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跑出我人生 >

第39章

跑出我人生-第39章

小说: 跑出我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输了一次不怕,能认识到差距,下一次赢回来。”

    周乔生这样的教练员,不会去安慰选手说什么比赛不重要,你已经尽力了之类的话。

    运动员就是要有强烈的胜负心,就是要输了会后悔会不甘心会痛哭流涕,知耻而后勇,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的去训练,更加投入的去比赛。

    心境淡泊,对输赢无所谓的人,那还比什么赛。

    苏祖和同组上来祝贺的选手,都打过招呼后,正准备朝比赛场外走去,突然听到有人喊他。

    “苏祖同学,等一下。”

    拦在他面前的一位穿着皮鞋西裤白衬衣的男子,不过这位虽然穿得正式,头上却戴了顶黄色的编织草帽。

    “苏祖同学,你好,我是陆建明。”

    “你好,陆裁判,是我刚才比赛有违规吗?”苏祖问道。

    他对面前这人有印象,是终点线的计时主裁判,主要还是对方那顶手工编织草帽和身上的着装对比明显。一般工作人员带的都是运动帽棒球帽,只有这位戴了一顶老农常见的草帽。

    李志忠和他科普过,正式的径赛里,光是各个阶段的裁判和负责人员就有不少,主发令员、发令员、召回发令员、助理发令员、终点摄影主裁判,裁判员,终点记录员,计时主裁判。

    “哦,不是,比赛没问题。”陆建明摇摇头,他是计时主裁判,但并不是为了这个而找苏祖。“我主要是想了解下,你有进入专业队训练吗?”

    “有,在禾岛市队。”苏祖回答,听到对方不说自己比赛有问题,顿时放松了下来。至于专业队训练,能够跑到10秒39,你要说是靠自己练的,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在国内这个成绩已经迈入第一档的短跑选手层次了。

    “那你的教练是哪位?”陆建明接着问道。

    “李志忠,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苏祖回答道。

    “李志忠?”陆建明微微思索了一下,朝苏祖笑了笑,“好的,我了解了,你赶快去休息吧。今天跑得不错,继续加油!”

    在苏祖离开后,这位计时主裁判陆建明,很快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老余,你不是让给我给你物色下这届中运会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吗?刚刚男子一百米,有个学生跑了10秒39,对,你没听错,原来中运会的记录被破了。我刚打听了一下,禾岛市队的,教练好像叫李志忠,你回头去了解看看吧。行了,我挂了,这边马上开始那只400米的预赛了。”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个集训中心,余立伟一脸惊讶地放下了手机。

    “余教练,什么消息让你这么惊讶?”在余立伟身旁,年轻的助理教练看着余立伟的表情,笑着问道。

    “哦,一个老朋友。”余立伟消化了一下信息,顿了顿道,“小张,你等下帮我向禾岛市田径队发一封比赛邀请函。”

    “什么比赛?”年轻的助理教练有些懵。

    “就下个月在保州举行的全国田径大赛邀请函,嗯,选手是苏祖,主教练是李志忠。”

第六十七章 突发

    8月20日,中运会第二天。

    “加油,加油!”苏祖在场边连连鼓掌。

    400米的跑道上,正在进行的是男子组的400米复赛。苏祖目光随着跑动的人影不断移动,可以看得出处于第三道的张全山跑得非常不错。在转项针对400米训练后,提升的幅度很大。

    复赛的这一圈400米基本都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只有在最后一个弯道被另外一名选手跟上,但两人在直线距离这一段一直在相持着。

    苏祖距离的位置有些远,看不清到底是谁最先撞线,但从这组复赛的成绩来看,张全山进入决赛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果然还是要针对性的项目训练,成绩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苏祖感叹一声。

    他在有系统在身,但成绩迅速增长的这个阶段还是在禾岛市训练。从力量专项提升,到各种跑动技巧节奏,有个教练一对一天天盯着你。

    体校训练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基础性,大部分体校生进入体校开始从事的都是田径类项目,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分配专项,即便是短跑队,一群人都是在一起练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很多时候针对性训练还不够。三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而且由于人数多,教练员采取的都是统一的训练计划,完善的个人训练方案几乎没有。

    在男子400米的复赛结束后,开始的是女子组的400米预赛和男子1500米决赛,之后就是苏祖报名参加的第二项男子200米。

    李志忠帮苏祖报名这个项目,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参赛适应大赛气氛为主,当然能出成绩是更好。选手的心态状态都是需要培养的,有些是大赛型选手,越是大赛越是表现出众。而有些则是训练时候猛得一塌糊涂,但一上赛场就腿软。

