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35章

江山战图-第235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来告诉你们,我的军士得到了什么,和你们一样的老兵。”

    张铉拉过一名老兵,对众人道:“他叫李洪涛,北海郡人,曾参加了刘霸道的阿舅军,大业十年初被俘,成为了我的手下,他作战勇猛,一点点积累战功,现在已升为队正,在北海郡临淄县已经得到一百二十亩良田的奖励,由他的父母妻儿耕种,免除二十年赋税。

    另外他至少还攒到了百贯积蓄,都是开皇老铜钱,准备将来给他儿子娶媳妇,如果他不幸阵亡,他的家人会再得到百亩上田为抚恤,由他儿子继承,终身免税。”

    这番话俨如炸开锅,下面响起一片议论声,陈旭高声吼道:“安静!”

    校场上又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张铉,眼睛里明显变得明亮了。

    张铉又继续道:“按照规矩,你们会被遣返回家,但我给你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如果愿意成为我张铉的士兵,那你们会和这位李洪涛一样,享受到军人的荣誉和财富,你们家人会得到土地,立下军功会得到赏赐和提升,我张铉只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赏罚分明。

    当然,如果不愿从军,那一样按规矩给五斗米遣返回家,只希望你们不要再委身为贼,再被我抓住,我绝不轻饶,就说这么多,你们自己选择吧!”

    ........(未完待续。)

第356章 补充兵源

    伏击杨庆军队的瓦岗军正是刚刚返回的李建成的军队。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阴差阳错,原本只有五千守军的黎阳仓加强了防御,兵力临时增加至一万人,使得筹划已久的李建成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黎阳仓的计划。

    但就在李建成准备率军前往河内郡时,传来了江都下令围剿瓦岗军的消息,李建成立刻意识到瓦岗寨的危机,立刻率军赶回瓦岗,伏击杨庆的军队得手。

    山谷一片混乱,隋军疾速后撤,战马在人群中难以奔跑,杨庆的数百名亲兵索性把他拉下马,架着他拼命往回奔逃。

    发生在中原的战役充满太多的戏剧姓,如果不是因为黎阳仓增兵,李建成的军队就无法及时赶回瓦岗。

    而如果翟让再晚一天撤退,他就能得到杨庆进攻瓦岗寨大败而归的消息,或许他就会坚守高大坚固的宋城县,不再仓促撤退,中原战局就会被扭转。

    但这一切都是假设,瓦岗军没有高大坚固的城池作为依凭,只得一路北撤至陈留县。

    这时,裴仁基也率八千军从济阴郡杀到了陈留县,与张须陀的大军汇合,隋军和瓦岗军在陈留县进行对峙,双方皆不肯轻易发动攻势,陈留县的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

    就在中原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时,琅琊郡的战役也进行到了对峙阶段,张铉在鲁郡伏击王薄军得手,使王薄的两万精兵损失过半,他并没有在鲁郡久呆,立刻押解着战俘疾速赶回琅琊郡东安县。

    隋军抓获五千余战俘几乎有一大半都是从前的隋军,他们被解散回乡后被各支乱匪争抢。最后的结果应验了很多官员的担心,将军队解散回乡,最后只会成全各地的乱匪。

    王薄在齐郡曾收刮了大量财富,虽然被张须陀击败,赶出齐郡,但王薄的财富却没有丢掉。正是靠这些财富,王薄用高价招募大量被解散的隋军,也得到了大量隋军装备,使王薄在短短一年间便拥有了一支两万人的精锐之军。

    东安县城西的一片空地上堆满了隋军这次缴获的大量兵器盔甲,而五千战俘都被押到城北的战俘营中,由数百名士兵看守。

    几十名工匠正在检查这些缴获的武器兵甲,看看还有多少能重复使用。

    事实上,战争使兵器盔甲的损耗非常惊人,一根长矛、一把战刀经历了几场战役后。基本上就不能再用,必须重新更换,这也是战争消耗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铉随手拾起一副兵甲,这是隋军的标准甲,用布帛制成,他又拾起另一副兵甲,这却是一副皮甲,用两层熟皮革制成。

    “这副皮甲不错。还有不少,看来王薄确实是下了血本。”

    一般而言。普通士兵的盔甲不可能用铁来制成,大隋没有那么多生铁,只有校尉以上的将领才能穿鳞片铁甲。

    校尉以下的低级军官穿明光铠甲,也就是用铁护住前胸后心的铁套甲,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普通士兵只能穿布甲或者布皮混合甲。

    只有护卫天子杨广的十万骁果军才体现出了大隋雄厚的财力。每个士兵配备有河西战马,配备精钢骑枪和横刀,身穿血色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

    除此之外,只有兵部直属的军队能配备皮甲。至于各地通守招募的隋军,只能配备布甲或者布皮混合甲。

    所以王薄号称得到了隋军的标准准备,其实也是最低的一档,大多以布甲为主,不过这些布甲经过油浸等特殊工艺处理后,也有了类似皮甲一样的防御能力,可以抵御五十步外的弓箭射击,但弩箭挡不住,如果加上盾牌防御,基本上也可以抵御住弩箭的强劲力量。

    旁边偏将曹嗣宁对张铉笑道:“这些兵甲绝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卑职大概估算一下,这些兵甲能装备四千军队。”

    张铉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战俘营,笑道:“看看那些战俘去!”

