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36章

江山战图-第236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张铉掌握的情报,孙宣雅是一名乡中无赖,确实在**年前打死乡邻后亡命天涯,和孙英的叙述吻合,更重要是,这个孙英已经迁徙到齐郡,家里有个两岁的儿子,张铉不怕他弄鬼。

    张铉点了点头,“这件事事关重大,如果你能办成,我会封你为斥候旅帅,记大功一次,在齐郡赏田百亩。”

    孙英垂泪跪下,“卑职只想为父报仇,不是为了赏赐!”

    “你为父报仇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赏赐是规矩,这个你不用推辞,但有一点我要警告你,不准为了报仇擅自轻举妄动,坏了我的计划。”

    “卑职明白!”

    “先下去准备吧!回头会安排你去蒙阴堡。”

    “多谢将军!”

    陈旭将孙英带了下去,这时,旁边房玄龄笑道:“这个孙英为父报仇,杀了孙宣雅岂不是更好,将军为何还警告他?”

    张铉摇摇头,“孙宣雅哪里好杀,就怕他杀不了孙宣雅,反而坏我大事,被孙宣雅反过来利用,那时我的损失就惨重了。”

    房玄龄笑道:“将军果然高见!”

    这时,张铉笑着站了起来,“累了几天,要好好休息一下,准备迎接下一次大战,就看孙宣雅上不上钩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隋军进行了一连串的部署,筑高的东安县城墙,给蒙阴堡送去一批军资,又将尉迟恭调回东安县,摆出了一幅准备长期对峙的阵势。

    孙宣雅原本想和王薄联合攻打蒙阴堡,但考虑到蒙阴堡的三千驻军和城堡的坚固,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就在这时,王薄精锐在鲁郡被伏击的消息传来,让孙雅宣既感到震惊,同时对王薄隐瞒和欺骗自己的行为深感愤怒。

    费县城头上,孙宣雅焦虑地望着北方,前两天他深恨王薄的欺骗,但这两天又渐渐回过味来,他已经意识到,王薄实力削弱其实对自己的影响极大。

    隋军之所以第一次南征琅琊郡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和王薄互为犄角,互相呼应,一旦王薄被削弱,就会面临唇亡齿寒的局面,这让他不得不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远处奔回来几名探子骑兵,其中一匹马上似乎带着另外一人,孙宣雅微微一怔,便快步走下城去,片刻,探子进了城,一名探子奔至他面前低语几句,孙宣雅吃了一惊,他远远向站在城门口的年轻男子望去,眉头时皱时舒,他依稀认出了这张脸。

    半晌,孙宣雅对身边亲兵道:“带他下去洗个澡,再给换身衣服,让他好好吃一顿,然后再带他来见我!”

    “遵令!”亲兵匆匆跑去了。

    孙宣雅满腹疑惑地先一步返回了自己的临时军衙。

    房间里,孙宣雅平添了一分心思,他的一个族侄孙英居然跑来投奔自己了。

    他当然知道孙英是谁,孙大庆的儿子,当年他还叫孙毛三之时,孙大庆是他的邻居,八年前,他打算把孙大庆家的牛偷出去卖掉,结果被孙大庆发现,在扭打中,他用尖刀杀死了孙大庆,从此亡命天涯,没想到时隔八年孙大庆的儿子居然来投奔自己了。

    孙宣雅心中颇为感概,若不是自己混出头,他恐怕连家乡都回不了。

    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大王,他来了!”

    “带他进来!”

    很快,亲兵将已经换了一身衣服的孙英带了进来,他进屋便跪下,“侄儿孙英拜见三叔!”

    “起来吧!”

    孙宣雅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孙英,他已经听探子汇报,原来孙英一直在王薄那里,不久前被隋军俘虏,刚刚逃出来。

    他有点怀疑这个孙英已经投降了隋军,是不是隋军派来欺骗自己。

    “你怎么会在蒙阴堡?”孙宣雅满腹疑惑地问道。(未完待续。)

第358章 撤军示弱

    “骡夫不够,我被充作骡夫赶车运军粮。”

    “为什么?”

    孙宣雅目光严厉地盯着他,“你为什么要充当骡夫?”

    “因为这是逃走的唯一机会,否则呆在战俘营中,不知道命运如何,所以隋军征集骡夫,我第一个报名,我在家里就是赶骡子。”孙英硬邦邦地回答,他明显有点不高兴了。

    孙英的解释并不太充分,但也挑不出毛病,孙宣雅想到自己和他的血缘关系,他心中的怀疑稍稍减轻了一点,沉思片刻又问道:“你为什么宁可投奔王薄,也不愿意来找我?”

    孙英半晌才低头小声道:“三叔应该知道原因。”

    孙宣雅当然知道,因为自己当年杀了孙大庆,孙宣雅的父亲。

    “那你现在怎么又想通了?”

