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20章

江山战图-第620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唐军士兵已经在三百步外静静等待,在他们身后是三根长达五丈的攻城槌,每根重达万斤,今天这三根攻城槌将成为攻城主角。

    李世民立马在一座土丘上,打量着这座南方大城,萧铣的都城,只见江陵城高约三丈,巨大的城门威然挺立,一丈宽的护城河已经被泥土填平,只有一座高高的吊桥像盾牌一样保护着城门,绚丽的朝霞洒在城头,将城门和吊桥染成了一片金黄之色。

    城头上站满了密密的士兵,足有五六千人之多,看得出对方也是重点防范北城。

    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四周茂密的森林,他战刀一挥喝令道:“砍松林铺路,!”

    对付铁蒺藜最好的办法就是铺一条新路,比如用袋子装土铺路、比如用木板铺路,如果周围树木多,用树木铺路也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松树,若树冠高大茂密,几十棵大树便可以铺出一条新路。

    千余士兵一起动手,片刻便砍下了百余棵松树,士兵们拖着松树飞奔而至,这时城头上乱箭齐发,唐军举巨盾防御,不断有士兵中箭倒地,但前面士兵倒下,后面士兵立刻接应上去,在死伤了数百士兵后,唐军终于在密集的箭雨下铺设了一条松路,松树五根一排,很快便铺出一条宽阔的松树路,满地的铁蒺藜失去了作用。

    铺设了松路的士兵并没有离去,他们结成了三面盾牌阵,给后面的士兵创造机会。

    数百士兵扛着油桶飞奔而至,他们单手执盾,冒着箭雨,沿着松树路向城门奔去,油桶里装的也是高奴油,这是李世民受隋军大战突厥的启发,从官仓中找到了数百桶高奴油,携带前来江陵城。

    一桶桶高奴油泼在护城桥上,黑油顺着桥板流满了一地,士兵们飞奔而回,这时,一支火箭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射在黑油中,大火顿时熊熊燃烧而起,火焰迅速吞没了护城桥。

    要用攻城槌攻破城池,关键就在于毁掉外面的护城桥,用火烧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护城桥上浓烟滚滚,大火在熊熊燃烧,城上守军乱作一团,他们已经意识到唐军的企图,将一盆盆热水从城头泼下,却丝毫起不了作用。

    李世民立马在土丘上,冷冷注视着城上守军手忙脚乱地灭火,这时他看见城头上有士兵抬来一袋袋沙土,李世民当即下令,“用重弩压制!”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敲响,两千唐军从队列中奔出,他们手执体型硕大的蹶张重弩,这是一种七石大黄弩。

    大黄弩并非北隋军发明,是自汉朝以来的传统重弩,有五石弩、七石弩和十石弩三种。

    和北隋军的大黄弩一样,唐军的大黄弩也须合两名强壮士兵之力才能上弩,射程可达三百步,矢长两尺四寸,两百五十步内可伤敌,一百五十步内可洞穿敌军盾牌。

    两千名士兵手执一千张重弩,两人面对而站,双足踩住弩弓,四臂奋力拉弦,弓弦慢慢张开,卡住了弦扣,一名士兵用肩扛起重弩,另一名士兵装上弩矢。

    两千士兵都是李世民的亲卫,训练有素,他们动作熟练,只片刻,一千支重箭便对准了城头,一名都尉郎将大喝一声,“射!”

    只听一片咔嚓声,一千支长矢脱弦而出,呼啸着射向城头,有的箭射中城垛,火星四溅,碎石乱飞,有的箭则射进了城头的士兵群,城头士兵措不及防,被强劲的长矢洞穿头颅和身体,爆发出一片惨叫射声,紧接着第二轮箭又呼啸而至,又有近百人被射倒,唐军强大的弩箭令城头守军胆颤心惊,守军们吓得纷纷蹲下,不敢再露头。

    护城桥足足烧了半个时辰,已经被烧成碳的护城桥再也承受不住自身重量,轰然断裂,一部分被铁链挂在城墙上,而另一部分则重重砸在泥土上,摔裂成五六块。

    “重弩掩护,擂鼓攻城!”李世民下达正式攻击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

    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攻城槌出阵了,这是三根由千年巨木制成的攻城槌,锤头上装有生铁,槌身装有密密麻麻把手,重达万斤,由两百名士兵抬动,两边各站百人提槌,又各有三百人举盾掩护。

    巨大的攻城槌就像一只黑色的蜈蚣,沿着松树路,向城门缓缓走去,在他们身后,李世民亲率两万骑兵已经列队就绪,等待城门撞开便杀进城内。

    这时唐军重弩已经压制住了敌军,一轮轮长弩矢射向城头,叮当之声此起彼伏,城垛上碎石四溅。

    主将雷世猛心急如焚,他从城垛缝隙里看到了攻城槌慢慢靠近城门,但他的士兵却被唐军强大的弩箭压得抬不起头,他急得大喊:“准备滚木礌石!”

