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743章

大穿越时代-第743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美国虽然没有那么的幸灾乐祸,但充其量也就是会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英国被炸成辐射废土,在美国痛哭流涕和弹冠相庆的人几乎是一样多。同时被种蘑菇的北非、中东、东亚和东南亚,除了菲律宾以外,原来不是英国的地盘,就是法国的地盘,炸死再多土著,炸平再多城市,美国佬也对此没啥感觉。

    ——除了为不得不把那么多本国的好小伙子,送到远方的蘑菇云底下去挨炸,而感到万分懊丧……

    尽管如此,在这场越来越惨烈的核战争之中,杜鲁门总统还是感觉有点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如果从珍珠港事变开始算起,美国在过去五年的战争之中,已经前后死伤了大约八百万人,眼下还有七百万大军出征海外,举国青壮可谓是为之一空。在战争中沉没的船只舰艇已经超过两千五百万吨,损失的财富更是无法计算,然而在战争中的收获却是寥寥无几,整个国家的实力都出现了严重的透支迹象。虽然从白宫到华尔街都还在咬牙苦撑,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翻本,但背地里也已经开始试探着进行秘密和谈了。

    然而,莫斯科方面提出的停战要求,实在是苛刻得令人乍舌,简直就是仿照一战结束时《凡尔赛条约》里面对德国的条款,对美国如法炮制了一番。哪怕是国会中最反战的议员,也表示根本无法接受。

    ——对于美国方面抛来的橄榄枝,克里姆林宫初步提出了这样六条基本意见:

    第一,美国放弃全部海外军事基地和海外特殊权益,废止跟所有国家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美国割让阿拉斯加、夏威夷和波多黎各,将巴拿马运河无偿交付共产国际托管。

    第三,美国必须惩办国内战犯,负责赔偿各国政府和民间损失,并承担战后重建的一部分开销。

    第四,美军在战后只许保有最低限度之自卫武力,必须无条件废弃全部核武器,陆军缩减至十万人,不得拥有坦克和12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海军不得拥有五千吨以上排水量的舰艇,不得拥有航母和潜艇。

    第五,在裁军期间,苏联和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将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等城市驻军监督。

    第六,允许苏联在华盛顿州、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建立租界,并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

    ——以钢铁慈父斯大林的看法,这六条意见已经是非常宽容了,毕竟他既没有要求美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把银行家和资本家统统挂路灯,也没有把美国大卸八块分割成几十个小国……

    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美国佬来说,光是要他们接受战败国地位本身,就已经是根本无法容忍的耻辱。

    所以,在读了几遍爱因斯坦的《关于限制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议书》之后,杜鲁门总统就将其随手一丢,束之高阁——在目前的局势之下,无论是停战议和还是限制使用核武器,都是科学家们过于天真的奢谈。面对苏联人的核打击,合众国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火速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核弹,狠狠地报复回去!

    只有真正打痛了苏联人,让他们知道美利坚合众国的威严不容轻辱,这场战争才有体面收场的可能。

    “……所以,为了真正打击克里姆林宫的气焰,无论有多少困难和危险,我们都必须试着核爆苏联本土,往约瑟夫大叔的脸上打耳光,就像我们之前的轰炸东京一样……”杜鲁门在圣诞节日记中如此写道。

    ——很显然,这场互相毁灭的核战争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并且让更多的蘑菇云屹立于大地之上……(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三)

    第一百零七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三)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午,德国,柏林

    虽然距离希特勒的最终败亡和纳粹政权的彻底覆灭,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时光,当初那场柏林战役的硝烟早已消散一空。但在眼下的柏林市区,依然是遍地的废墟和瓦砾。至少一半的街区内,公路、公园和广场都还被埋在层层叠叠的碎石和泥沙之下。而剩下的街区也是竖满了脚手架,一副百废待兴的模样。

    尤其是在柏林巷战打得最为激烈的国会大厦四周,举目所及,方圆几平方公里内,都是建筑物的空壳,扭曲的横梁直指天际,残存的尚未倒塌的墙壁上,裸露的钢筋四处伸展,如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翼龙残骸。在墙壁的轮廓中,隐约可见烟囱的丑陋形状。到处弥漫着死寂的气氛,散落着未及掩埋的骨骸……

    此时,在凛冽的寒风之中,成群结队裹着粗布头巾的德国大妈,还有若干金发碧眼的日耳曼少女,正挥着铲子,推着小车,清理着被瓦砾覆盖的街道,将那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摇摇欲坠的危房,以及在城市防御战之中抢修的街垒和地堡,逐一拆除和推倒,然后还要把砖块和其他建材认真清理出来,以便日后再利用。

