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130章

刘备的日常-第1130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心中如何着想,外人亦不得而言。

    便在此时。心腹来报,蓟王遣使吊唁。

    蓟王遣使,非同小可。曹孟德遂命人梳洗更衣,中堂相见。

    长子棺椁,置于前堂。后院家眷,凄凄惨惨,亦多有不便。

    门下主簿孙乾,先入前堂祭拜,再入中堂谒见。

    “拜见司空。”孙乾乃蓟王心腹重臣。常奉王命出使,甄都勋贵,无有不知。

    “主簿免礼,请上座。”曹孟德,难掩哀容。

    “司空,节哀。”孙乾上呈蓟王手书及赗赠。

    所谓“赗fèng赠”,乃助办丧事所赠财物。荀子大略:“故吉行五十,犇奔丧百里,賵赠及事,礼之大也。”

    取蓟王手书一观。曹孟德,不由泪下。遥想当年,菟园击鞠,金水共浴。何等逍遥,何其快意。“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先贤诚不欺也。

    “蓟王安否?”曹孟德,止泪相问。

    “主公无恙。”孙公祐,如实作答。

    “蓟王之意,某已尽知。主簿且告蓟王。曹某,断不会,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曹孟德答曰。

    “下臣,敢不从命。”孙乾肃容拜退。

    稍后,司空司直程昱,奉命开释百官。

    凡三公九卿,悉数放归。稗官内官,亦免牢狱之灾。公卿勋贵,兹事体大,不可滥施酷刑。稗官小吏,糊口而已,何来余力,豢养死士。内官为天子鹰犬,亦需顾及君臣颜面,不可轻辱。

    其余,不上不下,不辨忠奸。皆受严刑拷打,逼问情由。凡有破绽百出,亦或是答非所问。皆受五刑加身。纵然不死,亦脱层皮。不待此事罢,程昱已被人称,“甄下酷吏”。

    于甄都百官而言。掐头去尾,三日端午。惊喜变惊吓。曹司空,为何人所刺。朝野上下,众说纷纭。然皆无定论。

    便在甄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之时。太医令张奉,将将重见天日。便冒险出宫,入安集将军董承府。询问详情。

    董承,虽为外戚。然1嗜酒如命,且又庸碌无为。其上更有从兄董重,乃天子弄臣。高居车骑大将军。故董承素不受天子重用。与其往来之人,皆名不见经传。实不值一提。

    初时,程昱亦曾遣细作,暗中窥探,董承是何居心。岂料细作回报,乏善可陈。这便撤去人手,任其醉生梦死。

    一言蔽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此等货色,又何必兴师动众。

    正因如此,董承比张奉,还早获释。

    步入内室。偏将军王服、奉车都尉吴硕、侍中种辑、并安集将军董承,一众同党,悉数在列。

    “如何?”众人异口同声。

    “无恙。”太医令张奉,如实作答。

    见张奉,却是无恙。众人,这才心安。

    待张奉入座,安集将军董承窃问:“太医令可知,何人所为?”

    张奉,满面狐疑:“非出将军否?”

    “唉!”董承扼腕叹息:“若出我谋,曹贼命休矣。”

    “哦?”张奉眼中疑色,一闪而逝。再看周遭酒友,似皆起心疑。

    同党当面,董承亦毋需隐秘:“诸位毋疑。实非我所为。”

    “如此”将“甚好”二字,吞之入腹。一众党羽,举杯欢饮如旧。

    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密室中人,雄心壮志,同仇敌忾。剖肝沥胆,欲匡扶汉室之心,可昭日月。奈何,突如其来,一场横祸。吓得众人,心惊胆战,惶惶不安。

    如此狐朋狗友,焉能委以重任。

    然论寻欢作乐,却皆不落人后。好一群,酒囊饭袋。

    只待,酒足饭饱,重拾意气风发。各自打道回府,一夜酣睡,不提。

    汉中,南郑行宫。

    日前。史夫人先归。稍后,史侯便令甄都细作,详加打探。

    今日终有捷报传回。

    “如何?”史侯难掩忐忑。

    “事成矣。”史夫人笑答。

    “妙极。”史侯转而又问:“门下弟子,又如何?”

    “皆已,尸解登仙。”史夫人,表情淡然。

    “善。”史侯心知。此计若成,务必尽善尽美。少有破绽,不死不休之局。至于史门弟子,究竟去往何处,史侯岂会在意:“阿母以为,再当如何。”

    “陛下,从壁上观。不日,当有定论。”史夫人,胜券在握。

    “善。”史侯稍得心安。

    淮南,寿春。

    袁公路,以一敌四,斩长涂二龙。名声大噪,身应六雄。合肥侯,遣使过江,拜车骑大将军。又授江东四郡,袁术实力大涨。汝南袁氏,门生故吏,纷纷渡江来投。更助嚣张。

    惊闻曹孟德遇刺,长子身亡。

    合肥侯又急遣使过江,询问详情。使者不是旁人,正是司空袁遗。与袁术,袁绍,同出一门,且为二袁从兄。凡有要事,合肥侯必遣袁遗出使。无有例外。

    袁术本以为。刺客乃合肥侯所遣。不料袁遗却问,刺客何来?

