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629章

鉴宝人生-第629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琛说道:“其实,这包浆液虽然是高科技的手段,只要把瓷器用它泡一泡,或者麻烦一点,定时瓷器的表面涂抹一点,基本可以做出以假乱真的效果。但假的就是假的,和真正的包浆是有差别的。”

    “真正的包浆细腻、滑润,幽光沉静,用手电照上去,看着也比较自然,但用包浆液做旧,虽然看出来和真品差不多,但在光线的表现上却和真品有些细微的差别。这一点,只要拿一件真品对比一下就行了。”

    听到这里,潘彬连忙去旁边的博古柜上拿了一只明晚期民窑青花瓷,东西不贵,但上面的包浆比较厚重,随后他用手电分别一照,两相一对比,果然他和卢传佑都发现了其中的一点细微的差别。

    见此情形,楚琛又接着说道:“除了这一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说起来简单的鉴别方法。咱们知道,釉面的包浆越好,手感就越丝滑柔润,细爽暖软似有弹性。但用包浆液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对有经验的人来说,如果瓷器是用包浆液做的旧,很可能不用看,就能判断出东西的真伪。”

    听了楚琛的解释,潘彬感叹道“看来,还是我的经验不足啊!还是小楚你厉害!”

    楚琛连忙摆了摆手:“潘老,我这也不过是照本宣科,把我师傅那里的资料读一遍而已,如果让我通过包浆的手感来辨别包浆的真伪,我肯定是办不到的。”

    事实上,楚琛还真能够通过手感判断出包浆的真伪,但这是由于他现在已经快要突破人体极限的身体,以及过目不忘的本领,在上手过无数古玩之后,才能够办到的。

    如果楚琛说自己能够凭手感判断包浆的真伪,潘彬他们很可能不是觉得他在吹牛,就是认为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了。毕竟他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已,哪怕他的天赋再好,也很难办得到。

    与其这样,楚琛还不如藏下拙,除了不想费口舌,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就像楚琛想的那样,潘彬和卢传佑都觉得这才正常,不过,这也让他们对楚琛能够拜刘老为师感到非常羡慕。这古玩想要学的好,有没有名师的教导太重要了,如果他们当时踏入这一行的时候,也能够拜一位名师,很可能成就比现在高多了。

    当然,就算有了名师,能够在楚琛这点年纪,就拥有这么好的眼力,也不是光有天赋就行的,因此,他们心里对楚琛多少也有些佩服。

    这时,卢传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连忙问道:“老潘,这一对兔毫盏你是从哪得来的?是市场上,还是淘宅子?”

    潘彬笑道:“你也知道我一般来市场比较晚,如果市场上有这样的好东西,哪还轮的到我啊!不过,这也不是淘宅子得来的,而是有位长相憨厚老实的中年人上门卖给我的。”

    楚琛连忙问道:“潘老,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潘彬回忆道:“上个星期天中午的时候,我刚吃了饭,他就风尘仆仆的到店里来了,说什么家里有困难,急需用钱,想把东西卖了换钱。当时我看东西不错,而且当时我也不知道包浆液的事情,看着比较自然,一点没注意就买下来了。”

    楚琛问道:“潘老,那您还记得中年人的样子吗?”

    潘彬点头道:“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挺深的,那人的模样我现在都还记得,不过我现在回起起来,他的胡子看起来好像是假的,可能和真人会有误差。”

    “这事就让专业人事来操心就行了。”

    楚琛呵呵一笑,就给刘老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刘老告诉他,会马上派人过来画一幅中年人的画像,并让他对潘彬表示感谢。

    潘彬闻言,笑着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

    这时,卢传佑问道:“老潘,这对兔毫盏你到底花了多少钱啊?”

    “一万整。”潘彬竖起了食指比划了一下。

    卢传佑很惊讶:“不是吧,这么贵?你不会又是同情心泛滥了吧?”

    潘彬以前确实有过因为同情别人的遭遇,就花了比较高的价钱,把东西买下来的经历,而且还不止一次,为此,他没赚到钱不说,还稍稍亏了一点。因此,卢传佑就觉得,这次潘彬估计又犯了次傻。

    潘彬哭笑不得的说道:“我是那种不动脑子的人吗?对,我以前确实高价买过几件东西,但那是因为我看好那些东西的收藏价值,那些东西到现在可已经给了我不少的收益了。至于这对兔毫盏,那是你知道介。休窑的价值。”

    “如今的介。休窑存世真品极少,精品更是不多见,这些精品毫不逊色于定窑、钧窑的精品,对懂行的人来说,每件都价值不菲,是收藏家趋之若鹜的珍稀物品。”

    卢传佑听了这番话,说道:“那你的意思是说,这对兔毫盏价值超过一万喽?”

