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09章

江山战图-第209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云起连忙命人摆出山东地区的沙盘地图,裴仁基眼睛一亮,啧啧称赞道:“这是好东西啊!”

    “这是张将军的建议,我们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它。”

    张铉在旁边补充笑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成,等最后做好后,给大帅也送去一座!”

    “我们说定了。可不准敷衍我!”

    “卑职怎么会敷衍大帅。”

    裴仁基仔细端详这座用泥土捏成的沙盘,越看越眼红。他太需要一座这样逼真形象的地图了,他恨不得就把这座沙盘拿走。

    张铉拾起木杆指着北海郡最南面的临驹县道:“目前尉迟恭率领两千军队驻扎在这里,可以随时南下攻打沂水县,还有高密郡也可以出兵。”

    张铉目光又落在高密郡上,他木杆一指诸城县,“我刚从诸城县回来。罗士信随时准备率领一千军队包抄莒县,这样,琅琊郡东北部的两个县我可以保证拿下。”

    张铉的意思就是说,他负责东北面的沂水县和莒县,而西北方向的东安县和新泰县由裴仁基负责。

    这个方案本身没有问题。虽然东安县更靠近北海郡,但它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他不想把东安县留给张铉,更合适齐郡飞鹰军来夺取,裴仁基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他更在意张铉究竟出多少军队,难道就只出三千军队吗?

    “张将军打算派出多少军队联合作战?”

    裴仁基问得很直接,虽然张铉是裴仁基名义上的手下,但张铉是独立建府,军队自立,裴仁基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要求张铉出兵,如果张铉不肯出兵,裴仁基也拿他没有办法。

    张铉没有明着回答,而是笑问道:“这次王世充准备攻打平原郡的高士达,朝廷给他二十万石粮食,不知我们攻打孙宣雅,朝廷肯给多少粮食?”

    当初张须陀南征北战,朝廷一颗粮食都没有给,使张须陀十分被动,主要是他和朝廷关系恶劣,但裴仁基不一样,张铉相信他绝不会一无所获。

    他见裴仁基有点难以企口,又笑道:“皇帝不差饿兵嘛!要我们打琅琊郡,总得让兄弟吃饱了才行,裴帅以为呢?”

    裴仁基明白张铉的意思,张铉就是在问自己要粮食,他苦笑一声道:“朝廷答应我,在半年之内也给我们二十万石粮食,和王世充持平,但黎阳仓那边没有足够的船,近期只能先给五万石,我会将其中两万石拨付给北海郡。”

    才两万石,张铉至少要五万石粮食,但他也知道裴仁基一时拿不出那么多,便笑道:“仗以后还得打,粮食当然可以慢慢拿,我希望裴帅最终能给北海郡五万石粮食。”

    “这个没有问题!”

    裴仁基很痛快地一口答应,“先给两万石,后续粮食到来后,我会再拨给北海郡三万石,绝不食言!”

    张铉和韦云起对望一眼,有裴仁基这个保证,那么他们也可以让步了,张铉沉思一下道:“不瞒大帅说,目前我们这边正规军队有六千人,另外还有四千民团,我担心北海郡和高密郡会遭到高士达的袭击,所以必须要留一点军队防御,其次高密郡也有防守兵力,这样算下来,我可出六千军队协助大帅剿匪。”

    裴仁基也知道这是张铉能拿出来的最大的诚意了,他点点头,“那我们就一眼为定,张将军出六千军队南下,具体出兵日期,我会提前派人通报将军。”

    张铉也笑着点点头,“一言为定!”

    裴仁基既然得到了张铉的承诺,便没有继续再深入北海郡,在临淄县用完午饭,裴仁基便返回了齐郡。

    “先生觉得我们真有必要出兵吗?”在返回益都县的路上,张铉问韦云起道。

    韦云起明白张铉的心思,张铉希望能在山东地区保留一支乱匪,一旦青州和徐州连为一片,朝廷就会强力控制这片地区,那时他们的生存压力也会变大,一举一动都会被盯住,甚至他们的地盘也会被宇文述等人抢走。

    这就是权衡利弊的问题,什么事情不可能只有其利而没有其弊,关键是要利大于弊,便是可行方案。

    “将军也要想到拿下琅琊郡的好处,至少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将军的目光就可以向北,凭王世充一己之力,恐怕很难同时和窦建德及高士达对抗,将军在清河郡全歼张金称,凭这一点就不会有人能替代将军,所以我觉得出兵南下对我们应该是利大于弊。”

    张铉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或许是我对不利之处考虑得太多,反而忽视了它有利的一面,既然如此,我们要开始备战了。”

    “先不用急!”

    韦云起神秘一笑,“我带将军去看一个地方,一直没有时间,正好这次来临淄县,我们去黄河边看看。”

    “去看什么?”

