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25章

东莱太史慈-第225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和史阿对视了一眼,笑道:“正方说得真好,荆州的确是个好地方,只是官宦仕途这条道路不好走,还望文正多指点一二。”
    李严一摆手道:“这个东西我也不懂,反正我只知道在荆州军队不能得罪蔡氏家族和蒯氏家族。否则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点太史慈早就知道,闻言笑道:“原来刘表大人这么信赖两人啊。”
    李严点了点头道:“那是当然,就说蒯氏家族的蒯越先生吧,我们刘表达人就是听了蒯越先生的话才换了荆州一个安宁,蒯越先生说:‘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又说对付宗贼要‘诛其无道,施其才用’,刘表大人听了大悦,按照蒯越先生的话,去年我们便已经扫荡干净了宗贼。那袁术手下的大将孙坚更是死在了我们的手里。”
    太史慈听了一怔,没有想到这个蒯越居然有如此本领。
    李严又说道:“至于说到蔡氏家族,更是咱们荆州首屈一指的大户,若是说出谋划策的话,那当然是蒯越先生的事情,但是出兵打仗就要看蔡世家族的蔡氏三兄弟了,锦州乃是水乡,不比中原之地,习惯马战和步战,我们荆州只擅长水战。蔡氏三雄可是我们荆州最厉害的水军将领。”
    顿了一顿道:“更何况蔡世家族还和刘表大人联姻,那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太史慈笑道:“怎么?正方?以你的本领在荆州居然没有列入到名将中?”
    李严颓然一叹道:“我又算得了什么?我听说荆州有一员大将名叫黄忠黄汉升的,武功盖世,据说一点都不会弱于长安城的温侯吕布,可惜无缘相见。不过听说还有一人名叫文聘,也是当世豪杰,真想要会一会。”
    太史慈面上带着微笑,心里却在琢磨自己如何花费最小的代价夺得荆州,太史慈可不想等刘表老死的那一天再接手青州。现在刘表还硬朗得很,短时间内只怕死不了。自己不可能像历史上的曹操那样白白捡一个便宜。
    兵法有云:用兵之法,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所谓“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荆州就是一块“争地”,所谓的“争地”就是“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的地方。
    在历史上,荆州就是如此,若是刘备若得荆州,就可以从荆州和益州夹击中原,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孙权若得荆州,便可依长江天险,鼎足于江东,抗衡于曹操,进而谋取天下;曹操若得荆州,便可雄据长江上流,乘长江而下,吞并东吴,一统天下。因此这就注定在荆州问题上,三方必须有一场龙争虎斗的。
    故此,对于太史慈来说,荆州不但要据为己有,而且还必须是他的“独占之地”。
    袁术和孙坚很明显看中了这一点。
    太史慈当然也不例外。
    袁术是武力征服,那么自己呢?
    原来的打算是挑动刘表的子嗣之争,不过现在看来却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刘表现在还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刘表到荆州也不过是四年的头那个样子,和蔡夫人与没有孩子都在两说着,还谈什么刘琮和刘琦争继承的位置呢?
    看来要夺取荆州没有那么简单。
    哎,要使郭嘉又或者鲁肃在这里就好了,徐庶就差了很多,随机应变的本事他到是有,但是一碰见这样的战略问题,徐庶的本领也就到家了。
    可惜诸葛亮年龄太小,否则若是给自己来个《隆中对》什么的不是也不错吗?
    一想到《隆中对》太史慈只感到自己的脑中灵光一闪,马上想起了夺得荆州的办法。
    一言以蔽之,若想得天下,必需得荆州;若想得荆州,必需的益州。
    其实不仅仅是在三国时代,其实就是在别的朝代,荆州之地也是天下的枢纽,每一次“治乱”、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北方的力量和南方的力量总是在这里交锋,以决定天下的归属。南方有荆州就可以攻击北方政权的根据地和后勤基地,而北方政权有了荆州就可以延江南下,平定楚吴。
    在历史上,曹操这个最有可能结束三国乱世统一中国的人就因为无视这种规律而丧失了机会。
    若是曹操在东平吕布,北灭袁绍,西迎汉帝于许昌,南讨袁术于汝南之后,并没有想要南下灭吴的话,也许历史就改变了。
    若太史慈是曹操,则一定在得到荆州后放缓自己的脚步,稳扎稳打。
    应该先灭马、再灭张鲁,后灭刘璋,尤其是益州,绝对不可以像曹操那样把张松骂走,放着蜀种地图而不要,只要自己一旦得到蜀地,便可稳固荆州,形成对东吴的最后一击。
    其实这个思想就是《隆中对》的思想,而且是古今通吃的一个方法。
    看来自己谋夺益州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了。
    对面,李严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说着,太史慈在这里看似聚精会神,其实早已经神游万里,不知飘到何方去了。
    就在太史慈神思恍惚间,只听见一直不出声的史阿冷冷喝了一声道:“哪里来的不知名的鼠辈?既然已经跟来,为何还要如此藏头露尾,还不出来受死!”
