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39章

东莱太史慈-第239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惨的却是陶谦,陶谦哪里想得到自己保住的这个救命的稻草居然会是引火上身的祸端?自己连结袁术不过是为了吓退青州军,可是现在倒好,袁术居然称帝了!这简直就是把陶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要知道青州军在郭嘉的指示下攻击徐州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下邳城阙宣的造反称帝而造成的,到现在为止,青州军在徐州迟迟不退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郭嘉一定要陶谦交出支持阙宣的幕后主使,郭嘉声称,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操纵的话,阙宣一个小小的地方豪强地主,绝对没有胆量敢做出这种事情来。
    郭嘉这番话没有错误,问题是在徐州到底谁有这么大的力量支持阙宣?除了陶谦就是几个世家大族,糜氏家族吗?那根本不可能,因为糜氏家族和青州的关系走得很近,绝对不会和青州为敌。陈氏家族和赵氏家族一直是明哲保身,就剩下一个曹氏家族,可是曹氏家族的千金曹玲已经嫁给了吕布,儿吕布乃是王允的心腹,又怎可能同意这种局面的产生呢?只怕曹氏家族这面一支持阙宣,吕布那面立刻就会和王允关系紧张,徐州马上就会失去最后的支援。
    因此,郭嘉的矛头其实是直接指向陶谦,暗示天下人陶谦乃是阙宣的幕后黑手。
    为了这件事情,焦头烂额的陶谦一直称病不出,当然是想要避一避风头。陶谦所能依*的人不过长安得王允和吕布,还有就是豫州的袁术。谁知道自己依*的袁术居然弄出了这么一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州马上再一次成为了天下的焦点所在,袁术称帝,自己又是袁术的盟友,这等于说陶谦支持袁术称帝,袁术是逆贼,陶谦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次是偶然,两次就是必然了。虽然陶谦在徐州的名声不错,在大汉也算是很有能力的臣子,但是陶谦这几件事情实在是大失败了。如果说小小的阙宣造反称帝不过是一个大大的笑话的话,那么袁术的事情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袁术乃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氏家族的的家主,在声望上和袁绍几乎是不相上下。袁术要是造反称帝的话,那么天下都会为之振荡。
    现在天下间想要称帝的人其实已经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明目张胆地说自己乃是帝王之才,众望所归。也只有袁术这种人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更宣布传国玉玺在他的手里,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没有人会不眼红的。
    尤其是管宁的檄文中提到了袁术的这块玉玺乃是袁术从孙策处骗来的,而孙坚当年也是在洛阳的废弃宫殿中得到的,这传国玉玺本来就是汉室江山之物,现在王允把持朝政,更迎回汉献帝,按照常理,理应该把这玉玺送往长安,而不应该据为己有。
    结果如此一来,陶谦和袁术结盟反倒变成了陶谦乃是汉贼的局面。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没有人可以帮助陶谦了,谁帮助陶谦谁就变成了袁术的同党。也正因为如此,远在长安的王允对陶谦是非常的不满,弄得吕布在王允面前也很难做人。
    陶谦就算是再怎么笨,也应该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陶谦马上发表声明诏告天下:说自己的昏聩老朽之人,看不清袁术的忠奸善恶,以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并且宣布自己马上和袁术解除联盟关系,并且加入了声讨袁术的行列。
    不过郭嘉并没有准备放过陶谦,他把曹豹和陶谦把曹玲嫁到长安的事情捅了出来,并且特别强调曹玲这位娇滴滴的大美人原本不是吕布的妻子,而是董卓的新娘子,曹饱和陶谦原本就想要把曹玲嫁给董卓。
    这个消息一出来,陶谦的名声彻底臭了:用美人计魅惑董卓为自己谋利,下邳城的阙宣谋反与陶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袁术乃是陶谦的盟友,三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与国贼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再相信陶谦对大汉江山忠心耿耿。
    故此,郭嘉的青州兵屯兵在徐州变得理所当然起来。与此同时,徐州的本土力量也掀起了反对陶谦的声潮,糜氏家族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陶谦的对立面,陈氏家族和赵氏家族采取默许的态度,曹氏家族现在则是连声也不敢出,生怕别人把事情都算在曹氏家族的头上,要知道陈氏家族和赵氏家族巴不得曹氏家族完蛋呢,故此,曹氏家族现在对陶谦也采取了一种极为冷淡的态度。不想和陶谦扯上半点关系。
    内外交困的陶谦忧心忡忡,当真卧病在床,一蹶不振,时日无多。
    与此同时,一直狂妄之极的袁术被天下人骂得恼羞成怒,又被陶谦来的这么一手弄得气急败坏,居然在这时候耍起了光棍脾气,摆出一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气势,更加大肆宣扬起他的称帝起来。