    “将军跟我去就是了,离这边不会太远!”

    众人纷纷调转马头,沿着一条小道向北疾奔而去

    北海郡的最北方是一片东西延绵数百里的山地丘陵,人口稀少,只有一些零星的村庄,在山间谷地内种植小麦,同时这一带野生动物极多,也养活了不少猎户。

    越过这片狭长的丘陵山地便进入黄河地区,黄河两岸宽约数十里,由于黄河时常溃堤泛滥,黄河两岸皆荒芜人烟,只有在冬天黄河结冰后,才会陆陆续续有商人跨越黄河冰面,前往对岸的平原郡和渤海郡。

    随着黄河逐渐稳定,最后一次溃堤泛滥已是二十年前,黄河两岸早已长满了灌木和草地,还有一片片茂盛的树林,但这一带依旧荒无人烟,看不见一户人家。

    正因为这一带行路艰难,当初张金称的偷袭军队便没有走这边,而是从相对道路好走的齐郡过黄河,再沿着北面丘陵杀入北海郡。

    韦云起虽然说这边不是太远,但因为行路艰难,他们还走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抵达黄河边。

    张铉立马在一座山丘上,眺望着远处数里外奔腾浩荡的黄河,这时,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样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东西,张铉顿时愣住了。(未完待续……)

第313章 战争将至

    在十几里外有一片千余亩的河湾,周围地势稍高,俨如一个天然良港,在距离河湾不到百步的一片平地上霍然出现一片占地百亩的石质建筑,还没有全部完工,不少工匠在忙碌地修砌石屋。

    “这是——”张铉惊讶地望着这一幕,说不出一句话。

    韦云起笑道:“将军进京之后我便开始着手修建内河码头,这里距离入海口只有三十里,甚至可以作为出海码头,我觉得以后运送物资、粮食和军队,它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张铉的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催马冲下山坡,向远处石头建筑奔去。

    从地上用石灰划出的白线便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片占地极大的建筑群,至少有五六百亩,目前的几座建筑只是刚刚开始。

    韦云起追上了张铉,笑着介绍道:“目前先造的这几座是仓库,马上会有粮食运来,要有储藏的地方,还要有人看守,所以下一步要造一点戍堡、军营之内,还有管理码头和仓库的署衙,至于装卸民夫,他们的营房来不及造,先搭帐篷吧!”

    张铉已经完全明白了韦云起的深意,韦云起比自己想得更全面,更深透,他就没有想到造码头,更没有想过要哪些功能,作为长史,韦云起却一一周全地替他想到了。

    张铉点点头,望着一块块方整的石头又问道:“这些石头从哪里采来?”

    韦云起笑了起来,“将军不妨看看背后!”

    张铉一回头,只见他身后约两里外的一座山梁已经被凿开了,山岩上的杂草被清除,露出了灰白色的岩石,隐隐可见几十个人影在那边采掘石头。这一般是矿工的事情,矿工经验丰富,采石效率很高,所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经造了不少房子。

    “那码头呢?船只怎么靠岸卸货?”张铉又不解地问道。

    “将军请跟我来!”

    韦云起带着张铉绕过几间石屋,士兵们在后面牵着马慢慢跟随。他们很快便来到河湾旁,河湾的地势比水面高一丈左右,形成了天然堤岸,但泥土堆积,起伏不平,然后张铉看得的一条堤岸却是用石块垒成,变得十分平整坚固,可以停泊千石以上大船。

    只是石块只铺了百步左右,还有两里左右的堤岸要继续铺设。

    “再给我半年时间。我相信这里会大变样!”

    韦云起指着房屋周围的大片空地,踌躇满志说道:“我会把这里变成一个繁华的河港小镇,有商铺、酒肆、客栈,还有民居、仓库,更重要是军营,甚至我还打算在这里修建一个造船所,打造运输船队,这是我当年的梦想。我可以乘坐大船直接到辽东去。”

    张铉也被韦云起的志向感染了,他默默点头。“先生尽管放手去做,我会全力支持!”

    琅琊郡的北方是陡峭的高山,中间是低缓起伏的丘陵,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东安县位于琅琊郡的最北面,是一座修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小县城。这里山势起伏,绵延数百里,像一座天然石屏将齐郡、北海郡和琅琊郡分隔开来。

    但山地中又有一条条穿山而过的小道,商人的骡马队穿过这些山间小道,前方南方的平原地区。

    东安县一共只有万余人。而县城内只住着数千人,不到千户人家,另外有一千孙宣雅的驻兵,由一名匪军大将率领。

    这名匪军大将姓胡,叫什么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大家都叫他胡三郎,是一个长着满脸大胡子,一脸凶神恶煞的大汉,人倒不是太坏,就是脾气暴躁,言语稍微不对就大发雷霆,立刻动手打人,东安县上下民众和士兵没有人不怕他。

    天刚亮,城头上便传来了胡三郎粗野的吼声,“立刻关闭城门,不准放任何人进来,谁敢私自放人入城,老子割了他的卵蛋!”

