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搀扶自己的命运 >

第14章

搀扶自己的命运-第14章

小说: 搀扶自己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公司在生产品种上,也不直接与美国对抗,也是采取〃避实就虚〃、〃击其要害〃的策略。6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公司都在全力研究生产大型豪华的汽车,过去美国人确是偏爱这类汽车,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又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丰田公司马上注意到人们消费观念的这一变化。于是,丰田公司瞄准美国公司这一空档,调整了后一段时期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了一批美国式小汽车,受到顾客欢迎,一举打开销路,接着,各种日本小汽车相继涌入美国市场。这时,底特律还是忙于生产新式大型轿车,对来自日本的攻势既没有防御,也没有阻击或迎战,结果失掉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处境艰难。而日本却使自己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起来,它一步步的吞掉美国的汽车市场,很快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常言道:〃蛇打七寸狼打腰。〃一个企业要占领某个市场,击败某个对手,就要选其最要命的地方下手。哪里是要害之处呢?答曰:市场空缺、对手之虚。

    

搀扶自己的命运 第8章 第八种信念

    信念是成功的灵魂。拥有信念,心中的太阳永远不落。信念让商品展翅高飞财源滚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洪老典是台南善化人。家境贫寒的他无力付担学费,只有初中学历,为了生存,他考进铁路局,他不断努力,终于在3年后,20岁的他当上了火车司机。

    空余时间,他开始向商界发展,与几个朋友在高雄合伙作生意,几年下来,他居然在百货上做出了点小成绩,并在首次推出洗衣粉时,与朋友合作做代销。

    起初,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及消费者对洗衣粉缺少了解,销售工作非常难做。为了提高销售额打开市场,他特意跑到台北的洗衣粉厂,虚心学习有关洗衣粉的各种知识和技术,使他在推销时得心应手得多。

    两年后,在利台公司的所有经销商中,洪老典的成绩最为突出。由于洪老典在销售方面显示的专长,而且当时正是利台公司用人之际,庄万联考虑成熟后,便邀请洪老典出任业务经理,负责销售工作,共同开创利台洗衣粉的天下。

    加入利台后,洪老典认为只向洗衣店和经销商推销洗衣粉获利太少。无法进一步扩展到面。于是,他向庄万联提议,组织利台广告车队,以送样品示范的方式,到全岛各大小城镇去直接推销。

    庄万联也参加了车队的首次宣传,并像宣传员一样发传单、发样品,这样的举动震动了洪老典,他想,身为总经理的庄万联都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偷懒,所以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即妻子分娩,也没有离开公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洪老典采用的这种直接推销方式,具体而又生动,其效果比影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还要显著。慢地,岛上的消费者逐渐接受并改用这种洗衣粉。1958年,利台公司的洗衣粉销售量为数百箱,两年后又提高到2000箱,后来又增至7000多箱,年销售量达300万磅以上。

    长年累月的推销工作,使洪老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利台公司洗衣粉的销量逐年增加、利润越来越高的大好时机,台湾『政府』开始鼓励外人来台投资。当时的世界清洁剂大王……美国宝碱公司决定在台湾投资办厂,这对利台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危机。

    因为宝碱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而且拥有先进的技术,利台公司无论在哪方面都难以与之抗衡。1962年,由『政府』财经投资部门协调,利台公司和宝碱公司签订城下之约,商定加工与出售事宜。合同规定,宝碱公司在订约三年内,可以按公平计算方式购买利台工厂,但是,如果三年内不买,宝碱必须立即退出台湾市场。

    不曾想,有意独占台湾洗衣粉市场的宝碱公司在两年之内就买下了利台,并提出了一个相当苛刻的条件,就是利台所有的董事三年内不得在台湾制造和贩卖洗衣粉。被『逼』无奈的庄万联只得另外组织了利泰企业公司,他把这一公司交给洪老典经营,自己则带着一部分股东和技术人员,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去另谋生路。

    利泰公司成立后,由于三年内没有生产洗衣粉的权利,只能被迫作为宝碱公司汰渍洗衣粉的总代理。三年后,也就是1967年,在洪老典的提议和劝说下,在新加坡已有相当发展的庄万联卷土重来,与洪老典等股东联合创办了国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仍由洪老典任总经理。决定与宝碱公司再做竞争。

