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550章

汉明-第550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一想到这,蒋全义更急了,“若真如王爷所说,敌人是故意示敌以弱,那淮安府必是个圈套……王爷还是快些离开,返回泰州为好!”

    吴争挑挑眉毛,斜眼看着蒋全义道:“那你和泰州卫呢?”

    蒋全义一怔,稍一犹豫,坚定地道:“王爷恕罪,卑职……还想打!若这么退了,卑职无颜面对伤亡的弟兄,更无颜再继续统领泰州卫。”

    吴争呵呵冷笑道:“这么说来,本王亲至,令你撤退,你也要抗命了?”

    蒋全义愣了愣,却犟着脖子道:“卑职此前向王爷禀报过了,此战若败,我就死在淮安城前……望王爷成全!”

    吴争脸色如冰,扫了一眼在场的将领,“你们也和他一样……想抗令?”

    将领们随即纷纷跪倒,齐声道:“望大将军成全!”

    吴争突然笑了起来,“既然都想打……那就打吧。也是,北伐军若遇难而退,不如散伙回家,种田奶孩子去!”

    蒋全义和众将面面相觑。

    吴争笑意一敛,沉声道:“不过本王既然到了,指挥权收回……蒋全义。”

    “卑职在。”

    “去一营当个指挥使吧。”

    “是,卑职遵命!”蒋全义下意识应道,可随即急了起来,“王爷既然明知淮安府是个陷阱,为何还要冒此凶险?王爷若在泰州,不,就算在兴化,既可以指挥,也可以遇险撤退……。”

    吴争正色道:“多尔衮花了心思,布好了局,若早几年,我还真有些悚他,可眼下,不管是什么局,只要咱们自己不乱,多尔衮想占便宜,那得凭本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一次,咱们就打一场以正合,让多尔衮明白,阴谋诡计得不到的东西,正面硬撼,一样得不到!”

    蒋全义及众将领齐声应道:“我等愿誓死追随大将军!”

    ……。

    打这场仗,并不是吴争鲁莽,或者意气用事。

    如果在军工坊刚被炮击时,有那么一点意气用事的话,那这十余天下来,就算是意气用事,此时也该冷静下来了。

    吴争渐渐感觉到了多尔衮的急躁,对,就是急躁。

    不是说多尔衮的手段拙劣,恰恰相反,他的手段是合适的,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揣摩,非常到位,但是,施行得过于急躁。

    如果酝酿上二、三年,挑个更合适的时机发动,效果会非常好。

    他的每一个细分策略,其实深耕细作下来,都是一步好棋,可往往都是因为急躁,最后功败垂成。

    这一点,吴争几乎已经可以肯定,结合北面的情报,多尔衮想来确实时日无多了。

    虽然不知道多尔衮此时,又在给自己织下了怎样的一张网,可这次,吴争无意再退。一八小说

    自己是个指挥使、都指挥使时,可以退,因为那是奉命而退。

    但当自己是吴王时,便不可再退,因为,那是消极怠战!

    这关乎声望,也关乎治下人心。

    吴争自信,以北伐军的实力,无论在哪个战场上,都吃不了亏。

    多尔衮既然急着想要来场决战,那么,自己为何不奉陪?

    这是气势的较量,得人心者,得天下。

    从没有靠逃避而得天下的。

    想较于敌人从数千里外的北方调兵,北伐军还是占了便宜的,自己最远的府,至战场不过千里,何况有水师控制长江,保障物资、军械、兵员补给畅通,何惧之有?

    敌若要战,那便战!

    只是,吴争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这场战争一旦开启,时局演变,往往不受人力所控制,也终究没有遂了自己在一切准备完成之后,再主动北伐的心意。

    这场大仗下来,北伐军的伤亡必定不小,一旦实力折损过多,怕是真要为他人作嫁衣裳,让人趁机摘桃子了。

    可吴争也一样无悔,既然天意注定,那就当是作贡献吧。

    ……。

    广信府府治,上饶城。

    李过、高一功、刘体仁及麾下一众将领,正在开会商议。

    虽说事态紧急,可众人的脸上,都弥漫着兴奋和欣喜。

    大将军府传来急令,新编北伐第三军,组建饶州卫,以广信、处州、饶州三卫为班底,总兵额为十万人,其中广信卫为四万人,处州、饶州二卫各三万人。

    第三军都指挥使为李过,孙嘉绩、池二憨、高一功、刘体仁为副都指挥使,原各卫指挥使及以下职位不变,同时迁原处州卫副指挥使池二憨为新编饶州卫指挥使,刘体仁为新编饶州卫副指挥使。

    也就是说,广信卫可以从眼下的三万人,扩编至四万人。

    同时,李过、高一功等还能在新编饶州卫的员额中分到一杯羹,二者相加,至少有二万的新增员额。

    扩编,从古至今,对军人来说,都是一桩美差,这代表着馅饼做大了,自然利益也高了,官位增加了,手下人多了,几乎每个人都有了升迁的机会,而这在平常时,升一阶那得在战场上拼命来换。

    可广信卫从上至下,并非因此原因高兴。

    广信卫需要征募兵员吗?

