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372章

杀破唐-第372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茂把目光移向江南,期盼着石雄和史宪忠两员虎将能创造出奇迹来。

第633章 过江龙

新一天的阳光升起的时候,冰冷的汉江被十万新罗民军的尸体完全堵塞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自愿投江的,人心崩塌后,他们无心也无力与入侵之敌周旋,他们宁可投入滚滚的冰冷的江水中,也不愿成为入侵之敌的俘虏,他们不屈的性格是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混乱成势后,李茂没有再给混乱的人群施加压力,他约束部众,不与陷入疯狂的民军接触,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即便是自损一千,也不是他能承受的起的。

愤怒、失控的人群极度危险,贸贸然地贴上去,其实跟自杀差别不大,一旦愤怒转向,那就是引火烧身,大罗金仙也救不了你。

总体看这十万人是自己吓自己,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漏网之鱼也是有的,比例虽然不大,人数却不少,五六千人钻入江边的森林隐匿起来。这些人必须斩草除根,汉江北岸不能有心腹之患。

于是在这日天黑之后,熊熊大火在江北岸燃起,森林里捕杀与抗争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又一日清晨时,这个世上又平添了数千具冰冷的尸体。

当江北大火熊熊,映红了半边天的时候,朴赫哲心情沮丧地巡视完沿江营寨回汉州城,夜幕四合,他的随从劝他在大营休息一夜,天明再行,两国正处在交战中,江南虽然总体在新罗国的控制下,但难保不会有小股唐军出没,万一夜间撞上,真假难辨,很是麻烦。

朴赫哲断然拒绝了众人的好意,执意要回汉州。

离城十里倚地势修建有一道关卡,守关将领要求朴赫哲出示通关令,随从出示了帅帐令牌,守将却不买账,执意要朴赫哲出示通关令。

“夜间没有通关令,一径查实,可作奸细论”,这是朴赫哲亲自下的命令,身为统帅更没有违犯的理由,但问题是身为统帅,他身上还真没带通关令。

朴赫哲下了马,和蔼地走到守将面前,想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个解释,看看是否可以通融一下,左右侍从对统帅的举动当然给予尊重和理解。

众人保持静默,目送着老将风度翩翩地走到关卡下,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守将拦腰一抱,一个漂亮的过肩摔,将老将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麻溜地卸去佩刀,抓着他的腰间绊带往肩上一扛,迈步进了关隘。

众皆大惊,纷纷抢上前去。

但闻弓弦崩响,箭发如雨,新罗人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

惊魂未定,关隘的木墙后,有人已经骑上马轰隆隆地朝东南而去。

直到此刻,新罗人才搞清了一件事,自家统帅让唐军的捉生将给掳去了,这座关隘早在他们来之前就已经陷落于唐军之手,他们的统帅竟是自投罗网!

随行骑士纷纷上马朝东南方向追去。

石雄像一支淬了剧毒的羽箭,一击射在了新罗人的心窝上。

老将马失前蹄,当场被擒。

石雄解除他的武装,将他反剪双臂,捆的结实了,劈手提到自家马背上,打马便走。

走出不到半里地,身后的新罗骑兵已风卷残云般地冲开挡路的步军追过来救人。

石雄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地跑路,新罗人因此断定突袭之敌人数不多,只是卑鄙地使用了偷袭战术,才让他们的主帅失手被擒,因此也心无旁骛地追赶起来。

前面是滚滚汉江,唐人没有长翅膀,他们凭什么飞过河去?

远远已经能感受到汉江湿冷的气息,石雄偷眼看看左右,护卫的甲士不足二十人了,随行朴赫哲的这群骑士弓马娴熟,战术精湛,比普通的新罗骑兵高出一大截。

新罗人如跗骨之蛆,怎么也摆脱不了,前面就是大江,因为层层叠叠的尸体的堵塞,江水不畅,等候在江边的十艘小船撤了帆,准备好了木桨,只等石雄上船便立即动手向对岸划。下马上船需要时间,新罗人追的如此之紧,怕是连船都上不去就要死在他们的箭下。

石雄正紧张地思考着对策,却突然发现一支新罗轻骑兵已经从侧翼包抄过来,速度快的惊人,按此速度,等不到自己到达江岸就有可能陷入新罗人的包围之中。

石雄望了眼插在腰间的“元匕”,心里想实在不行先结果了这老小子,再翻身跟追击之敌大干一场,纵然是死也死的轰轰烈烈,只是就这么死了,着实有些不甘心,他还要率军直捣金城,生擒新罗王金秀宗呢。

新罗的轻骑兵抢先一步占据了江岸,这些人骑射功夫了得,停泊在江岸的渡船经受不住强攻硬弩的劲射,纷纷向江心移去。

石雄断然拔出了“元匕”!