    士兵们刚刚开了城门,听见他的吼声,慌忙跑回去重新关闭城门。

    东安县虽然是一座小县,但它位于一条宽达十几里的山谷内,这也是沂山山脉最宽的一条山谷,可以行走人马辎重,沂水紧靠县城西面流过,是从北海郡方向南下琅琊郡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由于向南数百里都荒无人烟,没有市镇,所以商队一定要在这里休整补给。

    胡三郎刚刚得到临沂县传来的紧急命令,北海郡隋军极可能会南下,孙雅宣令他紧闭城门,一个月内不准放任何人进城,胡三郎心中十分紧张,他知道东安县是北海郡南下的第一个要塞,一旦隋军南下,东安县首当其冲。

    城头上,胡三郎紧张地向北面眺望,远方是大片茂密的树林,覆盖了整个山谷,一座绵延到山上,沂水便穿过树林向南蜿蜒流来,到目前为止,他还看不到任何异常,他心中稍稍松了口气,可看了看城池,刚刚松懈的心情又再次紧张起来。

    东安县因为是座小县城,并不是为了防御,所以城池十分低矮,高不到两丈,城上十分狭窄,仅容三人并肩而行,而且东安县没有护城河,隋军可以直接奔至城下架梯攀登。

    更重要是,他只有一千人,士兵们们连皮甲都没有,穿着粗布做的军服,刀矛都是十分粗陋,孙宣雅倒是有两万精锐,但都部署在临沂县,他们东安县就像后娘养的一样。

    “他娘的,这么破烂的兵甲,让老子怎么守城?”胡三郎愤愤骂了一句。

    这时,他听见城下有人大喊:“行行好,让我们进城吧!”

    胡三郎眉头一皱,快步走到城墙边,探头向下望去,只见一支商队站在城下,后面有百余头满载货物的骡驴,伙计有十几人,为首是一个四十余岁的行脚商人。

    他也看见了胡三郎,连忙喊道:“胡将军,是我啊!”

    胡三郎倒是认识这个商人,而且很熟悉,此人叫做**,是东莱郡的一个鱼商,专门贩运海鱼干,经常南下临沂,因为也姓胡,所以认作本家,**也常常送点海珠、玳瑁等贵重品给他,两人关系很不错。

    这时,城头上所有士兵都向他看来,胡三郎心中烦躁,一挥手,“放他们进城,就这一次!”

    城门缓缓开启,骡马队进了城,胡三郎连忙奔下城问道:“老胡,我问你件事!”

    **连忙点头哈腰笑道:“将军请说!”

    “我听说北海郡隋军要南下攻打琅琊郡,你从北海郡过来,看见军队集结调动了吗?”

    **一愣,挠挠头道:“没有这回事吧!我只知道清河郡官兵要打高士达,如果北海郡官军有动静,也应该是打高士达,怎么会南下打琅琊郡?”

    其实**说的是常理,胡三郎也知道,如果官兵要来琅琊郡剿匪,一定是南面杨义臣的军队北上攻打临沂,不会是飞鹰军南下,实在是距离太远,胡三郎又问道:“你确实没有看见隋军集结?”

    “没有!”**肯定地摇摇头,“如果有军队集结,我怎么可能南下做生意?”

    胡三郎有点相信了,商人最害怕战争,如果有任何战争苗头,商人都绝不会冒险,难道是王爷情报有误?

    虽然胡三郎心中有点松懈了,但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开启城门,他想观察一天再说,他依然高声令道:“城门不准开启,若有人要进城,必须先禀报我,谁胆敢擅自开城,老子一刀宰了他!”

    (未完待续……)

第314章 尉迟初战

    就在距离城池十几里外的一片树林内,尉迟恭率领两千隋军在五更时分便已经抵达了东安县,他们就埋伏在树林内,耐心等待着攻城的机会。

    尉迟恭被张铉任命为先锋,命他务必夺下东安县作为隋军的后勤补给重地,这是尉迟恭第一次独自率领军队行动,他心中十分紧张,但同时也很期待。

    刚才进城的**就是尉迟恭专门安排的商队,目的是为了迷惑守城军队,尉迟恭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十分好学,这次派**入城就是他从张铉那里学到的谋略:‘趁敌弱以攻之’。

    尉迟恭耐心等待机会,他同时也在观察着县城,城墙高度只有一丈五尺,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