……

    西南方略……

    塞外对策……

    实则这些事情他早在去云南之前便已开始筹划,期间也记了不少零星的策略,此时又整体归纳总结一番,并加以细化。

    直到了寅时,他这才生出些倦意来,旋即想起今日还要早朝,只得放下笔来,就在书房里草草睡了一觉。

 第378章 浙江烽烟起

    (全本小说网,HTTPS://。)

    次日,阵阵鸟鸣传入王府书房。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朱琳渼被丫鬟绘秋唤醒时天边才初现一丝晨光。

    “什么时辰了?”

    “回殿下,已近卯时。”

    绘秋带了两名丫鬟七手八脚帮他换好了衮龙袍,又将太王妃要办“秋社”之事对他说了。

    他随口应了一声便匆忙出府,却连早饭也来不及吃了,仅从小厮手里接过一包点心,便登上了石霖早已备在王府门前的马车。

    车子刚驶出二里来地,朱琳渼就见不远处有十多骑风尘仆仆地疾驰而过,为首那人一身墨绿色军服,看上去颇似余新。

    他忙令石霖将那队人唤住,待他们来到近前,果然正是余新。

    后者赶紧下马敬礼,“大人恕罪,属下一路屡遇暴雨,道路难行,今晨才得入天兴府,本欲直接去文华殿……”

    “创之一路辛劳,定还没吃早饭。”朱琳渼拉着他上了自己车驾,指着小几上的点心道,“便与我一起随便吃些。”

    “谢大人。”

    朱琳渼敲车厢吩咐车夫继续赶路,又望向余新道:“路上还要走一阵,你将兵部近来的情况大致说说吧。”

    余新放下手里的食物,面色凝重地拱手道:“大人,兵部之事皆依您吩咐而行,并无所差。却有一件大事需先禀予您知。”

    “哦?何事?”

    余新道:“属下昨日过闽清县时,正见到送往兵部的邸报,上言虏贼洪承畴遣伪镇江总兵马得功携杨承祖、胡茂祯等人,率军四万南渡钱塘,眼下正猛攻萧山。”

    清军已经南下?朱琳渼闻言心中也有些吃惊,此番建虏的动作可真够快的,足见清廷对东南战线的重视。

    要知道,建虏的旧式军队可不比少而精又接受过近现代军事训练的龙卫军。他们兵员冗杂,动员效率极低,想要调动七八万大军,光是粮草辎重的准备至少就得三四个月,而等各处征调的夫役到齐,士卒聚齐、开拔往往已是五个月以后了。

    历史上建虏作战节奏基本都遵循这个规律。即便是顺风顺水的一路连胜之时,两次大规模用兵之间的间隔时间至少也在半年以上。

    就如隆武元年时,阿济格大军“平定”河南、湖广、江西之后便返回北京修整,又小一年之后,博洛才又率兵攻打福京。

    而今年夏天博洛的七万人马才刚被龙卫军全歼,这才仅过了不到四个月,洪承畴便又聚起了十多万大军,而且竟然主动对浙江发起进攻。这可是在博洛“征南”时将南直隶附近的兵马、粮草征调一空的情况下做到的,简直可以称为奇迹般的效率了。

    当然,这个“奇迹”的背后,肯定少不了大量汉人百姓被充作苦役,在建虏的备战过程中受尽折磨甚至丧命。

    由此可知,多尔衮经过博洛之败,已开始正视大明的实力。其这番谨慎备战,便是准备在南直隶至浙江一线与大明拼死一战。

    朱琳渼不禁眉头紧皱,年初之时便是因为鲁王的钱塘守军一触即溃,致使建虏轻松夺取浙江,这次难保浙江不会又一次丢在他手里。

    而自己又不想与鲁王打内战,令建虏得利,眼下除非鲁王主动向泰征朝求助,否则自己也只能干着急使不上劲。

    他遂问余新道:“萧山那边战况如何?”

    “回大人,萧山现有浙兵七千余,方国安正率近三万人马前去增援。”

    朱琳渼奇道:“这七千浙军倒是有些战力。”

    余新点头道:“这却是建虏始料未及之事。方国安初时伪降,博洛便将其麾下浙军编为绿营,循惯例遣撤老弱仅留三万余精壮,配予军器并严加操练,使之战力大增。

    “后方国安复归大明,便以此军分御钱塘,兵马虽从十余万减至三万,反未如先前那般速败。

    “如今守御萧山的张煌言所部即是由此中选出,实为浙军精锐中的精锐。”

    原来是张苍水这般的军事天才在守萧山。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南京时,张煌言便配合大军西攻徽州、定国一带。他凭借麾下仅有的六千余人,数月间连破清军,克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打得建虏闻风丧胆。

    朱琳渼暗自点头,有张煌言领军,又有建虏训练出来的人马,难怪萧山城未被虏军攻下。

    余新接道:“且虏贼知我破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