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第70章

妾身由己不由天-第70章

小说: 妾身由己不由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黯淡的月色下,他背影如覆上一层霜。
  清静而寂寥。次日一早,才走出东宫的宁王,便见到一个小太监从墙角过来。
  他显然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宁王殿下,娘娘请您过去一趟。”
  熟悉的声音,是掖庭宫的小太监。
  宁王不自觉地眉头一蹙,在小太监抬起头之前,已然松开。
  仍是一派温润的笑意。
  “走吧。”
  掖庭宫处于后宫之中,较为偏远的场所。
  不似皇后的兴庆宫,居于正中,建筑大气恢弘。
  也不似萧贵妃的华清宫,靠近圣上的长生殿,富丽堂皇。
  掖庭宫地方虽大,建筑却十分古朴。
  古朴得甚至有些老旧,朱红的宫墙都褪色成了浅红,有几处甚至斑斑驳驳。
  宫苑之中也是空荡荡的,不似别的宫里,栽种着各宫主子喜欢的鲜花兰草。
  只有几颗高大的榆树,空荡荡地抽出稀疏的新芽。
  如此冷清萧索,寂若坟地。
  就像贤妃本人一样。
  曾经有人劝贤妃,掖庭宫本就地处偏远,怎么不多种一些红花绿柳的,看着也有些生气?
  贤妃含着温柔慈善的笑意,说是鲜花在御花园中赏就是了,不必再另外种植,浪费银钱。
  旁人听了这话,纷纷夸贤妃勤俭持家,堪为后宫表率。
  而那时还未封王、仍是少年的三皇子,只是无声地冷笑了一下。
  他知道贤妃背后对自己宫里的宫女,是如何说的。
  “种什么鲜花兰草?圣上又不来,种了给谁看?本宫懒怠看这些花花草草的,一个个妖娆得很!”
  那种不耐烦和嫌恶的神情,一直在他脑中从未忘记。
  就好像当初他初进掖庭宫,缩在墙角里,贤妃俯下身对他说话时的神情一样。
  “你这副德性,本宫收养你有何用?”
  很多次的午夜梦回,他都会梦见贤妃俯身看着他,对他说出这句话。
  他一次次梦中惊醒,直到百炼成钢,心中再不起波澜。
  踏进掖庭宫正殿,转至东边,只要不是盛夏天气,贤妃一惯在这个暖阁里起居。
  果然,贤妃正坐在榻上用早膳。
  听见他的脚步声,她只是微微偏过头来,说道:“可用过早膳不曾。”
  “用过了。”
  实际上还未用过,不过对于贤妃的客气话,只需这样回答便罢了。
  贤妃略一点头,自顾自地继续用膳。
  过了半盏茶时间,她才用完了早膳,一转头看见他仍然站在屋中。
  她点了点头,“坐罢。”
  宁王终于在榻边坐下,有宫女端上茶盏来。
  一早起未曾进食,浓浓的茶水进了口,只觉得苦涩异常。
  他轻轻抿了一口,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
  贤妃慢悠悠地端茶漱口,吐进宫女端着的漱盂中,而后用帕子抹了抹嘴角。
  这才开口,“你年纪大了,可以不将本宫放在眼中了。”
  一语惊心,宁王心头一跳,离座跪了下去。
  “母妃何出此言?儿臣并不敢。”
  看着他波澜不惊的面色,明明不是自己亲生的,却越长大越像自己。
  贤妃淡淡一笑,严厉的面孔带上些许嘲讽的意味。
  “在本宫面前玩花样,轩辕泽,你够这个本事吗?”
  宁王朝地上磕了一个头,“母妃说的,是卫皇后命人截杀沈风斓一事吗?”
  “少跟本宫装糊涂,还不快说!”
  贤妃的面目瞬间狰狞起来,抬手就将茶盏砸在他背上。
  啪——
  碎瓷迸溅,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他背脊上,深蓝色衣裳濡湿了一片,犹如泼了新墨。
  一旁伺候的宫女面色不改,淡定地蹲下身去拾起碎片,用帕子包起。
  宁王低着头,面无表情,连痛都感觉不到。
  他将事情的始末一五一十地说出,包括卫玉陵如何派人通报卫皇后,卫皇后如何派出刺客。
  他又是如何知道,如何找准时机带人出京,正好救下沈风斓……
  贤妃一一听下来,一面不住地点头,露出了些许笑意。
  “好啊,你也学聪明了,知道如何取信沈风斓这等聪明女子。你想利用她,来对付晋王?”
  宁王跪在地上,脊背蓦然一僵。
  这一瞬间的僵硬,落在贤妃眼中,让她一下子蹙起了眉头。
  而后,她的眉头慢慢展开,嘴角的细纹越现越多,变作一个古怪的笑容。
  她慢慢地笑出声来,刺耳的笑声犹如锯木,又像是老杨树在秋风中疯狂咆哮。
  她笑着看向宁王。
  “难道你也同你生母那个贱人一般,动了真情?”
