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85章

汉明-第385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也不是个好鸟,先不说他满府近二十个侍妾,就说刚刚在半年前搞死了豪格,没出十天,就将豪格的福晋纳了回去,也就是纳了亲侄的媳妇……这就是一窝子的下流种。

    布木布泰可能因为爱情,而与多尔衮勾搭上吗?

    所以啊,什么蒙古大草原偶遇,什么一见钟情,什么美丽端庄,什么少年风,流……屁,这是一个屁,文人墨客,无聊之极时,编排出来的一个屁,臭不可闻,却聊以自娱。

    不过话得说回来,下嫁之事,确实存在。

    兄终弟及,满人有这个风俗,甚至父亲死了,儿子娶庶母之事,也不鲜见。

    但布木布泰与多尔衮之间,仅仅是一场正治交易,一个为了儿子的帝位,一个为了抢对方儿子的帝位,仅此而已。这一点,从“皇父摄政王”五个字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这可是与华夏古代,帝王称重臣为“亚父”、“仲父”完全不同,多尔衮是娶福临的亲娘,说难听点,福临就算不承认,也事实俱在,这声“爹”你叫得叫,不叫也得叫。

    而福临能登上皇位,本身就是个意外,按当时的实力,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一个才六岁的未成年孩子登基。

    要知道豪格才是皇太极嫡长子,福临只是庶出。

    而在当时,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和大哥豪格,所谓君少臣疑,怎么轮恐怕也轮不到他吧?

 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

    ps:感谢书友“秋天的黄金树”的打赏。

    福临能意外登基,正是因为多尔衮与豪格的势均力敌,也因为当时满清汉臣,对父传子古训的执拗,更因为布木布泰有着寻常女子无法企及的正治敏锐。

    有了布木布泰从中的斡旋,才有了福临意外的登基。

    布木布泰缓缓起身,走上前去。

    将福临扔在地上,并加以踩踏的诏书捡起,抚平了皱痕。

    她微微苦笑着,太难了。

    儿子才十一岁,还只是一心只扑在玩耍上的孩子,而对方却是一个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成年人,若不是自己在后面斡旋,福临怕是坐不稳帝位。

    要知道,多尔衮已经将皇帝的“玉玺”都搬去了他的亲王府。

    也就是说,只要多尔衮牙一咬、心一狠,福临随时可能被废掉,大清恐怕就三朝而亡了。

    “来人,将此诏递于洪承畴、范文程二位大学士。”

    ……。

    负气而出的福临,怒气冲冲地回到武英殿。

    他对他额娘的一片苦心感恩吗?

    不!

    不仅不感恩,他还无比地厌憎布木布泰,视布木布泰为恶毒残忍、不懂人情世故的巫婆。

    是不是匪夷所思?

    可这倒不是福临不懂礼法。

    恰恰相反,福临是太懂礼法了。

    福临确实是个满人,也确实是皇太极的骨血,可问题是他从一出生,就受着汉臣,譬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身传言教。

    有一点必须承认,儒家文化的洗脑效果确实强大,强大到才十一岁的福临,已经不想要娶满族、蒙古族女子为皇后了,他想要娶汉族女子。

    布木布泰欲先行册封自己的亲侄女为皇后,却被福临强硬拒绝。

    无奈之下,布木布泰只能将她的亲侄女改封为妃。

    所以,十一岁的福临其实很难说是满人,至少他的心里,更趋同于汉族儒家文化。

    这不奇怪,一个连战场都没见识过的孩子,加上一直处在一个温室之中,怎么可能会喜欢茹毛饮血的满族习俗,而不喜欢温文尔雅的汉族文化呢?

    而他在被多尔衮的嚣张跋扈、步步紧逼之下,除了恨多尔衮,此时得知他娘还真要下嫁多尔衮时,连带着将他额娘也恨上了。

    他福临看来,他做为一个儿子,无力保护自己的额娘,做为一个皇帝,却不能亲政。

    这种心理上的煎熬、折磨,足以击溃一个人的意志,更不用说是他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了。

    此时,洪承畴和范文程联袂而入。

    在一得到那份诏书时,洪承畴和范文程就知道了皇太后的用意——稳住已经跃跃欲试的多尔衮。

    可最大的障碍,是小皇帝福临。

    于是二人迅速入宫见驾,来宽慰皇帝,其实在二人眼中,福临不仅仅是皇帝,更是他们的希望。

    很奇怪吧?

