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843章

反转人生-第843章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项技术也将会在今后几年,陆陆续续的进入到国内,甚至后来一度成为比较普及的技术。

现在的汽车使用的汽油发动机,主要使用的都是多点电喷的技术,也就是将汽油喷射到进气歧管里,然后在通过发动机吸入的方式,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体,吸入到气缸内进行燃烧。

但是这样做,因为做的不够精粉,所以会造成一些汽油的浪费。

而在日益讲究节能环保的今天,多点电喷的模式,已经开始渐渐的有些落伍了。

而将汽油直接雾化之后,喷入到气缸内部,这样的想法,将会大大的节省燃油,让汽油的燃烧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程度。

这项技术的含量相当高,不过在后世,这种技术,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中级车的标准配置,如果你想要在中级车里站稳脚跟,那么你就必须掌握这样的技术。

所以李逸帆也是早早的就和梁启明和他的团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梁启明和他的团队,对于李逸帆的这个要求,最初的感觉是相当的惊讶,不过再一想倒也释然了,这个老板,很明显是有点技术狂人的味道的,对各种新技术,都有着一种狂热的追捧的态势。

所以他这样的要求也就可以理解了,他们不是李逸帆这样的过来人,所以并不是特别理解李逸帆为什么要大家研究这个。

毕竟这年头,大众虽然把这缸内直喷技术吹嘘的神乎其神,但是现在他们的tsi发动机,毕竟还没有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这项技术,到底是好是坏,也还无从说起。

现在如果加入到这样的研究追赶过程中,在他们这帮自以为懂发动机的人看来,是有点太盲目了。

可是如果他们和李逸帆一样,了解今后汽车世界的发展趋势之后,他们就肯定不会这样想了。

1375发动机的三项关键技术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帮工程师们目光短浅,毕竟对于他们这帮人而言,现在就算是那款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就已经是相当的高大上了。

别说在国内,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现在汽车发动机的主流,还处于自然吸气的平板机的年代,就算是这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已经算是相当先进和牛掰的技术了。

而玩涡轮增压,已经是相当牛掰的了。

这个老板,倒是说得轻松,又是让大家去搞机械增压器,这也就罢了,现在还要让大家来搞缸内直喷,这是不是有点太哪个啥了?

说直白点,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

毕竟他们没有李逸帆那比现在多出来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如果他们要是有的话,他们就会知道,在十年之后,他们现在看作是高大上的这三项技术,将会是任何一款普通的中级车的发动机,所必备的特定的技术特点。

在十年之后,像现在这种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已经是烂大街的技术了,甚至对于很多国产车,这些都是必备的技术。

而涡轮增压这玩意,也一样有很多国内的自主车企都能玩得起,至于直喷技术。

这就显得相当的高大上了,在国内,出了byd之外。还真就没有一家自助车企能玩得起。

而能够把这三种技术,捏合在一起。那才叫更牛掰。

大众率先搞出了tsi,然后是福特也跟着做了。而且还后来居上,在之后通用等等也纷纷跟进。

甚至连byd也搞出了这样的发动机,其他的国内车企也想跟进,可是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只能是干瞪眼。

至于那几家日本车企,他们之所以在十年之后,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落,就是因为在发动机领域,他们的跟进不及时。

别人都玩把这三项技术整合到一台发动机上的高大上了。他们居然还在抱着自己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做文章。

虽然这样的发动机,更加可靠,维修保养也更便宜,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那就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消费心理。

