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最牛国医妃 >

第54章

最牛国医妃-第54章

小说: 最牛国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大叔做什么?”
    “大叔不是病人吗?他在我那儿治病,我这个当大夫的不理不睬,说是休婚假,但是也必须让人去询问一下病人近来的情况,以免突然间病人出了意外,我这个大夫要担责的。”
    念夏听她这样一说,出了护国公府以后,冲徐氏药堂去了。徐掌柜人脉广,或许能给她提点建议上哪儿给李敏找愿意买贺礼的人。
    找到徐掌柜的时候,徐掌柜在清点药材入仓单。由于李敏的名气大增,鲁王妃带了一批太太来光顾徐氏药堂,他们小药堂的生意一下子火了。由于这里的药材的确是物美价廉,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日功夫,交易量增加了数十倍。药堂里的伙计忙到日夜加班。
    生意红火,财源滚滚不断,徐掌柜却是一面高兴,一面警惕。一下子生意太火了也不好,若是引起同行的注意,药帮里的人发难,少不了会各派结合起来再次对付他们徐氏药堂。现在是养精蓄锐的时候。所以,徐掌柜在念夏来的时候,顺便让念夏转告给李敏这个意思。
    适当的韬光养晦一下,别一下子带来太多客人了。
    念夏先替李敏问起大叔。
    徐掌柜的两只手却拨起了算盘珠子,像是没有听见她说话:“你说什么?大少奶奶让你做什么事你去做就是了。一些事情我不过手我也没法告诉你。”
    念夏剁了只脚,悻悻然走去后面的小院子找朱隶,心想等她到了朱隶那儿面前一说来意,祝公子又得得瑟地像只公鸡一样。
    朱隶早知道她上药堂来了。对于李敏的情况,他每天都能从护国公府里接到第一手消息,但是,由她亲自让人过来问候他的情况肯定是不同的。
    在念夏来的时候,他已经在房里先做好准备了,换身比较邋遢的衣服,再用手一直扶着膝盖头。
    伏燕等人见着他这个行为都简直无语了,貌似是看到了人家装乞丐到街上讨可怜的那种诈骗犯,堂堂护国公居然沦落到这种地步。
    念夏入了门,伏燕帮她把门帘用手顶着,念夏抬头看了眼伏燕,大叔身边的人,貌似除了那个文弱的书生以外,一个个都长得高头马大的,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遇到了一群劫匪。
    对于劫匪二字心有余悸,想起上次自己和小姐遭遇绑架的事件,到至今劫匪的头依然无消无息的。
    “祝公子,我家少奶奶让奴婢来问候你的病情。”念夏对坐在榻上的朱隶说,目光扫过朱隶从来没有刮过的大胡子,不由想起李敏说过的话,忍不住皱起眉头撅起嘴巴说了一句,“大叔,您好歹现在没事做,把胡子刮了吧。否则我家少奶奶又要同情你找不到媳妇。”
    朱隶一听,心里百味参杂。一方面高兴她关心他,一方面又想她是不是过于关心大叔了。说起来老公是他,大叔也是他。其实两者本质上没有矛盾。
    或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她早有感觉她是他老公了,所以这么关心他这位大叔。
    这样一想,朱隶更高兴了,眉角飞扬,问:“大少奶奶还说了什么没有?”
    念夏一看他那嘴脸,会想起他那只看着骨头流口水的狗,更是生气:“什么都没有。你不要误解了。大少奶奶不过是因为你是她的病人,不关心你会被人说是个不负责任的大夫。”
    朱隶闻言,眯眯眼睛笑着微笑点头:“你们家大少奶奶是个心肠善良的人,好人会有好报的。”
    念夏却不信这个话。倘若真的有好报,为什么李敏要嫁过去护国公府当寡妇,为什么不是李莹被人抛弃?