    目前张铉只有一万三千人,要面对超过自己三四倍兵力的贼军,兵力还是略显不足,所以增加兵力就成了当务之急。

    尽管韦云起已经开始在北海郡招募新兵,但远水不解近渴,那些士兵训练出来至少要一年半载,所以张铉开始打这些战俘的主意,把这些战俘重新吸纳为隋军。

    而且他们都是青州人,或者琅琊郡,或者鲁郡,或者齐郡和北海郡,算起来也是子弟兵,只要经过短暂训练,应该可以重新编为隋军。

    在战俘营门口,张铉正好遇到了裴行俨,裴行俨连忙上前施礼,“参见将军!”

    “元庆来这里做什么?”张铉笑问道。

    裴行俨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卑职想在战俘中挑选百名强壮的士兵补充兵力。”

    “这些战俘大部分都会成为隋军,等训练好了再挑选吧!这个要求我可以答应你。”

    “多谢将军!”

    两人走进战俘大营,这里原来是隋军军营,将空置的民房拆除后重新搭建,四周是一圈平房,中间则是一个大校场,还可以看见民房留下的零星大树。

    此时正是清晨,五千战俘吃完早饭,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他们惊惧之心已去,平静地接受了现实,按照隋军惯例,他们在关押十几天后,就会被释放回原籍,包括张金称的数万战俘也是这样处理,他们并没有犯下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应该也能返回家园。

    这时,军营战鼓轰隆隆敲响了,战俘们吓得纷纷起身,向校场南面奔去,他们迅速列队,只见大门口进来几名将领,为首之人很多人都认出来,正是隋军主将张铉。

    这些战俘绝大部分都是隋军士兵出身,训练良好,不到片刻便排好了队伍,张铉见他们列队颇为整齐,不由暗暗点头,把他们放回去确实有点可惜了。

    张铉走上一丈高的木台,望着下面的五千战俘,台下一片寂静。

    “你们都是大隋将士,为什么要委身为贼?”

    张铉的语气十分严厉,毫不掩饰他的愤怒,质问所有的战俘,“你们父母妻儿都希望你们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封官受勋,让家人得到荣耀,可你们是怎么做的?难道你们想让自己孩子有一个当贼的爹,让父母有一个当贼的儿子,在乡邻面前抬不起头吗?”

    大部分士兵都羞愧地低下头,一些年少的士兵还忍不住哭了起来,一名前排老兵忍不住举起手道:“张将军,是朝廷不要我们了,并非我们愿意当贼!”

    “混帐话!”

    张铉怒道:“朝廷是让你们去当贼吗?解散你们,是让你们回家务农,照顾妻儿父母,你们怎么做的?”

    老兵见张铉发怒,也吓得不敢吭声,校场一片寂静。

    张铉又克制住怒火缓缓道:“我也是从高句丽战场杀回来的人,我们在平壤城下击败高句丽大军,逼迫他们投降,可以说下了赫赫战功,但回京我和你们一样也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完全能理解你们的苦衷,你们双手空空,无法回家向父母妻儿交代。”

    张铉这番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酸,校场上响起一片低微的叹息声,想想也是,自己从军这么多年,最后沦为战俘,一无所有,他们一点点积蓄都丢在颛臾县,白白便宜了王薄。

    “我来告诉你们,我的军士得到了什么,和你们一样的老兵。”

    张铉拉过一名老兵,对众人道:“他叫李洪涛,北海郡人,曾参加了刘霸道的阿舅军,大业十年初被俘,成为了我的手下,他作战勇猛,一点点积累战功,现在已升为队正,在北海郡临淄县已经得到一百二十亩良田的奖励,由他的父母妻儿耕种,免除二十年赋税。

    另外他至少还攒到了百贯积蓄,都是开皇老铜钱,准备将来给他儿子娶媳妇,如果他不幸阵亡,他的家人会再得到百亩上田为抚恤,由他儿子继承,终身免税。”

    这番话俨如炸开锅,下面响起一片议论声,陈旭高声吼道:“安静!”