    由于超过六百万的德国男性在战争中丧命,而剩下的德国男人也多半在西伯利亚蹲战俘营,顺便无偿帮助苏联人开发荒野,所以,刚刚成立的德国社会主义政府,只能让女人承担起了首都柏林的废墟清理和市区重建工作。她们被一个专用名词形容为Trümmerfrauen——大致可以翻译为“瓦砾女人”或者“清砾妇”。

    无论在哪个时空,这在德国都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单词,这些妇女们的父兄儿子全被希特勒派往前线,很多从此一去不返。家园全部变成一片废墟。恐惧、悲伤、饥饿、屈辱……但她们却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支离破碎的家庭,还有这个颓垣残壁、满目疮痍的国度,并在一片废墟上艰难地重建家园。

    要知道,她们从事的是一项不仅非常辛苦,而且十分危险的工作,那些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危楼,不仅随时有着倒塌埋人的危险,而且在瓦砾废墟的下面,还埋着不知道多少未爆弹……从柏林的废墟清理工作开始启动到现在,每天都有爆炸和塌方事故发生。但饱受饥寒交迫之苦的德国妇女根本别无选择——在这个已经变成一片焦土的战败国度里,这差不多是她们唯一能够找到的,相对稳定和“正当”的工作……

    “……嘟——嘟——嘟——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收工吃饭了!收工吃饭了!”

    听着工头的吹哨声和呐喊声,已经工作了半天的玛利亚。斯密特夫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下一堆由坍塌房屋形成的巨大瓦砾,把手里的铲子靠着墙角放好,然后跟工友们轮流在一个公用水龙头下面洗了洗手,这才走到一个早已排着长队的炊事棚子外边,准备脖子上挂着的金属工号牌,领取今天午餐的食物。

    她如今的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不仅劳动量大,而且几乎全年无休,没有星期天,在圣诞节的前一天还要上工。但相比于纳粹政权覆灭之际那些仿佛噩梦般的日子,斯密特夫人已经觉得目前的生活还算不错了。

    ※※※※※※※※※※※※※※※※※※※※※※※※

    虽然苏联人在描绘红军征服纳粹德国过程的宣传文件中,大量地使用了“解放”这个词,力图营造一种光荣伟大正义的形象,但德国人却习惯把纳粹德国灭亡的时刻称作“零点”,意指德国新的历史由此开始。

    因为,想要让德国民众接受被俄国人“解放”的观念,真的是很困难的。至少对于无数德国妇女来说,俄国人的到来,无异于一场天塌地陷般的大灾难。不客气地说,闯进德国境内的苏联红军,真的离解放者这一称呼有点遥远,倒是跟蝗虫相去不远,镰刀锤子战旗的所到之处不说是寸草不生,至少也是哀鸿遍野。

    在纳粹德国覆灭之前,玛利亚。斯密特夫人原本住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小镇里。她清楚地记得苏军杀到家门口的情景:那些穿着长军装和大皮靴的俄国人,在消灭了城郊驻守的少量德军之后,就毫不客气地冲进民房,抢走居民的首饰和手表。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如果有人胆敢抵抗,俄国人就直接开枪杀人。

    这些军纪弛废的俄国士兵,不但肆无忌惮地抢东西,还到处寻找年轻的女人,只要抓住一个,久立刻拖到空房子里,接着就是轮♂奸。年仅二十九岁的玛利亚。斯密特夫人自然也没有被放过,在一个深夜被俄国人闯进家门拖走,然后又被用枪逼着进入一幢空房。那里已经站着一些身无片缕的年轻女人。接着就是不堪回首的集体强♂奸,一次又一次,持续了整整一个夜晚,直到天亮时才允许她们离去。

    不过,相比于遭遇同样命运的其余德国女人,斯密特夫人她们的遭遇还不算最惨的,因为她们至少还能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家,并且忍辱负重地继续活下去。而很多更加不幸的德国姑娘,在同一个晚上承受了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的侵犯,于是就在一夜之间从少女变成女人,又从女人变成尸体……很多懦弱的德国女人,因为不想落到俄国人手上而自杀,或者在被侵犯的事后羞愤上吊。还有教会女子学校的师生在被集体侵犯之后,绝望地集体自杀。在此期间,德国境内发生的各种惨事,简直是多得难以统计和形容。

