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24章

江山战图-第42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哪里?怎么把国玺递给唐王李渊等等,但杨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他就算不遵照礼仪又有什么关系,难道禅让就无法进行了吗?

    此时的杨侑就像一个行尸走肉的少年,眼泪早已哭干,希望早已断绝,意志也被摧毁,无论是宫女还是宦官,谁让他做什么他都会乖乖照办,他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个要被收进木箱里永远封藏的木偶,再过一个时辰,长安就和他没有半点关系了。

    杨侑孤零零地坐在宫殿一角等待着禅让大殿开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宫女哪个或者宦官愿意再理睬这个即将退位的天子,所有的人都在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讨好大兴宫的即将到来的新主人。

    这一刻,杨侑忽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从未有过的放松,从未有过的自由,他就算脱光了衣服大喊大叫,也没有人来干涉他了。

    就在昨天他还在失声痛哭,痛恨自己辜负了祖父的期望,葬送了大隋社稷,但现在他忽然有点想通了,大隋社稷从来就不在他手上,又何谈葬送?

    事实上,当皇祖父死在江都之时,大隋就已经灭亡了,张铉的新隋只是挂了一个隋的名号,但皇帝已经姓张,洛阳的二哥或许比自己好一点,但也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连他这个呆在深宫里的人都知道,洛阳的真正主人已经改姓王,更不用说天下人了。

    此时,杨侑就恨不得马上举行禅让,甚至不用举行什么禅让,他直接把玉玺扔给李渊,然后他转身就会拼命逃走,远远离开这个早已不存在的隋朝,让一切都见鬼去吧!

    “陛下!”

    后面低沉的声音勒住了杨郁正在狂奔的思想,他慢慢回过头,是尚书右仆射裴寂,在他身后是玺符郎窦珣,他怀中抱着一个玉盒,那就是国玺了。

    无论是裴寂还是窦珣,都目光冷淡地望着他,裴寂见杨侑还没有回过神,又冷冷提醒他道:“仪式马上开始了,陛下请吧!”

    杨侑终于明白过来了,他很吃力地站起身,盘腿坐了很久,膝盖已经麻木,但裴寂根本不理睬他,转身便走了,两名身材强壮的宦官上前扶住杨侑,几乎是将他拖出了皇宫,杨侑的喉咙无声地动了动,他感觉自己连骂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承天门,这里是皇帝举行登基或者册封大典的庄严之地,地上铺着平整的石条和石板,建筑极其坚固,门上有高大雄武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南面直对朱雀门、明德门,大门北面有宽广达三百步的承天门广场,而广场对面便是主殿大兴殿。

    广场上搭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禅让台,高四丈,下层宽九丈,呈金字塔型,禅让台下站着三百名仪仗武士,手执各种长柄兵器,个个精神饱满,器宇轩昂,在远处站着大群文武官员,在他们脸上没有喜悦,也没有反感,反而有一种不耐烦地神情,他们并不关心这个毫无意义的禅让仪式,他们只关心一个时辰后将举行的登基大典。

    但对于李渊,这个禅让仪式却十分重要,要远远超过他的登基大典,这表明他的皇权不是来自于篡位,而是来自于一种美德,一种尧舜禹时代留下的秩序,天下社稷唯德者可居,是大隋天子心甘情愿地把皇位让自己,是为了天下人民的福祉而把统治权交给自己,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禅让开启,祭天地!”

    在隆隆的鼓声中,祭祀天地的仪式开始,数百名捧着祭品的宫女依次走过李渊跪在祭祀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拜祭上天,仿佛他的权力,他的皇位,他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他代表着上天,而这时,另一个主角杨郁反而不重要了,他站在角落里显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足轻重。

    “禅让大典开启,自三皇五帝”

    裴寂站在禅让台上高声宣读着以杨郁名义写成的禅让书,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慷慨激昂,就仿佛李渊不肯接受禅让,他杨侑就会愧对列祖列宗,就会获罪于上天,情感真挚得让李渊泪眼婆娑,不时感激地望向一脸茫然的杨侑。

    禅让的一刻终于到来,当李渊高高举起从杨侑手中接过的国玺,四周响起了一片欢呼声,但李渊心中却有那么一点遗憾,可惜这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真正的传国玉玺落到了张铉的手上。

    大业十三年刚刚结束,李渊在长安接受了天子杨郁的禅让,登基为皇帝,正式建立了唐朝,李渊在大兴殿接受百官朝拜,同时册封妻子窦氏为皇后,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为赵王,四子元吉为楚王。

    而与此同时,中都皇宫也敲下了最后一根楔子,正式宣告紫微宫修建完成,而在此之前,中都也已经建造完毕,新隋王朝的迁都也拉开了帷幕。(未完待续。)