    “莫非,乃是吕奉先。”袁术这才醒悟,非出合肥侯所谋。

    “未可知也。”袁遗忽生一丝,不祥之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家门子弟,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绝无泛泛之辈。曹孟德,位极人臣,总甄都朝政。正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料半路遇刺,痛失爱子。并家门兄弟子侄。

    曹孟德,怒不可遏。将百官下狱,严刑拷问。不知牵连几何。

    事不宜迟。袁遗这便舟回建业复命。

 1。101 毋人负我

    “明公。”翌日晨,司空司直程昱,再入司空府。

    “如何?”曹孟德,面色阴沉,更显坚毅。

    “卑下,已有所获。”程昱,实言相告。

    “何人所为。”曹孟德眼中,厉色一闪。

    “乃,安集将军董承。”程昱,如实作答。

    “董承?”竟非心中笃定之人,曹孟德始料不及。

    “正是。”程昱,言之凿凿。

    “何以知之。”曹孟德,必有此问。

    “卑下,命人尽取贼尸,陈于闹市。便有百姓识别数人,乃董承家中,苍头庐儿。”

    “哦?”此事颇多蹊跷。曹孟德心中,焉能不疑。然事已至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速搜董承宅第。”

    “喏。”程昱,领命而去。

    司直程昱,携贼捕登门。董承仍临窗高卧,宿醉未醒。家中苍头,平日横行乡里,四邻皆不敢招惹。然何曾见过,此等阵仗。不能破门,便一哄而散。府中鸡飞狗跳,奔走哭号。家中妇孺,悉被轰出。拥挤院中,哭声一片。

    待尽抄密室书信,兼歃血盟书。程昱,如释重负。

    命麾下兵士,将酣睡如泥,安集将军董承,架出。冷水泼面,这才悠悠转醒。

    “汝是何人。”睡眼惺忪,不辨人形。

    “安集将军,家门不保矣。”程昱冷笑。

    闻家门不保,董承强打精神。待辨清来人,又挣扎不脱,急忙求问:“敢问司直,某,何罪之有。”

    “大逆之罪也。”言罢,程昱拂袖而去。兵卒贼捕,如狼似虎。将董承满门家小,悉数下狱。

    甄都宫,承光殿。

    便有车骑大将军董重,惊慌入殿:“陛下,救我。陛下,救我”

    “何事惊慌?”天子忙问。

    董重顾不得许多,以头触地:“禀陛下,曹司空遣司直程昱,尽收安集将军家小。欲夷三族矣!”

    “为何?”天子亦惊起。

    董重涕泗答曰:“闻,端午刺客,乃出”

    “乃出何处!”天子厉声质问。

    “安集将军府。”

    “嘶”董侯不由倒吸一口,颓然落座:“不料,安集将军,竟有此有此”

    “陛下救我。”命悬一线,董重岂不自危。大逆之罪,必夷三族。董重虽贵为车骑大将军。然却无一兵一卒傍身。更无外镇朋党,可助一臂之力。曹孟德,取其性命,如屠猪狗。何其易耳。

    殿中君臣,此时已有定论。半道设伏,欲刺曹贼。必是安集将军,董承所谋。奈何,误中副车。错杀曹孟德长子,并兄弟子侄。曹孟德,逃过一劫。此事可比,张良博浪沙刺秦。百二十斤铁椎,误中副车,功亏一篑。

    “唉”董侯浮想联翩,不由仰天长叹。天不佑汉。若安集将军,一记功成。何愁汉室不兴。然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话说,先前本以为,上公相争,稳坐帝位。岂料王太师一朝殉节,朋党四散。乃至曹党独大。且先前不明。不知曹氏父子真面目。然目睹太师从容伏罪,天子震撼无以复加。痛定思痛,回忆先前种种。方知太师,汉室忠臣。太保曹嵩,不及万一。被曹氏父子所欺,追悔莫及。天子心中,岂能无恨。

    思绪如潮,纷至沓来。

    少年天子,心乱如麻。

    见君臣皆无计可施。伴驾多年,黄门令左丰,小心进言:“陛下,何不遣使问计司空。”

    “善。”董侯这便定计:“黄门令,速去司空府。”

    “喏。”左丰奉命出殿。

    司空府中堂。

    曹孟德细看,董承往来书信,再观一干人等暗立盟书。怒极反笑:“董承小儿。欺某,刀不利乎。”

    见荀彧沉思不语。程昱进言:“假此盟书,董承朋党,具无脱矣。”

