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373章

杀破唐-第373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将不明着对抗,而是贴身过来,自我矮化,稳住自己,软磨硬泡哄自己打消灭亡新罗的念头,骗自己去做新罗的解放者,而不是杀王灭国的入侵者。

他愿意冒险帮助自己换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国王,却不容许大唐灭亡新罗,把新罗变成大唐的州县。

此计是否能成功,还有待将来的具体操作,但实在是比正面硬顶效果要好。

此事李茂还须斟酌,也就没有当面回答他。他将朴赫哲留在营中休养,对外封锁消息,相信汉江对岸也会严密封锁消息的。

从右厢提供的情报看,朴赫哲这个人在新罗国内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在新罗军中更是威名赫赫,若他肯跟金秀宗决裂,对战局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汉州之后,新罗将组织不起任何像样的抵抗,大军南下会如入无人之境。

但老将年纪虽大,为人却丝毫不糊涂,也绝对是个有担当的人,一旦跟他合作,他就会煽动民意绑定自己,让自己擒其国王却不能灭其国。

这笔交易很划算吗,李茂需要认真想一想。

二日清晨,史宪忠渡江回来,左臂受伤,用绷带挎在脖子上。李茂责道:“你身为统军大将,耐不住技痒去跟对方卫卒拼杀,胜之不武,败了可笑。若再像朴赫哲这样被新罗生擒,我大唐的颜面何存?”

史宪忠谢罪道:“本来想试试他们的钢火,不想戳了马蜂窝,只得亲自披挂上阵,所幸最后赢了。”

李茂凝眉道:“新罗骑兵战斗力竟如此强悍?”

史宪忠道:“不然,他们都是王宫骑兵卫队,精锐中的精锐,论战斗力与河北精骑相差无几,不过兵员太少,还不到一千人。”

李茂点点头,道:“此次渡江,石雄是首功,你断后也有功,不过亲身犯险,做了一个坏榜样,功过相抵,不奖不罚,你可有异议。”

史宪忠道:“没有异议,护卫朴赫哲的王宫卫队一共两百人,这些人除了是朴赫哲的护卫,也是新罗王监视前军主帅的耳目。追到江边的一共六十八人,杀了六十五人,生擒了三个,请大帅示下。”

李茂笑道:“还有活口,好得很,把人都放了。你安心养病,来日还有大仗要打。”

第635章 王者之师

就朴赫哲的建议,李茂思考了一天一夜,仍旧下不定决心。

眼下无疑是灭亡新罗的最佳时机,灭其国,化国为郡,才是长治久安之策。但灭国不是小事,化郡之后,更不可能迅速稳固下来,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基于十年之内天下必大乱的基本判断,眼下自己应尽快稳固后方,最缺的就是时间和精力。

若不灭其国,而继续南下攻陷金城,锄强扶弱,扶植弱主,继续组织内讧,消耗其国力,此计也不能施行,新罗国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再折腾下去,国破就在眼前。

那时候大批衣食无着的流民涌进辽东,绝对够自己喝一壶的。辽东不稳,自己就有后顾之忧,若关内大乱,自己只能保守应对。

天崩地陷时,英雄四起,保守不思进取等同于自杀。

上佳之策是除去强敌,安抚民众,扶持一位自己满意又能得到各方认可的新君主,先把后院稳住。待国内大局平定,再回头解决新罗问题。

李茂下令立即调金道安来新罗,金道安是新罗王族之后,身上流着高贵的新罗王族血液,扶持他做新罗国王,岂非顺理成章?

二日,李茂宴请朴赫哲,和他长谈了一次,黄昏时派人送他渡江回汉州城。

朴赫哲若回去后被监军当叛徒拿了,被负责监护他的王宫卫队杀了,那便一了百了,说明此人志大才疏,不能信赖,且当他是白死了。届时自己亲率大军渡河,在汉州城下击溃新罗主力,挥军南下,虽有困难,胜券依然在握。

反之朴赫哲若能说服监军,解决王宫卫队,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便和他合作下去。事成之后兑现自己的承诺,不灭其国,扶植金道安为国王,代自己暂时统治半岛。

李茂不惧朴赫哲回去后会变脸,因为他手上还握着三张王牌,只要放他们回金城,朴赫哲便死无葬身之地。

苦等了一天一夜后,朴赫哲终于做出了反应,先是解散十万民军回乡。目睹了十万民军魂断江北,望着江面上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的浮尸,剩余的十万民军士气全无,归心似箭,解散令一下,顿时土崩瓦解,收拾行李各回各乡,早把勤王用命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朴赫哲兑现承诺的第一步,解散十万民军,即减轻了李茂南下的阻力,又保存新罗的国力,也借此向金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旋即,汉州城内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兵变,朴赫哲逮捕了剩余的一百多名王宫卫队,缴了他们的械,把他们打入囚车送回金城,借他们的口告诉金秀宗,新罗军民已经开始厌恶他,请他好之为之。