    与此同时,兖州的张燕按照太史慈的命令,在这时候突然开始攻击兖州各郡。
    兖州刺史伊籍十分默契地配合着张燕的行动,一时间,兖州各个郡县被张燕连连“攻破”,各个郡县的官员望风而逃。以及更是玩起了失踪。
    袁术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连忙派出人马进驻兖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李丰居左,第七路梁刚居右。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术自引军三万,使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直奔兖州各来。
    最有趣的事情是袁术还未夺得兖州,就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监运七路钱粮。金尚不来就对袁术不满,更看出袁术乃是自作孽,不可活又岂会答应,结果袁术暴怒,把金尚抓来杀掉。
    正在西河郡虎视眈眈的于扶罗见到张燕果然起兵谋反,而且袁术也已经出七路兵攻往兖州,心中大喜,连忙出兵,进入上党,开始了对张扬的攻击。上党张扬奸于扶罗突然发难,连忙派出大将常林,欲于扶罗会战于谷远。然而令张扬奇怪的事情是于禁大军在此时居然按兵不动,并没有进一步的攻击杨丑所在的沾县,更没有进军威逼上党。
    一直静观其变的太史慈此时露出了微笑,知道自己展开行动的时候到了。
    谷远,河岸,夏日的清晨没有一点点的清新,尤其是在人马的嘶鸣中,更是显示出一片的焦躁不安。
    常林骑着战马,焦灼不安地注视着河对面,几天以来,对面的于扶罗的军营中悄无声息,这绝对不正常,虽然说匈奴人乃是马背上的民族,现在隔着一条大河,于扶罗在迫切剪极难渡过,但眼前这么安静实在是说不通。
    在常林身边的谋士梁西看了一眼自己的主帅,心中暗叹,这个常林太嫩了。不过他却不敢说话,因为在常林军中自己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这并非说常林对自己采取歧视的态度,而是因为梁西得罪了张扬。
    张扬的军队军纪败坏,梁西对此深为不满,多次向张扬进言,希望张扬严明军纪,但是却遭到了张扬部下的诸多刁难,故此备受打击才会在常林军中任一小职,常林倒是对他很是敬重,别人就说不上了。
    常林的族弟常杷纵马上前对常林道:“大哥,不必烦恼,我们在这里防守得固若金汤,定可万无一失。”
    常林焦躁不安道:“没有道理的,于扶罗生性野蛮,攻击起自己的敌人来一向是以最快速度击溃对方,现在这般安静,实在不正常。”
    常杷摇头道:“大哥多虑了,这几天来,我们广播探子,北至涅县,南到安泽并没有敌人从上游又或者下游渡河的迹象,要知我并州土地平旷,举目四望,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逃得过我们的眼睛,由此可知,敌人根本集中在河的对岸。只要我们坚守到王匡将军来到此处,上党之围就可解决。”
    常林点头,但仍然是眉头紧锁。
    梁西实在是忍不住了,纵马上前,对常林沉声道:“将军,某非对方是在使用稳军之计?”
    常林和常杷转过头来,后者不满道:“梁西,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还不退下?”
    常林一摆手,对梁西道:“梁西先生请直言,我知道梁西先生曾经在南匈奴住了很长时间,对于匈奴人十分的了解。”
    梁西精神一振,沉声道:“南匈奴人虽然非我族类,但是自从定居并州,在生活习惯上已经有很多汉化的地方,并非是鲁莽无知之辈。尤其是这个于扶罗,对于我们汉人的脾气摸得很是透彻,并州之地并非是一味的草原,很多的时候,草原上的战斗方式并不适合这里,于扶罗乃是深知王匡将军和张杨将军之人,故此于扶罗很有可能已经料定我军到此目的只是在坚守,而不是与之交战,又因为王匡将军在北,于扶罗当然要防备一二,而且于扶罗最怕形成夹攻之势,若是王匡将军联合南匈奴部族中的反对于扶罗德实力的话,那么于扶罗一定抵挡不住,若我是于扶罗,既然这里段时间不能攻破,那倒不如摆上几座空营,只留下少量的人马迷惑将军,剩下的大队人马直接开往西河郡的界休,以逸待劳,在中阳等地袭击远道而来王匡将军,这些地方极为适合与匈奴人的马战,王匡将军的情报来源一直有张扬将军和我们传递,可是一旦我们的消息是虚假消息,王匡将军很有可能被我们害死的。一旦于扶罗击败王匡将军,那么太原郡将会落到于扶罗的手中,这就给了他和任何人谈判的筹码。”
    常林闻言,脸色大变,他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
    常杷却非常看不起梁西,此刻见梁西侃侃而谈,忍不住道:“这也只不过是你的猜想而已,没有半点事实依据。”
    梁西这些年在张扬得手底下这些人见得多了,哪里有闲情逸致和常杷争吵,只是看向常杷道:“这人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由十足的把握,那是不是因为没有把握我们就不去做了呢?”说的常杷张口结舌,反驳不得,梁西不再看他,一抱拳对常林恳切道:“将军,这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将军有没有想过于禁大军为何这段时间内放弃了对我军的攻击?沾县距离太原郡只在咫尺,若是我没有料错的话,于禁大军根本就是准备联合于扶罗攻击王匡将军。”
    常林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点头道:“先生说得有理,前一段时间,的确是有青州和于扶罗合作的谣言。”
    梁西冷哼道:“不知道将军有没有想过,于禁大军的任务明明远赴长安,攻击牛辅,可是为何却在经过并州时突然先一步发起了对我们的攻击?若是没有人暗中与之勾结,于禁大军岂会有如此奇怪的举动?”