所以他们的未来,注定是要走向落寞的,当然在国内肯定是不改不行了,但是在国际上。却不太好说。

毕竟日系车,多少年下来,也是积攒了相当多的人脉和口碑的。

而李逸帆的晨华汽车,因为起步的时间晚。而且还想要挑战大众和日本车在国内的市场地位,那么他就必须要在技术上做文章。

就算技术上,不能超过对手。那么最起码也要做到能够和对方看齐。

所以他对技术的要求,可以说是极度疯狂。甚至是痴迷的水准。

动力研发部的工程师们,对老板的这样的态度。表示非常不理解,虽然表面上是嘻嘻哈哈的答应了老板的要求。

但是却并没有太重视,李逸帆不是傻瓜,当然也看出来了这帮家伙的态度。

于是他决定,给这帮家伙一点刺激,这天他就找了个功夫,然后花了一张草图,这是一款机械增压器的草图。

如果要是有人和李逸帆一样是从十年之后穿越过来的话,看到他滑的这幅草图,那么肯定会破口大骂这家伙的无耻。

因为他画的这款草图,正是十几年之后,在高端豪华车型上大面积被使用,并且大名鼎鼎的伊顿第六代双涡旋的机械增压器。

在场的这些都专研了多年发动机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什么东西是好是坏,他们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

机械增压器这种东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了,它的工作性质和涡轮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外界的一个外挂,转动然后加速空气流通,让发动机的气缸内一次能够进入足够多的空气,从而让汽油在气缸内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让发动机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动力。

只不过涡轮增压器是通过发动机排除的尾气来带动转子,然后转子带动另外一边的扇叶,加大空气的流通。

而机械增压器,则是在发动机的一侧加上一个外挂,在发动机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来带动这个外挂的转子,从而达到加快空气流通的目的,让更多的空气涌入到气缸内部。

但是和涡轮增压器比起来,这种东西有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它没有涡轮迟滞效应,在发动机工作的同时,他也会开始工作,所以在汽车起步的初期这种外挂的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它也一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个就是他自身消耗发动机的功率,所以会比较耗油,另外一个就是这种外挂,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数的时候,他的效用就不会特别的明显了。

毕竟一来这种外挂的自身重量比涡轮增压器要重,而且体积也大,所以他所能够产生的额外功效,在达到一定转数之后,就会和他所产生的消耗所抵消。

所以这玩意在诞生之后,没多久就已经不再流行了。

后来还曾经在大卡车上应用过一段时间,但是也一直没能成为主流。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就更加的走向了没落,出了喜欢玩直线加速竞赛的美国佬,还在坚持搞这种玩意,基本已经没什么人会开发这种东西了。

大众最近炒的火热的tsi的理念,就是在一台发动机上,即装上一个机械增压器,然后再装上一个涡轮增压器。

这样一来,有了机械增压器的介入,就可以很明显的减少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迟滞效应。

而他们用的也是来之于美国的伊顿的第四代机械增压器。

而李逸帆现在画出来的可是十几年之后,让伊顿打了个翻身仗的第六代产品,这一款机械增压器,后来可是被用在了很多高端车型上面。

比如奥迪的36升的发动机,还有克莱斯勒的高端机,福特的野马等等,名噪一时的车型,都用了这款增压器。

这款增压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现在的机械增压器固定的单涡旋的机构,从原来的一个转子,变成了两个转子,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提升了机械增压的效率。

而这样的转子所能够产生的压力,更是能够高达高达10个bar左右,这样的压力值,已经足够满足任何发动机对空气压缩机的要求了。

虽然和涡轮增压器那动辄数十bar的压力值没法比,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数值,已经足够了。

而且有了这样的数值,就完全可以免除涡轮迟滞效应的烦恼,而且还可以从头到尾都满足汽车对大进气量的需求。

这绝对是一款值得称道的神器,这也是后来这样一个东西,为什么会被装在那么多的豪华高端车型上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原本对李逸帆还是颇为有些不服气的工程师,在看了他画的这个草图之后,聪明一点的想明白了里面的诀窍的也就服气了,就算是还有没看明白的,但是最起码也看懂了这款玩意的好处。

这就说明,对面这个老板,并不是一个只会指手画脚的草包,他还是有点料的。

在震住了这帮有点傲气的工程师们之后,李逸帆绝对召开一个会议,给这帮工程师们来个演讲。

“兄弟们,我之所以这么称呼你们,那是因为,咱们就是一个大家庭。而我们现在都抱着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那就是要开发出咱们华国自己的最好的汽车。你们都是汽车工程师,一款好车的发动机,到底要有多好,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李逸帆的这番话,让这帮工程师陷入了沉默。

确实他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是比李逸帆更清楚,什么车才叫好车,什么样水准的发动机,才叫一款好的发动机。

“现在咱们才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咱们的对手有多强,你们也比我更清楚。日本人的汽车发动机好处在于精密,稳定性好,节油性能强。而大众呢,他们甚至已经在欧洲率先推出的tsi发动机,那意味着什么,我想你们也一样比我更清楚,能够把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还有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还有缸内直喷等等目前代表着汽车工业最尖端的技术,全部整合到一起,这就说明了人家的实力。再看看咱们,咱们连最普通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凭这,咱们就没法和人家比?”