    没想到敌人来得这么快。
    太史慈警觉起来,和李严同时一跃而起,同时提枪在手。
    史阿却早已经拔出了长剑。看向森林外那暴雨将停的世界。
    就在这时,只见有人从四面杀出,将他们团团围住,但见数十条幢幢人影,目中俱都散发着野兽般的凶光,这景象不但充满了慑人的杀机,叫人看了更是说不出的令人心慌意乱。
    太史慈放眼瞧去,却发现每一面的对手都有四十八人之多,这每一面的四十八人看来虽似己溶为一个整体,其实却每四人自成一组,这四十八人的脚步看来虽一致,其实每四人与四人间又另有节奏,仿佛踏着天地间的某一种玄妙难解的至理,绝对不会有杂乱无章的感觉。
    那其中带有慑人的杀机。而且人数不占优势。
    听听声音,外面似乎还有骑兵。只不过因为在密林中无法发挥优势而没有进来参与攻击。
    看来是敌人的大队人马,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对面这三个人却完全没有把对面这些充满杀机的人放在心上,像太史慈这等武功境界的人尽管在千军万马中,心境也如洪炉火上的一点千年寒冰,冷然地看着对面的敌人,早就已经抛开生死成败,心灵进至古井无波的境界。
    一场混战,一触即发。
    只是,赵云和许褚,你们在哪呢? 
第八章莫测(上)
           看着眼前这群正以玄奥步伐向己方三人逼近敌人,太史慈的心中闪过讶异,虽然还未动手,太史慈就已经看出来这群敌人和以往自己见过的步兵很不一样。还未动手,就有一股凛冽的杀气向自己潮水般涌了过来,一般的士兵哪里会有这种气质?
    而且最令太史慈想不明白的是,这些人到底怎么发现他们的?己方三人走得很小心,而且自己还在半道上作出了许多伪装,怎么可能被敌人如此轻易地发现?
    先下手为强!
    太史慈长啸一声,手中银枪爆出无数银点,好似随风飞扬的春雨。
    “雨横风狂”!
    史阿早已经和太史慈合作惯了,所以见到太史慈出手,马上抢前一步,手中长剑全力展开无孔不入的攻击着左翼的敌人。
    李严在后面看了个目瞪口呆。
    虽然他早就知道太史慈的厉害,但是实在没有想到竟然会强成眼前这个样子,比为说这些敌人了,就是换了自己,只怕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枪法。
    耳边传来太史慈的呼唤声,李严这才如梦初醒,手中长枪灵蛇般舞动起来,一派花团锦簇。站立在太史慈的右翼。
    对面乃是一百四十四名训练有素的校刀手,并没有因为面前的三人的武功如此惊世骇俗而弃刀逃走。
    只见一百四十四柄长刀,有条不紊,配合无间,每刀都暗藏无数凶猛的杀机,正带着尖锐的风声,每一刀都想立刻便将面前的三人劈成两半。
    坦白而言,这一百四十四名长刀手虽然都是武技强横之辈,但并非是厉害到极点的高手,只不过这些人久经训练,他们此刻所采用的是一种极厉害的配合方式这些人的武功虽无一可惧,但在如此严密的配合下,实已无异将这数十人的武功,混合为一。这数十人的武功加在一起,便仿佛是一人长了许多只手似的,这样的对手实在难缠。
    太史慈虽然并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但是这些的武功配合令太史慈强烈的想起了二十一世纪时,一个很有名的舞蹈表演??“千手观音“!
    眼前这些人的配合方式只怕比那些千手观音的表演者还要熟练和默契。
    如此高明的群战技巧,太史慈还是第一次见过。就是自己一手训练的特种精英在配合上也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否则若是换了一般的一百多个人还哪里放在太史慈的眼里?
    一向以来,太史慈一直忽视三国时代的步战功夫,毕竟这时代骑兵的杀伤力实在巨大,虽然自己也曾经见过王越、史阿这等高手,但是长时间的沙场生涯早就令太史慈不把这些类似于后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人物放在心上,更何况太史慈本身的武功就十分的强大呢?
