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74章

江山战图-第27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也能理解这一点,他也不想把矛盾扩大化。如果把世家牵扯进来,那渤海会就无法查下去了,而且整个朝廷至少一半官员都保不住官位。

    杨广做了十几年的皇帝,早已经没有当初的锐气,从当年的绝不妥协,到现在能妥协尽量妥协,他心中颇有几分暮气。

    不过杨广还是发现了一个关键之处,为什么没有渤海会核心人物的名单?

    “裴爱卿,朕想知道为什么名单里没有渤海会的重要人物?”

    裴蕴脸上有点尴尬,他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得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赶去邺城,渤海会已经销声匿迹了,微臣只能根据一些举报和线索,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官员,但微臣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查出来。”

    杨广眉头一皱,“朕没有听明白,什么叫销声匿迹?”

    “回禀陛下,就是有人事先走露了消息,渤海会的核心人物都提前转移,微臣扑了个空。”

    杨广顿时大怒,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还有暗中走露消息,难道他的重臣中也有渤海会的人吗?

    他目光凌厉地向在座数十位大臣望去,大臣心中忐忑不安,但他们并不奇怪,朝廷中有人私通渤海会或者武川府都很正常,这两个势力的背景实在太深。

    朝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就在这时,有当值侍卫匆匆走进大殿,高声禀报:“启禀陛下,江淮招讨使张将军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报!”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指送信人一天一夜内要跑八百里,也不是办不到,但要求很高,必须在沿途驿站连续换马,一刻也不允许耽误,这主要是用于重要且紧急的军报。

    这份张铉送来的紧急军报显然很及时,立刻缓和了大殿里紧张的气氛,也转移了天子杨广的注意力,杨广收了名单,对裴蕴道:“渤海会之事以后再议。”

    他又喝令道:“把军报呈上来。”

    一名侍卫手捧一卷黄色加急军报匆匆跑进偏殿,躬身呈上,旁边宦官上前接过,转交给天子杨广,杨广在御案上展开了军报,匆匆看了一遍,他忽然‘砰!’地重重一拍桌案,把在场的大臣们都吓了一跳,这又出什么事了?

    “好!”

    奏报中的内容让杨广心花怒放,刚才因渤海会一事带来的不悦立刻被他抛到脑后,他脸上笑开了花。

    所有重臣都暗暗松了口气,应该是捷报,张铉这份捷报简直来得太及时了。

    这时,兵部尚书卫玄起身施礼,“陛下能否告诉我们是什么喜报,让臣等与陛下同喜!”

    杨广笑道:“张将军在淮河全歼杜伏威的淮河军队共一万五千人,贼军大将苗海潮被诛杀,现在淮河匪患已清除,通济渠可以恢复正常通行了。”

    众人大喜,都纷纷盛赞张铉不负圣恩,旗开得胜,相国苏威起身禀报道:“陛下用人得当,相信最多两年,江淮的匪患也将彻底被张将军平息。”

    杨广呵呵一笑,“我也恭喜苏相国,军报上说,贼军大将苗海潮正是被小将苏定方射杀,这不是苏相国的孙子吗?”

    苏定方大喜过望,连忙道:“正是老臣族孙,老臣很欣喜他也能为陛下杀贼立功了。”

    杨广点点头,“张将军恢复通济渠运输,功在社稷,可加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军队具体封赏由兵部斟酌,两天内交给朕审批,退朝!”

    “退朝——”

    殿中侍御史大喊一声,杨广起身在宫女和宦官簇拥下快步向后殿走去。

    大臣们也纷纷起身离开偏殿,这时,一名宦官快走两步,叫住了苏威和裴矩,“苏相国和裴相国请留步!”

    苏威和裴矩停住脚步,宦官上前道:“圣上请二位去御书房议事!”

    两人对望一眼,苏威问道:“裴相国能猜到圣上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裴矩若有所思道:“我估计是上次在江都说的那件事。”

    苏威叹了口气,“我也猜是那件事,圣上出尔反尔,不是好兆头啊!”

    两人心中无奈,只得跟随宦官向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内,杨广负手站在墙边凝视着墙上的地图,这正是江都一带的地图,他神情十分专注,却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苏威和裴矩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两位相国请坐!”

    “谢陛下!”

    两人坐下,杨广也回到了自己位子,缓缓坐下,他又看了看张铉的军报,笑道:“朕没想到他会这么能干,短短半个月就重挫杜伏威,还扫清了淮河乱匪,这样一来,朕就可以考虑上次那件事了。”

    他见两人没有说话,又缓缓道:“既然淮河已无乱匪,朕就考虑把孟海公调出东海郡,两位相国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吗?”(未完待续。)

第421章 出尔反尔

    苏威和裴矩对望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一丝苦笑,果然是这件事,虽然他们能理解圣上的决定,毕竟东海郡紧靠江都郡,对江都的威胁太大,圣上无法容忍孟海公为东海太守,但这样做实在是有点失信,甚至是出尔反尔。

    杨广瞥了裴矩一眼,“裴公先表态吧!”

