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213章

逆明1644-第213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憎分明,不会放过仇人,也不会冤枉无辜之人。

    况且,李定国不同于张献忠和张献忠的其他手下,他深受四川百姓的爱戴,也是因为劝阻赤血军事件才被张献忠囚禁的,算起来,李定国并不坏,至少罪不至死!

    李定国微微诧异,他想不到秦良玉竟然会这样为他说话。

    马月娥无话可说,哼了一声不甘的退了下去。其实照她看来,李定国就算不是黎州城失陷的主因,但他仍是张献忠手下的头号大将,这么多年下来,张献忠和黎州城一直酣战,死在李定国手中的将士不再少数,杀了他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终,李定国被压往京城交给朝廷处置。

    在坐上囚车被押送的当日,成都城内百姓前来围观。

    不得不说,李定国很得民心,百姓也知道李定国因为阻止赤血军被张献忠关押,所以,虽然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但成都城的百姓并不恨他,反而许多人出声为李定国求情。

    “定国将军是好人啊,希望朝廷不要怪罪他!”

    “是啊,定国将军确实是好人啊,当年小儿生病,无钱医治,恰巧被定国将军知晓,定国将军二话不说便送来了十两银子,若不是如此,小儿的命早没了!”

    “定国将军还因为拼死阻止狗贼张献忠才被关押,定国将军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

    ………

    百姓们议论的话传入李定国耳中。

    看着眼前这群淳朴的百姓,还不断为他说好话,李定国眼睛含泪,心中无比愧疚。

    其实他虽然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可终归只是为了大西国,为了张献忠,赤血军事件他虽然去阻止了,可也并没有真个达到拼死的成都,若是当时真的不顾一切的阻止的话,是有三成机会阻止的,可是他没有,他因为张献忠的喝骂威逼发愣,最后毫无反抗的被带了下去。

    李定国再次怀疑自己这些年拼死保护大西国,为张献忠甘愿肝脑涂地是不是错的,张献忠并非明主,并不会真个为百姓考虑,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可是他仍然辅佐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国。

    自从当年大西国兵入四川至今,大西国的人口因为战乱和逃离,生生从千万变成了不到三百万,多少无辜百姓在这过程中惨死,这里面有他的一部分责任。

    李定国带着无穷的困惑和迷茫,坐着囚车出了成都,被押往南京城。

    当李定国被押走之后,又过了两日,秦良玉等人开始由成都城向四方出兵,分兵收复四川的其他地方,清剿张献忠的残余势力。

    时近一个月,大军四路出击,先后收复德阳,绵阳等地,就差汉中没有收复了。

    大明中兴四年三月十七日,第五军在张魁山的率领下,攻下广元,巴中,病逼汉中。

    三月十八日,盘踞在汉中的罗汝才弃城北逃,第五军轻而易举的占领汉中。

    随着汉中的收复,南方秦良玉也收复德昌,张献忠在蜀地的残余势力全部瓦解,四川重回大明的怀抱。

    汉中以北,罗汝才逃至八里关。

    八里关以北便是满清的地盘了。

    “将军,我们这是要去投靠鞑子吗?”有将领问道。

    此时,罗汝才经过一路的收拢,麾下又有了两万人马,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不错,陛下已死,大西国已灭,明军下一步定会北伐,满清不可能不接纳我等,也只有跟满清一起,我们才有抵挡明军的实力,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罗汝才说道。

    罗汝才很清楚,他做过赤血军的统领,又在秦良玉面前生生将秦良玉的孙子踏死,大明不可能饶得了他,投靠满清是他唯一的选择。

    对于罗汝才的投靠,满清自然是欢迎的,张献忠的灭亡,让多尔衮也感觉到了无穷的压力,多尔衮不得不积蓄一切力量,以待将来第二次跟明军决一死战!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处置李定国

    完全收复四川之后,四川的防务便交给了秦良玉,而后,第二军和第五军返回南京城整顿。

    所有人都意识到,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灭亡,天下便只剩下占据北方的满清和占据南方的大明了。

    当年,太祖皇帝便是在南京城北伐中原建立的大明,如今大明又回到了南京城,并且随着当今皇帝的治理,大明威势日盛,不比当年太祖北伐中原的时候差。

    所有人都知道,自徐州一战之后,大明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满清,双方不久的将来,必有另一场决战,大明获胜的几率无疑是最高的,满清获胜的几率最多只有两成,明强清弱!