    根本不需要!

    吴争收编忠贞营,当时忠贞营的正兵总数,就达八万多人。

    刚开始时,吴争与高夫人、李过等人谈妥是整编二万广信卫,可需要淘汰的人员太多,怕引起骚乱,最后为了安抚忠贞营,才将广信卫扩编成三万人。

    可就算如此,也几乎等于是三中取一,大部分的原忠贞营老兵被强制复员,成为了普通百姓。

    虽说那些复员的士兵,辗转来了沿海诸府之后,大将军府基本上都妥善安置了。

    有些分了地,有些进了各大工坊。

 第1247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可这些跟着李自成,辗转数千里,打了近十年仗的老兵,哪还能静得下心来,早出晚归地耕种田地?

    这就象后世职业军人一样,一旦退役,那就象抽去了主心骨一样。

    许多人从浙回赣,去找李过、高一功、刘体仁“诉苦”,希望重回三人麾下。

    可问题是,这不是养几个人,动辙上万,再富有的人,也养不起军队啊。

    李过、高一功为此多次找吴争申诉,可大将军府财政窘迫,哪能说扩军就扩军,吴争也没有办法。

    这两年时间,李过、高一功为此事,算是愁白了头。

    可如今,机会总算是来了,至少二万的新增员额,足以化解他们的“困境”,加上原有广信卫三万人,也就是说,原忠贞营的老兵,整编为广信卫的可达五万人,几乎是二中取一了。

    这样一来,广信卫从上至下,所有人都在笑,因为旧日同袍,又能一起朝夕相对了。

    ……。

    沿海各府,也在紧急征召新兵。

    大将军府的征召令一发,十几府之地,数日之中,便掀起了入伍潮。

    这是四年中,大将军府第一次发布征召令。

    北伐军的构成有五大块,一是吴争从绍兴府带出的那支嫡系,也就六、七千人;二是杭州之战鲁之域起义所部,人数达一万八千人;三是数次战争中,从俘虏、降兵中遴选出的人员,此部人数高达三万多人;四是原忠贞营;最后就是江北泰兴、泰州、通州三地民众自发入伍和零散的义军来投。

    大将军府一直没有从辖下诸府中,大量招募过精壮,吴争其实就是在“藏富于民”,给江南诸府休养生息的机会。

    四年时间,大将军府的治下人口,增加了六成,从不到九百万,一直到一千五百多万,这是个比较“恐怖”的数字。

    当然,这不完全是繁衍出来的,而是大批来投的义军、战争中抓获的俘虏,周边各地来寻生计的贫苦百姓等等汇聚而成的。

    但事实上,民间还真不领吴争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这份情,坊间对吴争不征召新兵,时有“诟病”,甚至还数府联名上书,请求大将军府每年从各府中招募适量兵员,以尽保境安民之责任。

    吴争当时是懵的,自己一片苦心,想让百姓休养生息,结果反而被人“指责”了,冤得慌啊!

    当时莫执念笑着给吴争算了笔帐,以杭州府为例,一个普通男丁,在工坊做工,月酬平均在三两多银子,可如果进了北伐军,每月四两银子雷打不动,吃喝穿着全是军队支应。

    这还是眼面上的,一个士兵入伍之后,全家可在服役其间免去赋税,有一适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若立战功,另有赏赐升迁,若有伤亡,官府对其父母、妻儿进行赡养、抚恤。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这话可是王爷亲口对外宣扬的。如今江南各府,皆以家中有北伐军士兵为荣。但凡家中有未曾订亲的女娃的,择婿首选便是北伐军人……试问,这世间还有比入伍更好的事吗?”莫执念呵呵笑着向吴争问道,“若不是北伐军不在各府招募新兵,不然,莫家子侄定是踊跃入伍……王爷若不信,可问清儿,她的姨表妹不也被招入长林卫了吗?”

    吴争听后,苦笑不已。自己优待军人的政策,竟被莫执念曲解至此,这言下之意是,自己对军人太优厚了?以至于不招兵,竟引来数府联名请愿?九九中文

    但吴争并不后悔,更不想去修改政策,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富贵,拿命换的事,最优待都不为过。

    ……。

    绍兴府。

    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北到昌安门。

    此河分出了两个县,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河上桥梁多达十余座。

    舍子桥桥畔,依水而建的一户小院中,此时突然冲出一个少年,背着一个包裹,向舍子桥东边跑。

    后面追着一个中年妇女,口中急呼道:“二娃,你可不能去啊……咱老黄家可就你这一根独苗……!”