之后老将又以雷霆手段抓捕了二十六名反对他和李茂合作的军将,逼他们同声指责金秀宗窃国弄权,不配做新罗之主,并集体拥戴惠恭大王金干运之子金道安为新罗王。

檄文所至,全州、熊州、康州、武州等地立即行动起来驱逐金城来的官员,切断和金城的联系,拥兵自立,保境安民,并遣使向金道安宣誓效忠。全州是朴赫哲的家乡,朴家势力庞大,自不必说了。熊州位于汉州之南,夹在汉州和全州中间,主政者为了避免陷入南北夹击的窘境,不得已而归顺。至于临海的康州和武州,自来是天高皇帝远,百姓重商重契约不畏王权,向来是逍遥惯了的,眼见金秀宗大势已去,投机心理发作,便立即转向切割。

待金道安从幽州赶到汉州城下时,新罗的西南半壁江山已经不复金城所有。

又十天,在李茂的一手策划下,朴赫哲率两万王军、五万州郡军和一万乡勇开赴城外,与汉州、熊州、康州、武州等地官民代表一起,宣誓拥戴惠恭大王金干运之子金道安为新罗国王。促请其立即升位掌理国务,并向大唐钦差元帅太尉李茂上万人请愿书,要求废黜金秀宗,承认金道安的正统地位。

次日,金道安在汉州城内登基称王。

按照原定计划,金道安称王后,两国大军将立即南下攻占金城,驱逐伪王金秀宗,解救新罗国民于水火之中。

有朴赫哲打头阵,大军一日千里,金秀宗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倒是沿途的小股民军对大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十月初,两国联军六万人进抵金城下,金秀宗勉强一战,一万四千人的王军半天不到即被石雄、史宪忠围歼,大唐的地位是用弓刀维系的,唐军超人一等的战力才是大国地位的基石,除了被束缚手脚的西北边军屡战屡败外,其他各个方向的唐军都有卓越表现。

金秀宗深知大势已去,在黑凤头的护卫下离开王宫乘船出海,流亡于溟州、朔州之间,时而在海上逃亡,时而在山中躲藏。

金道安、朴赫哲请李茂先入城,李茂婉拒,勒兵城外下营,约束部属不得入城扰民。也不肯入住新罗王宫,而是下榻于新罗王位于城外的一处幽静别院。

新罗国公私仓库空空如也,捞不到任何好处,金秀宗走的还算从容,料必王宫里也不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徒背恶名却什么都捞不到,又何苦来着?

破城后十日,田萁来到金城,听闻李茂驻兵城外,对百姓秋毫无犯,盛赞有上国王者之师的风范。田萁此来是监督右厢布局新罗,像对待渤海一样,在新罗国内架设其一整套严密的监控体系,确保半岛之国再也不会成为辽东的威胁。

李茂占据的这处王室别院,依山傍水,景色清幽,唯面积逼狭。

新罗的建筑几乎完全照搬中原样式,因为地域狭小,国力较弱,气象格局稍小,用具器物也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田萁出身贵族,有些瞧不上这些东西,却问李茂:“为何不进王宫,我听说他们的储秀宫里有佳丽三千,就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吗?还是怕惹人闲话,这个你可以放心,我会为你保密。”

李茂道:“三千佳丽是真的,一大票美人看的我直眼晕,我已经指示右厢组织人贩子都运回国去。”田萁笑道:“你想偷运,只怕金国王不愿意呢。”李茂道:“我已经说服他了,我说你要做个明君就把她们都放出宫去,否则人家会说你贪**好色,你的名头坏了,还怎么做明君?”田萁笑道:“那他怎么说?”李茂道:“他有点不大想放,我就把他夫人请来了,他立即就答应了。”田萁捏了捏李茂的鼻子,又道:“你应该进王宫住两日,找找感觉。”

李茂道:“不过是所大点的宅子,进去住两天也长不出二斤肉来,还要惹此国百姓怨恨千年,何苦来着。”

田萁道:“你便是不住,他们仍会怨恨你,他们会说你强暴他们的国母,拿走了国王的宝物,左右你都干净不了,倒不如进去过把瘾。”

李茂道:“你想去吗?”

田萁道:“我想和你一起睡在国王的床上,体会一下做王妃的感觉。”

李茂道:“那我就让金道安迟两日搬进去,我们一起找找感觉?”

田萁却摇了摇头:“不必了,我知道你不愿意,能和你一起住在这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李茂抚摸着妻子柔顺的长发,说道:“我明白你的心思,也知道你在幽州过的憋屈,可新罗毕竟是块是非之地,三面临海,山多地少,民风强悍,北有强邻唐和渤海,南有倭国日本。你真想要一块地盘,不如选渤海。”

田萁笑道:“渤海?那可是个强国。”

李茂道:“渤海再强,也强不过我大唐,我们的老朋友这几年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再这么下去,将来必成心腹之患。”

田萁道:“你又要打渤海?新罗内讧多年,国力衰弱,渤海这几年国力蒸蒸日上,要打可是硬仗。”

李茂道:“所以要赶紧打,秦凤棉已经去了渤海,这回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大打,打彻底,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打个半拉子。”

田萁道:“我先过去?”