    “因为侄儿不想再穷下去了。”孙英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

    这句话让孙宣雅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这才是他想听到的实话,想发财才来找自己,才不会计较当年自己杀了他的父亲,‘财富可以让人忘记杀父之仇’,多么经典的一句话。

    孙宣雅拍了拍他肩膀,“当年之事我很抱歉,当时我并不想”

    孙宣雅叹了口气,“总之,我会加倍补偿你,相信你的父亲会原谅我。”

    “多谢三叔!”

    “去吧!好好休息,以后我们再慢慢谈。”

    孙英行一礼退下去了,孙宣雅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目光中始终还有一丝疑虑,张铉实在太狡猾,让他不得不小心提防。尤其孙英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到来。

    孙英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孙宣雅并没有太把他放在心上,此时孙宣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张铉身上,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张铉在伏击王薄成功后,必然会有行动了。他必须要掌握隋军的一举一动,为此孙宣雅派出百名探子在蒙阴堡和东安县附近探查消息。

    第三天上午,孙宣雅又一次来到城墙上,远远眺望北方,他极为想知道现在蒙阴堡的情况。

    这时,一名亲兵低声道:“大王的侄子不是从蒙阴堡逃过来吗?是否可以问问他。”

    一句话提醒了孙宣雅,他沉吟片刻,立刻吩咐道:“去把他找来见我!”

    亲兵飞奔而去,不多时便将孙英带了上来。或许是吃好睡好的缘故,孙英脸上的气色比前天好了很多,孙宣雅看了他一眼笑问道:“食宿还满意吧?”

    “多谢三叔安排,小侄很满意,只是小侄闲不住,想替三叔做点事。”

    孙宣雅知道他是在问自己要官了,便淡淡一笑道:“做事先不急,把身体养好。有你的事情做。”

    “小侄遵命!”

    孙宣雅话题一转又问道:“我记得你说自己是从蒙阴堡逃出来,是吗?”

    “回禀三叔。蒙阴堡戒备森严,小侄哪里逃得出,小侄是当骡夫送粮食,返回东安县的半路逃掉。”

    “这么说,你进过蒙阴堡?”

    “小侄在蒙阴堡内呆了两天,主要是搬运粮食入仓库。”

    “那蒙阴堡内有多少士兵。你知道吗?”孙宣雅不露声色问道。

    “具体多少小侄不知道,不过看样子也就千把人左右。”

    “什么?”

    孙宣雅吃了一惊,他有点沉不住气问道:“你没搞错吧!怎么可能只有千人,应该三千军队才对。”

    “三叔,小侄也当过兵。三千人和一千人小侄分得清楚,城堡就这么大,住三千人很拥挤了,但城堡守军真不多,只有千人,小侄敢担保。”

    旁边,孙宣雅的兄弟孙志安也忍不住道:“阿英,我来问你,蒙阴堡的主将是谁?”

    “回禀四叔,好像姓李,很年轻,叫李什么,我有点忘了。”

    “李寿节?”

    “对!对!就这个名字。”

    孙宣雅兄弟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十分疑惑,如果是李寿节是主将,那尉迟恭呢?

    当然,如果是以李寿节为主将,只有一千军队驻守蒙阴堡那就很正常了,但孙宣雅记得很清楚,十天前还发现尉迟恭在蒙阴堡城头上巡视,现在孙英居然说他不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孙英在故意欺骗自己?

    孙宣雅心中有些不悦,摆摆手道:“你先下去吧!”

    “小侄告辞!”

    孙英下去了,孙宣雅望着孙英背影恨恨道:“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

    孙志安却犹豫一下道:“大哥,或许他没有胡说。”

    “你你为什么这样说?”

    “大哥忘了吗?有两天我们没有探子在蒙阴堡,或许就是那两天蒙阴堡的兵力发生了变化。”

    “这怎么可能?”

    “可如果是真的呢?”

    孙宣雅有点动心了,如果真是这样,他倒可以大举进攻蒙阴堡,把蒙阴堡夺过来,但孙宣雅又不敢轻易出兵,生怕是张铉的陷阱,他竟一时沉吟不语。

    这时,孙志安小声道:“大哥,我考虑过,其实我们可以派人爬到山顶,在山顶或许能看到蒙阴堡内的情况。”

    孙宣雅猛地一怕脑门,自己真是糊涂,竟然忘记了蒙阴堡是位于山腰,他们确实是可以爬到山顶上去探查堡内的情况。

    “你的提议很好,立刻派人上山!”

    ........