    “迟早的事儿,只是报的时辰未到。”朱隶温声说。
    大叔温柔说话的时候声音特别温醇,念夏一愣,突然发觉他也不是那样的令人害怕。上次他和她说话时,偶尔流露出那双锋芒的眼神,到至今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依旧爬在她背上。
    “大叔要是没有什么事,我回头告诉大少奶奶就是了。”说完,念夏转身要走。
    朱隶哪肯这样结束,喂一声用力叫住她。
    念夏被他突然加大的音色又吓了一跳。他不是那种必须说话大声才可以喝到人的人,是一声低了声调马上可以让人浑身发毛的人。念夏哆嗦了下,转回身,不自禁低下头:“有事吩咐吗,祝公子。”
    “大少奶奶在府里过的好吗?”从方嬷嬷那里听到的消息,肯定不如她身边了解她的丫鬟来的真切。朱隶细声问。
    念夏被他那声喝的时候已经脑袋空白,没有想到其它,按着他的问话回答:“大少奶奶刚嫁入护国公府,一切都不熟悉,定是有一段辛苦的日子。昨天入宫以后,在府中一直忙着收拾东西,到现在都未收拾妥当。”
    嫁给他原来这么多的事情要做的。朱隶眼神里几分沉思,盘坐在榻上,好像严肃的沙僧佛像一样不言不语。
    念夏不知怎么办时,伏燕拉了她一把:“你可以走了。”
    后来念夏回到护国公府向李敏报告的时候,说:“徐掌柜说,买家可以找,但不一定能找到,可能需要些时日。而祝公子的病情稳定,没有什么要和大少奶奶说的。”
    这些话都在李敏的意料之中,又有点在意料之外。想大叔那样一个,好像有点闷葫芦的人,真是有话怕也不敢坦白说。
    李敏让人准备文房四宝,卷了卷袖管道:“孙夫人的药方子要换一个,因为已经好了不少。这个房子等会儿我开了以后,你送到药堂再派人到孙夫人府中通知。辛夫人的方子就不用换了,照服用一段日子。大叔的方子,眼看这个季节要慢慢转冷了,必须再加点比较重的通经活血的药物,我重新开个方子吧。”
    其余人马上帮她准备桌子,袖套,文墨,春梅伫立在旁给她磨墨。
    护国公府的丫鬟婆子们,像方嬷嬷等,都好奇地踮脚眺看。
    “好像真的是会开药耶。”
    婆子们在下面热切交流,眺看李敏写的药方子充满了惊奇。
    今朝从没有听说过有女大夫开药的事,对于李敏信手就能开出药方来的事儿,都抱了惊讶和疑问。
    方嬷嬷后来倒是听说过了李敏嫁妆里的那两家药堂是李敏的母亲徐氏给李敏的。李敏这个医术八成是徐氏代代相传下来的。
    民间听说是有一些密医,这些密医都是平常在家里呆着,有人出重金邀请才去看,平常不像普通大夫抛头露面,不追求名利。医术很了得,可是,人脾气也很古怪,很是难找。像传说中的那位药王,听说就是深居在深山老林中足不出户的一位密医。
    莫非,徐氏以前是密医?
    抄手走廊里一串脚步声传来,外头的丫鬟喊:“小王爷。”
    朱理早上练完所有武术功夫以后,过来探望大嫂了。
    李敏刚好把两张方子写完,摊在桌面上晾着墨迹,再让人送去给徐掌柜。脱下袖套,李敏擦干净手,回身,看到了小叔跨过门槛走进花厅。
    绕过屏风,李敏走出去迎客。
    朱理今日身着胸前绣了老鹰的白袍,腰系镶玉的皮革带,犹如白衣飘飘的少年郎。伫立在花厅中,正仰头看着李敏让人挂在花厅里的一幅字。
    这幅字是李敏自己写的,让人裱的。给她送贺礼的人,貌似都听说她有一手新奇特别的好字,都不敢在她面前卖弄文墨怕被人耻笑。所以,送的贺礼当中没有字画,唯独李华送了那幅绣图。
    李敏肯定不会把李华的绣图摆出来。眼看自己的小花厅空空如也,干脆把之前在尚书府里闲着没事时练过的字拿出来摆,反正自己人看,丢人现眼就丢人现眼吧。
    她写的这个字也是很平常的诗句,当初没事时拿了读书课本时背过的陋室铭,背诵书写下来。
    朱理对此是看的津津有味,感觉这首诗有趣至极,对李敏说:“有闻嫂子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才华斐然,不亲眼见还真的不能体会。”
    古人的前作,李敏哪敢拿来自居,像上次百花宴里做的那首诗,她在底下可是注名了原作者,只是那些人不知道有没有仔细留意。或许留意到了,也不想声张出来,都想当做她写了,这样才有新闻。
    李敏趁这个良机向小叔澄清:“字是我写的,诗不是我做的。是前朝一个古人做的,是位隐居仙人,流传到民间几乎失传,小叔之前没有听过这首诗不代表没有。”
    朱理听她这样一说,嘴角上扬:“大嫂谦虚了。哪怕是前朝失传的古诗,但是能流传到了大嫂手里,不正好证实大嫂是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能堪比研究学问的大学士之才。”
    李敏听此,不和他辩论了。小叔这是专门来拍她李敏的马屁,她李敏是傻了才给小叔甩一个冷屁股。
    让人上了茶,问厨房里有没有什么好吃的糕点送上来,朱理刚剧烈运动过又是长身体的年纪肯定饿了。
    朱理在她这儿吃了茶,吃了两个糯米鸡,满嘴油渍,这会儿看,怎么看都像是个乳臭未干只知道吃的未长大的小孩子。
    李敏见着都忍俊不禁地唇角微扬。
    听到她好像在笑,朱理瘪了瘪嘴巴说:“大嫂,别看我吃的难看,我哥吃东西才叫做真正的难看。”
    你哥?她老公?
