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恬喜嫁 >

第76章

欢恬喜嫁-第76章

小说: 欢恬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忙生活中极少亮点。

    原还想着,这次回了京城,怎么也要问明了那位“兄台”的身份,再与之把酒言欢。

    却没想到,原本他所以为的“兄台”竟然会是故人。

    要说这五年来,在沈熙心里占比重最多的几个人,除了他的母亲安阳郡主之外,也就是这位意外认识的兄台,以及救了他两次,而且还说了那些对他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的话的徐玉见了。

    安阳郡主因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下落,五年来都没与他有过任何的联系。

    至于其他两人……

    沈熙养了只叫恬恬的兔子。

    沈熙时常与那位巧合之下认识的兄台通信。

    五年的时间,沈熙一步一步逼迫着自己从一个被宠得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走到了如今这样的程度,如果不是每次见到那只叫恬恬的兔子都能想到那个有同样名字的小姑娘,如果不是时常还能从那位没见过面的密友处得到一些慰藉……

    沈熙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

    只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原来,这在他心里极为重要的两个人,竟然是同一人。

    这叫沈熙如何能不惊喜?

    所以,他才会主动去与姜伯羡攀了交情,又诓着姜伯羡邀了他去姜家作客,还趁着去姜家作客的机会不惜翻墙爬树的,只是为了去看徐玉见一眼。

    他与徐玉见说的那句“为了见你”,却是一点也不假。

    想到那天的情景,沈熙又忍不住轻轻摩挲着手指。

    那手指上,似乎还残留着当时的温润与滑腻。

    沈熙甚至耳根都微微有些发热。

    他长到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与女子如此亲近。

    不过……

    感觉似乎还不错。

    这样一想,沈熙不由自主的就有些想见到那个小姑娘了。

    嗯,五年过去了,她好像已经从小姑娘长成大姑娘了。

    于是,他顺着元宵那极得他心的话,很是严肃认真地点了点头,又在扑扑额头上抚了抚,“元宵说得对,天天好吃好喝的喂着你,总得让你做些贡献才是。”

    元宵已经极有脸色的准备好了笔墨。

    沈熙执笔。

    应该写些什么呢?

    嗯,就写些有趣的琐事好了。

    等到写完信,又将之塞进扑扑脚上的竹筒里。

    扑扑极为欢快的拍拍翅膀离开了郡王府。

    但沈熙却觉得,他心里那自从上次见了徐玉见之后就一直存在着的淡淡的渴望,却半点也没有消失的迹象。

    “咳,”他咳了声嗽,特意往元宵那里看了一眼,“最近京城里可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吗?”

    至于汤圆?

    这种一点也不会揣摸主子意思的小厮,要了也就只有个放在身边看看他能有多蠢的作用了。

    元宵也确实没有辜负沈熙的信任。

    只听沈熙这么一个话头,元宵就知道沈熙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了,他先是将这几天得到的消息仔细在脑中过滤了一遍,然后道:“回主子,最近京城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新鲜事发生,不过武定侯府的五姑娘那里却是发生了一件与主子还有些关系的事,五姑娘最近可没少为了这件事而伤神,现在都躲到了京郊的庄子上去了,五姑娘当初可是救过主子的,小的觉得主子怎么着也该关心一下这件事!”

    元宵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

第172章

    汤圆看看沈熙,又看看元宵。

    他总觉得,他有些不懂主子和元宵在说什么。

    沈熙直接就无视了这个愚笨不堪的小厮,颇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那……徐府的五姑娘,这次是遇着什么烦心事了?”

    元宵将王氏想逼了徐玉见插手沈熙拧着不肯回国公府的事说了一遍,最后道:“为了这事,侯府的老太太都气病了,今儿一早就领着五姑娘一起去了京郊灵华山下的庄子上养病。”

    沈熙听了面上便泛了些冷色。

    王氏说不动安阳郡主,也说不动他,却是打起了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人的主意。

    沈熙沉默了片刻,又问:“那件事调查得如何了?”

    说着“那件事”,沈熙的脸色冰冷得仿佛随时都能刮下一层霜来。

    这,大概才是经历了这五年之后,沈熙真正的模样吧。

    提到这个,汤圆也收起了那一脸的疑惑,沉声道:“回主子,已经调查得差不多了,若是将咱们调查到的这些呈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也定不会因为国公府而申斥于您的,不过,若是皇上知晓这些……”

    沈熙也知道汤圆的疑惑。

    但他扬了扬唇,略有些讽刺地道:“你以为,皇上真的对成国公府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若真是如此,我这位皇帝舅舅,当年又如何能从几个兄弟之中杀出重围,最后夺得皇位?”