    就算这批汉臣降清的事,已经成为铁打的事实,但他们的口中依旧是说,效力于满清是为了引清兵平叛,平谁的叛?李自成、张献忠的叛。

    也就是说,他们依旧是忠臣,大明的忠臣。

    不过眼下是因为,先帝驾崩,天下分裂,不忍见生灵涂炭,方效力于清廷,以解天下兵祸。

    听听,舌头无骨,怎么说,他们都是对的。

    所以,这批人无比迫切地需要清廷对他们的评价,也就是盖棺定论。

    而这定论,自然是清朝的皇帝最为合适。

    可皇太极死得早,多尔衮其实看不起他们这些人。

    所以,所有的希望,就在于福临身上,因为,福临是他们一手培养出来的最佳人选。

    “臣等见过皇上。”

    伏在案上的福临抬头,皱眉道:“二位先生,朕烦着呢……不议事。”

    洪承畴上前一步轻声道:“臣等正是因为知道皇上烦心,特地前来于君分忧的。”

    福临不傻,稍一思忖就明白了,“是太后令你们来的?朕不想说这事!”

    洪承畴低声道:“臣有奏,请皇上摒退左右。”

    福临迟疑了一下,挥挥手道:“朕与二位先生商议国事,你们都退下吧。”

    等殿内人走空。

    “二位先生,你们说说看,太后下嫁,这等伤风败俗之事,竟会出自皇室。”

    听听,伤风败俗,何等熟悉?老夫子们,平日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

    洪承畴人再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皇上不必烦心,就算这道诏书颁下,太后也未必会下嫁。”

    福临一怔,“先生这话何解?”

    “皇上想必应该知道,摄政王新纳肃亲王福晋才不到半年,如今又要迎娶朝鲜两位公主……这事若让太后知道,会如何?”

    福临皱眉道:“太后下嫁和摄政王纳朝鲜两位公主何干?”

    洪承畴诡异一笑,道:“只要太后得知此事,就不可能再下嫁摄政王。”

    福临想不明白,可听说能阻止太后下嫁,忙道:“那朕这就去告诉太后去。”

    洪承畴赶紧阻拦道:“万万不可,皇上若此时告诉太后,怕是事与愿违啊。”

    “这又是为何?”

    “恕臣斗胆,暂且不说,此事……皇上再长大些就会知道。”

    福临皱眉,狐疑地问道:“此话当真?”

    “臣怎敢哄骗皇上?!”

    “可如果摄政王一意要太后下嫁呢?”

    洪承畴道:“皇上想必也清楚摄政王的身体,自松锦大战后,摄政王元气大伤,一直以来,时有怔忡、咯血、中风等症状……。”

    说到此处,洪承畴声音更轻,“臣私下问过御医,摄政王战事劳累过度,负伤沉疴积重,加上房,事频繁,恐怕……御医还说,摄政王的身子,怕是再难有子嗣。”

    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是多铎的儿子,因多尔衮膝下无子被过继来的。

    言下之意,福临听得懂,多尔衮十几年没有所出,这一点,其实谁都心里清楚。

    还真别说,福临对洪、范二人深信不疑,被他们这么一开导,心头敞亮了不少。

    “二位先生,朕日夜盼着长大,早些亲政,好守护额娘,惩治这无耻淫贼。”福临咬牙切齿地说道。

    范文程忙道:“皇上万万不可将此话流露于外,摄政王耳目众多,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应吗

    福临点点头道:“朕记下了……对了,二位先生可知道,那两汉人……沈致远、钱……。”

    “钱翘恭。”范文程提醒道。

    “对,这二人将新军训练得如何了?”

    范文程答道:“臣等此来,也是向皇上禀报,据岳乐禀报,新军训练初成,就等着新式火器一到,进行下一步训练了。”

    福临愠怒道:“花银子买些火器,三番两次受阻,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范文程忙道:“皇上莫急,臣等来还有一件喜讯要禀报皇上,汤若望一行出使江南谈判有成,与陈洪范同奉旨购买火器的孙正强已经押运新式火器抵达京城。”

    福临大喜道:“孙……是孙正强对吧,朕要好好赏他。”

    洪承畴忙道:“皇上,不可。孙正强与孙洪范同时被俘,陈洪范及一众细作死,而孙正强独活,此事可疑……至少,得先问讯之后,再作定夺。”

    福临毫不犹豫地道:“准,这事就由二位先生处置……朕要亲自去见见新军操练,还望先生安排?”

    范文程道:“还真巧,岳乐禀报,欲在校场与钱翘恭所练骑枪兵比试……。”

    “骑枪兵?很强大吗?”福临眉开眼笑道,“那朕定要去看看了。”

    洪承畴瞪了范文程一眼,劝道:“虽说在京畿,可终归要出宫,为皇上安危,还是臣等替皇上前往校场检阅吧。”

    福临哪敢依,大声道:“朕定须去,这是朕组建的亲军,岂可不去?”