第677章 老将到来

    新年刚过,位于巨洋河口的北海郡军港又开始热闹起来,一艘艘从黄河驶来的运粮船在海面上耐心等待,海面上货船密布,巡哨船领着几艘千石货船进入码头区卸货。

    这时,从东面驶来一艘千石海船,船上挂着隋军的青龙赤旗,船只逆风而行,海涛起伏,使战船行驶不快,船头站着一名身穿青袄,头戴脱浑皮帽的老者,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脸上皱纹上写满了岁月沧桑,看来已经年近七旬,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一双豹眼炯炯有神。

    此人正是从荆州过来的前水军统帅来护儿,来护儿在几年前的平壤一战违抗天子杨广的圣旨,回来后便被免职下狱,后来得到张瑾、李景、薛世雄、鱼俱罗等大将的联名求保,最终被削职为民,回乡养老。

    来护儿原以为自己将终老于乡土,但荆州朱桀、鄱阳林士弘以及长沙萧铣等割据势力纷纷上门邀请他加盟,使来护儿不胜其扰,加之张铉用太后懿旨征召回朝效力,来护儿最终决定再度出山。

    他得到历阳黄家的帮助逃到了东海郡,从东海岛上船前往北海郡,经历数日风浪颠簸,他即将抵达北海郡。

    这时,船上士兵忽然指着远处军港大喊起来,来护儿也看见了远处停泊在海面上的密密麻麻的船只,外围的战船足有百艘之多,围成一个数十里长的大圈,保护着圈内的无数货船。

    来护儿心中激动起来,他早就听说张铉水军强大,此时他亲眼目睹,这种桅杆如林,万船竞发的壮观场面深深震撼着他的内心,他仿佛又看到了大隋最强盛时的情形,他的眼角不由湿润起来。

    这时,一艘哨船迎面驶来,停在战船侧面,上面有士兵高声大喊:“哪里来的船只?”

    早有士兵跑到船舷边喊道:“我们是从东海郡过来,送来大将军前往北海郡。”

    说完,士兵将一只竹筒扔给巡哨士兵,巡哨士兵接过竹筒,从里面取出公文军令,又向远处看了看,没有异常情况,便爬上船道:“我来领路,去最右边的码头停靠,大帅在那边已等候多时!”

    来护儿一怔,原来张铉也在这里,他心中忽然明白,这是张铉特地来迎接自己,他心中一阵感动,走上前问巡哨士兵道:“老夫便是来护儿,请问这位士兵,海面上为何如此多的船只?”

    士兵连忙单膝跪下行一礼,对来护儿道:“回禀老将军,这些都是货船,有的从河北各郡驶来,但大部分都是从涿郡潞水仓运送粮草而来。”

    来护儿若有所思,这样大规模集结,难道又要打仗了吗?

    船只驶过了密集的海面,从一艘艘巨大的货船旁穿插而过,进入了最西面的码头,这里是临时的人员上下码头,其他码头都被货船占满,码头上人流涌动,数以万计的士兵推着鹿车,将从大船上卸下的粮食、兵器等物质送往一里外的仓库。

    不远处便是巨大的仓库群,一座座仓库如巨人般矗立在山脚下,足有数百座之多,四周修建了高大围墙,尽管山上还是白雪皑皑,但山脚下却忙碌得热火朝天,没有半点冬天的感觉。

    大船靠岸,搭上了宽大的船板,一名士兵上前要搀扶来护儿,却被来护儿一把推开,他大步流星地向岸上走去,岸上立着百余名骑兵,簇拥着身披金甲的张铉,张铉看见了来护儿,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前,“老将军,别来无恙乎?”

    尽管来护儿是当年张铉的主帅,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上前一步单膝跪下,“老将来护儿拜见齐王殿下!”

    张铉连忙扶起他,“老将军快快请起,张铉受不起老将军大礼!”

    “君臣之礼不可废,望殿下不要让老臣为难。”

    张铉点点头,随即让来护儿的两个儿子来楷和来弘前来见礼,目前来楷任军器监少卿,来弘任户部侍郎,两人都是新隋的栋梁之臣。

    父子三人终于团圆,都不由欣喜万分,来护儿心中更是感激万分,若不是张铉出手相救,宇文化及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们父子恐怕就阴阳相隔了。

    这时,有士兵牵来一匹马,张铉笑道:“我带大将军参观一下港口吧!”