    如今在位的景泰帝,是当今华太后的次子。

    华太后当年并不得先皇乾德帝的宠,但因为祖宗传下来的立嫡的规矩,仍立了华太后的长子为太子,也就是如今人们口中的明华太子了。

    在寻常的后宅之中,自然是母以子为贵,但在宫里,却是子以母为贵,若非如此,当时并不如何得乾德帝喜欢的明华太子是绝不可能获封太子的。

    原本,明华太子既然已经成了太子,只要他自己不出什么昏招,就绝对能顺利继承皇位,但谁能想到明华太子确实没有走错路,但他却没能等到继承皇位,就早早的因为一场突来的重病而亡了。

    太子薨了,对当时的其他几位皇子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这意味着原本绝无可能坐上那把龙椅的他们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于是,几位皇子各自携了自己的拥趸,将朝堂都搞得乌烟瘴气的。

    在那时,如今的景泰帝,算是几位皇子之中最小,亦最势弱的一位。

    但谁能想到,这最不惹人注意的一个,竟然能一步步杀出重围,最后坐上了所有皇子都想坐的那把椅子。

    景泰帝的手段,由此就可见一斑了。

    汤圆听了沈熙的话就是一愣。

    如果说,景泰帝早就对成国公府的事一清二楚,那么,当初自家主子,又怎么可能差点丧命于一个丫环出身的姨娘手里?

    沈熙能看出来汤圆在疑惑什么,对此却不置一词。

    他如今是穆宗一脉唯一的男丁,就算他不姓慕,但皇室又如何可能不警惕着他?

    就算穆宗之事离着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民间可也一直没断过安宗一脉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言论。

    这样的话听多了,景泰帝若是对他没有任何的防备才怪。

    景泰帝在成国公府不可能没有人,当初桃姨娘算计着想要沈熙的命的事,景泰帝只怕也八成都是知道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制止?

    呵。

    沈熙一死,穆宗一脉除了安阳郡主之后就再无任何血脉了,以安阳郡主与沈兆临之间的关系,若沈熙真的出了事,又哪里还有可能生下另一个儿子?

    一个无子的郡主,就算流着穆宗一脉的血,在景泰帝眼中,又能值当什么?

    如此不用自己动手,也不会招来任何非议就能让穆宗一脉的血脉断绝,景泰帝又如何会制止?

    就是那些辽城的百姓,真要闹起来了,直接将罪魁祸首推出去,不也就行了?

    沈熙猜想,这大概就是景泰帝当时的想法了吧。

    景泰帝既然将成国公府的事看在了眼里,自然也能知道更多。

    沈熙查到的那些,又哪里有意外?

    就算他不把这些送到景泰帝眼前,想必景泰帝也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声张出来而已。

    想到这些,沈熙道:“将查到的这些都整理出来,我要立刻进宫将这些呈给皇上。”

    汤圆立即应了“是”。

    吩咐完这些,沈熙话题又是一转,面上的神色变得轻松了起来,“将这些交给皇上之后,我也该出门避避风头,等到咱们回来,想必皇上也能给个处置了才是。”

    汤圆和元宵低头应诺。

    然后,沈熙看似不经意地道:“我的私产里,灵华山脚下,也有一个庄子吧?”

    元宵第一时间就应道:“回主子的话,主子名下确实有一个位于灵华山脚的庄子。”

    沈熙很是满意地点头,“听说灵华山的秋菊之美名扬京城,现在正好也快至重阳了,那就选了这个庄子住上几日吧。”

    元宵点头,已经在心里思索要如何安排这次的行程了。

    但汤圆却一脸疑惑地看了看自家主子,又看了看元宵。

    “主子……”汤圆很是不解,“小的怎么不记得,主子名下还有一个位于灵华山脚的庄……”

    汤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元宵一把捂了嘴。

    元宵面色不变,朝着沈熙躬身一礼,“主子,小的这就下去安排去庄子上小住的事。”

    然后不由分说拖着汤圆就往外走,只留下汤圆的呜咽声。

    直到出了院子,元宵才松了手。

    汤圆先是狠狠吸了两口气,然后一脸愤怒地瞪着元宵,“元宵,咱们好歹也一起额侍候了主子这么多年,怎么着也有些情分了吧,你这是哪里看我不顺眼想当着主子的面捂死我?”

    元宵用着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着汤圆。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汤圆都服侍了主子这么多年,竟然还不会看主子的眼色。

    在汤圆肩上拍了拍,元宵一脸同情地道:“汤圆,你知道你以后会怎么死吗?”