  ------题外话------
  小可爱们期待已久的qq群来啦,群号571307626!
  潇湘的读者和腾讯的读者都可以加入哈,进群提供订阅截图即可,方便讨论情节!
  另外伊人想求长评,有没有小可爱愿意花五分钟,给伊人写个小长评?
  给币币奖励,实在不行给么么哒奖励也可以啊(* ̄3)(ε ̄*)


第110章 近来京中刺客真多
  宁王走出暖阁的时候,远远的,只觉得外头雨水的气息渗进来。
  这让他感觉到一丝松懈,空气似乎不再沉闷得令人沉重。
  春雨细微飘洒中,不远处掖庭宫的宫门外,走进来一个盛装的女子。
  侍女在旁为她打着伞,她在伞下款款而行,目不斜视,裙摆严丝合缝地覆在鞋面上。
  待走近些,那伞下女子才看见宁王,便上前来行礼。
  “宁王殿下。”
  他的面色从阴转晴,笑容溢出嘴角,“表妹。”
  被他唤作表妹的女子,心中一喜,抬起头来便也改了口。
  “表哥。我不知道你在姑母这里,应该早点来拜见才是。”
  汪若霏朝他身上略一打量,很快便发现了他背脊上的一片濡湿,暗暗透出猩红之色。
  她不禁露出心疼的神色,“姑母她又……”
  宁王似乎毫不在意,朝她笑着摇摇头。
  “没事,区区小伤。”
  “等会儿我进去,劝劝姑母。想来表哥也不是有意惹姑母生气,她一定会原谅你的。”
  汪若霏一派善解人意的模样,端着笑容看着他。
  宁王点点了点头,示意她先进去。
  她也不客气,朝内走了两步,忽然又顿住了脚步。
  “表哥,你还记得我最喜欢下雨天吗?”
  宁王目光迷离了一瞬,须臾又成了清明。
  “记得。”
  她颔首,“那我进去了,你记得打伞。”
  说罢转身进去,一众侍女跟在她身旁,朝内而去。
  看着她离去之后,宁王面色一冷,径直走进了雨中。
  贤妃在进宫以前,是平西侯府的表小姐,汪家便是她的母家。
  是以汪若霏常常进宫来看望贤妃,明面上是与姑母感情深厚,实际上是便于传递两边的消息。
  就好像她明面上是关心他的伤,实际上话语里,句句是将错推在他头上。
  贤妃打他,永远是他的错。
  这个道理,从少年起就未曾变过。
  春雨绵绵不绝,细细地濡湿了他的衣裳。
  那块渗着血的伤口,很快和周围的颜色融为一片,在雨中看不真切。
  他几乎是仓皇而逃。
  这许多年来,他的心思,似乎没有一件能瞒得住贤妃。
  无论他多想隐瞒,贤妃都能一眼看穿他,而后冷冷地嘲讽他。
  再者,雷霆暴雨一般,在他身上摔打……
  他极力想掩饰自己对沈风斓的心意,仍然被贤妃一眼看穿,并且毫不留情地作为筹码。
  她说,动情便动情吧,欢好之时小心,别叫晋王拿住。
  她说,她可不能与你过了明路,莫要留下孽种。
  她说,你对付女人那一套,本宫放心——
  拿住了沈风斓,正好可以通过她,日后对付晋王。
  他轻声回应了一句,“母妃误会了,儿臣并不……”
  贤妃疾言厉色,“你是怎么哄住沈风翎的,便怎么哄住沈风斓,还用本宫教你吗?”
  不管他动心还是不动心,既然沈风斓没死,那就得好好利用起来。
  他瞬间闭上了嘴。
  只是听到她嘴里的不堪之语,下意识想为沈风斓正名。
  而后便明白了自己的愚蠢。
  和贤妃说这些,做什么?
  她这辈子都不会懂的。
  汪若霏走进暖阁,只见贤妃正襟危坐的身影,端在榻上。
  她走上前去,站在榻边行礼。
  “见过贤妃娘娘。”
  尚未福下身来,已有宫女识相地扶住了她。
  贤妃转过头来,一半面孔被明窗映得模糊,一半面孔在室内的幽暗中显得阴森。
  然而她却是笑着的。
  “你今儿来得倒早,用过早膳没有?本宫这里有新蒸的玫瑰乳酥,大约合你胃口。”
  说着携着她上了榻,又命宫女道:“去沏一壶上好的君山银叶来,把这茶撤了。”
  炕桌上的那茶,是方才宁王喝过的二等雨前龙井,贤妃一惯用来漱口。
  宫女收拾了下去,心中不免暗想,宁王殿下要是知道一定很难堪。
  汪若霏朝宫女手中一望,几乎瞬间就会意了。
  “姑母不必麻烦,若霏是用过早膳才进宫的。”
  她嘴上客气了一句,又道:“方才进来的时候,见到宁王殿下了。”
  贤妃面色淡淡地,眉宇间透出一种轻蔑之色。
  汪若霏最善于察言观色,见此便道:“这一回,宁王殿下又犯什么错了?”
