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朝春事 >

第123章

北朝春事-第123章

小说: 北朝春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连城进到三叔家,看到小小的院子和冬日里铺天盖地的萧条,总是不自主会心疼他。

    三叔真的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好官,平素里得了俸禄和天子赏赐,都不够他施舍的,以致于家徒四壁,少有拿得出手的。几位堂弟和堂妹过的日子,都清贫得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沈连城极少来三叔家。每次来,她都觉得自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罪孽。她烦她三叔说教她奢侈,也怕几位弟妹看她时可怜兮兮羡慕的眼神。

    “阿叔,听说您家里囤了些盐。”沈连城此次来,开门见山,“您囤了多少?”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让屋里伺候的两个奴子退下了,而后压低声音问:“你怎知我囤了盐?”

    “大家都在囤,所以想问问阿叔囤了多少。”沈连城没做解释,搪塞了一句。

    “你也囤了?”沈忠博突然有些兴奋,想了想又觉得自己问的屁话。他这个侄女儿从小到大过的日子哪天不是镶金砌玉的?还需要囤盐赚这点小钱么?

    他忙转了话锋,老实告诉沈连城:“我囤的不多,就十斤。回头赚了钱,想给你堂弟堂妹几个做两身新衣裳,再把家里的房子修葺修葺。这不是快过年了么?翻翻新。”

    沈连城一时无言,竟觉得他这么做合情合理。

    定然还有许多三叔这样的官员,是这样做着打算的吧?他们本来清贫,不能像有钱的商户和权贵那样大量囤积,但他们以少成多,每家每户十斤二十斤的,也是不少数目。

    “阿叔,您不怕祖父知道了,怪罪您挣的不义之财?”沈连城只得这样提醒一句。

    “这怎是不义之财呢?”沈忠博则是不以为然,“这不是正常买卖么?我适时地囤了盐,是我有先见之明啊。”

    “阿叔,您可知各地的官员、商户、权贵都在这么做?导致百姓吃不起盐?盐价再这样居高不下,吃不起盐的百姓定要生病,引起大的动荡。”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知晓其中道理了。但他不甘心,自己也就囤了十斤盐而已,比起那些有钱的商户和权贵,这点数目算得了什么?便是他拱手送出去,那也起不了作用啊。

    沈连城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于是一本正经道:“阿叔留一斤盐自家里吃,其他都给我吧!不然,我要把此事告诉祖父。”

    “别啊!”沈忠博绝然不希望父亲沈括知道此事。

    “玉荷,回头去兑三百两现银,给我三叔送来。”沈连城也不想三叔失落,于是做下了这样的吩咐。

    沈忠博本想劝阻的,一听她要拿三百两来买,心里也就平衡了。

    “罢了!那还拿银子来做甚,你看不上这奇货可居,我就留着自家吃就是了。”客套话还是要讲的,总不能让侄女儿以为自己是想钱想疯了。

    “我也是不想祖父知道,再要埋怨阿叔您。”沈连城娇嗔一句,很快道:“我要回去了,祖父现在很担心百姓吃不起盐而害病。”

    “回去吧!你脑筋转得快,回去也给他老人家支支招儿。”

    沈连城回到太傅府,发现祖父沈括已然进宫面圣了。她不禁叹了口气。因为她知道,祖父定会无功而返的。

    如她所料,沈括回来时,一脸的颓丧阴郁之色。

    “天子根本不知道这事儿有多恶劣!”他一屁股坐下,脱口而出。

    “不是不知事情恶劣,而是……”沈连城话语微滞,索性看向祖父,直言道,“他并非万民的天子,而是官员、贵族、有钱人的天子。”

    沈括回看着沈连城,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天子乃我一手辅育成人,是我之过啊!”他简直觉得将来去了地下,无颜面对临终托孤的先皇。

    “祖父,天子坚决,您不可硬碰硬。”沈连城最担心的,莫过于事情发酵后,祖父会走极端。

    “不能说服天子颁布文书遏制此事,此事定然会发展得越发恶劣。百姓身体生病害病还有药可医,若心生了怨怼,激起民愤,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沈括气愤道,“如此风气,今天是盐,明天是米,百姓岂不永远被那些豪绅贵族、狡诈商贾玩弄于鼓掌之中?”

    眼见着祖父言语之间越发地义愤,沈连城忧心忡忡。但她紧抿着双唇,一言不发。因为她知道,祖父一定不会置身事外。这几日,他一定会想法设法规劝天子下旨为民。

    果不其然,十来天过去,盐价居高不下,却是僧多粥少,有人为了买点盐,在盐市都挤破了脑袋。而祖父沈括,在栾清殿上把头也磕破了,却都不能改变什么。

    为了救济穷苦百姓,太傅府更是花高昂的价格买来盐,赠予百姓。京都里乐善好施的贵人,也都效仿。其中,陈国公府施舍的就不少。但这到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天在盐市,沈连城与陈襄遇了个正着。

    “你可有法子说服天子?”看着盐市喧嚣,时有争吵大打出手的场面,陈襄微蹙着眉,忍不住询问沈连城一句。

    “想从天子那里白白割肉,绝无可能。”沈连城十分肯定这一点,“咱们手上,还有什么可以与天子交换的?”

