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610章

越战的血-第610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的56半和56冲,这就使他们更是不可一世了!”

第二十七章对峙(七)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像我们这段时间面对的这支印军,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经过他们的美化之后再以与事实不符甚至完全相反的报告上报给印度政府军方,比如“打帽子”事件,再比如“踩雷”事件。

应该说这与印度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印度人总是习惯于推卸责任或者放大别人的弱点而完全无视自己的缺点。

再加上李参谋刚才说的,这十几年来我军驻藏部队武器装备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更新,甚至还比62年时更差……运输条件没有多大的改善,装备在这青藏高原上迅速老化而得不到补充,单从装备来说也许还真不如62年。

反观印军却换上了ak47、fn步枪,以及各种先进的战斗机、直升机、坦克等。

于是中印边境一带的印军那自信心是空前的膨胀,给政府及军方的报告尽是些“一旦打起仗来,我们有能力在几天之内击溃中**队”、“我军将有十足的把握围歼当面的中**队”之类的云云。

于是乎,印度政府和军方就像62年时一样,飘飘然的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了,甚至有些人还以为现在一雪62年之耻的时候到了。

我会知道这些,是因为历史上的这次冲突,印度就有许多军队叫嚣着:“进入中国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

“这一点我也认同。”教导员不解的问道:“可是,这与我们这件事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我说:“首先,因为印度政府与军方高层与基层部队严重脱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事。不管是黑鹰也好。不管是军事威摄也好,对印度其实都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这些情报传到其政府或是军方高层就完全变了样了。”

李参谋不由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比如黑鹰直升机,印军传给其政府和军方的情报是,虽然美国的黑鹰直升机性能无可挑剔,但是中国的飞行员拙劣的飞行水平却是他们的短板,很明显。这种直升机在中**人手里发挥不出多少作用,我们几乎可以无视它的存在。”

闻言我们不由有些啼笑皆非。

“所以。”我下结论道:“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对解决这次危机不会有任何帮助。”

“想要解决问题就得火中取栗。”顿了下我就接着说:“所谓富贵险中求,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件事,其本身就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营长的意思是……”

“我的目的是要让印度政府及军方高层意识到他们严重误判中**力。”我回答道:“就像62年他们误判我军实力一样。”

闻言教导员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

“营长是想打一仗?”李参谋问。

“也可以这么说。”我说:“但目标不是我们眼前这什么特别服务局,我想要的这一仗,是足以震憾到印度政府及军方,而且是印军想隐瞒也瞒不了想美化也美化不了,这样才能让他们清楚的看清中印两国的真实实力,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印度政府和军方才不会也不敢轻易言战。”

“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导员问:“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个特别服务局,难道我们还能主动出击深入印度找其它部队打一仗?”

“当然不!”我说:“所以我才要有意激化我们与特别服务局的矛盾。让中印关系更为紧张。”

“哦!”闻言教导员就有些明白了:“营长的意思是……印军见特别服务部吃了亏,就会派另一支部队来对付我们?!”

“对!”我点了点头:“而且这支部队,我相信不会像特别服务局这样的素质,毕竟他们想要压住我们,或者也可以说是震摄住我们,而这又正是我所希望的。”

“营长!”李参谋忧虑的说道:“事关重大,你看……这事咱们是不是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汇报当然是要的!”我点了点头。

这事跟我们之前的“踩雷”事件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这个计划里还有“打一仗”的部份。能不能打,则显然并不是我这个营长能决定的。

于是这个计划很快就以电报的方式发到伍师长那。

事实上,这事就连伍师长也无法做决定,于是计划一路往高层传达,接着就有如泥牛入海没了消息了。

我所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没有消息是因为上级也无法决定是打好还是不打的好。

这个计划一到达北京,上级就分为两派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派是支持我的观点和做法,认为印度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看准了我国内忧外患,另一方面则是严重低估了我军实力而高估了印军的实力。所以要想避免战争,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让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看清事实并对战争进行重新评估。

另一派则是认为这很有可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要想让印军政府和军方高层看清事实,并不一定要用“打一仗”的手段,而可以通过对话或是交流来解决。

在听到这话后我只是笑了笑,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但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是印度,一个不能说全民,但绝大多数都患有自大症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听你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果这条路可行的话,当初周恩来总理就几次出使过印度,却最终还是暴发了62年的战争。

所以,军事实力这东西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尤其是现在的我们比起印度来还没什么东西可以展现,那就只能切切实实的打一仗才能知道了。

而就在上级还没有答复的时候,印度方面就有了反应。

就在“踩雷”事件后的几天,我们就得到了情报,印度紧急调动一支部队转向我们所在的位置,其兵力多得连我都感到吃惊……印军竟然出动了一个旅,一个装备精良的山地旅!

第二十八章优势

ps:因为接到警告,有些敏感情节不能写,所以情节不得不有个小跳跃,抱歉!

