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26章

东莱太史慈-第226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精妙的配合,这些人哪里会是太史慈等人的对手?
    一时间,三人所向披靡,无人可以把他们留下来。
    不过令太史慈头痛的事情是,只要这面一有长刀手倒下,在密林外马上就会有长刀手冲进来补上,而且同样的难缠。
    唯一令太史慈三人感到压力大减的事情就是现在攻守已经呼唤,太史慈的银枪枪势暴涨,令对面很多长刀手攻不到近前来。
    太史慈的枪法就是以进攻为主,所以一旦出手那就停不下来,一直要杀尽敌人又或者自己被杀死才肯罢休。
    太史慈心中冷笑,打了半天都是些虾兵蟹将,不过现在叫自己杀掉了这许多的人,现在对方的主使之人应该呆不住了才对。哼!自己倒要看看对方的庐山真面目。
    就在这时,一声冷哼自密林外传了进来,同时一股强大的杀气传了进来。
    太史慈心头一震,知道对方的高手到了。但从这人强大的杀气上就可判断这人乃是张辽级别的高手。
    正想着,在暴雨的电闪雷鸣中,一人闪身进了密林。
    太史慈抬眼看去,神色一动。
    原来是华雄。可是自己没听说过华雄训练士兵很厉害啊,眼前的这些到手若是出自华雄之手,那这个华雄还真是个人才呢。
    不过太史慈却对这个华雄绝无好感,而且现在己方形势极为不利,太史慈要脱离险境还来不及呢,哪里有闲情逸致去想要收服华雄?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掉华雄。
    心念电转下,太史慈连忙把自己的枪法放缓,也许在一般人的眼里还是如同原来般目眩神迷,但是在华雄这等高手的眼里,当然可以看出其中有许多的破绽可以攻击。
    华雄原本负责追捕太史慈等人,结果传来消息说是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不少的官兵已经被杀死,华雄自然衔尾追来。
    刚才在树林外面的时候,华雄就听见密林中有厮杀声,华雄只是隐约得看见了史阿,心中大喜,以为见到史阿就是见到了汉献帝。
    其实太史慈实在高看了华雄,他哪里有本领训练出来如此厉害的群战部队,现在在密林中交战的双方他并不认识,华雄生性粗鲁,而且脑筋极为简单,当他看见有人和史阿交手,自己而然就以为这群长刀手乃是长安军方某位将军的人,大喜下,便下马进到密林中直奔史阿而来,高兴得都忘记吩咐身后的士兵把这片密林包围起来了。一心只想要拿下史阿。
    虽然在史阿身边的另外两人武功高超,但是华雄还真未放在心上。
    要知太史慈现在是一幅化妆的打扮,华雄对太史慈又不熟,岂会认识太史慈?
    太史慈就是想通了这一点,所以才故意漏出破绽,想要引华雄上钩。
    果然,华雄一见对面枪手的如同大雪飞扬的枪法中有许多的破绽,不由得心中暗喜,手持长刀大踏步地向太史慈攻来。
    太史慈见他长刀好似长江大河般涌来,心中冷笑,手中银枪一闪。
    “飞花轻梦”再次出手!
    华雄却早已经被太史慈的枪影所迷惑,他只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对方枪手的破绽,一刀劈去,眼看着对面的银龙被自己一刀砍得支离破碎,却哪里想得到在那一片犹如水银泄地般无可挽回杂乱无章的颓败银白色中,一点银光向华雄的咽喉袭来,待华雄发现时,早已经晚了,根本躲避不及。
    谁知道这时候在旁边伸过一把长刀来,穿过太史慈银枪幻化出来的重重枪影直接劈到了太史慈银枪的真身上。
    “当”的一声,声震全场。
    华雄死里逃生,吓得面色惨白,向后撤去。
    拦截太史慈的那人却闷哼一声,向一旁退开去。
    太史慈岂会放过他?长啸一声,手中银枪变幻莫测,威凌天下,自己的得意之作“火舞流星”倾泻而出。
    既然对方可以挡得住自己攻向华雄的全力一枪,而且力量也和自己差不多,拿自己还客气什么?
    一时间,银光翻闪烁,好似急流瀑布从天而降落在巨大岩石上而在阳光下激起的无数飞射四溅的水花,其中充满了无数的灵性。
    对面那人暴喝一声,手中长刀水银泄地般全力防守
    只听“卜”的一声,太史慈的银枪点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上,碎裂声起。
    太史慈身子一晃,向后撤去。
    那人也作出了和太史慈相同的选择。
    此时,由于太史慈的一番抢攻,这群长刀手的攻势被打乱,正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见太史慈和那人同时后撤,连忙采取守势,向外扩散,将太史慈等三人团团包围住。
    太史慈心中佩服,没有想到对面的这人身手如此高明,不由得看相对面那人。
    只见那人面色灰白,满脸的病容,好似大病初愈,但是一对眼睛炯炯有神,而且气度神态冷如冰雪,一看便知是个厉害人物。
    这人右手拿着长刀,左手拿着一面盾牌,不过现在已经碎裂,不问可知,正是太史慈那一枪的功劳。
    太史慈正要询问对面这人的名字,在太史慈身旁的史阿却失声惊叫出来:“竟然是你!袁敏!”