    这种心态就需要不断的用大赛磨练,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是国内少有的七个大型运动会之一,规模级别上都不错,而且这个年纪顶尖的中学生,实力并不弱。

    随着国内经济的整体上升,80、90的一代人身体素质都在跟着提升,简单的说,就是肉类蛋白质摄入量高了。

    在一些爆发型和讲求天赋的项目上,中学生达到一线运动员的水平并不罕见,也因此中运会也很受各级省队、国家队的关注。毕竟这个年纪天赋好的话,可属性更强。

    如果是在国外,这个阶段的高中生的平均实力水平可能还会更强。阶梯式的培训方式,往往有不少还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就被各自的教练或俱乐部带着开始参加各种大赛锻炼。

    运动员还是要上运动场,埋头苦练的运动员有时候陷入长期的成绩停滞,或者无限的单调循环,很容易参赛疲惫厌倦,乃至造成训练不认真,竞技状态下滑,最后退役放弃。

    在各种大赛比赛中,不断的学习,适应赛场,和强手过招,有了目标对手的刺激,能够更进一步的让年轻的队员有清晰的认识。

    国内后来著名的百米短跑双雄,张培萌在苏炳添出现之前,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停滞在了10秒20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国内无敌手,和国外选手又有较大的差距。几度怀疑自己是是不是天赋到顶了。直到苏炳添的出现,一再刺激之下,才猛然觉醒,成绩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

    200米的预赛,这一次苏祖收到的关注程度比100米复赛决赛时更要高出许多。毕竟刚刚破纪录跑出在国内短跑选手中也是一流成绩的10秒39,而且年纪还小,这就证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少的体工队都已经开始近距离观察接触,万一又是一个陈家全呢,这样的人不挖到自己的体工大队培养可是会遗憾终身的。

    而且除了苏祖外,百米决赛的第二名,梁俊新所受到的关注一样不少,两个少年人在这个阶段国内的百米成绩,已经是极其耀眼的。

    不过这一组的200米预赛,粤省梁俊新并没有报名参与,以至于不少想再看见两人高水平对决的场景无法重现。

    苏祖200米预赛跑得还是比较轻松,他的弯道技术一般,但凭借着绝对的实力,还是很轻松地跑进了下一组的复赛。

    200米的比赛人数要少上一些,没有像100米一样设置了四个级别,初赛次赛复赛决赛,而是直接的预赛复赛决赛。

    上午的比赛结束,接着进行的就是下午的200米复赛和决赛。

    下午进行200米复赛的时候,苏祖比昨天要注意得多,卡着时间点去热身做准备活动,在太阳底和其他炎热的地方没敢多呆。

    中暑这种事,可大可小,小的影响比赛状态,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在体育比赛中,最容易中暑的项目,主要还是长时间长距离的比赛,比如马拉松、自行车越公路赛等。

    在体育运动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瑞士运动员卡布利约拉安德生希斯凭着自己的坚持,在身体中暑的情况下,以第37名的成绩完成了全程马拉松比赛。最终卡布利约拉安德生希斯冲过了终点线,但没能逃离因中暑招来的死神,令无数人扼腕叹息。

    在苏祖正准备着参加200米复赛的时间,此时禾岛市代表队的休息区,领队温荣光正在和苏祖的教练李志忠进行激烈的争论着。

    “李教练,你要不再考虑一下,一个百米冠军,竟然没有参与4x100米的接力赛,这说出去也会让人觉得我用人不当啊。”温荣光看着李志忠平静的神情,一再感叹道。

    “温主任,你之前在报名的时候可没说过这个,苏祖呢,来我们市队时间也不久,没有练过接力赛,和准备参赛的队员缺乏默契,真上场了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队伍跑得成绩好。”

    两人的说的是在下午即将开始举行的4x100米预赛。

    “肯定会比现在跑得快,10秒39,破纪录的成绩,李教练,我打听过了,这个在国内的短跑运动员里也是最顶尖的成绩了。光这个速度就能有足够的优势了。”

    “接力赛不完全是单独的短跑比赛,更强调的是队员之间的默契,交接棒的熟练程度,这些都是要专门性训练过的。你也说外国语中学的这几名队员已经为这个接力赛练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突然插一个人进去,合适吗?”