    国联工业公司投资新台币2100万元,创造了占地面积达5000多坪的工厂。从工厂的建立到投产,行动这迅速令人赞叹不已。

    为了战胜宝碱,以雪吞并之耻辱,国联公司全体员工每天7点半全部集合,高唱国联之歌,做完早『操』,然后才正式上班,每天过着军营般的生活。身为总经理的洪老典更是走在员工的前列,竭尽全力,他给自己立下誓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洪老典充分发挥自己在产品经销方面的优势,计划三年内不赚钱,而是花大本钱做广告宣传活动,以夺回市场。

    国联工业公司成立之初,借助在台湾岛内已有的八个经销商的力量来打开洗衣粉市场。一年后,经销商的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国联的要求,于是,在台湾南北两地各设立业务管理部,直接负责产品的推销工作。管理部成立以后,效果很不错,洪老典立即加以推广,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增设了四个分公司。

    洪老典的这种直接的经销策略频频奏效,国联产品迅速占领了台湾的大片市场。尽管台湾洗衣粉市场竞争无比激烈,国联公司的产品还是以锐不可挡之势遍及台湾各地,在短短三年内就突破了最初定下的在五年内销售量达到每年3000万磅的目标。

    由于公司没有占主导地位的大股东,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洪老典拟定了〃五年以上年资的员工可成为公司的股东〃的奖励制度。为使决策准确无误,洪老典还组绢成立了国联的最高决策机构……业务检讨会。业务检讨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业务目标与原则。他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利,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使各部门协调,有序工作,从而使整个公司井井有条,像一部后劲十足的车子奔向胜利的前方。

    由于洪老典的得力领导,国联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利润也日益递增。与此同时,宝碱公司在台湾经营洗衣粉的利润则连连下降,在利台被宝碱吞并后的9年,宝碱公司不得不退出台湾市场。

    吞并之仇已报,国联工业公司从董事长到一般员工,上上下下一片欢呼雀跃。但他们并不就此止步,继续以新的姿态迈向新的历程。

    1973年,洪老典特地成立了国和传播公司,专门负责国联产品的推销工作,他自己亲自担任传播公司的董事长。

    1974年6月,国联推出第一项相关『性』的新产品……白兰香皂。

    成功地推出白兰香皂后,洪老典马不停足,又陆续推出白兰去污粉、漂白粉、花『露』香皂等新产品,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977年,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0亿元大关,清洁剂及香皂产量增加到5万多吨。在当年台湾的同行业中,产销量均居第一。1983年时,公司的营业额翻了将近一番,达到19?37亿元,在同行业中更是遥遥领先。

    国联的发展史,就是洪老典的奋斗史。今天,国联已经是台湾巨型企业的成功典范,尤其是〃白兰〃商标,早已家喻户晓。国联成了台湾日用清洁剂业的泰斗,洪老典在台湾工商业界的声望越来越高,被称为台湾工商业界的一员猛将。

    看了他的奋斗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结论,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但需要灵活的头脑,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全力的配合,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要不断为自己制订目标,并用尽全力去实现他,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苹果〃的启示

    众所周知,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使他有了万有引力定律,对于纽约工商界巨头之一的菲考福来说,苹果带他进入了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圈,并给他以成功的启迪。

    菲考福16岁时开始帮父亲做生意,他在曼哈顿照看一家行李店。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菲考福从店里出来,准备回家吃晚饭。在马路的一个拐角处,他看见很多人围着一个卖苹果的小贩,他十分好奇,便凑上前去,一问才知道,大家在抢着买便宜苹果。只听那小商贩不停地咕着:〃要回家边,按本钱卖啦,每个5分。〃菲考福觉得没什么好看的,继续朝家的方向走去。

    快到家时,他经过老查德的水果摊,看见摊上有苹果,就忍不住开口问:〃这种苹果多少钱一个?〃

    老查德很喜欢菲考福,知道他也很难得才买个苹果吃,便笑着说:〃别人买都是6分,你要吃,我照本钱卖,4分钱就可以了。〃

    〃这种苹果您批发来只要4分钱?〃菲考福有点不相信,可那个小贩却说本钱是5分钱,难道他们的进价不一样?他暗自琢磨着。

    此时,菲考福满脑子想的都是苹果价格的贵贱问题,老查德摊前的冷清和小商贩生意的红火对比实在太强烈了,如果那个小商贩以5分的价每天卖出50个,就可以赚50分,而老查德只能卖出10个,按6分钱一个卖,才赚20分。