    太史慈看看史阿,不知道这个袁敏是何许人也,竟然会引起史阿如此大的反应。
    对面那个叫做袁敏的人看向史阿微笑道:“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史阿你。”
    面对太史慈询问的目光,史阿在太史慈耳边迅速的解释道:“这个袁敏乃是当时剑术大家东方安世的弟子,陈国人袁敏,说起来乃是袁绍和袁术的族亲。他和自己的两个哥哥袁霸和袁徽都在东方安世那里学习击剑之术,武技强横。”
    原来如此!
    太史慈恍然大悟,这个袁敏竟然是东方安世的徒弟,难怪如此的了得。只有与王越齐名的东方安世才可教出这等高手。
    不过更令太史慈在意的事情是,这个袁敏乃是袁氏家族的人!
    自从从王允处得知王允和袁绍有勾结后,太史慈就一直在注意袁绍方面的动向,有一段时间,太史慈甚至以为在半路上袭击自己的人就是袁绍,可是在长安这么长的时间里,太史慈并没有发现袁绍方面的动静,又因为要忙着劫走汉献帝,也就把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谁知道今天这个袁敏居然会杀出来,实在是大出太史慈的意料之外。
    不过一个疑问马上浮上心头:这个袁敏到长安来干什么?
    那肯定不是因为自己,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化装到长安城来的事情。
    难道是为了帮助王允消灭董卓用的?这倒是大有可能,毕竟这些人身手高强,很适合刺杀行动。而且董卓本就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但是据太史慈所知,这些人并未参与刺杀董卓的行动。否则怎可能瞒得过情报强大的太史慈?
    难道袁敏来长安是为了汉献帝?
    若是如此,大事不妙! 
第九章莫测(下)
           袁敏看向太史慈,微微一笑道:“阁下好身手,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能够和大汉第一剑师史阿同行的人又岂会是易与之辈?”
    袁敏此语一出,反应最大的人就是李严,他一直以为眼前的这些官兵是奔着他来的,谁知道人间全然未把自己放在心上,反倒是对“吴萸”全神注视,更叫出了史阿的名字。
    李严这才知道原来站在自己对面的人乃是大汉第一剑师,心情不由得一阵激动,虽然早就看出眼前的两人不是一般的人物,但是没有想到来头这么大,而且看样子这两个人原本就认识才对。
    但是李严却并没有因为两人人对他隐瞒这许多事情而感到愤怒,原本他就对这两人豪情盖天的新认识的朋友喜爱非常,并且他也看得出史阿并不是有意瞒他,一定是有万不得已的苦衷。
    向史阿这等独来独往的人物现在要隐藏自己的身份,那一定是因为有十分特殊的原因才对。
    不过史阿却没有问,更没有在脸上表现出丝毫的异样,更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
    李严虽然血气方刚,天真赤诚,但是却绝对不是傻子,他当然看得出长安城里出大事了,否则自己根本不可能见到史阿,要知道史阿乃是第一剑师,他本来就应该呆在皇宫里,现在居然跑到宫外,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刘表乃是朝中的知名人物,身为“八俊”之一,和朝廷中的很多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朝廷出了大事,谁知道长安城变成了什么样子,李严当然不能轻易地表露身份了。
    但是李严却已经绝对要和眼前的两人血战到底。摆出了一副死战的坚决气势。
    不过李严的态度倒是令对面的袁敏等人误会了,他们都以为李严乃是史阿的帮手,故此根本未把李严放在心上。
    如此一来,就连太史慈这大人物也被他们看成了是李严的手下。而且袁敏本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话中就带着这种意思。
    太史慈闻言一呆,却觉得好笑起来。
    看样子对面的华雄和袁敏都没有看出来站在他们对面的人乃是他们除之而后快的太史慈。
    华雄当然不可能认识自己,否则自己刚才的诱敌之计就不会成功了,而华雄也不会那般的轻视自己。
    不过袁敏看不出自己的枪法来倒是给太史慈了一个提示:看来袁敏的到来并非是出于王允和袁绍的合作。
    若是袁绍和王允合作的话,袁敏此刻一定已经从自己的武功中认出了自己。
    袁敏不是华雄,华雄乃是粗鲁之辈,哪里会注意到这些事情。
    但是袁敏却不一样,只看他训练出来的这些人物就可知道袁敏心细如发。若是袁敏奉了王允之命出来寻找自己的话,一定会向吕布询问自己的武功特点。
    要知道在这时代真正见过太史慈动手的人少之又少,袁绍军中只有颜良文丑才可看出自己的武功特点来。但是这两个人已经命丧黄泉了,不可能告诉袁敏。
    再就是吕布见过,所以袁敏若是真的袁绍派来协助王允的人的话,此刻早就喊出了自己的名字。
    那么袁敏来干什么呢?