  在外人看来,贤妃温和慈善,待人宽厚,德行出众。
  对待宁王这个养子,也同亲生子一般,自有一派慈母风范。
  作为汪家的嫡长女,汪若霏对此间内情,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什么慈母,什么善待,统统和贤妃没有关系。
  自小无论宁王做了什么,只要有一丝惹得贤妃不快,动辄便是打骂。
  为了防止伤口在明面上,破坏她的贤名,她甚至会用一些隐秘的法子。
  比如,在他身上衣物覆盖的地方,如腰间、臀股,用绣花针来扎。
  这种伤口一开始,会渗出细密的血珠。
  过不了多久,就会凝结起来,像是身体本身长了什么疹子。
  再过两天,就彻底恢复如常了。
  她清楚地记得,她幼年时有一回在掖庭宫玩耍,看到宁王拿着一只玉钗发呆。
  出于一时好奇,趁他不备她就抢了过来,争执中一不小心玉钗摔烂了。
  她当时有些害怕,忍不住哭了起来,宁王只是愣愣地去捡玉钗的残肢。
  贤妃闻讯赶来,以为是宁王欺负了她,便把他关进了小黑屋子里。
  她贴在屋门上,听见里头一阵阵的闷哼声。
  等他再出来,她就在宁王的手臂上,看到那一点点的“红疹子”……
  贤妃看了她一眼,有些怜惜道:“卫皇后布下大好的刺杀之谋,要结果了沈风斓,偏被他搅了。”
  宫女捧上上好的君山银叶,并一干点心,汪若霏只是瞬间眉头一皱。
  “他为什么要救那个沈风斓?”
  看到汪若霏眼中一瞬的急切,贤妃伸出手来,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
  “只怕,他是对沈风斓动了真情。”汪若霏从未怀疑过贤妃的判断,尤其是,对于她一手教养出来的宁王。
  因为贤妃,同样是平西侯府,一手培养出来的小姐。
  尽管她与平西侯府,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但关于宁王对沈风斓动情这话,她却万万不愿相信。
  人人都道,她汪若霏是京城双姝之一,大家闺秀,才貌双全。
  可这京城双姝,她的名字,永远排在沈风斓的名字后头。
  人人在夸赞她的时候,都要顺道提起一句太师府的二小姐,如何如何美貌动人。
  “汪大小姐是气度高华,沈二小姐却是倾城之姿。”
  天下男子皆重色,气度又有何用?
  听在她的耳中,几乎是拐着弯骂她丑。
  换做任何一个地位尊贵的女子,也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
  可她不但不能露出些许不满之色,还要按着旁人说的那样,更加展示自己的大气端庄。
  同时暗中调查沈风斓,将她的每一丝每一毫,都掌握在手中。
  连她的手腕上有颗胭脂痣,这样的细微之处,她都知道。
  传闻沈风斓三岁识字,五岁作诗,十岁下棋赢了国手廖亭翁。
  还有什么弹琴能引百鸟朝凤,出门便是掷果盈车……
  这些流言,她也可以派人去编造。
  便是不如沈风斓那样自小有名,也能些须势均力敌。
  直到,一道圣旨,将沈风斓赐给了宁王为正妃。
  京中多少青年才俊仰慕的沈二小姐,要嫁给那个,在一众皇子中并不得圣心的宁王。
  多少世家权贵盯着的沈太师之女,一个香饽饽,就这样飞到了宁王手中。
  有人揣测,沈太师一向中正不肯党附,圣上只能将他唯一的嫡女赐给宁王,这种不太可能有机会争储的皇子。
  而于汪若霏而言,这只会让她对沈风斓更加嫉恨。
  从小,汪家的人就告诉她,她长大后是要嫁给宁王的。
  因为宁王不是贤妃的亲生子,只有和平西侯府结亲,才能保证宁王没有异心。
  一旦宁王登基,她便会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好不容易宁王和沈风斓的婚事告吹,现在贤妃告诉她,宁王动了真情?
  这怎么可能。
  汪若霏笑道:“姑母,您是不是多心了?宁王殿下是你一手教养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他还有真心吗?”
  贤妃点了点头。
  “本宫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这不重要,宁王正妃的位置,永远是属于你的。让他把沈风斓弄到手也好,日后也是我们的筹码。”
  汪若霏略娇羞地低了低头,眼波流转。
  “父亲说,宁王殿下年纪足了,沈风斓嫁做晋王侧妃的事,也已经尘埃落定。”
  言下之意,是该准备婚事的时候了。
  贤妃自然听得懂这层意思,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你回去转告兄长,请他不要着急。这段时间,本宫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让圣上为你们赐婚的。”
  “父亲说,圣上未必会愿意平西侯府与宁王,亲上加亲。到时候,只怕要劳烦姑母了。”
  汪若霏嘴上句句说的是她父亲,贤妃对这个称谓也极其重视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