    “当然,至少得一万五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章  踩雷的年轻人

    对经常捡大漏的楚琛来说,一件东西转手赚五千,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对普通人来说,哪怕是开了古玩店的潘彬,能够转手就赚了一千块钱的东西,也是比较少的,因此,能够以一万的价钱买下这对兔毫盏,已经算很不错了。

    卢传佑狡黠一笑道:“老潘,那这对兔毫盏你准备怎么处理啊?”

    潘彬闻言嗤笑了一声,说道:“老卢,你不就是想打我脸吗?我告诉你,这对兔毫盏如果最后证实确实是用不法手段得来的,那我二话不说,立马捐掉!”

    听潘彬这么说,卢传佑反而有些尴尬了,如果真是因为他的一句话,让潘彬把东西给捐了,那他得多不好意思!

    “呐呐呐!”于是,卢传佑虚点了潘彬几下,说道:“你这家伙就是这么无趣,不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嘛,至于这么极端吗?你这样,我下次都不敢来见你了。”

    潘彬脸上带着揶揄的笑容,说道:“你能跟我开玩笑,我难道就不能给你开玩笑了?实话告诉你,其实我在发现这对兔毫盏有问题的时候,已经就这么决定了,你难道还以为是你的原因啊!”

    卢传佑听他这么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笑道:“真是看不出来啊,就你这死板的性格,现在居然也会开起玩笑啦!”

    潘彬笑道:“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你这家伙接触多了,就算不会也变会了……”

    玩笑过后。潘彬就跟楚琛打了声招呼,进里屋拿了几件他先前说的精品瓷器出来。让楚琛挑选。

    几件瓷器确实都比较精美,楚琛都比较中意。不过这些都算是潘彬压箱底的物件,他也不好意思都买下来,于是就在其中挑选了两件。当然,潘彬也给了楚琛很大的优惠。

    正当楚琛和潘彬完成了交易,刘老电话里说的办案人员也赶到了……

    …………

    转眼间,楚琛回到京城已经三天了,期间,他除了处理了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其他时间。不是在别墅,就是在古玩店呆着,到也挺轻松自在。

    不过,有两件事情,还是让楚琛有些苦恼,一件是关系着烛台下落的那位,也不知道是躲起来了,还是遇到了什么危险,反正是杳无音信。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那间四合院了,楚琛回京的那天,那位老太太到是打过电话给他,说她的妹妹还是坚持要把四合院转赠给别人。随后说了一些抱歉的话,就挂了电话,让楚琛连问受赠方是谁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件事情都挺让楚琛苦恼的。但暂时除了等待这两件事情也没什么好办法可想,总不能让他去医院逼那位四合院的主人。把房子卖给他吧?

    好在,楚琛性格还算豁达。既然事情暂时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先放在一边再说,把两件糟心事一直放在心里,从而败坏自己的心情那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在字都发现的那个团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劲还是怎么,主要人物突然就销声匿迹了,这让刘老很是生气,下命令一定要找到蛛丝马迹,把这伙人尽快抓捕归案。

    星期四一早,吴可去公司上班,楚琛则带着吴叔前往古玩店。

    一路上,吴叔颇有兴致的和楚琛讨论着那盏月影灯。自从吴叔见到了那盏神奇的月影灯之后,就对它起了浓厚的兴趣,天天没事就研究这盏月影灯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就好像小孩子遇到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玩具一般,一定要研究个透彻才行。

    对于这一点,楚琛除了有些好奇之外,也是大力支持的。老年人嘛,平时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也是好事。因此,他只是让吴叔平时注意休息,别太劳累就行了。

    古玩店里也没什么事情,楚琛先是和顾琦飞以及谷建明两人,交流了一会雕刻方面的心得。随后,想到自己好久没去市场淘宝了,他就和大家打了声招呼,走出了大门。

    来到隔壁的市场,看到自己熟悉的场景,楚琛觉得倍感亲切,一路上,不是和熟人打个招呼,就是蹲下身,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期间,他并没有用上异能,完全凭着自己的眼力,没一会就淘换到了两件自己中意的小玩意儿。