    常林的脸色此时变得要多么难看有多么难看。
    梁西冷哼一声道:“所以,我军现在应该渡河!” 
第十章并州(一)
           “渡河?”常林和常杷齐声诧异问的道。
    梁西点了点头,沉声道:“正是如此,既然于扶罗跟我们玩稳军之计,那我们便奉陪到底,我们有样学样,只留一少部分人再次密切监视河的对岸,以防万一,将军可以带领大队人马从安泽渡河,绕到于扶罗的后面,再配合王匡将军给于扶罗致命一击。哼!要让于扶罗知道我并州的军队并非只知道防守,打起进攻来也是有声有色。”常林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暗叹如此人才为何不受张扬的重用。实在是可惜。
    常杷此时已经对梁西非常的服气,因为行军大战乃是死生大事,平常闹闹内部矛盾也就算了,到了这等关乎胜败的紧要关头,常杷还是有点大局观念,不敢任意胡为的,故此非常虚心的对梁西请教道:“可是,兵贵神速,我们为何要绕道而行?要是从北面的涅县渡河不是更好吗?”
    梁西看了一眼常杷,没有想到平日里对自己恶言恶语的常杷今天会用这么尊敬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不由得对这不懂事的小子的印象有点改观,出言道:“于扶罗既然可以想出稳军之计,那他就自然会防备我们看穿他的稳军之计,兵法有云;未算胜,先算败,知己而不知彼,安能求其完胜?当然,即便是我们从安泽渡河,也要防备于扶罗在那里设下伏兵,对于于扶罗,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更何况涅县方位水势湍急,不利于渡河,而安泽却是水势舒缓,最关键的地方是那里水位较低,我们不必准备船只就可以渡河。”
    常氏兄弟连连点头,随后按照梁西的计策展开行动。谷远此处由常杷把手,而常林则带着梁西带领大军向安泽行进。
    只一天的功夫,常林便和梁西来到了安泽,大军在河岸略作休息,常林怕人趁着夜色偷偷渡到河的对岸,侦察情况。
    不多时候,只见河的对岸燃起了火把。常林大喜,知道这是约定的暗号,连忙命令手下士兵拿起刀枪,点燃火把开始渡河。
    常林的士兵急行军一天,自然是疲倦欲死,无奈上司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故此勉力振起精神,开始渡河。常林亲自来到河边,用佩剑测试了一下河水的深浅,发现果然并不深,以河边的深度测试的话,这条河水最深的地方也不过到人的胸膛罢了。
    岂知才渡到一半,空气中弓弩声传来,对岸的那名先过去的探子此时已经消失不见。不问可知,常林中了埋伏,最倒霉的是那些走在最前面的士兵,他们的手中的火把准确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有着如此鲜明的靶子,对面的神秘敌人射起他们来还不是手到擒来?
    惨叫声此起彼伏,正在奋力渡河的人因为河水阻力的原因,所以水中根本就是无法躲避,常林的士兵被弓箭射中后一个个浑身是血的倒在了河里,被并不巨大的水流冲走。幸好弓箭的数量不是很多,所以大多数士兵并没有受到伤害,只不过纷纷向后撤退,跑了回来。常林手下将校连声喝骂,甚至抽出刀来阻止这些士兵的行为,结果收效甚微,士兵们还是放弃了渡河,退了回来。
    常林转过头来看了梁西一眼,长叹一声道:”此事并非是先生的错,刚才举起火把是以我们过河的人一定不是我派过去的人,定是对方敌人派人伪装出来的。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梁西心中感激,对常林急道:“将军,现在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的时候,为今之计,我们应该马上渡过河去,看弓箭射来的数量在河对岸布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