    李志忠有些无奈,这种外行指挥内行实在是让人头痛,而且相对来说,对于已经花费了长时间准备4x100米接力赛的其他队员也不公平。

    但温荣光顾忌的根本不是这个,对于他来说,参加这种体育运动会,更多的还是带着任务属性,是一项工作,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才是他要考虑的。

    4x100米这种团体项目,因为没有单独报名运动员的名字和个人信息,而是以团队参赛,是可以随时做人员调整。

    温荣光此时想做的就是这个,他觉得苏祖的短跑水平更强,希望把他列入接力赛的选手。

    而李志忠从一个教练角度出发,这种调整无论对苏祖,还是对其他几名准备4x100米的选手,都不是件好事,相当不乐意。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200米复赛场上惊人的一幕突然发生了。

    正在跑入第一个弯道区的多位参赛选手,在中间位置出现了摔倒,因为速度太快,滚葫芦似的倒了三四个人,只有两侧跑道上因为位置较远得以幸免。

    而苏祖,就在中间的跑道上。

第六十八章 潜能值不涨了

    苏祖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在这组200米复赛中,他是处于第四道的位置。可就在刚才过弯道的瞬间,旁边第六道的选手突然失衡,整个人摔到了第五道上,而第五道的选手来不及反应,直接撞了上去,也就在这一撞的过程中,又向第四道倒了过来,直接连带着绊倒了后面赶到的苏祖。

    200米的弯道,基本上是越靠近外道的选手,要跑的弯道幅度越大,距离也更长,所以起跑的时候在跑道上所处的位置也会靠前一些。而越靠近内侧的跑道选手,相对位置越靠后,基本上过了最后一个弯道,各个选手之间才差不多重新拉回到一个水平线上。

    而跑200米本身全程是属于全力加速状态,尤其是过弯道,身体略有倾斜,本来重心就有偏,被人这么稍微一碰,直接就摔到了

    此时200米的弯道区,直接摔倒的选手就有456三个道次,而且第三道的选手在苏祖摔倒后,也有了一个避让的动作,打了个趔趄,总算没有跟着一起撞上,但影响成绩是肯定的了。

    整个五台山体育馆内一时哗然,在跑步比赛中摔倒的情况不少见,但多数是单人摔倒,尤其是在压线的时候,身体重心前倾,立足不稳,像这种在跑步过程中,连带影响了好几个人的摔倒,还是比较少见。连续的摔倒效应出现最多的一般是在自行车比赛当中,一个人翻车,可能造成后面一堆人跟着撞上去翻车。

    但比赛并没有停下,没有受到影响的选手依旧快速地弯道进直道,朝着终点跑去。

    苏祖站起身后愣了愣神,一时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转头望去,第五道的选手跟他一样,摔了一跤后,已经站了起来,只有第六道的那位造成几人一起摔倒的那名选手躺在地上,汗如雨下,满脸的痛苦之色,正抱着大腿在地上打滚。

    “肌肉拉伤了?”

    苏祖第一个划过这个念头,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中,尤其是在起步的前几十米,从静止到身体最快的速度爆发,肌肉很容易在这个阶段被拉伤。

    苏祖起身后,还想过去查看一下这位选手的状态,而此时旁边已经有工作人员快速地冲了过来,将他隔开。

    “你受伤了。”

    跑过来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大学生志愿者或者是刚毕业年轻的助理裁判之类,人挺年轻的,看到苏祖还想走到那名受伤选手身边,急忙将他拦住。

    这种比赛出现异常状况,将比赛的选手分开一般是最正确手段,防止的就是有些运动员被人有意或者无意影响比赛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过激行为。

    “你受伤了。”工作人员拦住了苏祖,让他退后两步,又再次说了一遍。

    “啊?!”苏祖微微有些疑惑。

    “你受伤了。”

    直到这名工作人员说了第三遍,苏祖才听清了对方在讲什么。

    低头看了自己一眼,才发现右腿的膝盖和掌根、手肘一些地方,都血淋淋一片,是方才摔倒后身体粗粝的橡胶跑道上摩擦受到的伤害。

    只是他从心理到生理上,还处于完全在赛跑的竞技状态中,一时间根本没有感觉。

    此时场边各队的教练和中运会大会的卫生处人员都已经朝这边涌了过来。抬着担架和背着医护箱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了那名趟在地上疼得汗水涔涔的选手面前。

    在一群人中,李志忠更是跑得脚步飞快,向来稳坐钓鱼台的淡定气度也不知丢到哪个爪哇岛上去了。

    “眼睛,看着我。”

    一见到苏祖,李志忠大气都没来得喘,伸手将那名拦在苏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