    数百名士兵猫着腰,将一根根三尺长的滚木和一块块数十斤重的石头堆砌在城头,他们不敢抬头,只能用抛的方式将滚木礌石砸下城去。

    大半截吊桥裂成五六块倒卧在泥土上,大火已经熄灭,可被烧成碳的吊桥上依旧火星点点,暗红色的火光时隐时灭,几十名唐军冲上去抡起大斧一阵猛劈,将吊桥完全砸烂。

    就在这时,城头的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几十名唐军士兵措不及防,被石块和木头砸中,惨叫着倒地。

    指挥撞城的都尉大怒,大吼一声,“撞木!”

    两百名士兵猛然加速,抬着攻城槌向城门撞击而去,‘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万斤力道撞上城门,城门剧烈晃动,城头沙石扑簌簌落下,城头上的很多士兵痛苦地倒地蜷缩,撞城时那种巨大的冲击力使他们心脏都几乎破裂了。

    一种绝望的情绪在城内蔓延,很多士兵都意识到城将守不住了,没有重型守城武器,城门迟早会被撞破,而且这是李世民亲自率军攻城,军心开始崩溃,很多士兵趁着城头混乱之机,脱去盔甲撒腿便向城下跑去。

    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士兵们疯狂向城下涌去,大声叫喊道:“城池要破了,城池要破了!”

    雷世猛已经无法阻止士兵们逃亡,原本四千人的城头只剩下三百余人,雷世猛绝望地大喊道:“用石块砸下去!”

    他身边几十名士兵搬着石块不顾一切向下砸去,这时,又是一轮千支大弩矢射来,数十余名士兵纷纷被射翻在地,雷世猛也被一支箭射中左肩,巨大的箭力将他掀翻在地,箭尖从后背透出,钻心的疼痛使他几乎晕厥过去。

    在齐声大吼中,攻城槌再一次撞上城门,城门再次支撑不住,被轰然撞开,数百唐军跟着攻城槌冲进城内。

    李世民见城门已开,他战刀挥动,厉声令道:“杀进去,顽抗者格杀无论!”

    两万骑兵骤然发动,战马奔腾,喊杀声震天,挥舞战刀向城中杀去,骑兵如铁流一般冲进城内。

    雷世猛长叹一声,调转长剑自刎而死。

    .......

    皇宫内,萧铣身着孝服,在太庙内磕头向先祖谢罪,这时,中书侍郎岑文本飞奔赶来,惊惶喊道:“主公快走,城池马上要被攻破了!”

    萧铣十分平静,给先祖上了三炷香,这才走出大殿,对岑文本道“天虽不佑梁朝,但同样也不会保佑唐朝,虽然张铉负我,但得天下者非他莫属,你可趁城破速去中都投奔,明公有宰相之才,相信张铉一定会重用。”

    岑文本泣道:“请主公与微臣一同出城!”

    萧铣摇摇头,“天下有逃亡的大臣,绝没有逃亡的君主,明公快走吧!”

    岑文本见主公坚决不走,不由大哭着跪下磕了三个头,转身离开皇宫,他躲进了亲戚家中,十天后,岑文本扮作一名书生离开了江陵,用十两黄金雇了一条客船,坐船前往江都。

    城内已是一片混乱,百姓哭爹叫娘,四散奔逃,大街上铁骑滚滚,很多民众躲藏不及,被唐军骑兵劈死在道边,百姓被杀者极多。

    李世民率领三千骑兵杀到了皇宫前,这时,皇宫大门开启,萧铣披头散发,独自一人走了出来,他对李世民高喊道:“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秦王安民,不要杀掠他们!”

    有认识萧铣之人告诉李世民,此人正是逆贼萧铣,李世民倒也佩服他的胆识,回头喝令道:“传令全军停止剿杀,军纪兵入城,骑兵撤到城外集结。”

    李世民一挥手,一辆囚笼马车缓缓驶上前,李世民厉声道:“我以礼待之,请吧!”

    萧铣最后看了一眼皇宫太庙,泪水从他眼中流出,他一咬牙,快步走进了马车,铁门锁死,五百骑兵护卫着马车向城外大营而去。

    抓住了萧铣,李世民一颗心终于落下,随即下令全城戒严,军队接管江陵城,又任命周法明为南郡太守,下令将雷世猛遗体以厚礼安葬,留五千军暂守江陵城,他自己率大军北上,押送萧铣及女儿萧月仙返回长安城。

    ......

