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朝春事 >

第124章

北朝春事-第124章

小说: 北朝春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急别急。”王崇景看了沈如秀的眼色,忙劝大家,“事情还没弄清楚,大家可得按捺住性子。”

    这时,他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行色匆匆。见家里聚集了这么些人,他也不敢胡乱说话,于是凑在了王崇景的耳边,说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

    “陈国公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说服天子将储备仓的盐拿出来卖了。”

    王崇景一听这话,脸色立时白了白。转头他又将此事告诉了沈如秀。

    “不可能!天子怎么会……”沈如秀眸光里尽是不可置信。

    明明天子连祖父沈括提出来的颁布政令限制盐市不正之风都不肯答应,又如何会答应陈襄利用储备盐仓的盐?就为高出平常盐价的两倍价差收益,不惜得罪京都的权贵和文武百官?

    “怎么说,是陈国公府的人吧?得了天子准允,动了储备盐仓的盐?”先前说自己打听到消息的人这下子又问了一句。

    王崇景和沈如秀相顾无言,这事,自然是瞒不住的。

    “快出货吧!”沈如秀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松了口。总不能让大家的盐都砸在手上。

    一行人听了这话,犹如被宣判了死刑,皆是唉声叹气,但个个脚下生风,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王崇景也安排了下去,要人将家里的囤盐都卖了,一边忍不住抱怨一句,“我就说不要搞这么大动静,现在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吧!”说着又吩咐下面的人道:“快快通知各地,把囤的盐都卖了。”

    沈如秀咬着唇,不发一言。至此,她都还觉得不可思议。

    “罢了!”王崇景则觉得自己方才一句无心之言或许伤了沈如秀的心,忙走过来,安慰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王家的生意都是你帮着做大的,便是这次受了一点点挫折,也没什么。”

    “一点点挫折?”沈如秀反而怒了,“若这些盐都是我一个人囤的,跟大家无关,砸在手上了也没什么。可偏偏牵涉众广……”她无力地扶着桌子,坐了下来,“若让大家都吃了亏,大家伙都会怨怼咱们王家。日后还怎么在京都立足?”

    当初变卖了一些产业,兑得现银,并非是为了囤盐,而是为了打通各种关系,拉着各地的官员和权贵一起下水。她以为这样,盐市的价格高得再离谱,朝廷也不会管顾。而某些爱民如子的人,就会因为此事,惹恼天子,步步行差就错。可偏偏……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不是让他们尽快出货了吗?你先别急。”王崇景忙是安慰。

    “盐市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盐,只怕少有人买了。”这叫沈如秀如何不上火着急?

    事实远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才半天时间,京都的百姓就买了足够一年吃的盐放在家中了。当别的商铺说有盐了,并且卖便宜了,也无人问津。

    百姓虽叹气说“早知道就不在前头那家买那么多了”。但也只能空叹息一番,吃下这个“哑巴亏”。

    前头卖盐的商铺说了,每人限制买半斤的,是他们自己怕这么便宜的盐卖完了就没有了,还会出现先前的状况,才携着全家老少出来多买的。

    其实,这是沈连城限制购买的真正用意。她就知道,盐市风波让这些百姓害怕了,听闻限制购买数量一事,定会想方设法多买。而这个价钱虽高出平常两倍,但有了前面价格虚高离谱的打击,于他们而言,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便是吃了亏,那也到不了激起民愤的程度。

    各地方上,情况与京都别无二致。

    也就短短半天时间,各地存储盐仓的盐,就出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囤盐的商户、权贵和官员,便是低价出货,也无人需要购买。

    价格一低再低,甚至低到了平常价格的一半。

    就在囤盐的权贵、百官和商贾发愁货砸在手上的时候,有一家戴字号商户跳了出来,说愿以平常价格收购大家手里囤的盐。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炸开了锅。这个戴字号商户,以前从未有人听过,却在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全国各地,不做别的,只收购盐。(未完待续。)

第275章:求个姻缘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只得平常心,任栽。诚然,大部分人都认为,白费心了,但总比货砸在手上好。至少,戴字号商户收购盐的价格,与他们当初囤盐时的价格差不多。

    “戴字号的商户究竟是何来历?可与陈国公有关?”

    “有人看到陈国公府的戴管家曾出现在戴字号商铺,督促收购。想必这戴字号商铺,定然就是陈国公府的。”

    “陈国公真狠啊,一边卖盐搅扰了大家赚钱,一边又收盐,不让大家吃大亏,真是……这是要气他呢,还是要感激他呢?”