半个月后,印度总理就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境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

这话里头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之前的紧张局势其实是不存在的,中印还是友好国家。

听到这话后我就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印度方面终于意识到他们存在严重的误判,中**队并不是像他们想像的那样不堪一击,而印度军队也不像他们在报告里看到的那样可以战无不胜,就算他们装备了许多先进的武器也一样。

事实上,真要打起来的话,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像62年一样一面倒的局面。其原因很简单,战争是由人和装备两个因素决定的,印度当年被我军轻轻松松的击溃,那就说明他们的失败不仅只是因为那点装备上的差距,更是“人”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了,中印关系之所以会这么急转直下由紧张而迅速转缓,不只是我们展现了实力的原因,还有国际上的压力。

国际上是谁的压力那就不需要多说了,现在是美苏称霸的时代,国际上基本就是美苏两个阵营。

美国当然不会希望我们与印度间发生战争,要知道这时的中国与美国还是盟友,咱们现在还在专心治致的面对苏联的威胁,它也不想这半路杀出这么个程咬金出来。

至于苏联吧。虽然他有挑起中印争端的祸心……给中国多制造一点麻烦。就意味着他可以少承受一点压力。但问题就是印度这时是偏向苏联一方的。其武器装备大多都来自苏联,中印一旦打起来,那不用说了,苏联肯定又要出钱出装备。

这时的苏联在财政上可以说也是陷入一个泥潭了,虽说苏联这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但越南那边的战争折腾一下,阿富汗又折腾下,再在如果再加上一个印度……那只怕很快就会把它拖垮了。

所以。苏联只是希望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造成一些压力和骚扰,并不希望两国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既然印度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再留在这青藏高原的必要了,于是张司令一道命令就将我们调回了北京基地。

这一回我们要比以往轻松得多,因为是搭乘着直升机直接回到基地,而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又是汽车又是飞机的变来换去。

而郑良强就更是直接,他知道我每次回基地头一件事就是要去司令部见张司令,于是干脆就把直升机给降落在了司令部附近的一片空地上。

当然,直升机也是不可能直接降落到司令部门前的……开玩笑,那里可是司令部。虽说这些直升机都是我们自己人,但在这其中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手续和审查。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多走几步路。

“来来,坐!”我一走进司令部张司令就客气的招呼我坐下,然后笑着点头道:“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这么解决的,你小子胆子还真大,这要是一个弄不好……真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可是要同时受到三面威胁了。”

我只是笑了笑,其实我敢这么做的原因,有相当一部份是因为我知道历史上的这次冲突并没有扩大,最终中印双方还是走向了各解。

“怎么样?”接着张司令就问:“在青藏高原上呆了几个月了,过得还习惯吧!”

闻言我不由一阵苦笑:“司令,有谁能从平原到高原还能习惯得了的?”

“说的也是!”张司令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原本只是句客套话,但却与事实恰好相反。

“这样。”张司令接着就开门见山的问道:“说说你的想法吧,谈谈我们在高原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张司令派我去青藏高原执行任务的原因之一……哪有困难哪里需要改革就让我去考察一番嘛,考察过后我总是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只是张司令所不知道的是,我提的这些意见其实跟我的“考察”没有多大的关系,那只不过是我多拥有了一些现代的资讯而已。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对张司令说的,想了想,我就回答道:“首先,当然就是运输补给线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加以利用。”

“哦!”张司令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有哪些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青藏高原距印度首都只有几百公里。”我说:“而且青藏高原还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天生就有一种居高临下威胁其首都的优势。”

“这点我们也考虑过了。”张司令点了点头。

“其次,就是我发现印度方面并不敢放心的建筑他们的补给线。”我说。

“这话怎么说?”张司令显然对这一点并不知情。

其实这也不怪他,要知道这时的我国还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此之前对于国外的信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青藏高原又可以说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对印度方面的了解自然也就不多了。

“是这样的。”我说:“我发现这么多年来,印度其实有很多机会完善他们对边境一带的补给线,尤其是在62年那一仗后,他们应该也察觉到运输补给对高原作战有多重要,但是现在还是只有两条公路。二十年过去了,还是只有两条公路,而且还年久失修,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嗯。”张司令不由点了点头。

中国方面是因为十年及经济不足以支撑的原因,而印度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又钱又有机会,直到现在才只有两条公路的确让人有些想不通。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印度政府贪腐过于严重,严重到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比如我在现代就曾经看过一个印度节目,里面描述印度的贪腐是这样的:国家拔款建三个水坝,但最后实际上只建起了一个水坝。贪官们是怎么骗过验收人员的眼睛呢?很简单,从三条不同的路,由不同方向带着验收人员去看这同一个水坝,于是这就是他们建起的三个水坝了。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印度政府有可能不知道他们通往中印边境的公路只有两条。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

“这就是我说优势了。”我说:“从62年我们打赢了那场仗后,印度军人中就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队最后之所以没能扩大战果,那是因为这段路太难走了,中**队无法将补给运往前线。”

这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年我军在打赢了之后突然撤军,主要当然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其次就是补给困难。

“在这种思想下。”我接着说道:“印度军方就会有这样一个顾虑,如果把公路修到了中印边境上,会不会反而成为中**人进攻的工具了。”

“哦!”我这么一说张司令就明白了:“他们这是担心我军会利用这些交通线对他们进行打击。”

“没错。”我说:“所以他们宁愿使用直升机来补充后勤补给的压力,也不愿意修路。”

其实这也不能怪张司令想不到,因为中印两国同是大国,青藏高原横亘于中印边境上,所以印度需要担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同样也需要担心才对。

比如这个修路的问题,如果印度方面修路会担心被我军利用,难道解放军修路就不担心被印军利用?!

但我军似乎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看出印度方面有许多人其实是对本国的军力不够自信的。

“所以……”我说:“在这种战略考虑下,印度方面不敢发展后勤补给线,而我军如果大力发展,不仅要修公路还要往上修铁路,到时这后勤方面很快就会把印军远远的抛在后头……”

“修铁路?”闻言张司令不由愣住了:“那可是青藏高原,这铁路修上去得多少钱啊!”

“不管多少钱,我认为都是值得的。”我说:“一方面铁路可以在军事上大有作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军力及补给运送上高原,另一方面对民生也有很大的帮助,高原正是因为运输困难,所以物价高昂百姓生活贫困、原始。铁路一旦建成,就可以轻松的将大量的商品运上高原压低物价,同时将高原上的土特产运下高原等等,这就可以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大幅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有道理。”张司令点了点头:“百姓才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