    洪承畴见福临意已决,只好道:“是,臣遵旨。”

    ……。

    七载金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

    东华门迤南的睿亲王府宏伟壮丽,王府的地基高于地面几丈有余,加之殿宇宏伟,四周绕以三十六根檐柱,檐椽为三层。其气派甚至超过了皇宫。

    此地原是大明太子的东宫,多尔衮领清军率先入京,经过改建,就成了他的府第。

    王府前每日都是车水马龙,大小官员往来穿梭,这里实际上已成为真正的满清权力中心。

    多尔衮每天召集百官来府议事,然后再将已决之议拿到朝廷去走个过场。

    如今他嫌跑来跑去太麻烦,干脆将皇帝发布谕旨的玉玺搬回府中。

    可冥冥之中天注定,所谓盛极而衰嘛。

    多尔衮从昨日起,再一次咯血。

    此时,脸色惨白的多尔衮正依偎在侍妾身上喝药。

    两个大学士祁充格、刚林小心翼翼地肃手在一边,连声大气都不敢出。

    多尔衮喝了药之后,气色稍稍恢复了些。

    他侧躺下来,看着祁充格、刚林二人问道:“宫中可有消息?”

    刚林答道:“回王爷,晌午前,太后派人向洪承畴府上送了一卷黄绫,想必是太后懿旨,随后洪承畴与范文程二人联袂入宫。”

    祁充格上前一步,低声道:“我看,应该是太后同意下嫁王爷了。”

    多尔衮呵呵一声道:“她敢不应吗?”

    刚林迟疑了一下道:“王爷,在这个时候,纳朝鲜二位公主为侧福晋之事……还是先缓一缓为好,您一定得保重身子骨。”

    “放肆!”多尔衮怒哼道。

    刚林赶紧请罪道:“下官多言了。”

    多尔衮冷冷问道:“福临有何异动?”

    敢直呼皇帝姓名,恐怕整个清朝,也就他多尔衮一人了。不过也难怪,都要成皇父了,喊喊名字,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祁充格回答道:“洪承畴、范文程二人与皇上谈了什么,尚不清楚,不过二人出宫之后,就派人去了拱北城。想来,应该是与新军有关,下官已经派人去打听了,想必一会就会有消息传来。”

    多尔衮闭上眼,喘息了几下,问道:“岳乐呢?可有前来请见本王?”

    刚林犹豫了一下,道:“回王爷,岳乐已经许久不曾来王府了,怕是要与王爷……撇清干系。”

    多尔衮眼睛瞬间张开,他直愣愣地看着门外,沉默了好一会,才幽幽道:“养不熟的狼崽子。”

    祁充格、刚林不敢搭话,屏息在一边低着头,就象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缓了缓,多尔衮开口问道:“驻京八旗,可有异动?”

    祁充格摇摇头道:“目前来看,并无异动……王爷放心,驻京八旗三万六千人,至少有六成以上,唯王爷之命是从。”

    多尔衮点点头,道:“可惜啊,本王无法将军队调入城……。”

    京城驻军五旗,福临有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和豪格的正蓝旗,多尔衮掌握着正白旗与镶白旗。

    听起来,福临是占优势的,但事实不然,正黄旗、镶黄旗两旗在皇太极驾崩后,一直是豪格在统率,包括本就属于他的正蓝旗。

    豪格在狱中暴死之后,虽说名义上三旗都归了皇帝,可这些骄兵悍将,哪会真心听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加上多尔衮的肆意拉拢、延揽,于是,有不少人暗地里都向多尔衮效忠。

    当然,这种情况太后、小福临和洪承畴等人都清楚,于是就有了一道诏令,驻京八旗军,无旨不得入城。

    也就是说,多尔衮只要一调动军队,那么,宫中就会得知消息,接下来就是一场混战。

    多尔衮其实一直在做准备,万不得已之时,就发动兵变。

    可不久前,一个变数出现,那就是皇帝居然要组建一支新军。

    这就在原本那道诏令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因为新军虽不在旗籍,但谁都知道,这是皇帝亲军。

    那么,只要控制住这支军队,便可事半功倍。

    所以,多尔衮往新军中塞了不少中下层军官,可问题是,济尔哈朗、洪承畴、范文程等人也没少往里面塞人,到头来,还是一种奥妙的平衡,关键是新军招募的兵,都是汉人,这就让多尔衮很难真正控制住这支军队了。

    多尔衮原打算拉拢岳乐,这样从上而下的控制,更会方便。

    可惜,岳乐这小子明里虚与委蛇,暗里却听从济尔哈朗,也就是福临的。

    刚林点点头道:“王爷所虑甚是。一旦调动大军,必有风声走漏,到时京城中就会引发一场大战……与谁都无益。”

 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祁充格道:“原本想着岳乐那小子能顺从王爷的指挥,不想,这厮竟从了皇上,如此一来,火枪新军要是投向皇上那边,京城的军力平衡就会由此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