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73章

江山战图-第273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人也不知道,不过看他们是向泊龙岗方向走了,有很多人,密密麻麻的。”

    “我知道了,多谢两位提供消息。”

    张铉催马继续前行,大喊道:“传令全军去泊龙荡!”

    军队加快了行军速度,望着远去的张铉背影,胖掌柜嘴角浮起一丝凶狠的狞笑,他仿佛看见隋军惨败逃回的一幕

    泊龙岗距离临涣县约三十里,涣水西岸,长五十余里,从稽山一直延伸过来,到了泊龙岗这一带,山势已经不高,不过上山依然很不容易,山上森林密布,怪石嶙峋,能够容纳大批军队藏身。

    山脚下是一片长约十几里的芦苇荡,宽约两三里,水很浅,只齐人膝盖,通过一条水渠连接涣水,芦苇荡中生活着无数的野鸭和鸟禽。

    中午时分,张铉的军队抵达了泊龙荡,他并不急于率军进入水荡,而是在泊龙荡外临时驻兵休息。

    就在这时,西北角的士兵发一声喊,纷纷举起盾牌,只见芦苇荡中射出密集的箭矢,数十名隋军士兵被箭矢射中,惨叫倒地,士兵们举起弓箭还击。

    不多时,埋伏在水荡中的贼兵迅速撤退,巡哨士兵抓到了一名落单的贼军士兵,将他押到张铉面前。

    贼兵跪下哭泣道:“小人家中有老母和孩子,求将军饶命!”

    “我可以不杀你,但你要告诉我,芦荡中藏有多少贼兵?”

    “回禀将军,芦荡中没有军队,不过泊龙岗上有六千余人,由我们主将苗海潮亲自率领。”

    “藏有多少船只?”

    “大概有三百多艘,都是从淮河里劫掠的官粮。”

    张铉目光凌厉地注视着他,他当即吩咐左右道:“把他带下去拷问,不肯说实话就剁他一只手,还不肯说实话就剁他一条腿,如果四肢都剁完还不肯说实话,就直接砍了他的脑袋。”

    这名贼兵吓得魂飞魄散,“我说!我说!”

    张铉冷冷哼了一声,苗海潮真以为自己是公孙上哲第二吗?

    贼兵被带去招供了,这时,尉迟恭上前建议道:“将军,这里芦苇太密集,我们须防备敌军火攻。”

    张铉点点头笑道:“你说得很对,不过我早已料到了敌军的计谋,我在考虑如何将计就计,将贼军一网打尽。”

    旁边房玄龄慢慢走了上来,笑道:“将军觉得苗海潮会在泊龙荡中吗?”

    “我相信他就在泊龙荡中,率领五六千士兵,而且船上装的确实是官粮,不像欺骗公孙上哲,用沙子来冒充官粮。”

    “将军和我所想一致,不过苗海潮应该在泊龙荡边缘,一旦火起,他们能迅速撤离,我们就将身陷火海。”

    听了两人的对话,尉迟恭若有所悟,他急问道:“既然贼兵设下陷阱,将军打算怎么应对?”

    张铉负手望着芦苇荡,不知道他在考虑什么,房玄龄和尉迟恭都不敢打扰张铉思路,过了半晌,张铉自言自语道:“三百多艘船装满了官粮,至少有三万石,一把火烧掉实在太可惜了。”

    这时,亲兵过来禀报:“将军,他完全招供了,苗海潮就藏身在泊龙荡内。”

    张铉回头对尉迟恭和苏定方笑道:“这第一仗就交给两位了。”(未完待续。)

第419章 反客为主

    在一个月前的盐城一战,苗海潮不费一兵一卒就全歼了公孙上哲的五千隋军,尝到甜头的苗海潮故技重施,准备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张铉。

    不过这里还有很多细节,比如不能仅仅只用粮食诱引,他必须真的率军隐藏在芦苇荡中,但不能让张铉知道,必须让张铉被粮食诱惑。

    不过这里面的关键之处在于他可以迅速退出芦苇荡,而隋军一但深入芦苇荡,就很难撤退,最终丧命于火海,哪怕不能全歼,就算让隋军丧命几千人也能出他心中一口恶气。

    但苗海潮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毕竟他面对的不是出身贵族的公孙上哲,而是身经百战的张铉,上一次张铉全歼他两千精锐,令他心中有了阴影。

    他感觉自己的计策并不周全,里面有不少漏洞,不过时间已经不容他再细想,隋军已经杀到眼前,他只能硬着头皮应对了。

    这时,一名探子飞奔而至,单膝跪下禀报:“将军,隋军斥候进入了芦苇荡!”

    苗海潮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有多少人?”

    “大约两百余人。”

    苗海潮立刻明白过来,这一定是张铉要确定粮食真伪,他暗暗庆幸,幸亏自己在船上放了三万石官粮,否则,还真的难以骗过张铉。

    旁边一名偏将建议道:“将军,不如包围这支斥候,逼隋军主力来救援!”