    裴矩无奈,只得躬身道:“上次陛下说以后再考虑这件事,微臣以为陛下已经放弃,没想到陛下又在考虑这件事,陛下觉得真有必要调走孟海公吗?”

    “怎么没有必要!”

    杨广有些不悦地拉长了脸道:“乱匪就是乱匪,不会因为朕的重用就改了性,上次朕之所以暂时放弃,是因为担心他和江淮杜贼有勾结,乱了东海郡和江都郡,现在淮河一带乱匪被铲除,他孤掌难鸣,正好把他调走,再说朕也会封他为太守,也没有亏待他,有什么不妥?”

    裴苏两人心中都叹息,这不是亏待不亏待的问题,而是言而无信,当初孟海公招安的条件就是留在东海郡,为了表示诚意,孟海公甚至连军队都解散了,现在好了,这个东海太守才当了半年不到,就要把人家调走,这该怎么说?

    苏威劝道:“微臣和裴公都不会考虑孟海公的感受,我们是担心陛下的信誉,不如再等半年,明年初调走他也就名正言顺了。”

    杨广此时哪里听得进劝,他冷哼了一声。“朕决定一件事情就那么困难吗?”

    话说到这个程度,裴矩和苏威都不敢再劝了,再劝下去就是大发雷霆。裴矩只得道:“如果陛下一定要调他走,微臣没有意见。”

    “那你呢?苏相国!”杨广阴冷的目光又转向苏威。

    “微臣也没有意见!”

    “很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调孟海公为汶山郡太守。”

    苏威和裴矩的心中都一阵苦笑,调个好一点的地方也就罢了,偏偏从最东面调到最西面,孟海公肯去吗?

    而且。他们很了解圣上,丝毫不提如何处置私通渤海会的官员一事,那就说明这件事最终将不了了之

    苗海潮军队全军覆灭的消息震动江淮。谁也想不到张铉仅仅进驻江淮才十天就出兵了,也更想不到苗海潮的军队如此不堪,一战便全军覆灭,这个战果给江淮人带来的震撼简直难以形容。

    在历城郡以西靠近江都郡是一片绵延百里的大山。叫做**山。这里也是著名的铁矿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山东南角一片广袤的山峦附近隐藏着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军营,这里便是杜伏威的主营,传闻杜伏威驻营三十六处,谁也不知道他的主营在哪里?

    但谁也无法把杜伏威的主营和矿山联系起来,这里距离长江不远,而长江对岸就是丹阳郡的江宁县,也就是今天南京。

    南陈灭亡后。隋文帝杨坚一把火烧毁了六朝宫阙,富庶繁华的健康城逐渐衰落。被江都取代,六朝古都变成了小小的江宁县。

    杜伏威纵横江淮,水陆并进,虽然他的主营没有设立城池内,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江宁视为自己未来的都城,所以他的主营也设在江宁县的长江北岸,有驻军五千人。

    这几天,大营士兵也很少见到主帅杜伏威现身,他们都猜测苗海潮的惨败对主帅打击太大。

    确实如此,苗海潮全军覆灭给杜伏威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意味着他在淮河沿岸的势力被拔掉,尽管杜伏威想到了这个结果,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张铉进驻江淮仅仅十天后就发生了。

    大帐内,杜伏威独自一人喝着闷酒,旁边几名亲兵也不敢劝他,这几天主公的心情实在太差,若触怒了他,他会拔剑杀人。

    这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亲兵在帐外禀报:“启禀将军,前将军来了!”

    前将军就是辅公祏,也是杜伏威最亲密的战友,杜伏威精神一振,心中愁闷一扫而空,连忙道:“快快请辅将军进来!”

    辅公祏与杜伏威是刎颈之交,杜伏威十六岁便被辅公祏拉下水为盗贼,今天虽然杜伏威打下了江淮这片天地,但谁都知道,没有辅公祏的帮助,杜伏威不可能走到今天,尽管辅公祏只是前将军,但事实上他是继杜伏威之后的第二主公,而并非属下。

    帐帘一掀,辅公祏快步走进了大帐,只见他年约四十余岁,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头大如斗,阔嘴狮子鼻,长得格外粗犷,和瘦长阴冷的杜伏威形成鲜明对比。

    辅公祏几乎被大帐内的浓烈酒味呛倒,他眉头一皱,喝令左右士兵道:“还不快把酒收走!”