    但是,没有任何人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因为纳粹德军在入侵欧洲各国的时候,对被侵略各国女性犯下的各种滔天罪孽,只会比这更多,更残忍,而绝对不会更少,更文明……当这些貌似无辜的德国女人,在此之前为了纳粹德军的节节胜利而欢欣鼓舞,并且享受着源源不断运回国内的战利品之际,她们服役从军的父亲、丈夫和兄弟,也在对苏联、法国、波兰的女人们做着种种令人发指的兽行。如今局势逆转过来,报仇雪恨的苏联红军打进德国,轮到这些德国妇女被强暴、侮辱甚至屠杀,为她们那些在战场上烧杀掳掠的父亲、丈夫和兄弟还债,也是理所应当的——既然是战败国,就该乖乖认命,跪下来享受战败国应有的待遇。

    事实上,相对于另一个时空的纳粹德国在战败后的遭遇,这个时空的德国人的处境,已经算是好得多了——由于这个世界的苏联得到舰娘苏菲小姐的倾力相助,在苏德战争初期并没有一溃千里,德军仅仅占领了一些边境城市,打到明斯克一线就推不动了。之后双方的主战场被摆在了波兰和东南欧,就苏联本土而言,受到的战争损害并不严重,跟德国人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血海深仇,报复的心思相对而言淡了很多。

    由于战争对国内生产力的破坏微乎其微,还有舰娘黑科技的加成,苏联军队的物资供给也变得更加充裕。除了最开始的一段混乱时期,等到占领状态稳定下来之后,俄国大兵虽然还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依旧频繁跟德国女人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但总算不再是全靠暴力胁迫,而是拿香烟、罐头、饼干和糖果跟她们做交易——在这个人人都在挨饿受冻的岁月里,按照当时德国大城市的“行情”,苏联士兵通常只要拿出一块面包,就能跟一个金发碧眼的纯种雅利安妹子嘿咻一次,实在没必要太过小气,显得自己很掉价。

    而且,同样是由于舰娘小姐凭空造工厂的逆天异能,再加上后来从王秋那边搞到的各种未来世界科技成果,如今的克里姆林宫对德国的那些旧机器已经不太看得上眼,并没有像另一个时空的二战胜利后那样,一闯进纳粹德国就大肆拆机器充当战争赔偿,如果厂门太小,机器搬不出去的话,干脆把墙壁砸开,汽车直接开进去搬,简直比蝗虫还要厉害,好像恨不得把德国直接拆成农业国状态……

    不过,虽然这个时空开了挂的苏联人,已经看不上纳粹德国的那点儿机器,但纳粹德国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在他们眼中还是很有价值的——这年头苏联人的教育水平还没法跟人人都会微积分的冷战时代相比,大多数普通苏联公民也就是小学到初中的文化水平。就算用各种不科学的手段搞出了再多的工厂、矿山和油田,可若是没有懂行的人手来操作,也依然只能放着生锈:所以,在这样极度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从战败后的德国和奥地利掠夺高素质人力资源,就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必然选择。

    于是,在纳粹德国政权覆灭之后,苏联人不仅继续扣下了几百万德国战俘,让他们在中亚和西伯利亚继续无偿做工开荒。甚至还利用占领初期的无政府状态,从德国强制征发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乃至于把整个工厂搬空——这里是指把机器丢下,工人统统拉走,到西伯利亚和中亚新建的那些“无人工厂”去上工。

    结果,当德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在四七年的春天正式挂牌成立之后,这些德国的新统治者才十分惊骇地发现,如果不算正在西伯利亚劳动营里干苦工的几百万德国战俘和壮丁的话,目前德国境内育龄人口的男女比例已经悬殊到了一比四!恐怕唯有学阿拉伯人搞一夫多妻制,一个德国男人娶四个老婆才能保持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德国境内的那些工厂还在,因为没有人力资源,也照样运转不起来,恢复生产自然无从谈起。甚至就连战后清理废墟和重建铁路、公路和城市建筑,也因为极度缺乏劳动力而举步维艰。

    而且,本时空的战后德国,其国土面积要比另一个世界的德国大上很多——鉴于后世历史的教训,克里姆林宫认为实在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去增加波兰这个铁杆反骨仔的国土。所以,在纳粹德国覆亡之后,苏联只是让德国的新版图恢复到了二战爆发之前的状态,一战结束后就丢失的阿尔萨斯、北石勒苏益格和但泽港等地固然是要不回来了,但好歹没有再被割走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等地。

    德意志的国土没有被继续削减,这固然是好事,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土地,偏偏都是在战争中被损毁最严重的地方,期间经历了无数的屠杀和摧毁——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在遇到游击战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大开杀戒,把整个村庄和城镇的男人全部围捕和枪决,然后把妇女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