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745章

大穿越时代-第745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虽已暮色降临,但巴斯城内依然灯火稀疏,宛如鬼蜮——因为电网崩溃,全城的路灯早已熄灭了一个多月,而煤油和蜡烛在这个万物匮乏的寒冬也显得很珍贵,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舍得点灯照明。不过,从各家厨房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还是让这座昏暗的城市多少有了那么些生气。尤其是当如今整个大不列颠的文明之光都在逐渐熄灭,沦落到黑暗时代之际,哪怕是这么一点儿平凡的生活气息,也显得异常珍贵。

    回想起半个多月之前,自己逃出伦敦之际的各种所见所闻和惊险遭遇,安妮。莫尔蒙不由得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觉得美丽的巴斯城就算是成了丑陋的巨型堡垒,只要街坊邻居们还能活下来,也已经算是不错了……

    ※※※※※※※※※※※※※※※※※※※※※※※※

    在三战爆发和伦敦核爆之前,应募加入妇女志愿服务队安妮。莫尔蒙,原本在多佛尔附近一座皇家空军机场的通讯处当电话接线员。当她应募入伍的时候,纳粹德国跟大英帝国之间的不列颠空战早已结束,之后苏联红军和英国远征军虽然在欧洲大陆上大打出手,但倒是很少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

    所以,作为一名不必亲自驾驶飞机出击的女性,她在多佛尔皇家空军机场的工作虽然颇为繁重和辛苦,但却并不怎么危险,而且还能享受军人特殊待遇,十分体面和荣耀——至少安妮。莫尔蒙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到了今年深秋,随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她所熟悉的一切都被毁灭了。

    ——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牛津、利物浦、贝尔法斯特……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都在苏联原子弹的蘑菇云下灰飞烟灭。每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座城市被毁灭的噩耗,都让妇女志愿服务队里出生在那座城市的某个姑娘为止痛哭流涕,甚至悲伤得晕厥过去。

    另一方面,皇家空军的小伙子们虽然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依然无法阻止苏联战略轰炸机群一次次呼啸而来,把国土逐渐变成辐射废墟,到头来,就连多佛尔的皇家空军基地本身,也被毁灭了。

    ——虽然苏联人没有把多佛尔列入核爆打击的名单,但作为扼守海峡的要地,还有英国佬阻挡欧洲大陆入侵的第一道屏障,这座城市和它的军用机场,依然成为了苏联战略轰炸机群的重点打击目标。

    于是,在那个噩梦般的夜晚,从黄昏到凌晨,空气中始终不断翻滚着隆隆的闷雷声。在躲进防空洞之前,安妮。莫尔蒙亲眼看到恐怖的冲击波直接撕碎砖墙、扯断电线、折断路灯,将整排楼房的玻璃震成碎片,如同下起了一阵水晶雨。而自己工作的那幢大楼也在爆炸中轰然坍塌。还有一团团密集的火球在空军基地里升起,将无数杂物与燃烧着的碎片抛向空中,随后四处飞溅,散落到周围房屋的屋顶与街巷,腾起更多的火苗和烟雾。在烈火和浓烟之中,四处奔逃的人们发疯般地尖叫呼喊,但是却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等到轰炸告一段落,侥幸逃生的人们重新钻出防空洞的时候,安妮。莫尔蒙发现她工作的这个空军基地已经彻底面目全非,犹如末日降临。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眼的碎石废墟。油库和弹药库被点燃成了一片火海,浓厚的黑烟笼罩在整个基地的上空。飞机跑道上不仅被炸得犹如被犁了一遍,还被撒了不知道多少定时小炸弹,时不时就炸响两声……幸存者们奔走呼号,伤员们哭泣哀嚎,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基地的幸存者尝试过修复跑道,然而苏联轰炸机一遍遍地反复造访和丢炸弹,甚至还丢毒气弹,不仅让基地里的活人越来越少,也使得修复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破坏。而且,早在第一次轰炸的时候,机库、弹药库和油库就都被炸没了,哪怕修复了机场也是无济于事,所以也就只好渐渐停工了。

    再接下来,随着英国本土落下的核弹越来越多,社会秩序也变得越来越混乱,国内的通讯网络迅速崩溃,安妮。莫尔蒙这个电话接线员自然也就无事可做。等到丘吉尔首相把政府搬迁到贝尔法斯特之后,多佛尔机场这边跟上级机关的通讯联络彻底中断,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大难临头、末日将至的不详预感。

    作为一个年轻的漂亮姑娘,跟普通人一样,安妮。莫尔蒙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家。

    然而回家的路并不好走。从多佛尔到巴斯的两百多公里,在和平年代不过是火车走半天而已。但在如今这个遍地核爆、国家崩溃的时候,一介弱女子想要孤身穿行这么远的距离,几乎不亚于一场亡命大冒险。