    “可。”曹孟德,当机立断。

    便在此时。忽闻黄门令左丰,奉天子命,入府吊唁。

    “黄门令,乃天子近臣。某,当亲出。”曹孟德,言罢起身。携荀彧、程昱,出府相迎。

    “司空,节哀。”左丰先礼。

    “臣,曹操,谢陛下存恤。”曹孟德,不废君臣之礼。

    迎入府中。左丰先祭曹孟德长子,再并入中堂。宾主落座,左丰先言:“奴婢来时,大将军,急切入宫,口呼救命。天子乃知,安集将军董承之事。故遣奴婢,前来求问。”

    左丰与蓟王相识二十载。洛阳时,亦奉先帝命,往来殖货里。与二袁、曹操,亦称故交。故,开门见山,道明来意。

    “少令所言是也。”曹孟德,亦未隐瞒:“司直,陈贼尸于闹市。有群黎识出,乃安集将军,所豢死士。某,遂命人遍搜安集将军府,书信,盟约,具在。少令,自观。”

    “敢不从命。”黄门令左丰,遂取书信,盟约,细观。

    谓“铁证如山”,莫过如此。

    效衣带诏。安集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奉车都尉吴硕、侍中种辑、并太医令张奉。五人印信俱全。无从抵赖。

    黄门令左丰,亦不禁叹道:“奴婢尽知矣。”

    “少令,自去。”曹孟德遂送左丰,回宫复命。

    甄都宫,承光殿。

    闻偏将军王服、奉车都尉吴硕、侍中种辑、董侯亦知此事难为。不料惊闻,太医令张奉之名。

    “太医令,亦为同谋乎?”董侯虽年幼,亦知事大。

    太医令,乃出宫官,为禁中内臣。天子寻医问药,皆出张奉之手。换言之,若张奉裹挟其中,天子亦断难,置身事外。

    如此一来。董承、董重,董侯,皆无从自证清白。

    换言之,类比衣带诏。董承等人,暗结诛曹之盟。更像是,天子授意。董氏一门,悉数参与。

    曹司空,欲报杀子诛弟之仇。必夷董承三族。如此,从兄董重,难逃一死。若尽诛董氏外戚。又当置董侯于何地?

    谓“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试想,若留董侯性命。他日,羽翼渐丰,元服亲政。曹孟德,又当如何自处。即便,忌于曹氏专权,天子隐忍不发。待曹孟德一命呜呼。效前朝霍光旧事。天子必杀曹氏满门。

    试问,乱世枭雄曹孟德,“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又当何为。

 1。102 君臣离间

    “陛下,何不遣使蓟国。”生死攸关。车骑大将军董重,亦舍颜面。

    董侯亦有此想,却不知该如何启齿:“当做何为。”

    “敕令蓟王,传书太皇。”董重久居高位,确有急智。

    “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先保命要紧。毕竟,天子尚未元服。曹孟德,纵一时得势,然必死于前。彼时,再做计较,不迟。

    事不宜迟。天子遂亲笔诏书,敕令蓟王说和;又写家书,向太皇求救。

    命黄门令左丰,十万火急,车驾出宫。经十八里浦,渡河顺下。过南皮入漳,穿千里蓟国渠,泊入临乡北港。一路通畅。

    甄都,司空府。

    司空司直程昱,将偏将军王服、奉车都尉吴硕、侍中种辑,并太医令张奉,满门家小,悉拿归案。入府通禀。

    此时,御史中丞荀彧亦在。曹孟德,已将安集将军董承,与一众同谋,所立诛曹盟书,先行示之。

    盟书,又称载书。周礼司盟曰:“司盟,掌盟载之法。”注曰:“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坑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上古时,盟书分,“宗盟”、“委质”、“纳室”、“诅咒”、“卜筮”等。宗盟、委质、纳室。辞乃为杀牲血书,诅咒、卜筮用墨书就。

    时下,好比“中贩共侍约”。订立券书,已司空见惯。诸侯盟书,渐变为百姓券书。

    然,不可否认。盟约效力,高于劵书。

    换言之。安集将军董承,与一众同党。人赃并获,死罪难逃。

    便是荀彧,亦无言以对。千算万算,始料不及。区区酒囊饭袋,胆敢密谋造反。无怪曹孟德,怒极反笑。

    如王服、吴硕、种辑,三人死不足惜。然一头一尾,董承、张奉,如何定罪,则需谨慎。

    曹孟德出身宦官之家。宦海沉浮,浸淫官场。孰轻孰重,焉能不知。

    然为家门存亡计,亦不可不察:“依若之见。天子知否?”

    曹孟德此问,干系重大。看似询问荀彧,董承行刺,天子可曾先知。实则乃问荀彧,天子可是主谋。种种迹象表明。此乃董氏外戚,继王党溃散之后,欲暗中夺权。首当其冲,刺杀曹党之首,司空曹孟德。

    “卑下,未可知也。”曹操素多疑。既有此问,必生此疑。荀彧,毋论如何作答。皆难消曹孟德心中狐疑。故言不知。

    曹操不置可否,转而问道:“若以为。某,该当何为。”

    “夷三族,赦董氏。”荀彧答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