    众人翻身上马,来护儿和张铉并肩缓缓而行,张铉用马鞭指着仓库道:“这是我们两大仓库中的东仓,也叫北海仓,可存粮百万石,另外还存放大量各种盔甲兵器,本来有专门的运河和巨洋水相连,运送粮食不需要这样手推肩扛,只是现在河水冻结,只能用人力来搬运。”

    “听说殿下是从潞水仓运来粮食物资?”来护儿望着络绎不绝的运粮大军问道。

    “潞水仓虽然交通也能走水路,但防御不便,至于要投入一万军队专门防御,而且横洋舟进不了潞水深处,所以还是放弃潞水仓,把粮食和物资全部转运到北海仓来。”

    来护儿淡淡一笑,“可我却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张铉笑了起来,姜还是老的辣,居然看出自己其实是在备战了,他点点头,“自从天子死在江都后,高句丽的野心再度复活,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目前我们得到消息是高句丽在平壤调兵遣将,积极备战,最明确的信号便是我们在辽东半岛的据点被拔除了,既然对方在备战,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

    来护儿的目光顿时变得热切起来,高句丽是他一生的心结,没想到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解开这个结,他久久注视着辽东半岛方向,眼睛里充满了对战争的渴望。

    他忽然回头对张铉抱拳施礼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希望殿下不要嫌微臣老迈,微臣愿为征东一小卒,率先杀入平壤城!”

    张铉微微一笑,“我也期待老将军到来,若老将军有意,不妨替我执掌水军帅印。”

    来护儿胸中热血沸腾,毫不犹豫道:“水军大营在哪里,我现在就去点兵!”

    旁边来楷连忙道:“父亲原道而来,身体疲惫,不如先去益都休息两日。”

    来弘也觉得父亲太急了一点,劝道:“父亲还是去拜见一下太后,见一见百官故友,不急这一时。”

    来护儿手一挥,提高嗓门道:“我已经休息几年了,现在大战在即,我哪里还能睡得着,你们兄弟休要拦我!”

    张铉欣然道:“果然是大将军本色,也好,我陪老将军去军营。”

    水军军营在巨洋河镇南面三里处,沿巨洋湖筑营,巨洋湖其实是巨洋河的一处河湾,水面波光浩淼,可以停泊数百艘大型战船,这里也是青州水军的基地,水军大营便在水湾东面,营房占地数千亩,有大帐两千余顶,共驻扎着水军三万五千人,分为七卫三十五营。

    由于隋军兵制过于复杂,新隋成立后进行简化,设军、卫、营、旅、队、火六级,其中军的主将称为将军,将军为三级,大将军、上将军和将军,卫设正副二人,正将叫虎贲郎将,副将为虎牙郎将,营也是正副二人,正为鹰扬郎将,府为鹰击郎将,旅为旅帅,队为队正,火为火长。

    同时废除了雄武郎将和武勇郎将之职。

    另外,地方各县有维持秩序的郡兵,各乡有民团,皆直辖于兵部,主管将领称为都尉,副将称为校尉,关系清晰明了。

    将军之上又有元帅一人,统帅各军,当然是由张铉出任,目前将军级别中的大将军和上将军空缺,将军有八人,分别是尉迟恭、罗士信、裴行俨、苏定方、李靖、王辩、徐世绩和魏文通,来护儿将成为第九名将军。

    不过九名将军的军职虽然一样,资历却不同,像来护儿这种老将军的资历肯定远远高于其他将军,资历区别在于散官,散官对应品阶,每个将军品阶会有不同,表示他们资历高低。

    而功劳则对应爵位,比如来护儿资历虽高,但为青州军所立的功劳却比不上罗士信,所以罗士信现在已是县公。

    当然,来护儿的爵位是荣国公,这是杨广所封,张铉也承认,但罗士信的爵位还可以再升,一直升到国公,而来护儿已经到顶了,他的功劳积累到一定时候,他还能再封荣国公,这就是张铉所封的国公了,和原来的荣国公已不是一回事。

    这时,水军大营的鼓声轰隆隆敲响了。(未完待续。)

第678章 水军主将

    中军大帐内数十名将领济济一堂,齐亮、周猛、王仁寿、韩添丁等等虎贲大将分列左右,另外还有水军长史吴应钦、司马赵俨等人。

    众人一起躬身施礼,“参见大帅!”

    张铉坐在大帐主帅位上,他是三军元帅,同时也兼任水军主将,张铉摆了摆手,“各位将军免礼。”

    众人都站在一旁,默默等着大帅的训话,张铉看了一眼众人,这才缓缓道:“我们在辽东半岛的根基被高句丽人拔除,想必大家也和我一样怒火中烧,这是我们用战争获得的利益,却被他们卑鄙地夺走,这笔帐一定要和他们算,而且不仅仅是辽东半岛,我们要让高句丽痛彻于心,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战争已在眼前。”

    众将虽然没有说话,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期待的目光,高句丽在回龙镇的所作所为令他们咬牙切齿,他们早就期待狠狠教训高句丽人,只是没有军令,他们只能将这份恼怒藏在心中。

    和将领们思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