    几名亲兵连忙把酒杯和酒壶端走,辅公祏又将帐帘掀开,把酒味透出去,杜伏威苦笑道:“大哥何必如此?”

    “稍有点挫折就喝酒浇愁,这是大丈夫所为吗?”

    杜伏威很了解这个大哥的脾气,越顶嘴他越严厉,认个错他的脾气就没有了,杜伏威连忙起身行礼,“大哥说得是,小弟知错了。”

    辅公祏点点头,在杜伏威对面坐了下来,对他道:“我这几天去了淮河,实地去查看了苗海潮兵败之地,结果让我很愤怒。”

    “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伏威关切地问道:“他是怎么败的?”

    辅公祏重重哼了一声,“苗海潮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与其说他是被隋军击败,不如说他是被自己的愚蠢击败。”

    杜伏威愣住了,“此话怎么说?”

    辅公祏恨得咬牙切齿道:“他在盐城曾经公孙上哲诱引进芦苇荡用火攻,使公孙上哲全军覆没,他便对这种雕虫小技念念不忘,这一次又想故技重施,用完全一样的方法来诱引张铉,殊不知张铉早已把他看透,将计就计,一举将他歼灭”

    不等辅公祏说完,杜伏威顿时大怒道:“我是怎么交代他的?让隐藏起来,躲过隋军风头,他居然还要和隋军作战!”

    辅公祏叹了口气,“他确实很愚蠢,藏到涣水也就罢了,还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踪,让张铉知道他是在涣水,结果张铉率军一鼓作气杀入涣水就把他干掉了,连我也不得不扼腕叹息,这就叫天作孽有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杜伏威没想到苗海潮会再次违抗自己军令,他还以为张铉是查到了苗海潮的蛛丝马迹,才一路杀到苗海潮的藏身之处,原来他是自作自受。

    杜伏威气得胸膛都要炸开了,他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己早应该想到苗海潮会咽不下淮河兵败那口气,应该派人盯住他,说起来这件事自己也有责任,他早该想到的。

    杜伏威的怒火慢慢平息下来,沉思良久道:“我们必须要吸取苗海潮的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

    辅公祏点点头,“这就是我要和你商量的事情,将军没有发现我们军队部署很大的漏洞吗?”

    “你是说我们兵力部署太分散?”杜伏威立刻明白了辅公祏的意思。

    “难道不是吗?”

    辅公祏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杜伏威,“我们兵力虽众,却分散在十几个地方,很容易被隋军各个击破,更重要是兵力太分散会削弱将军的掌控能力,比如苗海潮,这次他被全歼的根源就在于他不听指挥,擅自行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骨子里并没有把将军奉为主公,他觉得自己才是淮河之主。”

    辅公祏的话句句说在杜伏威心坎上,其实他也并不愿意这样,造成今天兵力分散的原因主要是他和辅公祏是外来户。

    两人从齐郡逃过来,不断兼并江淮众多零星乱匪,而这些乱匪虽然答应奉他为主,却不愿意离开自己控制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军队,最终杜伏威只能妥协。

    苗海潮就是典型例子,在他未来江淮之前,苗海潮就是活跃在淮河上的一支悍匪,当初苗海潮投降自己的条件就是继续控制淮河,当时苗海潮手下还有一万余人,而且自己也想通过苗海潮来控制淮河,就答应了他的条件,没想到最终埋下了苗海潮飞扬跋扈,不听军令的祸根。

    但要杜伏威现在再改掉军队分驻各地的情况,又是何其之难,这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众多手下的一致反对。

    杜伏威也叹了口气,“这件事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他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来解决这个难题,尽管他知道这个改变要触动很多人切身利益,可就算再难,他也得改变。(未完待续。)

第422章 远方来客

    张铉在全歼苗海潮的军队后,命偏将曹嗣宁率三千军驻扎盱眙县,他则率大军返回了江都。

    张铉剿灭了淮河悍匪苗海潮,恢复了被乱匪截断的通济渠运输,使张铉在江都的声望大涨。

    由于江都是大隋数一数二的商业大城,全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靠商业吃饭,交通运输就是他们的命脉,通济渠被截断,五大船行以及数万船工都失去了饭碗,现在张铉全歼苗海潮,恢复通济渠运输,怎么能让江都人不感激张铉。

    一时间,江都城上上下下都谈论张铉,谈论他的军队以及他给江都带来的繁荣远景。

    这天中午,一名头戴帷帽的年轻女子骑马进了江都城,她身材修长,穿一身稍显宽松的绛红色英雄服,腰挎一柄鲨鱼皮鞘的长剑,由于斗笠上的轻纱遮住了她容颜,看不清她的容貌,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