    “笨蛋!”

    苗海潮回头斥骂道:“你想让我们的军队陷入险地吗?”

    偏将不敢吭声了,苗海潮注视着芦苇荡深处,就算隋军不愿意和自己交战,但他们也要运走粮食,他放了三万石粮食,至少需要几千隋军士兵前来搬运。如果运气好,他还可以趁隋军混乱之机率军杀出去

    偏将沈光率领三百名隋军斥候进入了芦苇荡深处,很快便找到了隐藏在芦荡中的三百艘船只,这里的水稍深,但也只齐大腿处,三百艘平底船密集地挤在一起。每艘船上整齐地码放着百袋粮食,按照隋朝的官方标准,每袋粮食重一石,大约一百二十斤。

    “沈将军,都是粮食!”

    斥候们迅速检测粮包,确实里面全部都是货真价实的粮食,沈光当即立断道:“把船掀翻!”

    一般而言,粮食不能进水,就算用船运也要盖上油布。否则很容易霉烂,所以苗海潮认为隋军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动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将粮食搬运出去,那时就是他的放火机会。

    但苗海潮怎么也想不到,隋军斥候竟然把船只倒扣,将所有粮食沉入水中。

    三百名斥候一起动手,不到半个时辰,三百艘运粮船全部被掀翻。三万石粮食沉入水中。

    沈光注视着远处的动静,他感觉到敌军探子发现了他们。沈光当即立断,“点火,撤退!”

    隋军士兵在沉船周围点起了大火,火借风势,大火极其迅猛,向西北风向疾速蔓延。数十名正在窥视隋军的贼军探子吓得调头便逃,烈火烧得噼噼啪啪作响,在后面追赶着奔逃的士兵,十几名士兵摔倒在地,来不及爬起便被大火吞没了。

    埋伏在芦苇荡边缘的苗海潮见远处浓烟冲天。显然是燃起了大火,他有些愣住了,难道隋军主力已经进入芦苇荡深处了吗?

    虽然远处的大火距离他们还有一;里,但很快他又发现了异常,在距离他们约五十步外也突然燃起大火,大火迅猛向他们这个方向烧来,苗海潮大吃一惊,这是有人提起,再不撤走他就会被大火包围,他急声令道:“撤退!撤出芦苇荡!”

    不用他下令,数千贼军士兵早已惊得目瞪口呆,眼看大火迅速蔓延过来,数千士兵如兔子一样纷纷跳起来向外奔逃,士兵们乱成一团,争先恐后逃命。

    尽管贼军士兵十分混乱狼狈,不过他们离芦苇荡边缘很近,只有不到两百步远,他们很快便从芦苇荡中逃了出去,聚集在空旷处。

    士兵们骂骂咧咧,气得直跺脚,明明是他们要烧隋军,最后却变成隋军烧他们,要不是埋伏在边缘处,他们一个个都要丧身火海。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树林内忽然鼓声大作,只见无数隋军士兵从树林中涌了出来,为首两员大将,一个手执大铁枪,身材异常雄伟,另一个十分年轻,容貌英武,手中一把金背虎牙刀,正是大将尉迟恭和小将苏定方。

    张铉命他们二人率五千人沿着泊龙岗山脚绕到贼军身后,苏定方虽然是第一次从军,但他从前也曾关中杀贼,并不惧战,他跃跃欲试,就恨不得催马冲杀上去。

    尉迟恭大吼一声,“弟兄们,给我杀!”

    “杀啊!”

    苏定方一马当先,五千隋军士兵如潮水一般向贼军杀去,贼军士兵没有防备,顿时乱成一团,被刺翻砍倒一片。

    苗海潮大急,喝令道:“不准混乱,给我迎战!”

    但贼军已经被隋军士兵冲为两段,狭长的地带使贼军摆不开战场,也无从抵抗,而背后的火势已经渐渐烧到边缘,贼军士兵更是慌乱,嘶声叫喊,向两边奔逃,只片刻,便全军崩溃了,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苗海潮见大势已去,调转马头便向西北方向奔逃,但只奔出数十步,只听一声弓弦响,一支疾射而至,力量强劲,‘噗!’箭矢从背后射进了苗海潮的后颈,箭尖从咽喉透出,苗海潮一声闷哼,翻身落马,眼看活不成了。

    后面百步外,苏定方又抽出一支箭,又一箭射出,这一箭从侧面射进了苗海潮的太阳穴,苗海潮顿时气绝身亡。

    “好箭法!”尉迟恭竖起大拇指赞道。

    苗海潮的亲兵们见主将阵亡,一个个急红了眼,扛起他的尸体向外面拼命催马逃去,苏定方催马要追,却被尉迟恭拦住了,“穷寇勿追,让他们去,我们把这里的贼军解决。”

    苏定方点点头,跟随尉迟恭从两边包围了数千贼军士兵,贼军士兵见主将阵亡,逃生无望,纷纷跪地投降,“我们投降!投降!”