    大家都在议论此事。

    沈如秀则不得不往深了想。她终于明白了,天子愿意将各地府衙储备盐仓放出来的理由。

    “没想到啊,最后挣了钱的,是天子。”她嗤笑一声,却不单纯地以为,这是陈襄的主意。

    沈连城在这件事中,当真无所作为么?她可听说,那日祖父沈括跪在栾清殿外,是沈连城去把他劝回来的……

    栾清殿内,天子同时召见了陈襄和沈连城。

    “哈哈哈。”宇文烈的朗朗笑声,响彻整个大殿,“好啊!做得好!储备盐仓的盐回来了,还给孤王充盈了国库,又让文武百官无话可说。阿蛮,看来你不仅能指挥战事,还有经商之能!孤王重重有赏。”

    沈连城从善如流地听着,最后乖巧地谢了天子恩赏,“多谢陛下。”

    宇文烈的目光又转向陈襄,想了想道:“陈国公,你此次从旁协助,功不可没,同样有赏。你想要什么?”

    沈连城微低的眼眸不禁动了动。天子这是何意?对她这个大功之人重重有赏,赏了也就赏了,可如何对陈襄这个从旁协助的,却要多问一句“你想要什么”?

    陈襄倒是知趣,当即回话道:“微臣不敢贪功。”

    “欸,岂言贪功?是你该得的。”宇文烈却是催促,“快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陈襄不得不细思这个问题。想着,他侧目看了沈连城一眼。这让沈连城一颗心都拎了起来。他终于道:“陛下实在要赏,就赏微臣一个美满的姻缘吧!”说着他就跪到了地上。

    沈连城的心更是砰砰直跳,又气又急。

    “噢?”宇文烈则是扫了她一眼,透着些许笑意的目光,重又落在陈襄身上,“你所指谁与谁的姻缘?”

    “陛下,”沈连城忙跪地,在陈襄说出口之前,直言道:“阿蛮以为,陈国公此次虽然有功,但也不至于得到一个姻缘这么重的赏赐。”

    见沈连城如此紧张又急迫,陈襄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了浅浅笑意。宇文烈见状,不禁道:“陈国公,你先说说看。”

    “微臣的姨母君娴,与韩宗伯的侄儿韩三公子韩阙情投意合……”陈襄原是要求天子给韩阙和君娴赐婚!

    话听了一半,沈连城方知自己多想了,松一口气的同时,脸也羞了个通红。

    天子自然应允了陈襄的请求。

    离开栾清殿,陈襄有意问沈连城:“适才你以为我要求天子将你赐婚于我?”

    “没有。”他明知故问,沈连城自然不承认,脚步迈得快了些,走到了前头。

    陈襄笑了一下,阔步跟上,步履里又多了一些悠闲。

    他感到愉悦,是一种与心爱之人并肩作战并且大胜而归的愉悦。他很高兴,她让自己参与其中。她在京都结识的人并不少,她其实并没有非他不可的理由不是么?

    想及此,他不禁问她:“这一次,为何请了我帮忙?”

    “你位高权重,好使。”沈连城不假思索。

    “可你讨厌我,再好使,也并非非我不能。”陈襄对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沈连城顿步,方才侧身,一本正经问:“这件事发展到如今,京都的权贵还有满朝文武,又爱又恨的人是谁?”

    “是我。”众人都以为,平息盐市这场风雨的,从始至终都是陈襄主导。

    他没有一味的偏重百姓,也没有一味地让囤盐的人吃亏。多少人看到他的智慧,却不知是该感激他还是气恨他,临了临了,还不就是又爱又恨了?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件事,他都在朝野上下,立了好大的威风。

    最终的受益者,其实不是天子,而是他陈襄。

    个中道理,陈襄自然早已明了。他看着沈连城,又道:“所以我才要问你,为何对我这么好?”

    “忘了你我最初的约定?”沈连城要捧他,要他成为李霁最大的敌人,最忌惮的制约。“天子爱重李霁,将兵权交给了他。你,也不能一无所有啊!不然,你拿什么来实现你我的约定?”

    他们的约定,就是陈襄变强,牵制李霁。沈连城这么做,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了他,除了让他变得更强,别无其他用意。

    陈襄心底涌出一股热流,几乎觉得现在的自己,好生幸福。

    他辗转至沈连城跟前,直看着她,“你若成为我的贤内助,多好。”他面上的表情虽然不多,眼底却满满的都是诚挚。

    沈连城微蹙了眉,侧身道:“希望你,公私分明些。我这样帮你,也是为我沈家。”

    陈襄眸光微敛,微低了下颔,只几不可察地笑了笑,没有做声。

    沈连城重新迈开步子。他看着她,神色变得暗淡了些,终于暗暗地呼出了一口长气。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沈连城才会正视他对她的一片深情……

    “你为君娴和韩阙向天子请婚,是你自作主张,还是君娴的意思?”沈连城一边走道,一边回头看了一眼陈襄,转开了话题。

    陈襄收拾了心绪,跟上她的步伐,方才告诉她:“是我自作主张。”

    沈连城又忍不住气恼,“你至少该问问君娴的意思。”

    “她会同意的。”

    “便是如此,韩阙呢?他现在疯疯傻傻,实在不合适。”沈连城只觉,好歹等韩阙被医治好了吧。

    陈襄不以为意,想了想问:“葛医士那边,现在可以去给韩三公子看治了?”