    可是现在太史慈第一次发现原来步战居然也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的确,也许步兵的力量没有骑兵强大,但是步兵的灵活却是骑兵无法比拟的。
    就拿眼前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在步伐和呼吸以及出招上都有着惊人的默契,令与之对敌者不由自主地随着他们的节奏出招。最后终逃不过一死的下场。
    不过太史慈的那变幻莫测的枪法恰好正利于群战,所以每一枪击出都会有一把长刀凌空而至,恰到好处挡住太史慈银枪的每一点亮光。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师傅在和自己的徒弟相互拆招般轻车熟路。
    至于史阿和李严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他们没有想到眼前这群人居然这么难以对付。
    这些长刀手很会利用武器之间的差距来制造自己的优势,史阿的长剑本就比长刀短,可是这些长刀手却偏偏不给史阿近身搏击的机会。
    这其实是史阿的失策,原本他因为眼前的这些人也就是一群军中的士兵,虽然身上杀气很重,但是史阿却根本未把他们放在心上,所以放弃了自己的速度优势,只想和太史慈并肩作战,谁知道这群长刀手并非是一群好勇斗狠之辈那么简单,他们对武器的特性都十分了解,知道如何以己之长攻击之短。
    每一次每个人长刀的刀锋都劈在史阿长剑剑锋的有力难施处。也许一个人的速度与变化还有力量无法和史阿这等高手相比,但是这些配合的极为默契的人的长刀倒好似一个高手在向史阿连环不断的进攻。
    若非史阿乃是当是有数的高手,深明“自然之气“的道理,只怕早就被劈得心浮气躁了。
    向史阿进攻的长刀手的包围越缩越小,劲风激荡处,史阿只感到自己的头发与衣服俱都飞舞了起来,他自己身上,也已感觉出四下刀风逼人的寒意。
    “叮当”之声,犹自响个不绝,史阿的人影,也犹在旋转舞剑。
    史阿的心中充满疑问,不知道这群手下到底是谁训练出来的,竟然如此厉害,竟然可把他这陆战高手困住。
    和史阿处境差不多的就是李严,在他身边的刀光越来越耀眼,刀风也越来越强劲,显见这长刀阵的,己越逼越近。
    纷乱的刀光人影,都已进逼到这两人的面前,若是换了别人,只怕再也无法观察,更无法思索。
    太史慈没有想到眼前这些长刀手这么难以对付,心头闪过怒火。要知青州战神太史慈何曾打过这等不清不楚的战斗,若是骑上自己的战马,现在一定是另一种局面,可惜在密林中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切实际。
    正想着,两把大刀迎面砍来。太史慈冷冷哼一声,回复了冷酷的平静,银枪一闪,竟然使出连吕不都惊骇莫名的“飞花轻梦”。
    对面两人只见自己眼前银光一闪,只觉得自己的眼前的空间都被提升之一个梦幻的不切实际的境界,心知对方刺招厉害,便想撤退,他们绝不想和太史慈硬拚,只是太史慈这一枪有若天马行空,明知是要迫自己比斗力量,偏偏自己躲无可躲,万般无奈下唯有运起手中长刀挡格,以免血溅当场。
    “当当!”两声激响。
    两人如同触电般狂震,攻势立呈土崩瓦解,想要退入了己方的人海里。
    太史慈岂会放过他们?银枪闪动处,左面一人溅血抛飞,落地时全身已经没有一块好的皮肉,只剩下双手抓着一柄大刀,太史慈懒得看他,枪芒再闪,千百个银白光点射入到这人的身体里,血肉横飞中,这人向后飞跌而去,把刚要蜂拥而上的十多名长刀手迫得向后倒退,再也无法展开刀势。非死即伤,跌退往圈外。
    太史慈手中的银枪倏地扩展,千百道枪芒,好似游龙,翻滚卷,连两翼也笼罩在他的枪势里。
    这一招“游龙戏凤”和“雨疏风狂”相比大大的不同。远近皆宜,最擅肉搏血战,每枪击出,都生出一股惨烈无比的气势,偏生姿势又是异常的优美。
    银枪吞吐不定,决荡翻飞,挡者披靡,群龙游走处只听一连串“叮叮当当”,武器相击之声,四面闪电的刀光,竟全被太史慈飞舞的枪影挡住。
    枪势展开,连挑敌方七名长刀手,有若切菜破瓜般毫不留情,对面的敌人无不纷纷浴血倒地。
    太史慈这里大展神威,史阿和李严处登时精神振奋,更因为太史慈银枪在一旁骚扰,所以史阿和李严的攻击也开始凌厉起来。尤其是史阿,身体此时开始游走,速度的优势马上体现出来,对面这些长刀手哪里还能限制住他?
    一时间,每个人面对的每一面的四十八名长刀手被三人杀得叫苦不迭。
    没有了精妙的配合,这些人哪里会是太史慈等人的对手?
    一时间,三人所向披靡,无人可以把他们留下来。
    不过令太史慈头痛的事情是,只要这面一有长刀手倒下,在密林外马上就会有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