    但是,继续待在多佛尔显然更加危险,且不说作为扼守海峡的第一线阵地,如果有敌军从欧洲大陆入侵,多佛尔就肯定会成为第一批登陆地点——安妮。莫尔蒙实在不敢奢望自己在战俘营里还能不被活活玩死;光是四周那些已经变成了土匪强盗的殖民地士兵,还有头顶不时落下的苏联航弹,就足够让人胆战心惊了。

    所以,安妮。莫尔蒙想尽办法弄了一把手枪和三十多发子弹,又找到一辆无主的小卡车,搜集了一些饼干、罐头和酒,并且从还在燃烧的油库中设法偷出了一桶油,然后,就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发表无条件投降广播的当天,安妮。莫尔蒙跟另外三名妇女志愿服务队的姑娘离开了多佛尔的空军基地,一起结伴上了路。

    再接下来,她就进入了一片蛮荒之地——经历了复数的核爆,又被女王和内阁同时抛弃的英格兰!

    曾经是文明世界最璀璨灯塔的英格兰,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所有文明和秩序都已然消失的蛮荒世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广袤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到处流浪,寻找早已不复存在的社区共同体。那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那里没有任何获取信息的手段——报纸和杂志,铁路和公路,电话和电报,都在战争之中被摧毁,邮局也不再能够传递信件。惶恐的人们没有任何通信手段,只有一些口耳相传的,互相矛盾的谣言。收音机偶尔会有点用处,但信号总是很模糊,而且多半都是说外语。

    银行已经消失了,但这也无妨,因为金钱在这个黑暗时代里再无用处。商店也都关门了,因为没有东西可供出售。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切生产活动均已停止,曾经存在的工厂和企业就算还没有被摧毁,也因为上下游产业链条被打断而无事可做。而工人们也没有地方可以获得食物。法律和秩序荡然无存,因为警察和法官都消失了。是非对错变得再无意义。每个人都必须自谋生路,漠视法律上的所有权,实际上,就连法定所有权本身也消失了。财产只属于那些足够强大的人,以及那些为了保住财产不惜豁出性命的人。男人手持武器,在大街上游荡,肆意抢夺他们想要的东西,肆意杀戮那些栽到他们手上的倒霉蛋。女人不论阶层、不论年纪,为求食物、为求庇护,不惜出卖身体。没有礼义廉耻,没有伦理道德,只有生存高于一切。

    而让人更加毛骨悚然的是,就算是这样的场面,都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连这一切貌似邪恶混乱的场面都没有——看不到又黑又瘦的小女孩眼泪涟涟,听不到颤巍巍的老妇人痛苦呻吟,看不到饥饿的婴儿面如菜色。在焦黑的瓦砾和废墟之中,只有一片死寂,只有一片肃杀。整个村镇的居民都被残忍地屠杀了。

    因此,这一路上,她们见到了不知道多少熊熊燃烧或是遍地死寂的村镇,公路上到处都是在轰炸和核爆之中失去家园四处游荡的战争难民。由于大英帝国的政府已经基本崩溃,再也没有人给他们提供最起码的赈济,在饥饿和寒冷的驱使之下,其中很多难民已经变成了盗贼,平时装作一副老实的模样守候在路边,等到行人稍一放松警惕,就暴起发难,拿出藏在衣服里的武器杀人越货。还有相当一部分溃散的军队,干脆已经在光明正大地拦车设卡,或者劫掠村庄……一切的法律和秩序全都成了摆设,整个国家仿佛都已经完全落入了暴徒和流氓的手里,他们用石头砸商铺,抢夺货物,当街杀人,入室强♂奸,纵火焚烧,毁尸灭迹的罪恶行为比比皆是,却没有任何人来管束和镇压。那些躺在血泊中的受害者,也得不到任何救治。

    等到红发姑娘安妮。莫尔蒙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恐怖冒险之旅,终于回到已经面目全非的故乡巴斯的时候,她的手枪已经打光了最后一发子弹,而她的三名女伴之中,也有一个不幸的姑娘死在了半路上。

    ※※※※※※※※※※※※※※※※※※※※※※※※

    相对于安妮。莫尔蒙在回家路上所见的各种混乱惨剧,巴斯这座旅游城市的情况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

    ——虽然苏联的战略轰炸机群,在十一月下旬也往巴斯丢过一回毒气弹,熏死了几百市民,但好歹没有把这座城市化为废墟。至于安妮。莫尔蒙在老家的父母和她家的房子,也都在轰炸之中安然无恙。

    当然,即便如此,巴斯的自来水、电力和煤气供应也肯定是没有了,以至于在严冬之中冻死了不少体质虚弱的老人,还有人因为饮水不净而染上痢疾。但在英国的其它大城市相继被原子弹炸成辐射废墟,小城镇则在溃兵和饥民的冲击下沦为鬼蜮之际,能够保持市容完整的巴斯,相比之下就已经宛如天堂了。