    “差不多了。”沈连城道,“前阵子我还让人送了他一袋盐。待会出宫,我便去请他。”

    “我与你同去。”

    “不必。”

    “我要去。”

    “你……”

    恰在这时,前头走来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正是李霁。二人并行而立,边走边说话的一幕,早已落入他的眼底。为此,他的脸色异常的难堪。(未完待续。)

第276章:伴君伴虎(没忍住,加更了求鼓励)

    莫道是冤家路窄,处处有相逢?李霁最厌恨的人是陈襄,最不愿见的是沈连城与陈襄在一起。而沈连城不愿见的,亦是李霁,更不愿的,是自己与陈襄在一起时,遇到了李霁。

    这总让她觉得亏心,好似她与李霁的和离,是因为她跟陈襄有一腿子。

    陈襄也厌恨李霁,讨厌见到他,但若跟沈连城在一起时,恰遇上了他,他则会莫名地感到高兴,甚至心中暗喜,老天爷也在帮他出一口恶气。

    面对了面,相顾却是无言。三人都迈开了步子,目不斜视,越过彼此。

    这样的场面,似曾相识。只是,从前处在李霁这个位置的,是陈襄。

    陈襄想,李霁此刻的心,一定跟自己当初一样痛。不,应该是更痛才是。于他而言,那毕竟是得到过又失去了啊。

    的确如此,李霁的心,几乎在滴血。感受到沈连城的气息越来越远,他才停了脚步,感到双脚因为气恨都在发颤了。他握紧的拳头,这才松了开来。

    他没有回头去看,因为他,实在不想看到,沈连城与陈襄出双入对的样子。他甚至痛恨,天子为何要同时召见他二人!

    来到栾清殿,他脸上的阴郁之色也不能很好地掩饰。

    宇文烈知道,他定是遇到才刚离宫的陈襄与沈连城了。他恍然想起,很久之前也有这样一次,陈襄因为看到李霁和沈连城,而在他这里露出了一脸的死灰色。真是风水轮流转啊!现在轮到李霁了。

    他悠闲地呷了一口茶,突然觉得有趣极了。

    半晌之后,他才问李霁:“可知孤王唤大将军来,是因了何事?”

    “微臣不知。”李霁答,尚且有些心不在焉。

    宇文烈陡然发起狠来,将手上的茶具扔在了地上,惊得整个大殿的宫人都跪到了地上。

    李霁心中一慌,忙也跪地,却不知自己因了何事惹恼了天子。

    “你可知自己何罪之有?”宇文烈一脸的冷冽,高高在上,龙气逼人。

    李霁伏首,端了几分警惕道:“微臣不知。”

    “生了这么大的事,你竟不知自己的敌手得到了什么!”宇文烈冷哼一声。“你的好前妻把此次抑制盐市乱象的功劳给了陈襄。尔后满朝文武,都知道要看陈国公几分眼色了!”

    不应该是痛恨么?陈襄他,分明阻了满朝文武的财路。诚然,他也没让他们吃亏。

    是了,他遏制了不良风气,往后满朝文武,谁也不敢乱来了。

    宇文烈忽而讽刺地笑了一声,问:“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李霁的眼皮不自觉跳了跳。

    “孤王问你,你开国郡公府,囤了多少盐?卖了几个子儿?”宇文烈的声音更冷了些。

    李霁哑口无言,胸腔里立时生了恼怒。

    他知道,他的父母在秦州囤了不少,他从未认可过的平妻沈怜儿也让管家囤了不少。

    又是他们!为何又是他们拖他的后腿?让他丢脸都丢到了天子这里?!

    他觉得生气、愤怒、憎恨。为何他身边都是这样的人?没有帮他一把的,唯有推他一把的。他甚至觉得,迟早有一天他要被他们害死!

    他跪在地上,低着头,气恨得不能言语。他实在,气得连应付龙颜震怒的心思都没有。

    适才在外头遇到沈连城和陈襄,他的心情本就差极了。

    “罢了!平身吧。”索性宇文烈也没想把他怎么样,只是想让他警醒些,做事多像沈连城或是陈襄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