    现在己方一共是三个人,但是自己现在的身份和李严一样在对方的眼里微不足道,所以人家肯定不是本着自己和李严而来,当然是奔着史阿去的。
    可是史阿不过是一个寒门子弟,虽然贵为大汉剑师,但是本身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用价值。
    所以说这个袁敏很明显正如自己担心的那般是奔着汉献帝来的。
    一直以来,袁绍就不喜欢的就是汉献帝,而且不承认汉献帝的位置。
    所以当袁绍知道刘虞要暗中迎回汉献帝的事情后,才会把消息透露给了益州刺史刘焉,这才导致了张任会在半路上对各地诸侯下手的事情。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置汉献帝于死地。
    关于这一点,太史慈觉得能说得通。
    但是这事情仔细一想,立刻就会发现这事情没那么简单,太史慈一直对袁绍把刘虞要迎回汉献帝的事情告诉王允很不理解,因为这么做对袁绍实在没有半点好处。因为王允在除掉董卓后,肯定是会把持朝政,利用汉献帝向天下诸侯发布号令。
    所以袁绍通知王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匪夷所思。
    不过看着眼前的袁敏,太史慈突然间明白袁绍的用心了。
    看来袁绍的策略已经改变了,袁绍也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袁绍对汉献帝个人本身并无任何好恶的感官判断,袁绍之所以不承认汉献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袁绍没有办法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
    也就是说,若是有机会控制汉献帝的话,袁绍马上又是一副嘴脸,肯定是第一个承认汉献帝地位的人,只是苦于无这个机会罢了。
    以前袁绍准备利用刘虞也只不过因为刘虞是个好说话的人,而且没有什么能为,便与他控制罢了。
    可是和王允的合作让袁绍对控制汉献帝产生了希望。
    袁绍知道王允要除掉董卓的消息后一定很高兴,因为他控制汉献帝的机会到了。
    王允并不是一个算无遗策的人,在思维上有很多的漏洞,袁绍知道王允在除掉董卓的时候一定会忽视汉献帝这个点,所以在这个时候劫走汉献帝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可是袁绍的一个大麻烦是他们有能力带汉献帝出宫。
    所以袁绍绍和太史慈选择了一样的方法,希望刘备先一步带汉献帝出宫,然后自己在从刘备的手里把汉献帝抢回来。
    不过袁绍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可以打包票说自己能够从刘备的手里把汉献帝抢过来,毕竟关羽和张飞乃是当世虎将,就是吕不对这两人也是甚为头痛。而袁绍现在手下根本无大将,勉强能说得过去的就是韩馥的侄子韩猛。
    所以袁绍又施展了第二个计策,那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允和张任两人,那并非是说希望让王允把汉献帝抢回来又或者希望张任把汉献帝杀掉,而是希望王允和张任在刘备把汉献帝抢到手后和刘备一场大战,然后自己就可以混水摸鱼了。
    这一点只从王允对刘备的行动不明了了上就可以看出来,袁绍仅仅是把这件事情对王允稍作透露罢了。
    张任知道的消息多一些,但那是因为刘备一旦成功出了长安城,就会掌握大量城外的幽州驻军,这时候要对付刘备就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军队才行。
    故此才把袁敏派来了。
    但是袁绍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有自己这个程咬金半路插了进来。
    袁敏一定早已经在长安城内和长安城外准备好了,可是因为太史慈的干预,汉献帝出长安城的路线大出他们的意料之外。
    等到他们意识到汉献帝已经被带走后,早就已经晚了。
    而从袁敏那里得知消息的张任也被袁绍的消息误导,所以才会拦截失败,不过因为在城外的原因,张任的骑兵机动性比较强,所以仓促间布置下陷阱等待太史慈等人的跳入,但是直到最后,张任才知道自己拦截的不是血战之后刘备等人。而是养精蓄锐很多时候特种精英。
    如此说来,武安国和二百特种精英的血债也应该算上袁绍一份儿。
    想到这里,太史慈心中的杀机一闪。这笔帐将来一定要如数奉还。
    至于这个袁敏,一定是知道了长安城内外发生的所有事情,所以才在暗中寻找史阿,那目的很简单,当然就是要杀掉史阿,抢夺汉献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