    朱理是个率性的少年,说话有时候更是无拘无束的,在家里从来如此。与李敏亲近,承认李敏有好感,他才敢和李敏直言不讳。
    “我哥——”朱理歇下手里拿的筷子,用手抓起食物,“经常说,吃东西要直接用手抓,才好吃。但是,拿筷子是他教我的,他拿筷子特别好看,公主在旁都看痴了。”
    这个老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只听很多人说很多种版本,说她老公是魔鬼,又说她老公是美少男。貌似,只有这次小叔说的话,最生动最接近原人。
    李敏不由地竖起了耳朵认真地听了听。
    “公主?”
    “大嫂不知道,当年皇上的几个公主,像福永公主,可迷恋我兄长了。”说到这里,朱理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说错了话,立马闭住嘴巴说,“说这些话有什么用。如今皇上的公主们都有了驸马爷。大嫂进了我家。”
    要说当年,李莹还是先比她指给护国公的。
    李敏不知道这叫不叫做命运。命运让她穿越到古代,让她在这个时代遇到了一个英雄,嫁给了一个英雄,只是这个英雄已经死了,留下了母亲和兄弟给她照顾。以佛教的因果论来说,说不定她前世是欠了他的,所以到这里来给他还债。
    不管怎样,这叫做缘分吧。缘分,让她和这个男人变成了夫妻,哪怕他可能已经进了阴曹地府。
    朱理生怕她想歪了伤心,真的不敢再说了,在她这儿吃完点心,喝了口茶,正欲告辞。
    护国公府里今日尤氏不在,宫里的公公带了太后的旨意来找时,直接找到了李敏这儿来。耳听府里管家进来报告说:“宫里的李公公,说是领了太后的旨意,让隶王妃入宫一趟。”
    朱理听到这话,站住了脚,转过身对李敏说:“大嫂,我陪你入宫。”
    “不用了,小叔去忙吧。这是去太后的宫里,恐怕你去了不合适。”
    皇上的后宫里,都是皇上的女人。哪怕是王爷,随便去进到皇上的后宫里,难免也会被皇上心里猜忌。
    朱理皱了眉头,叫了声:“兰燕。”
    应他声音,一名身着黑衣的女子,额头束着护国公府特有的装扮金边黑带,从院子上面的屋檐落了下来。
    朱理对李敏说:“她叫兰燕,护国公府的人。大嫂尽可以用她,让她做任何事儿。让她扮作大嫂的丫鬟,和方嬷嬷一块陪大嫂入宫。大嫂意下如何?”
    见是个练家子的,肯定不会受她拖累,李敏点头答应了。
    短短两日之内,二次入宫,理由不一样。太后这次主动召见,李敏不用想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昨天给十九爷治病时,已经在她心里头有些眉路了。
    十九爷昨晚在福禄宫里过夜,刘嫔贵在太后的院子里又是一天一夜。母子连心。十九爷哪怕只有四五岁,难道也会不懂吗?
    太后更不会不懂这个道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要把十九爷送到哪里去呢。送到皇后的春秀宫不是不可以,可是,十九爷突然犯的这个病,以前她都没有听说十九爷犯过。究竟是怎么回事,太医过来,说是由于孩子突然遭遇到了意外一时不能接受与母亲分开的消息,导致受到不小的惊吓,以至于发作。
    太医这样的说法,太后只接受了一半。
    太后是个多么精明的人,昨晚上,已经让人抓了景阳宫里的人过来,一个个仔细盘问过了。
    十九爷怎么可以因为她太后因为抓了刘嫔就发病?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明她这个太后做错了事,让母子分离,害孙子犯病,天地不容,传到民间她太后这个声誉彻底完了。
    所以,这个事的理由绝对不可以是这样的。
    景阳宫的太监总管,姑姑,以及专门照顾十九爷的奶娘婆子丫鬟,全部一排,十来个人,跪在太后的房里,双手举的高高的,露出掌心,哪个答错一个字,太后身边的姑姑手里拿了条竹板,那竹板是特别制作的,边缘磨到粗粗的,抽到人的掌心上,马上带出一条沟壑,皮肉翻了出来肯定是不用说的,深的话再抽几下见骨头都有,这只手算毁了。而以后不能做事的奴才了能怎么办,不就是扔进哪儿喂狗去了,尤其这些算是被主子质疑犯了错事的人。
    那些跪着的奴才们,一个个泪流满面,哭哭噎噎的,本来都说自己委屈,被姑姑抽了一遍掌心之后,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委屈的了。
    景阳宫里关于十九爷的一些事儿,才算被说了出来。
    奴才们承认,十九爷惊风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了,但是,那都是许久以前的事了。小时候孩子发高烧谁会没有,高烧烧到惊风抽搐,也都是常有的事儿。皇宫里的皇子们,有出过水痘的都小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事。这样说来,十九爷年纪更小的时候高烧抽搐,并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
    太后狠狠抽了下眉头。这算是什么消息!这个消息明显没有利于她这个太后。她必须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事与自己无关。
    从景阳宫里一时找不到证据,太医院那边也没有办法拿得出证据,应说,个个都想不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