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70章

春秋大领主-第570章

小说: 春秋大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不会逼“汉中”当地的全部人反抗汉军?当前的情况是,现身的汉中人几乎全是汉军的敌人,没有出现的汉中人跟不存在没区别。所以吕阳的处置看似粗暴,实际上是最为符合汉国当前需要的策略。

    如果吕阳想要将“汉中”的当地人迁徙再集中安置,作为君王和父亲的吕武会感到无比失望。

    认清的确应该快刀斩乱麻的吕武心态变得有些复杂,认识到吕阳越来越符合自己继承人该有的模样,一方面又会产生另外一些疑惑。

    “为父予你三年。”吕武给三年的时间不管是处理好已经攻占的‘汉中’,还包括了吕阳夺取古蜀国的国祚。

    吕阳得到能出战的机会,一脸自信地说道:“孩儿必不使父上失望!”

    历史上司马错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攻占巴蜀,前提是古蜀国和巴国早就有了长久消耗,并且还是古蜀国主动邀请秦军入蜀。

    当前的年代,古蜀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还没有完全消灭蜀地的敌人,实力未必比历史上司马错进军时期强多少。

    吕武之所以给吕阳三年的时间,觉得吕阳发生了好的转变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时间提前,蜀地的交通远比司马错带着秦军攻略巴蜀更加糟糕,巴蜀的形势也是更加错综复杂,再来就是汉国动用的兵力更少了。

    因为吞掉了韩国三分之二的疆域,使得汉国向东扩张了三百来里,原先的布局等于有了新变动。

    目前汉国需要提防楚国可能出现的反扑,还要对荀国造成足够的压力,再来就是防止韩起狗急跳墙,更有范国的范鞅在选择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最多出动一个“军”征讨巴蜀已经达到极限。

    攻占下的“汉中”已经有两个汉军“师”了,另外一个“师”则是在“天泽水池”的上游待命。

    吕武赐予吕阳兵符和节牌,一个月后吕阳带着自己的属僚出发了。

    那啥,三年后吕阳会不会玩一手带兵进京逼宫的戏码?

    而在吕阳出发之前,作为三代的吕政也带着队伍东出。

    在吕政出使吴僚的这一件事情上,吕阳多次表示担忧,还是没有能够让吕武改变主意。

    第一次出使的吕政并不独要前往吴僚处,他将先去范国,再去荀国,然后才是前往吴僚所在的淮南。

    这也是汉氏子姓第三代的首次亮相,吕政能取得成功固然可喜,没有什么成果也是在向诸侯昭告汉氏子姓的政权稳固。

    什么意思?没有太特别的意思,吕武早就不是那个孤家寡人,国祚方面能够选择的继承人非常多,能够任事的子孙也是不少。

    只是汉国跟其余国家真的很不一样,其余诸侯几乎全是公族政治,吕武对待自己的子嗣则是显得很不一样,把他们丢到中枢之外,压根就没有二代在中枢掌握权柄。

    因为这一点,不少诸侯等着看吕武笑话,一些诸侯则是好像发现了强国的“密码”似得。

    熊围就是有自己解读方式的诸侯之一,他看到汉国没有公族大肆掌权,国家却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壮大,得出一个公族是害虫,阻止中枢掌握更多人口和资源的结论。

    在那种认知下,也是熊围面临的情况不一般,他在朝堂上展露出谋求变法的态度,不等公子罢敌从汉国归来,派出另一支使节团前往“长安”要获得汉国在楚国变法上的支持。

    简而言之就是,熊围知道楚国跟汉国是一种竞争关系,然后他还是请求吕武能够派出人手指导楚国进行变法。

    那种想法和做事手法很奇葩吗?一点也不呀。

    反正熊围的做法在春秋以及战国阶段显得很正常,不止一名君王做过类似的事情,一开始跟异国借人,到后面从异国招揽人才,熊围只是第一个那么干的君王而已……,好像也不对?