李逸帆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团队都不说话了,就连梁启明的心情也一下就沉重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李逸帆所说的就是实话。

“可是,难道就因为人家起点比咱们高,技术比在纳闷好,咱们就要泄气,放弃这场竞赛了吗?你们难道愿意看到国内的大街小巷全都跑的是挂着外国车标的合资车吗?咱们华国人不是被外国人称之为追聪明,最勤劳的民族的的吗?难道咱们就能咽得下这口气?”

1376一样也不能少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李逸帆一看场下沉默的诸多工程师们,决定趁热打铁,这次他之所以要开这个会,要说这些,可不是为了要打击他们的傲气,而是要给他们鼓劲,而且还要给他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光明之路。

“咱们和那些外国的汽车企业是有技术差距,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而且诸位以前也都是有从事汽车动力研究的经验,你们很多以前都在其他的国企里面干过,知道哪里是什么个情况。我想你们也正是不愿意在那样的单位里蹉跎青春,所以才会来到咱们晨华汽车的,我说的对不对?”

李逸帆说道这里,会议室里面的工程师们都抬起了头,有很年轻一点的甚至还稀稀拉拉的喊起了‘是’。

李逸帆连忙说道:“你们声音太小,我没听清,我在问一遍,你们来晨华汽车的时候,是不是抱着想要研发出咱们华国人自己的最顶尖的汽车发动机而来的?”

“是!”

这一次会议室里面的工程师们爆发了很大的热情,都很大声的喊了出来,李逸帆很是满意这样的效果,然后才继续说道。

“那就好,你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就和你们说,你们这次来对了,没来错地方。”

他这话一说。台下一片讪笑的声音,确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来错这晨华汽车,首先这里的薪资待遇很好,而且论资排辈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

在这里,更像是在合资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一样,讲究的是能力,你有能力,你就上,没能力,你就下去。

而且老板对于搞科研。可从来不吝啬。这一点光是看老板给他们的装备,和资金支持上就可以看得出。

这可比以前在那些国企的单位里,每天就是喝茶看报纸,或者是混日子要好的多。

毕竟大家以前大学专业。就是学发动机设计的。可是到了那些国企单位之后。才发现这些单位是有发动机设计部门,可是哪里甚至就是一个养老部门。

论资排辈,而且还根本没什么真正的工作可以做。老家伙要是去养老还凑活,可是他们这些年轻人可没几个愿意到哪里去养老的。

“我想大家对我说的肯定没意见,因为你们肯定都已经看到了我在外面帮大家搞来的那些技术资料,那些技术资料,先不说它能值多少钱,就说他又多么难搞,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李逸帆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们又是一阵沉默,确实大家都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那些资料,大家都看过。

虽然翻译过来的资料,有很多地方,都隐去了出处,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好歹也算浸淫了几年了,这样的技术资料,如果一看之后,还看不出来到底是来之于那家的资料,那他们真就可以说是白混了。

而老板说的更是一点错都没有,别看那家企业现在是半死不活的,连年亏损,可是这些技术资料,可是人家的看家宝。

他们也就是不擅长经营而已,如果他们要是经营得当,或者说这些资料如果要是落入大众的手里,那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众完全可以靠着这些技术,横扫目前在国内和他们唱对台戏的日系两强。

在琢磨一下那资料,人家的奇思妙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所以说,你们是在工厂里做贡献,但是我是在外面做贡献,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把咱们国产的发动机给搞好。你们都是真正的内行人,应该知道这汽车发动机在国内的未来发展趋势,咱们华国是个贫油国,以前国内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