    然而,当整个英国都在逐渐陷入地狱模式的黑暗时代之际,巴斯这座内陆小城也难以独善其身。就在安妮。莫尔蒙回到家中的两天之前,一群不知从哪儿跑来的黑人士兵突然闯入巴斯,到处杀人放火,肆意劫掠……幸好,跟英国的大多数城镇一样,此时的巴斯城内也已经组成了一个营的国民自卫军,在一名自称打过一战和布尔战争的七十岁退役陆军少将的指挥下,巴斯自卫营与来犯的哗变叛兵激战一夜,虽然付出了上百人伤亡的代价,还有几十幢房屋被烧毁,但终于还是击退了这股黑人溃兵,保住了大部分市区的安全。

    之后,随着国内局势的愈发混乱,各种溃兵和武装团伙袭击城镇、屠杀居民的消息陆续传来,为了防止强盗们再次来袭,巴斯的市政当局组织全城市民,就地搜集材料,用一周时间紧急修筑了环绕全城的街垒,回到故乡的红发姑娘安妮。莫尔蒙自然也出了一把力。等到街垒落成之后,虽然看上去丑陋狰狞,跟温泉之城巴斯原本的维多利亚风情格格不入,但却能给市民一份安全感——在混乱的黑暗时代,这比什么都珍贵。

    总之,到了十二月底,在英格兰已经被统治者抛弃的情况下,巴斯城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虽然跟其它城市一样停水断电没煤气,英镑钞票在城里也买不到什么东西,但市民好歹还有每天两百克面包的配给,而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刻担忧明天的面包在哪里;有着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而不必躲在旷野中吹风;可以安心睡在家里的床上,而不必担心在梦中没命——在地狱模式的英格兰,这就已经很奢侈了。

    所以,在这个平安夜即将到来的时候,安妮在忧心忡忡地俯瞰了一会儿街道尽头的街垒之后,还是尽可能地在脸上挂起笑容,走下自家的阳台,到厨房里帮母亲一起准备今夜待客的圣诞大餐。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踩着夕阳的最后一缕暮光,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开始相继造访,前来参加莫尔蒙家举办的圣诞聚会。其中有隔壁的华莱士医生一家、两条街外的维斯哈特牧师一家、原本住在巴斯城外的农庄,如今逃到城里来投靠亲友的萨蒙德先生……林林总总,男女老幼,不下二十余人,各行各业都有。不过,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绝大部分人都跟莫尔蒙一家一样,有着一头苏格兰人特色的红头发。

    ——因为苏格兰在不久前宣布独立,十分可耻地背叛了大英帝国的缘故,如今在英格兰土地上生活着的苏格兰人,就不由得收到了或多或少的排斥。巴斯城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在一些特别保守和闭塞的小村镇,甚至有把定居多年的苏格兰人赶出去自生自灭的事情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生活在巴斯城内的苏格兰人,在越来越令人忧心的敌意目光之中,也不由得开始加强联络,互相抱团取暖。

    所以,尽管巴斯城的市政厅为了粉饰太平,宣布在市中心的亚贝教堂举办圣诞庆典,广邀全城的绅士太太们参加。但不愿意看白眼的苏格兰人,还是宁可聚集在莫尔蒙家的客厅里,庆祝他们自己的圣诞节。

    ※※※※※※※※※※※※※※※※※※※※※※※※

    因为今天是圣诞节,安妮。莫尔蒙的母亲梅伦太太不仅在屋角准备了圣诞树,还很奢侈地燃起了壁炉,又在客厅长桌上点了三根蜡烛,并且拿出了珍藏的一听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一罐美国鸡蛋粉和几个苹果。

    而今夜来访的客人,也知道在如今这该死的年头,每家每户的食物储备都非常紧张,而英镑钞票也变成了废纸,想要买吃的也无处采购,主人家里想要弄出一顿像样的圣诞大餐来招待那么多人,实在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来莫尔蒙家的时候,就都或多或少地带了些食品,算是凑份子,比如华莱士医生带来了一块咸牛肉和半磅糖果,维斯哈特牧师带来了一篮子自家庭院里种的土豆和洋葱,萨蒙德先生带来了两瓶威士忌和一瓶啤酒……如此总算是凑出了一桌子的酒菜,让莫尔蒙一家好歹没落到要拿老鼠肉来待客的地步……

    总而言之,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就着桌上这些菲薄寒酸的酒菜,众人推杯换盏了几轮,不由得都有了些微醺之意,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人叹息着自己这些苏格兰人在巴斯城越来越不受待见,日后天晓得会变成什么样;有人抱怨如今城内缺医少药,想要弄几片阿司匹林都难上加难;有人担忧国家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秩序;有人回忆起被烧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