    然而,那娃儿头也不回,连跑边喊道,“当今吴王不也是老吴家独苗吗……他能舍身报国,我为何不能……娘,等我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之时,定为您讨个诰封……!”

    中年妇女哪追得上,急得哭出声来。

    这时,她突然见桥上走着她兄弟,连忙喊道:“大哥,替我拦住这不知死活的畜生……!”

    桥上男子闻声张臂拦住迎面而来的外甥,喝斥道:“二娃,你娘追你呢……还不快回去?!”

    娃儿见被拦,急得跺脚道:“大舅,娘是妇人没见识也寻常,您中举人都二十多年了,难道也不知道国破家亡的道理?”

    男子沉声道:“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尚且不可,何况是上阵杀敌?要知刀枪无眼,老黄家就你一个独子,岂能参军?况且官府榜上明文,家中独子者不征……快回去吧,莫让你娘着急。”

    那少年哪肯罢休,他一边嚷着,一边恃机想冲过阻拦,“大舅,吴王可也是独子,况且,昨日隔壁家的大牛也被北伐军收了,他也独子……!”

    就在这甥舅二人在桥上玩老鹰抓小鸡时,那小院中慢悠悠地走出一长衫男子,手中还捏着一本书,轻轻拍打着,道:“二娃他娘,别拦了,孩子大了,任由他去吧!”

    妇人顿足泣道:“刀剑无眼,这要是有个闪失该如何是好?他爹……你读书读傻了?!”

    那长衫男子却不理会,冲桥上大呼道:“妻兄,放他走吧……你若无事,来我家论时事、吃老酒……。”

    桥上男子一听,大声问道:“妹夫,你可想好了……这一放,日后可不能怪我?”

    “不怪,不怪……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话一出,让桥上当舅舅的,就无法再拦了,于是收拢双臂,少年迅速弯身一礼,拔腿冲了过去。

    自此,怕是难追了。

 第1248章 人心之变

    桥下妇人见状,顿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她随即转身,扑向自己丈夫,双手对着长衫男子披头盖脸地一通挠。

    长衫男子显然是读书人,举止太过斯文,甚至连反抗都是慢条斯里的。

    等桥上妻兄赶来阻止时,啧啧……这脸上的抓印,那一条条地,已经肿得跟蚯蚓似的,惨不忍睹。

    妻兄一边阻拦自己的妹子,一边同情地道:“妹夫受苦了……。”

    长衫男子气极,可骂人都是慢腾腾的,“妻兄啊,有道是唯女子和小人难养……。”

    这话还没说完,就被妻子又是一把挠中,这下三条从上而下的鲜红指印,正中鼻子及两侧,令人不禁莞尔。

    ……。

    兄长上门,杀鸡宰鸭。

    妇人撒泼归撒泼,准备酒菜之事,还得是她来干。

    郎舅二人对酌,三杯酒下肚,妻兄轻叹道:“妹夫啊,这说起来,你心也够宽的……家中就二娃一根独苗,你也舍得让他参军?”

    长衫男子摇头晃脑地道:“妻兄此言差矣,我绍兴府百年中,前有戚少保抗击倭寇,今有吴王驱逐鞑虏……风云际会,某唯叹生不逢时啊,要是能晚生十年,某早就弃笔从戎,追随吴王建功立业去了,可惜……可惜啊!”

    说到这,将书往桌上一拍,“妻兄还说我,你家不是也跑了一个吗?”

    妻兄一愣,忙辩道:“我……我那是有三个儿子。”

    “我……我也还有长女在家!”

    “女娃能和男娃相提并论吗?”

    “呸……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谁说生女不如男?”长衫男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妻兄啊,论读书考功名,我如不你。论见识,你且不如我……看看如今的绍兴、杭州诸府,难道你还品不出些什么来吗?”

    “你是说……?”

    “原本以为,能守住长江,便是我汉人大幸。可不想,王师竟能二次北渡……眼见局势已经渐渐明朗起来,鞑子的好日子不长矣!”说到这,长衫男子神秘一笑,低声道:“妻兄啊,江南,不,咱绍兴府……怕是要成龙兴之地了!有此天赐良机,让孩子早些从龙,日后定可光宗耀祖啊!”

    “可,可万一有个不测……让我妹妹如何渡过下半生?”

    “为国战死沙场,夫复何求!”长衫男子正色道,“明日我便开祠堂,召集黄家族人,告诉乡邻,咱家二娃,国战去了!”

    ……。

    杭州府雨县大街街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