    大明中兴元年三月十九。

    在四川局势彻底稳定,第二军,第五军回师南京的同时,李定国也被压到了南京城。

    “皇上,李定国是逆贼张献忠的义子,多年来辅助逆贼张献忠割裂四川,致使大量无辜百姓遭难,实乃罪大恶极,还请皇上下旨将其处斩,以儆效尤!”有大臣站出来说道。

    “请皇上立刻下旨处斩李定国,以儆效尤!”

    ………

    群臣都是一个态度,那便是杀了李定国。

    朱慈踉皱着眉头,他并不想杀李定国,不说李定国确实是难得的将才,就说史上,李定国曾带领麾下大军坚持抗清近二十年,此等民族大义,让朱慈踉总有一分情感,下不去那个手!

    朱慈踉不是什么优柔寡断的人,既然心里并不想杀李定国,那他便不会杀。

    想罢,朱慈踉为李定国开脱道:“据朕所知,李定国虽然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张献忠麾下的头号将领,但其并非张献忠那等滥杀无辜残害百姓之人,相反,李定国多有惠顾普通百姓的做为,张献忠为恶的同时,他也次次尽其所能的出来制止,这一次秦良玉还特地送了一份奏折到朕的面前,李定国被押送出成都的时候,成都百姓都在为李定国求情,足以证明李定国并非恶徒!”

    “可是皇上,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否认李定国乃叛逆的反贼,此等反贼若不严厉惩处,岂不是会助涨天下其他反贼的气焰,对我大明不利啊!”有朝臣劝说道。

    钱谦益,刘宗周等阁老纷纷点头赞同。

    确实,来反叛者被擒获,无不是株连九族,李定国既然属于这一类,那在朝臣心里,便根本没有宽恕的理由,不株连九族就不错了。

    朱慈踉笑着摇了摇头,继续为李定国开脱道:“尔等多虑了,不处置李定国并非会助涨天下其他反贼的气焰,反而会瓦解他们的军心。当今天下的各路反贼,最大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覆灭,其他者都不足为惧,正可借李定国之事,说服他们散伙归家!”

    “以前先皇便说过,造反的百姓不过是赤子之心的无辜者,并无大错,只是朝廷施政不当,让他们衣食没有着落,迫于生计才起来造反,罪不至死。当前大明非同当年,治下百姓丰衣足食,反贼根本没有理由再造反下去,之所以坚持造反,无非就是怕朝廷追究,若是朝廷连李定国都能放,那么对那些小虾米自然也不会再追究,可让他们安心散伙归家,天下可定!”

    朱慈踉并非胡说大话,应龙军的崛起,大明惠及百姓的政策不时出台,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百姓们若是没有走投无路的话,是没有人会去造反的,反而造反成了人人喊打,在加上,仅仅不到两个月,李自成张献忠先后被扑灭,如今势不再造反,在继续走这条路便是死路,那些还在躲藏的各路反贼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也定然很惧怕有一天也被朝廷剿灭,他们只是骑虎难下了,不得不咬牙坚持,朱慈踉相信,只要他肯给承诺,并且做出实际的动作,各路还在隐藏的反贼应该知道,他们最明智的选择是什么。

    “当年先皇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也曾因此多次招降反贼,但皇上可否想过,先皇有那一次成功了?那一次反贼不是降而又反,白白让大明将士疲于奔命,皇上难道想重蹈先皇覆辙不成?”钱谦益沉吟了一会,带头出来说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说道:“朕确实有想过,然仅是不同于以往,大明兵强马壮,朕只要想,随时可以将他们扑灭,再则,朕相信朕治下的大明,百姓绝不愿意再反!朕既然由此自信,便要给那些反贼一次机会,众卿以为然否!”

    众臣议论纷纷。

    片刻,所有大臣都一齐跪了下来:“皇上圣明,胸怀广阔,臣等敬服!”

    这便是同意的朱慈踉所言。

    其实不同意又能怎样,群臣太了解朱慈踉的脾气,眼见朱慈踉这样坚持,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们便知道,怕是很难说服朱慈踉改变注意,既然如此,何不同意算了,反正李自成和张献忠都灭了,天下剩下的反贼也都是小股反贼,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就给他们一次机会又有何妨。

    不止朱慈踉对当前的大明有信心,群臣对当前的大明同样有信心,不说威震天下的应龙军,就说大明当前的国库,数亿两银子躺在那里,可不是先皇时期,连几十万两军饷都拿不出来,大明有这样的底蕴,何惧区区小股反贼。

    有了决定,当日朱慈踉便下旨放了李定国,同时颁布诏书,敦促还在造反的反贼在一定时间内主动出来投诚,承诺,只要不是滥杀无辜,罪大恶极者,均可赦免!