第173章

    汤圆傻傻地看向元宵。

    他怎么有些不明白元宵这是在说什么?

    元宵又摇了摇头,“一定是蠢死的。”

    说完就再不理会汤圆,只摇着头往外走。

    汤圆这下能明白元宵这是在说他蠢了,不过他还是不明白啊。

    “明明主子名下就没有位于灵华山脚下的庄子啊,怎么着你现在还敢欺瞒于主子了?”汤圆追上去,嘴里还在嘀咕。

    元宵这次干脆就不理他了。

    今天没有,难道明天还不能有了?

    若真是如此,那主子还要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有什么用?

    ……

    徐玉见被锦年和锦华搀扶着下了马车。

    灵华山脚下的这处庄子,是姜氏当年出嫁时的嫁妆。

    庄子有四百多亩田地,而且还都是极为肥沃的地,每年的出产极为喜人,离着京城又近,是贺氏当年千挑万选才作为陪嫁给了姜氏的。

    徐玉见对这庄子并不陌生。

    前面几世,徐家的境况极为不好,生活在武定侯府里的人自然也活得极为压抑,徐玉见就不只一次的被姜氏领着在这庄子上小住。

    甚至,在侯府最艰难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侯府众人的嚼用,都还是靠着姜氏这个庄子的出产撑过来的。

    不过,这次重生之后,徐玉见还是第一次到庄子上来。

    先将这极为熟悉的庄子打量了一番,确认与她记忆之中并无二致,徐玉见这才到了老太太所乘的马车前,就着已经被珊瑚掀开的帘子朝里面伸出手。

    “祖母,已经到了。”徐玉见轻声道。

    老太太扶着徐玉见的手下了马车。

    这时庄头已经领着庄子里的人候在了门口。

    庄头夫妇都是姜氏的陪房,都是四十多岁的模样,被人称作是张管事和姚嬷嬷。

    见着老太太和徐玉见,张管事领着一众人向着两人磕了头,待老太太唤起了才重新站起来,极为恭敬地道:“小的见过老太太,见过五姑娘。”

    老太太到底上了年纪,坐了快两个时辰的马车,面上已经泛了疲色。

    徐玉见看在眼里,便扭头与张管事夫妇说话,“张管事和姚嬷嬷是吧?母亲时常也与我提起过二位,这庄子被照看得如此好,也多亏了二位。”

    张管事夫妇听得心里一喜,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

    他们在外管着庄子,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年终的时候才能在姜氏那里露个脸,这次老太太与徐玉见突然到了庄子上来,张管事夫妇还正唯恐会有哪里做得不好呢,这时听了徐玉见这句话,原本提着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回五姑娘,照看庄子本就是小的一家的分内之事,不敢当三夫人如此夸赞。”张管事面上带着笑。

    徐玉见扬了扬唇,“母亲既然觉得二位当得起,那自然是当得起的。”

    张管事这才将神色放松下来。

    之后,徐玉见一边扶着老太太的手往庄子里走,一边问道:“屋子可收拾妥当了?祖母有些乏了。”

    姚嬷嬷连忙道:“回五姑娘,老太太和五姑娘住的院子早就已经收拾妥当了,因为不知两位主子的喜好,也只是将屋子收拾干净了,旁的却并未如此布置。”

    徐玉见点了点头。

    老太太虽只会在庄子上小住几日,但平时用惯了的东西却都是带在了身边的,这姚嬷嬷倒也极为知机。

    徐玉见随即就吩咐了跟着老太太一起来了庄子上的珊瑚和琥珀随着姚嬷嬷一起去替老太太布置屋子。

    等到做完这一切,徐玉见才发现老太太看她的眼神有些怪异。

    她一怔,然后就意识到自己这是漏了点馅儿了。

    前面几世里,徐玉见与张管事夫妇都算得上熟悉,而且姜氏领着徐玉见在庄子上小住的时候,为了指点徐玉见管家,都是将庄子上的大小事都交到了徐玉见的手里,所以这些事徐玉见本也是做惯了的。

    可这一世不同,她还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也难怪老太太会有这样的表情了。

    不过,徐玉见也没有向老太太解释,这毕竟是解释不通的。

    她笑着迎向老太太的打量,“祖母,孙女的吩咐没错吧?”

    老太太这才点了头,倒是将先前的那点疑惑忘了。

    早在五年前,老太太就发现了徐玉见并不似她的同龄人那般稚嫩,老太太只如此一想便也释然了,只当是姜氏平时就在提点着徐玉见管家。

    毕竟,徐玉见如今的年纪可也不小了。

    “不错,倒也确实似模似样的。”老太太含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