    五月初五,由北隋紫微阁派出的使者温彦博和副使凌敬也抵达了关中,准备和唐朝协商战争善后事宜。

    百名隋军骑兵护卫着使者的马车过了蒲津关,进入了关中境内,虽然这是温博彦第二次出使长安,但和第一次出使谈判不同,他这次出使没有底,心中着实不安。

    其实不仅他没有底,就连紫微阁的相国们也不知该怎么和唐朝的协商,他们只有凌敬带回来的一封主公的信,信中也有一些细节没有交代,让相国们着实为难,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让稍微了解情况的凌敬为副使,陪同温彦博前往长安。

    温彦博在幽州时和凌敬打过交道,那时凌敬还是窦建德的谋主,不过同归北隋后两人便没有交集,凌敬是在军方,而温彦博是礼部侍郎,两人没有了打交道的机会。

    这次一同前往长安,他们一路交谈,两人都是博学之士,竟谈得十分投机,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了。

    温彦博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叹口气道:“离长安还有两天路程,说老实话,我真不知道殿下需要我们去谈什么,直接把战利品划给他们就是了,他们不要就拉倒,这种事情还需要协商吗?”

    凌敬微微笑道:“其实我刚开始没有想通,中午过黄河时,我才有点醒悟了。”

    温彦博大喜,连忙道:“凌兄快说,莫要打哑谜了。”

    “我离开静乐县时,齐王殿下也率军出发去了河套,河套虽然不是唐朝地盘,我们夺取并不违反双方的协议,但我听玄龄说,张长逊已经秘密投降了唐朝,五原郡和榆林郡实际上已经属于唐朝,想必李渊也知道这件事,正在大发雷霆。

    而且夺取河套,其战略是剑指关陇,李渊焉能不知,还有雕阴郡的铁矿,延安郡的宋金刚,唐朝烦恼的事情太多,也需要和我们协商,恳请我们不要继续南下。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要灭梁师都,要灭宋金刚,这是正大光明之事,你要我们不要插手显然也说不通,所以需要双方协商,谁灭梁师都,谁灭宋金刚?如果灭不了又该怎么办?我觉得殿下让我们出使长安,是和唐朝谈这件事,绝不是分割战利品那么简单。”

    温彦博如醍醐灌顶,顿时明白了,他立刻想到了上一次谈判,笑道:“我明白了,应该还和上一次谈判有关,上次谈判已经讲好怎么瓜分萧铣的地盘,如果唐军不守信怎么办?所以河套战局就逼得唐军不得不信守承诺,把属于我们的郡县交出来,否则隋军直接杀进雕阴郡和延安郡,灭了宋金刚,北隋的兵锋就抵达上郡了,这也需要我们和李渊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凌兄说对不对?”

    凌敬笑道:“我觉得我们二人在妄猜上意。”

    两人一起大笑,可不是这样吗?两人出使连个方向都没有,一头雾水,就坐在马车里胡思乱想,自以为是。

    温彦博也有点担心他们真是妄猜上意,万一齐王殿下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该怎么办?

    这时,凌敬若有所悟,笑道:“这次我真的明白了,我要兵分两路,我先下马车单独走,贤弟一人去长安,到时我们在长安会合。”

    温彦博心念一转,顿时也明白了,“凌兄的意思是说,齐王殿下会有具体指令给长安情报署?”

    凌敬点点头,“因为当时还没有拿下五原郡,所以有些话殿下不好早说,我相信现在已经拿下了,那么殿下一定会发鹰信通知长安情报署,让他们转告这次谈判的内容。”

    “凌兄说得对,这就解释得通了。”(未完待续。)

第1009章 武德议事

    和上一次温彦博出使略有不同的是,这次北隋使者前来长安的消息并没有引来太多关注,朝野上下依然沉浸在攻取江陵,灭掉梁国的喜悦之中。

    这是唐朝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秦王李世民也成了长安市井人人赞颂的英雄,酒楼茶馆到处有人在眉飞色舞描述攻下江陵城的大战,就仿佛他们亲眼所见。

    “秦王殿下左手提蟠龙枪,右手拿混天盾,率先一跃跳上城墙,所向披靡,杀得敌军人仰马翻,血流成河,鬼神皆为之胆寒!”

    “为什么赵王玄霸这次没有大展神威,因为秦王在,秦王率先冲进城,被萧梁十八杰围攻,他单枪匹马,连挑十三将,吓得其他将领望风而逃”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秦王殿下是武魁星下凡,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赵王玄霸就是他亲手调教出来。”

    种种说法在长安街头流传,越说越玄,将李世民夸赞得天下绝无仅有,无形之中,坚守太原,并派出唐军和北隋联合作战,全歼突厥数十万大军的太子李建成已经被秦王李世民的光环取代,长安军民已将他遗忘。

    而这时,天子李渊也发布了嘉奖令,所有参与江陵战役的大将升官一级,士兵赏钱二十贯,土地十亩,秦王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议政。

    这个册封一般民众不会明白它的含义,但朝廷重臣却明白,开府议政就意味着的大唐将有两个权力中心了,这明显是圣上对太子不满而采取了制衡之策。

    太子李建成早已回朝,他简单述职后,便投入到繁重的政务之中,李渊也并没有指责他擅自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