    当李定国踏出南京城天牢的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大明皇帝竟然连审也不审就赦免了他,李定国恍惚,良久才叹息了一声。

    当今大明皇帝有这样的胸怀,难怪李自成和义父败得这么快,若不是没有机会了,他定愿意在当今大明皇帝麾下尽犬马之力!

    李定国被放了,朱慈踉做出了实际的动作,加上诏书的颁布,天下各地还在隐藏的各路反贼大多选择出来投诚,没有出来投诚的,也迅速被各地的大军围剿,大明境内真真正正的安定稳固。

    至此,朱慈踉开始专心准备不久后的北伐事宜,中原陷落数年,也该收复了,满清也该驱逐出去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多尔衮的紧迫

    三月二十八日,出征四川的应龙军第二军,第五军归返至京。

    同一时间,第三军和第六军也全部调到了南京城来,至此,六个应龙军有四个聚集在南京城。只剩下徐州的第一军和远在南洋的第四军了。

    “皇上既然要准备北伐了,臣建议将第四军也调回来,另派两个普通守备军去守备南洋印尼,守备军的实力虽然大大低于应龙军,但有海军相护,守备印尼足矣!”李岩建议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他也正准备下旨将第四军从南洋印尼调到泉州去,将来北伐,第四军配合海军,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当前形势,满清占有山东,陕西,以及黄河以北的所有北方地区,而大明则有河南以及淮河长江流域的所有南方地区,双方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虽然火器局不时有新式武器研发,理论上来说碾压满清,但朱慈踉不敢大意。满清数十年来,能以最开始的仅仅三十万人口,不到四万兵士,硬生生和大明打了几十年,而且几乎都是胜的,还征服了整个蒙古草原,发展至今,旗下满蒙铁骑几十万,另有百万汉旗军。再则,朱慈踉不认为满人都是什么只凭蛮勇的蛮夷,相反,满人雄才大略者辈出,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现在的多尔衮,那一个都堪称百年难得一遇的枭雄。

    史上,满人能得天下并非全是运气,谋略占很大一部分。

    徐州一战,满清八十万大军南下仍遭惨败,朱慈踉不认为多尔衮这几年会什么都不做,至少可以肯定,到大明北伐之时,满清必然比当年徐州一战前更加强大。

    “末将周曹,张魁山参见皇上!”周曹和张魁山走进大殿对朱慈踉参拜道。

    “起来吧!”朱慈踉说道。

    周曹和张魁山站起来后也对旁边的李岩拱了拱手。

    这些年,李岩展现出来的才能令人心服,应龙军上下对李岩颇为尊重。

    “出征两月有余,辛苦你们了,朕会论功行赏,封赏所有有功的将士!”朱慈踉笑着说道。

    出兵河南和四川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战,河南打得极为顺利,四川方面虽然凶险,但靠着将士上下一心,坚持不懈,仍在在朱慈踉预算的时间内完成,朱慈踉还是很满意的。

    “末将等不敢居功!”周曹和张魁山拱手推脱道。

    朱慈踉罢了罢手,看向周曹笑道:“朕听说这一次从四川回来,周曹还带回了一个******,怎么也不顺便带进宫给朕瞧瞧,朕也好顺道为你们赐婚,岂不美哉!”

    李岩也笑了笑,应龙军几个军长不知道为什么,有大半都没有成家,在这男子十五岁可以成亲,三妻四妾的年代,简直跟奇葩一样,如今又少了一个,真不容易啊!

    周曹脸色微微发红,有些腼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马月娥到京城之后,被周曹的爹和妹子知道了,便拉了去不知道干什么,他还没来得及招唿马月娥进宫拜见皇上,就不见了她们的踪影,只好先跟张魁山进宫来了。

    “行了,行了!什么原因朕并不想知道,赐婚的圣旨朕还是会给你们下。”朱慈踉笑着说道,这种事情,拿来开一下玩笑就行了,朱慈踉并没有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结。

    “这一次出征,第二军和第五军损伤都不算小,朕要你们在三个月内恢复实力,并且准备好北伐事宜,满人占了北方数年,也是时候该清算了!”朱慈踉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周曹和张魁山相互看了一眼,心里勐然一跳,随即浑身发热,战意沸腾,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满人多年来便是刺在大明心口上的一根毒刺,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如今满人占着大明的北方,肆意奴役那里的大明百姓,应龙军从成立以来,便一直以帮助大明重新一统天下为己任。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当年的徐州一战,应龙军六个军全部被打残,惨胜!死了多少同袍,应龙军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