恰当此时,夜幕四合的江边,蓦然响起一声呼哨。

江边的芦苇荡里旋风般地杀出一支骑兵,奔着石雄迎面冲来,石雄大惊,手中元匕正要向朴赫哲腰眼捅去,却突然看清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史宪忠。

史宪忠和石雄率轻骑过江,任务是相机擒杀新罗主帅朴赫哲,李茂给二人的命令是“相机擒杀”,有机会就动手,没机会不要轻举妄动,派二人过江的主要目的是实地勘察地形,了解新罗军的行军阵法,为将来大规模渡江作战预打基础。

史宪忠对“相机”二字吃的很透,渡江后得知朴赫哲行踪诡秘,谨慎小心,便放弃了擒杀的念头,而是一心一意地勘察起了地形,准备跟新罗人正面打大仗。

石雄却还是希望能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拿下朴赫哲,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为此他决定亲率一支小队,在朴赫哲回城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准备碰碰运气。

在向导的指引下,石雄自率二十精锐骑兵化装成新罗人,攻占了朴赫哲回城路上的一处关隘,缴了新罗人的旗号,装扮成守将,原打算趁着朴赫哲通关时将其射杀,不想朴赫哲为了显示自己的风度,竟亲自下马朝关隘走来。

石雄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将他生擒活拿。

设伏拿人这活干的很漂亮,却没想到朴赫哲的随扈骑兵竟是隶属王宫卫队的精锐,被沾上后竟然甩不开了。这些新罗骑兵个个优中选优,莫不是千里挑一的好手、硬手,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阵经验极其丰富,乃是新罗的国之精锐。

史宪忠勘察好了地形,准备返回北岸,闻听石雄仍旧未回,便决定留下接应,他打发大部人马过江,只率贴身卫队留在南岸,隐身在芦苇丛中。

眼看石雄跑的狼狈,这才突然杀出。新罗王宫卫队与史宪忠的河北精骑倒是棋逢对手,但史宪忠兵多,以逸待劳,又是骤然出击,故而一上来就抢先机,占了上风。一番猛攻后,将抢占江岸的二十骑新罗卒尽数射杀。

史宪忠散开队形,放石雄过去,但听石雄嘱咐道:“你断后,我先走,回头请你喝酒。”史宪忠道:“石大胆,你欠我一份人情,叫你家老大以后别缠我家小闺女。”

石雄大叫:“风太大,你说什么我听不见,回头再说,回头再说。”

新罗人猝不及防,兜头挨了一闷棍,一时郁闷无比,等到他们调整战术准备迎战时,却发现石雄已经拎着朴赫哲上了渡船,正在向史宪忠大声报平安。

新罗人的心都碎了,眼睁睁地看着主帅被敌人带上船,这仗还打着什么意思?

他们觉得没意思,史宪忠却是兴趣盎然,他发现对面这支新罗骑兵战术素养很高,手段很硬,很有搞头。

这样强悍的对手可遇不可求啊,既然遇上了怎能不比划比划?

河北骑兵遇强愈强,一个个精神抖擞,当即调整战术拉出了决死一战的架势。

新罗王宫卫队被彻底激怒了,他们的荣誉被石雄抢走了,史宪忠还要来剥他们的脸皮,欺人太甚,必须让这些狂傲无知的唐人流点血,让他们知道新罗人不是好欺负的。

对汉江南岸的这场小规模遭遇战,李茂毫不关心他的过程,因为怎么打,最后的胜利都是属于大唐的。河北军中喜欢搞拜把子这一套,史宪忠久在军旅,拜把兄弟几十个,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卫队里,拜把兄弟又有拜把兄弟,也一样呆在卫队,因此他的卫队一向规模庞大,兼之高手如云。

石雄说追赶他的新罗骑兵不过百十号人,中途死了一批,跑丢了一批,追到江岸的不过五六十人,史宪忠的卫队不下三百人,五个打一个,实在没有输的理由。

第634章 曲线救国的新罗帅

朴赫哲的胳膊因为长时间拧在背后,加之马背上异常颠簸,两条胳膊都脱了臼,绳索解开后,胳膊回不来,军医官常河卿好一阵折腾后,老将方才缓过劲来。

朴赫哲二话不说给李茂跪了下去,口中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话,李茂却一句也听不懂,回望通译马和东,马和东也傻了眼,他也听不懂朴赫哲说些什么。

石雄机警,问马和东:“新罗方言是不是很多,这位老将军出生在全州,那地方口音是不是很重?”

马和东镇守平壤多年,常跟新罗人打交道,不仅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对新罗的地理、风物更是了若指掌,号称新罗通,哪知道人家随口说句话,他就听不懂,顿感大失颜面,嗫嚅道:“新罗虽有九州数十郡,但地方不大,口音再重,我也没理由一句都听不懂啊。”

石雄摸着下巴道:“难道是我拿错了人,这个不是朴赫哲?”