    此后,卖苹果给他的启示使他久久不能忘记,那时他就知道,开店需要薄利多销。

    20岁,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开店的年龄了,尽管菲考福的父亲并不这样想。可他的朋友们却愿意帮他的忙,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在布鲁克林区开了第一家廉价商店。

    菲考福提出的口号是:〃价钱要比别人的便宜,商品要比别人的齐全。〃前者做起来比较容易,后者做起来就难了。有时难免会出现满足不了顾客需要的时候。每当这时,菲考福就要求店员记下顾客原电话或住址,并立即告诉业务经理进货。货进店,马上通知顾客:〃你要的xx商品,我们已经替你准备好了。〃也许对方会很歉意地回答说:〃对不起,我已经在别的商店买了。〃这并没什么关系,菲考福的目的并不在于这卖掉什么,而是为了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以获得宝贵的商业信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能得到如此的重视,有谁不愿意到菲考福的店看看呢?

    菲考福经常巡视现场,喜欢到营业南场走来走去,看顾客怎样买东西,注意店员接待顾客时的态度及言谈举止。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研究顾客的购买习惯,以出台各种方便顾客的办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店员的工作,以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凭借着优秀的服务管理,菲考福的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到1966年,他就拥有了43家商店,年营业额跃升为7?5亿美元。他的分公司遍布康涅狄克州及密苏里州。

    菲考福与众不同的经营原则也颇耐人寻味,这些经营原则与他的成功不无关联。他的经营原则主要有三条。

    首先,在一个商店里,同样的商品卖涨不卖跌。

    他总是让顾客有种占了便宜的感觉,这样才能让顾客不断地光顾他的店。

    看到此,你也许心存疑虑:搞零售业务,难免有一些积压的商品,按照他的方法,滞销品怎么办?对待滞销品,他也有办法,一是把它们批发给小商贩;一是另开廉价品部,但在售前要特别标明……〃如有『毛』病,恕不退换。〃

    其次,以新颖别致的布置吸引来往的行人并最终让他买东西。

    第三,任何店员都不能强行推销商品

    菲考福给公司下属的商店规定,只要顾客说某种商品不好,店员要马上说:〃那就再换一种看看。〃决不能跟顾客唱反调。他始终要求店员要以顾客的短期以及长期利益为重,不仅要看他今天买不买东西,更要看他以后买不买东西,不得做任何有害于顾客的事,要时刻维护公司形象及名誉。

    菲考福的这三条经营原则看似普普通通,便它们对公司的商誉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菲考福在功成名就后,做了一件全纽约人都意想不到的事,这就是把公司合并到巴辛尼的公司之中。就当时的情形而论,菲考福在工商界的声望并不亚于巴辛尼,他所经营的科威蒂公司,其规模也不小于巴辛尼的斯马达公司。

    但是,菲考福自有自己的理由。他说:〃我是个商人,只懂得做生意,不懂得管理,有时,一些突发事情弄得我不知所措,穷于应付。〃他所说的应付不了的事主要是人事方的安排。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就有意把公司交给别人去管理。

    恰巧此时,巴辛尼来访。在人事管理方面,巴辛尼是老手,菲考福相信没有人敢在巴辛尼面前兴风作浪。经过蹉商,双方达成协议,菲考福的公司合并到巴辛尼的公司之中,菲考福仍然负责科威蒂公司的经营。

    面对众人原不解,菲考福解释说:〃有很多人说我替自己找了一位老板是不明智之举,但是,我感到现在能无忧无虑地发挥我的特长。在管理事物方面,我一点也不心烦,巴辛尼的一句话要比我讲十句话还顶用。〃

    其实就是这样,人若想顺利地达到成功的顶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扬长避短,才是捷径。而临选择,不要管其它人的做法,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当然应该是对的,就能顺利闯过难关。成功需要遗传?

    基因可以遗传,经商的头脑与挑战困难的勇气能遗传吗?克莱门提·史东会给我们答案。

    史东生于1902年5月4日的美国,父亲早亡,只有他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