    这时,整个十几里长的芦苇荡都被烈火吞没了,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浓烟遮天蔽日,尉迟恭见浓烟太大,便和苏定方率军押解着数千战俘迅速离开了树林,向涣水岸边撤去。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清晨,大火才彻底熄灭,原本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已经消失了,到处是黑漆漆一片,露出地面的水洼和泥地,直到这时,张铉才命令数千隋军进入水洼深处,将浸泡在水中,没有被波及的三万石粮食扛出来。

    这些粮食虽然不少已被水浸泡,但只要及时翻晒还是能食用,至少没有浪费。

    尉迟恭拉着苏定方走上前笑道:“将军,苗海潮已经被小苏将军射亡,虽然尸体被他们亲兵抢走,但卑职可以作证,苗海潮已经毙命!”

    苏定方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卑职虽然一直在盯着对方主将,但若不是尉迟将军创造条件,卑职也无法得手。”

    “这和我没关系!”

    尉迟恭笑道:“别把我扯进来,这个功劳我也不要。”

    张铉笑着点了点头,“这是旗开得胜第一战,大家都有功劳,包括罗士信,相信他也不会让我失望。”

    罗士信率三千人沿着通济渠一路疾速北上,张铉的缓慢行军也就是给罗士信争取时间,几乎在隋军主力抵达临涣县的同时,罗士信也率军赶到了鹿儿沟。

    此时天色已是三更时分,也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四周一片寂静,宽阔的河面上看不见一艘船,四周也没有一点灯光,到处是漆黑一片。

    “将军,这边走!”

    给罗士信带路之人是斥候谢治平,他曾经跟随几艘货船进入鹿儿沟深处,知道对方的停船之处。

    他带着罗士信沿着着鹿儿沟南面的小路向西疾奔,大约到四更时分时,当他们越过一道小小的土丘,前方赫然出现了一片刺眼的亮光。(未完待续。)

第420章 反客为主

    罗士信大吃一惊,连忙回头挥手,“快快伏下!”

    士兵们纷纷伏在地上,罗士信的战马也被士兵牵走,他伏在土丘上向前方细看,这才发现光亮处离他们至少还有两里。

    罗士信稍稍松了口气,暗骂自己有点草木皆兵,他低声吩咐谢治平几句,谢治平点头,带着两名水性极好的士兵向十几步外鹿儿沟奔去,无声无息地潜入了水中。

    罗士信又细看光亮处,光亮在岸上,是八只大灯笼,分明挂在一根木桩上,四周扎满了营帐,依稀可以看见三丈宽的鹿儿沟内密密麻麻停满了船只。

    罗士信参加了无数场战斗,比张铉的经验还丰富,从扎营数量他便立刻判断出,敌军人数和自己差不多,但不知道水中船只情况如何?是不是里面还藏有士兵,这一切都要等斥候回来才知道。

    时间到了五更时分,几名斥候终于回来了,罗士信有些埋怨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启禀将军,河边有贼军士兵巡逻,十分警惕,我们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才出来。”

    “好吧!不怪你们,船上情况如何?”

    “启禀将军,船上都是粮食,装满了粮食,没有一个士兵。”

    罗士信顿时眉开眼笑,浑身精神抖擞,“看样子我运气不错,要立下大功了。”

    他立刻回头令道:“传我的命令,准备出击!”

    清剿杜伏威的第一战。张铉用了十天时间才最终完成,他们先后在泊龙荡、鹿儿沟和稽山歼灭了一万余贼兵,杜伏威的右军大将苗潮潮也死在苏定方箭下。

    苗海潮被清剿。意味着隋军扫清了淮河匪患,恢复了通济渠航运,张铉顺利完成了朝廷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军报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洛阳

    洛阳文成殿偏殿内,由重臣参加的小朝会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今天小朝会主要是听取裴蕴关于渤海会的调查清剿情况。

    陈留县的刺杀案基本上可以认定是渤海会一手策划,恼怒万分的杨广立刻令裴蕴赶赴河北严查渤海会,务必将渤海会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甚至要将它们连根拔起。

    “启禀圣上,微臣这次主要去了邺郡、魏郡、河间郡和涿郡,这四个郡是勃海会最活跃的地区。微臣至少查清十四个县令和二十一个县丞与渤海会勾结,微臣之前已将名单呈给圣上,这些不忠之臣微臣也悉数捉拿下狱,只待陛下下旨严惩。”

    偏殿上顿时一片窃窃之声。裴蕴的报告着实令人震惊。居然有这么多官员投靠渤海会,渤海会的势力竟如此之大。

    杨广缓缓铺开御案上的一只卷轴,黄麻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这就是裴蕴提交的名单,不止是十四个县令和二十一个县丞,还有暗中支持渤海会的世家名门和地方豪强,这一点裴蕴没有明着说,是怕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在座大臣和河北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杨广也能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