又将这老将重新打量了一遍,取出右厢提供的画像:“年过八旬,身体硬朗,须发皓然,眉心有颗肉瘤,身高不足六尺,左手小指被切断一截。是他无疑。若不然我去找个俘虏过来认认。”

常河卿笑道:“石将军稍安勿躁,老将军是受了惊吓,喝点热汤,休息一会嘴就利索了。”这当儿李茂已经扶起了朴赫哲,让他坐下,给了他一碗热茶。

双臂酸麻不听使唤,朴赫哲这碗茶大半喂了衣甲。

一时气顺了,又向李茂下跪,常河卿、蔡文才扶起。

朴赫哲道:“新罗乃大唐的藩属,理应执属国之礼,按时朝贡,岁节进奉,金秀宗窃国为王,妄自尊大,煽动无知群氓对抗上国,臣工黎庶莫不切齿痛恨,我早料其必败,今太尉吊民伐罪,拯救万民于水火,老朽岂敢违逆抗衡?故而撇开卫队,故意陷阵,只为求见太尉一面,亲口申达归顺之心。老朽愿为太尉驱使,直取金城,生擒妖王献于长安,救我一国于倾覆之厄。”

马和东到底是个二把刀,翻译的语句很生硬,许多地方还有些小差误,但大体意思李茂是听懂了。朴赫哲说他是故意撇开卫队让石雄生擒的,目的是见自己一面,亲口表达归顺大唐之心。并且还愿做李茂的向导,引导唐军一路杀奔金城,生擒金秀宗献于长安,拯救新罗于倾覆之间。

老儿说这番话是为了保命而生的随机应变,还是早有此计较,李茂一时看不透。但说他故意陷阵给石雄拿来,显然就很扯淡了,两军阵前,怎知石雄是生擒他,而不是一刀结果了,提他人头来见?也就是石大胆这等心高气傲之人,费这番周折把他带过江,换作是史宪忠,早一箭射杀,割了他人头来见了。

撒个小谎,留几分颜面,也无伤大雅,无须在这种事上过多计较,但老将说的另外一些事就让李茂感到诧异难言了。

他说金秀宗在国内人心尽失,连他这位半截身子埋在土里的人也看不过去,准备生擒他献于长安皇帝陛下,果然是随口说说保全性命倒也罢了,若果然是真心这么想的,实在是恐怖的很,只能说是人老成精,莫测高深,金秀宗如此信赖的大元帅,被擒之后,非但没有横刀成一快,轰轰烈烈给下属做个榜样,给信赖他的国王争口气,却一棍子没打就反过来帮着外人算计自己的国王,这算怎么回事?

朴赫哲腆着脸说出这番话来,心里针扎似的痛,但他有他的考虑:

汉州之战大局已定,新罗国的溃败不可避免,李茂无须过江硬拼,只需继续耗下去,新罗自己就垮了。此战若取胜,南下夺取金城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或在今冬,或是明春,最迟不会拖过夏天。

金城早晚是保不住的,区别是被唐军强攻下来,还是金秀宗自己献城归降,依自己对金秀宗个性的理解,他多半要拼个玉石俱焚,这个人自做了国王以后,整个人都变了,不复旧日的理智和算计,满脑子奇怪的虚妄念头。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结果,对新罗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若让唐军凭借武力占据了金城,杀了国王,甚至屠了城,这个国还复存在吗?李茂一怒之下,将新罗国变成大唐的州县又当如何?

汉州一战,新罗举国青壮丧失大半,金城再下,国中精英毁于一旦,那时候新罗还有什么指望,只能任人宰割了。

纵然有不屈之民躲进山里继续抵抗,又于大势何补,新罗的青壮和国之精英被人一网打尽了,想复国谈何容易,快则三五年,慢则十余年,此地九州七十二郡还不都归了大唐?

为了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朴赫哲只能豁出去了,跟李茂合作,充当带路使者,甚至拼凑其一支军队替李茂打头阵,充当开路先锋。

敌人太过强大,正面硬碰不是对手,那就贴身到他近前,虚与委蛇,小心伺候,尽绵薄之力保全国家和种族,则自己虽遗臭万年,却好歹保住了种群。

自己一个八旬老翁,还要什么脸面,豁出去了。

李茂也很快明白了老将的用意,他重申新罗是大唐的藩属,并特意强调新罗百姓和将吏也是这么想的,没人愿意对上国不恭,今日的悲剧是因为新罗国内出了一个不着调的国王,煽动一群无知的无赖才把事态搞僵。

出了这样的国王,是新罗的不幸,大唐兴兵讨伐,合情合理,无比正确,新罗百姓和将吏正箪食壶浆,准备迎接王师的到来呢,毕竟大唐出兵出力为的是新罗百姓啊!

新罗人既不糊涂,也懂得感恩。

他朴赫哲自愿充当向导,引导上国之兵直取金城,把那个不着调的国王带走,这是在挽救整个新罗,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只要操作的好,至少生前是能安享尊荣的,至于会不会被后人翻案落下千古骂名,那是以后了,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老将不明着对抗,而是贴身过来,自我矮化,稳住自己,软磨硬泡哄自己打消灭亡新罗的念头,骗自己去做新罗的解放者,而不是杀王灭国的入侵者。

他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