    校场上又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张铉,眼睛里明显变得明亮了。

    张铉又继续道:“按照规矩,你们会被遣返回家,但我给你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如果愿意成为我张铉的士兵,那你们会和这位李洪涛一样,享受到军人的荣誉和财富,你们家人会得到土地,立下军功会得到赏赐和提升,我张铉只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赏罚分明。

    当然,如果不愿从军,那一样按规矩给五斗米遣返回家,只希望你们不要再委身为贼,再被我抓住,我绝不轻饶,就说这么多,你们自己选择吧!”

    ........(未完待续。)

第357章 再派卧底

    中午时分,陈旭匆匆来到城头,找到正在巡视城头防卫的张铉,单膝跪下向张铉行一礼道:“启禀将军,结果出来了!”

    张铉见他脸上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便微微笑道:“看样子结果不错!”

    “启禀将军,非常出错,简直出乎卑职的意料,除了八十几人因年纪大选择回家,其余士兵全部选择留下来为将军效忠。”

    张铉笑着摆摆手,“这话说得不对了,不是为我张铉效忠,而是为大隋效忠。”

    四周人都笑了起来,张铉心中也很兴奋,这个结果他也没有想到,他认为能得到三千军队已经是很不错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所有的战俘都愿意留下来。

    旁边房玄龄笑道:“看来大家都被李洪涛的收入打动了,若没有军功奖励,就没有人肯打仗卖命。”

    张铉点点头,这一点他完全赞同,在某种程度上,他对王世充纵兵抢掠的行为也能理解,王世充的士兵都是淮南人,他们对北方没有归属感,只能靠发财来激励士兵们卖命,而他张铉占据青州三郡,拥有子弟兵的优势,他设计的‘军功换土地制度’就对士兵有着天然的归属感,才能得到士兵的认可。

    否则要王世充拿清河郡土地赏赐士兵,谁会买他的帐?

    王世充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占据淮南,使他失去了根基,这时,张焕忽然有一种明悟,王世充绝不会在清河郡久呆,他一定会千方百计返回江淮。

    “将军,是等尉迟将军回来训练归降士兵吗?”陈旭低声问道。

    北海郡的新兵基本上都是交给尉迟恭来训练。他很有手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兵训练出来,所以陈旭也认为应该是交给尉迟恭训练。

    张铉却摇了摇头,“他们不是新兵,不需要老尉来训练了,你训练便可。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

    主公的信任让陈旭感动,他连忙躬身行一礼,“卑职绝不会让将军失望,一定会严格训练!”

    “去吧!我给你半个月时间把他们训练出来。”

    “遵令!”

    陈旭转身匆匆去了,这时,房玄龄问道:“将军还要再和孙宣雅军队对峙半个月吗?”

    张铉点了点头,“我们兵力不足,还是不能仓促和敌军决战,这批战俘训练出来。对我的兵力补充至关重要。”

    房玄龄想了想,又笑道:“但将军考虑过没有,我们其实可以利用孙宣雅和王薄的互不信任来各个击破,其实这也是属下想给将军的战役,扫平琅琊郡匪患的关键就是各个击破,这就弥补了我们兵力不足的缺陷。”

    张铉已经很了解房玄龄,他之所以现在才提出来,说明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张铉便笑道:“参军可有好的方案?”

    房玄龄微微一笑。“我倒有一个想法,将军不妨考虑一下!”

    傍晚时分。陈旭将一名归降的年轻士兵领进了张铉的大帐。

    “将军,他来了!”

    士兵连忙上前跪下,“卑职参见将军!”

    这名士兵叫做孙英,十**岁,济北郡人,与孙宣雅同村。还是孙宣雅的远房族侄,在王薄军队出任斥候队正。

    “请起!”

    张铉打量他一眼,见小伙子长得很机灵,是个做斥候的料,便笑问道:“既然你族叔便是孙宣雅。你为何却替王薄做事?”

    孙英黯然道:“我十岁时,为了争一头牛,父亲被孙宣雅打死,孙宣雅从此逃走,我怎么可能为杀父从仇人效力。”

    张铉看了一眼陈旭,陈旭点点头,表示孙英的话属实。

    其实张铉有点怀疑孙英是被孙宣雅安插进王薄军中,不过如果是这样,孙英一定会改名换姓,他周围的士兵也不会知道他是孙宣雅的族侄,只能说明这个孙英并非孙宣雅的人。

    根据张铉掌握的情报,孙宣雅是一名乡中无赖,确实在**年前打死乡邻后亡命天涯,和孙英的叙述吻合,更重要是,这个孙英已经迁徙到齐郡,家里有个两岁的儿子,张铉不怕他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