    最后,用异能一看,两样东西都是真品,这让他心情大好。

    逛着逛着,楚琛就来到一家专卖杂项物品的摊位前,老板楚琛也认识,大家都叫他锤子,他这个锤子,是一锤子买卖当中的锤子,个中含义,想必也不用多解释了。

    说实在的,楚琛平时不怎么喜欢和锤子这种人打交道,今天也是因为他被锤子摊位上的一对鸽哨给吸引住了,这才和锤子打了招呼。

    两人毫无营养的寒暄了几句,随后楚琛就拿起鸽哨看了起来。

    鸽哨又名鸽铃,属于一种民间风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国有不少地方都能制作鸽哨,而京城的鸽哨制作水平无论声响效果还是品种类型,都算是比较精致的,这与京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制造鸽哨的主要材料有苇、竹、葫芦、瓢。除了以上原料外,还有用象牙或虬角做哨口,用银杏、桂圆、荔枝、莲子等果壳做哨肚的,这些鸽哨因为材质和分量的关系,样子虽名贵新奇,效果却不一定好。

    楚琛看上的这对鸽哨是葫芦类鸽哨,其是以细腰葫芦的底肚为主体,将细腰切断处的孔开大,再用圆片覆盖其上,胶粘牢固。这圆片通称“葫芦口”,葫芦口及两侧常安小崽。小崽以三对六枚为常式,一对安在宽大哨口之前,称“门崽”,两对分安在葫芦口两侧。

    鸽哨以对计,两枚葫芦肚力求高矮相似,大小相同,因此购得葫芦以千计,从中才能选配成对葫芦肚。但葫芦天生,大小很难完全一致,因此,每枚鸽哨的哨音也高低不同。这样的组合无论在外形还是内在音色上,都极富韵律感。

    楚琛手中的这对葫芦鸽哨大小相差不大,保存完好,表面均漆黄色,哨口后额(即哨口的上部,通称“后脑门”)圆浑,一顺而下,殆取流线型之意,与音响虽关系不大,但可减少气流阻力,减轻飞鸽负荷。

    鸽哨底刻“文”字,“文”字作者姓陶名佐文,他制哨考虑周详,是民国京城的制哨名家。

    这样的名家制哨,能够完好的保存到现在,算是比较难得的东西,不过可惜的是就这么一对,如果有几对的话,那价值就高了,现在就一对的话,估计也就值个几千块钱而已。

    正当楚琛在那打量着手中的鸽哨时,一位二十多岁,穿着一身高档服饰的年轻人,就站到了楚琛旁边,随后蹲下身,拿起了摊位上的一只青花小笔筒,左瞧瞧,右看看,看上去好像挺喜欢的。

    锤子见年轻人有意,便开始说这笔筒如何精美,年轻人如何识货云云,如果年轻人要的话,五千块钱就出手。

    说实话,从那年轻人的样子,就能感觉的出他对青花瓷的研究应该还只是刚刚入门而已,所以一时间吃不准这只笔筒的真假。

    正在年轻人踌躇之际,旁边过来一名顾客模样的男子,在年轻人身旁观看小摊的藏品,忽然他就指着年轻人手中的笔筒说道:“这只笔筒看上去颇具些韵味,挺像真东西的,小哥,问句冒昧的话,能不能让我看看?”

    楚琛见此情形,暗自一笑,这男子其实他也有些印象,平时时不时的会给锤子做托,估计今天看到年轻人可能比较有钱,又准备要给这年轻人“上”一课了。

    古玩买卖和下棋一样,都讲究君子不语,因此,楚琛明知道其中有问题,他也不会多说,毕竟谁都是从这一步过来的,既然想踏入这一行,就应该要有踩雷的觉悟。

    年轻人是十足的新人,他根本就没多想,便把笔筒给男子观看,而且还是直接递给了男子,一点都不担心男子没拿稳笔筒,不小心给摔了。

    男子看了一会,就惊呼:“果然是好东西,老板这个笔筒你要多少钱才出手?”

    锤子比划了一下,说五千,那男子当即拍板,说东西他要了。

    这时锤子面露难色,说:“这位老板,这笔筒是这位先生先看上的,我实在不好卖给您啊。”

    那个男子马上转向年轻人,作揖请求道:“这位小哥,这只笔筒我真得十分的喜欢,不知你能否让给我呢?”

    年轻人本来正在犹豫不决,见那男子这种表现,心里有些激动的想,看来这只笔筒确实是真的,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碰上一个漏,不捡白不捡,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嘛!

    于是他便对那男子说道:“这位大哥,十分抱歉,这只笔筒我也十分喜欢,而且也已经和老板商定了,实在是不能让给您了。”

    那男子听了这话就长叹了口气,表情显得很失望,随后便继续观看小摊上的物品。(未完待续……)

    PS:感谢“揽月破军”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二章  踩雷的年轻人(续)

    这时,年轻人好像福临心至,突然意识到其中会不会有问题,就皱起了眉头,连忙又把手上的笔筒仔细观察了一遍,却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随后,他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