    “咱们?”陈襄心头不由得一热。这个时候,她不分彼此,真好。

    沈连城知他想什么,不禁睨他一眼,要离开。

    “慢着。”陈襄忙唤住她,不无好意提醒道:“看好尊祖父……”

    话音未落,太傅府跑来了一个家奴。他直奔沈连城跟前,着急道:“不好了女公子!尊太公在栾清殿外长跪不起,意欲死谏天子颁布政令……”

    如此严寒隆冬,祖父年纪又大了,在冰冷的栾清殿前长跪不起,只怕夜深之时,便会去了性命。(未完待续。)

第273章:破局之计

    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一个固执,一个无情无义,沈连城该怎么办?一时之间,犹如百爪挠心,令她难以抑制心中烦闷。

    “递帖子,我要面见天子。”沈连城吩咐一句,这就要走。

    陈襄一把抓住她,神情警惕,“不可冲动。”

    “你为何不去求求天子?”沈连城挣开他,莫名来气。

    “你也知道,求是没用的。”陈襄不妨告诉她:“昨天御书房议事,我提出开放各地官府储备盐仓,以示天子爱重百姓之心,被否决了。”

    “官府的储备盐仓……”沈连城如同醍醐灌顶,豁然想到了什么,不禁问:“你能调出各地储备盐仓的储盐数目吗?”

    “你要这个做甚?”陈襄不解。

    “有办法了。”沈连城掩不住心头激动,绽开了一点笑意。“我要知道这个数目。”

    “走,随我去天官府。”陈襄率先走到了前头。沈连城说有办法了,那就一定有办法。他能做的,便是助她一臂之力。

    拿到了各地官府储盐的数目,沈连城十分满意,“够多了。”

    待她做到心中有数,宫里的回帖也被奴子送来了。

    “面见天子之前,就不能告诉我是何办法?”陈襄又有些担心她,心里也难免好奇。至此,他也琢磨不透沈连城要做什么。

    “天子,不是最喜欢交换好处么?”沈连城笑了笑,“这一回,我让天子成为那个挣钱最多的人。”

    陈襄愣了愣,隐隐猜到了什么。而待他彻底想明白时,沈连城已经离开了。

    栾清殿内,天子宇文烈见到沈连城,便先一步开口了,“除了把你祖父劝回家去,其他的,就莫要与孤王说了,孤王不想听。”

    “丰盈国库的方法,陛下也不想听?”沈连城不急不慢问了一句。

    “丰盈国库?”宇文烈有些意外。

    连年征战,北周国库早已虚空,若有丰盈国库的法子,他当然要听。

    “我这个法子,既能让陛下受到百姓更多拥护与爱戴,又能让陛下在群臣那里立威,同时赚得盆钵金满。”沈连城眼底,流露着几分神秘。

    “有这样好的事儿?”宇文烈发笑,不禁端坐下来,吩咐道:“你说来听听。”

    “请恕阿蛮不能详说。”沈连城却道,“但求天子交予阿蛮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

    宇文烈一听这话,觉得又气又好笑。大笑两声之后,他便沉声道:“阿蛮,可是孤王平素里对你爱重过了头?你祖父还在外头跪着,你又要来惹孤王不痛快?”

    “阿蛮不敢。”沈连城跪地,却是不慌不忙,接着道:“陛下,陛下给阿蛮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阿蛮敢保证,可为陛下创下两年征税的收入。若阿蛮做不到,任由陛下处置。”

    宇文烈见她如此信誓旦旦,不禁微眯了双目细看她。

    她想救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却又不让他吃亏,会用什么办法?他有些好奇了。回想过去,沈连城总能给他惊喜。想必,这一次也不例外。

    如是想着,宇文烈终于答应道:“好,孤王给你这个权力。”

    “谢陛下。”沈连城行水流水一般轻松自在地叩了头,谢了天子信任。

    “快把你祖父劝回家去吧!”宇文烈虚扶一把让她起来,“外头天寒地冻的,别把恩师冻出个好歹来。”

    “是,阿蛮这就去。”沈连城起身,方才委身做辞。

    她来到外面时,沈括已冻得手脚冰凉了。沈连城心疼不已,忙走上前去,摘下身上的斗篷披在他身上,“祖父,咱们回家吧!天子答应了。”

    “答应颁布政令了?”沈括心头一喜。

    “答应把各地储备盐仓的行使职权,暂交于我。”

    “储备盐仓?”沈括不理解,想了想惊疑问,“天子答应开仓放盐施舍给那些买不起盐的百姓?”