李茂道:“你?你还是抓紧时间给我生个王子吧。”

在金城住了一个月,得到准确消息,长安已经同意册立金道安为新罗王,敕封使正赶往登州,预计一个月后便到新罗。

此时新罗大局已定,良州主动归顺新王,域内只余尚、溟、朔三州未下。三州地广人稀,财力穷竭,兵马合计不足五千,拿下三州只是时间问题。至于流亡中的金秀宗,民心已失,不再是心腹之患。

为了巩固金道安的地位,李茂将第六师、第七师中新罗籍将士两千人单独剥离出来,交给他充作王宫卫队,又就地招募六千人,编练成直属王军。李茂还承诺,其余各军中新罗籍将士若愿意回国效命的也批准放行。

第636章 东征提上日程

十一月初李茂班师回国,水陆并进,于十一月中抵达辽东城。秦凤棉提前三天赶到辽州迎候,向李茂详细禀报了渤海国情况。

月末,高苏来辽州述职,李茂道:“金秀宗残害忠良,暴虐百姓,又煽动群氓对抗上国,我督师征讨,渤海国暗中相助,处处阻挠,如之奈何?”

高苏道:“彼国王跟新罗王乃一丘之貉,太尉若兴兵征讨,某愿为先锋将。”

李茂大喜道:“高都统忠勇可期,国家之幸也。”

十二月中,李茂回到幽州,朝廷因李茂平定新罗之乱,功高盖世,加太保,再遣使者赴幽州册封亲王爵,李茂道:“册封亲王须到长安谢恩,今边境多事,恐难动身。”

中使道:“今秋南北灾害频仍,流民四起,朝廷诏令各地藩帅不得离镇,太保可遥向长安称谢,改日形势缓和再入长安叩谢。”

李茂问左右是否合乎礼仪,众皆曰合规,李茂这才拜受册封。

燕地冬季苦寒,百姓无事可做,常聚众生事,李茂约谈文书丞道:“城中游手好闲的太多,容易滋事,何不找点什么事让他们做做,既能赚钱补贴家用,也能去去他们的邪火,省得无事生非。”文书丞道:“河渠、水库、道路这几年都修的差不多了,再修难免浪费。倒是幽州人口三年间增长了一倍,城区逼狭,亟需扩建新城。”

李茂道:“营建新城规模浩大,猝然动手,只怕不妥,你们可做有规划?”

文书丞笑道:“规划四年前就有了,只是你一直没同意。如今你是燕王,亲王的王府太过狭小,既显不出王家的气派,也有违定制。我算过来,按照我朝定制,现有的府邸还要扩大一倍,周边要划禁区,这样一来城区就显得更加狭小,这营建新城是刻不容缓。”

文书丞随身带着一份新城规划图,这份图是四年前制作的,最近做了一次大的修改,突出燕王府在城区的中心地位,军民一体要为王府让路。

李茂看完图,笑道:“营建新城的目的是解决城区面积狭小,军民居住生活不便,不应该是为我腾地方。两年前听你们的,新修了郡王府,至今还有人说我奢侈挥霍,其实人家说的也没错,怎么看我的这座王府都有些鹤立鸡群,格格不入,这宅子才住了两年,又要重修新宅,别人会怎么想?”

文书丞道:“奉诏营建新府邸,谁敢有异议?再说前几年幽州就你一位三品以上高官,眼下都好几位了,你的府邸不升格,他们的也不敢动。”

李茂摇摇头道:“情、理、法,营建新王府合理合法,但人情上讲不通,太浪费了,这样吧,郡王府总体格局不动,殿堂不合规的再改造。营建新城的工程可以着手,起墙、挖沟暂缓,先把地块平整起来,道路修通,给排水管道修好。这次地块怎么分配?”

文书丞道:“老一套,拍卖,价高者得。”

李茂道:“营建新城是为了解决老城区的用地不足,临街商业用地拍卖,其余地块定一个合理价格,明码标价,人多了就抓阄,也允许用老城区的地块置换,这样一来,上下都有好处拿,你这位总管做事就便利多了。”

文书丞笑道:“这样办事虽快,收入却少了一大块。”

李茂道:“我们不在衣食住行上挣钱,不仅我们不能挣,还要平抑物价,打击奸商,衣食住行价格太高,谁还愿意到幽州来,没有了人什么都是空谈。”

又问文书丞:“前些日子说的那条运河,怎么没有动静了,都好几年了吧。”

文书丞笑道:“那条运河不必再挖了,仓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