    正如孙英的描述,蒙阴堡的驻军已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人数只有千余人,驻守城堡的大将也由尉迟恭改为李寿节,三千人可以使城堡固若金汤,但只有一千人防守却多少有些吃力,这一点,隋军心知肚明,孙宣雅也同样清楚。

    所以当孙宣雅听说城堡只有一千人防守时,他着实心动了,蒙阴堡距离费县只有八十里,可以说是悬在费县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是插在他们后背的毒刺,也是隋军大举南攻的根基。

    如果拔掉这根毒刺,隋军南征的军粮及物资供应将变得十分吃力,也就无法进行长期作战,只要孙宣雅坚守城池,隋军将不战自败。

    所以蒙阴堡是隋军南征一颗最关键的棋子,无论对隋军还是孙宣雅都至关重要。

    清晨,隋军和往常一样坚守城堡,主将李寿节正在仓库内盘点粮食,近一个月的运输,蒙阴堡的粮仓内已经有一万石粮食,这足以支撑一万隋军两个月的作战,另外还有一万副兵甲以及盐、油、肉干、鱼干等等物资。

    这些粮食、兵甲等物质是朝廷决定攻打琅琊郡而从黎阳仓调配给飞鹰军,裴仁基又转拨给了张铉,一场战争并不仅仅是兵部的一纸公文,还包括了各种战争物资的调拨,这才是关键。

    粮食比较容易清点,一石粮食一包,一座仓库装一千包,城内一共建造了十几座大仓库,加上军营,整个城堡内显得拥挤不堪。

    李寿节望着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粮包,仿佛这些沉甸甸的粮包都压在他心中,他着实很担心,只有一千士兵,能否抵挡得住孙宣雅军队的大举进攻?一旦城堡失守,他将成为这场战役的罪人,也不知将军是怎么考虑,竟然撤走了两千军队。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跑来禀报:“启禀李将军,弟兄们发现有十几名贼军上了后山,王校尉请示要不要派人去活捉他们?”

    李寿节没有说话,他立刻离开仓库,快步走上了城墙,远远眺望气势巍峨的后山。

    蒙阴堡修建在半山腰,一面是百丈高的悬崖峭壁,另一面则是气势雄伟的大山,山上森林茂密,各种巨大怪石嶙峋,从茂盛的森林中突兀出来,就仿佛一只只探头下望的怪兽脑袋。

    当然,从山上是无法攻打蒙阴堡,但从上面却可以向下探望,监视蒙阴堡内的一举一动。

    这时,校尉王韬快步走上前,低声对李寿节道:“大约有十五名贼军探子上山,一定是来探视我们堡内的动静,卑职愿率一支弟兄把他们抓回来。”

    李寿节当然也想把这支嚣张的贼兵抓回来,但他想到尉迟恭临走时的反复交代,只得郁闷地叹口气,“别管他们,随便他们做什么!”

    王韬愕然,“这是为什么?”

    “这是将军的命令,你问我,我问谁去?”

    李寿节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转身大步走下城去了,校尉看了看大山,又挠挠头,着实想不通这是什么缘故。(未完待续。)

第359章 明谋暗算

    就在隋军从蒙阴堡秘密撤军不久,一支约八千人的隋军也迅速离开东安县,向西南方向进发,目标明确指向王薄的老巢颛臾县。

    夜色中,隋军行动迅速,最前面是五百骑兵,后面则是队伍整齐的隋军步兵,没有辎重后勤车队,每个士兵都背着干粮袋,无声无息地行军,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掉队,月色中士兵的盔甲映照着冷光,一根根扛在肩头的长矛冷光闪闪,队伍显得格外的杀气腾腾。

    这是隋军主力出战,可以在中间位置看见隋军主将张铉,前面骑兵中还有裴行俨,后军还有拿着大铁枪的尉迟恭。

    就在隋军离开东安县不久,便立刻被埋伏在东安县附近的贼军探子发现,包括孙宣雅的探子和王薄的探子,他们立刻用鹰信将这个重要情报发回老巢。

    两只雄鹰在空中展开翅膀飞翔,分别向颛臾县和费县飞去。

    王薄自从北上偷袭大败,损失上万人后,他彻底无声无息了,王薄原本有两万军队,自以为可以靠这两万军队打下一方领地,自立为诸侯,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天衣无缝的计划竟然会失败,损失了他最精锐的一万士兵,逃出残军不足千人。

    此时王薄手中只剩下一万人,这一万人都是本地招募的青壮,训练不足,战斗力较弱,而且军心也开始不稳定了,鲁郡惨败的恶果开始逐渐浮现,士兵中竟然出现逃亡现象,这让王薄焦虑万分。

    他开始考虑离开琅琊郡,去别处发展,但中原战事同样激烈,他原计划投奔瓦岗。可现在也变得不现实了。

    但狡兔须有三窟,王薄不可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就在他败逃回颛臾县不久,他便派自己的大舅子徐顺明率军三千进入隋军力量薄弱的鲁郡,将自己家人送去靠近曲阜的防山新山寨,那是他早已准备好的退路。一旦颛臾县守不住,他将立刻撤回鲁郡。

    王薄最大的希望就是隋军先攻打孙宣雅,给他一点喘息之机,让他能够有时间转移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