    转念他又觉得这不可能。让天子开仓放盐,简直比让天子颁布政令遏制盐市荒唐行为还要难。

    “祖父,您先起来。”沈连城搀了沈括道,“咱们回家,我慢慢与您说。”

    出得宫门,她又命人去陈国公府,将陈襄请到太傅府。这个时候,她需要可靠而有用的人手。

    待她与沈括回家不久,陈襄也到了。直到这时,沈连城才告诉他们自己的打算。

    “我要将各地府衙储备的盐拿出来,先且以平常两倍的价格,卖给百姓。但一定要有量限,绝不准那些囤盐的贵族和商贾购买。我们还要告诉百姓,我们的盐,可供全国百姓吃上一年之久,而到明年夏天,又会有新的盐生产出来。”

    “将府衙的盐拿出来售卖?”这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事儿,沈括有些担心,“储备的盐卖光了,若出现突发状况……”

    各地储备仓库的盐,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突发状况而存留存的。

    早在北周太祖皇帝时期,陈国人就花大量的银钱购买了北周重镇所有的盐,让战时的北周内部出了大乱子,严重削弱了北周的战斗力。吃了这个教训之后,太祖皇帝才在全国各地设下了储备盐仓,以应不时之需。

    现在要动用这个盐,沈括有顾虑也是寻常事。

    陈襄则是不以为意地笑了一下。看来,他已想到沈连城后续会做什么了。

    “祖父,各地官衙的盐都拿出来卖了,您想想看,那些手上囤了盐的豪绅贵族、商贾会如何做?”沈连城也轻松道,“既然不能凭着手上的盐牟取暴利,那自然要尽早出货,不让自己损失更多才是。到那时,我们再分出一拨人来,谁出价低,就从谁手上把盐大量购回。储备盐仓的卖出去的盐不仅可以回来,还能小赚一笔买卖的价差。”

    “妙!绝妙。”沈括豁然开朗,不禁摸着花白的胡子,满脸是笑道,“我真是老糊涂了,还是阿蛮聪敏。”

    如此破局,沈连城也有了斗志。她甚至开始期待,那些囤了盐原本以为可以卖出个好价钱的人,接下来会露出怎样的焦灼?尤其是沈如秀。(未完待续。)

第274章:盐市之战

    几日后,京都的盐市出现了几个商铺,盐价比平常时候高出两倍,却绝对是穷苦百姓都能承担得起的。

    众人趋之若鹜,听得这几个商铺的盐足够京都百姓吃上一年之久,百姓的心稍微安定了些。但他们唯恐再出现前阵子的乱象,日子充裕的人家,都是全家出来排队买盐。

    京都的商贾,皆结伴来到了王府,向明面上主导这件事的王崇景寻求举措。

    “有人的盐卖那么便宜,说足够京都百姓吃上一年的,那我们手里的盐怎么办?还怎么卖出个好价钱?”

    “大家先别急。”王崇景安抚道,“我已经派人去打听那几个商铺的来历了,会有办法的。”

    “我已经打听过了,那几个商铺的东家其实是陈国公府。”

    众人哗然。

    “没听说过陈国公府囤了盐啊!”

    “是啊!陈国公府哪来那么多盐。”

    “陈国公乃是天官府太宰,莫不是天子准允,让他从储备盐仓拿盐出来卖了?”有人睿智地想到这一点,“若是如此,那咱们的盐岂不是砸在手上了?”

    “这不可能。”这时,沈如秀从花厅旁的偏居走了进来。

    “王夫人。”众人纷纷向她揖礼,看得出来,对她很是敬重。或许,都知道她经商之能。

    “你们都忘了,此次囤盐的,不仅我们商户,还有京都的权贵和文武百官,天子是不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的。”沈如秀笃定道,“若那盐当真是出自储备盐仓……”

    她话语凝滞,没有说下去。若那盐真的出自官府的储备盐仓,那定是陈襄私自开仓……但这又怎么可能呢?若是违逆天子之行为,他岂能做得如此悠闲?

    这背后,出问题了。

    而且,沈连城呢?沈连城都做了些什么?如何没有动静?

    “王夫人?您接着说呀!”有人见沈如秀不说话了,不禁着急地催促。

    “对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呀?是不是要趁着他们价格尚高,现在低价卖了?这样至少还能把囤货时砸出的钱挣回来。”有人沉不住气,这就开始提出这样的意见。

    “别急别急。”王崇景看了沈如秀的眼色,忙劝大家,“事情还没弄清楚,大家可得按捺住性子。”

    这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