    晋国还健在的时候,吴国就不止一次向晋国借人,晋国也真的派出人手帮助吴国发展。

    所以,熊围并不是第一个向异国借人的一国之君,其实寿梦才是。存在区别的是吴国跟晋国属于是盟友的关系,楚国则跟汉国是一种竞争关系。

    吕武并不知道熊围已经搞出骚操作,一些事态的改变让他需要新增一些职务。

    汉国目前是一种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混合体系,庆幸于吕武早就在培养人才,不至于官职多了却出现空缺,存在后患的是在职官员超过八成不是贵族就是贵族的二代。

    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汉时期的“寒门”谁不是家资富足,缺的不过是朝堂上的人脉罢了;哪怕到了有唐一代,当官的那些人,他们谁还不是先天上或后天抱大腿,一个个有着深厚背景;即便是号称只要读书就能当官的两宋,也不想一想能读书需要的前置条件,别拿一些极个例的事情说事,用“幸存者偏差”的那一套来忽悠人。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需要一件又一件慢慢办,吕武没有那个条件在短时间内消灭贵族,事实上贵族也不可能被消灭,没有明面的贵族,还能完全没有权贵?

    吕武能用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建国后有两成官职落在非贵族手里,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寡人欲增‘中郎将’一职,为上将军之下。”吕武承认自己又抄老刘家的作业了。

    在吕武的计划中,除了中郎将之外,还有将军级别的军职。

    汉国在未来会一再发生大战,新增军职是一种刚需的需求,以其到时候发现原有制度不顶用再干着急或是临时改变,不如事先就将一切安排妥当。

    众臣没有多么诧异。

    新增官职是吧?国家制度都是新的,搞出另外一些职位,有什么值得一惊一乍的。

    随后,吕武让人公布了一些职位的调动。

    核心高层的官职人选没有变动,军队的中上层则是一下子增多了五个,其中解平成“五官中郎将”了。

    又双叒叕……抄老刘家作业啦!

    军队结构出现改变,众臣好像是嗅到了什么味道,一下子变得亢奋起来……

 第828章 汉王高义啊

    历史的进程一再证明了吕武的目光之长远,所作所为之睿智,再加上汉国蒸蒸日上,可以想象吕武的权威该有多么重。

    只要汉国没有发生极大的失败,哪怕出现了一些意外,汉国的臣民绝对还是会对吕武有一种盲从的心理。

    当前的时代讲究“祀”与“戎”的重要性,之所以是“祀”在前,主要是关乎到了周王室制定的宗法;“戎”与之并列则是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周王室制定的宗法依然行之有效之前,一国之君掌握“祀”与“戎”基本上也就稳了。

    那么,目前周王室制定的宗法还有约束力吗?其实还是有的。

    吕武、士匄和中行吴用功劳跟周天子交换了得爵立国的资本,哪怕干了实际分割晋国的事情,打从实际上并不能算是乱臣贼子,篡位之说更是无从谈起。

    汉国吞并了秦国,范国吞并了郑国,荀国吞并了卫国?这些事情跟篡位没有关联,只是纯粹的列国兼并而已。

    韩起有晋国公族的身份,哪怕韩氏一度淡化身为晋国公室的事实,既然是事实就无从否认而起,韩氏将曲沃一系踹下君位,哪怕是改了国号也仅是一种取而代之罢了。

    毕竟,晋国原先是叫唐国,韩氏改为韩国又怎么地啦?

    所以了,近百年内也就等于没有发生过篡位事件。

    因为没有爆发过“大事件”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以历史进程来说就是时局在往崩坏发展,周王室的一些制度远没有达到完全崩坏的程度。

    拿那么一件事情来说,汉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将周王室被灭了,真正展开军事行动,从出兵到灭亡周王室估计不用耗费超过三个月的时间,然而吕武从来没有想过付之行动。

    现在把周王室灭掉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为,甚至会显得吕武很蠢。

    列国都知道汉国要谋求四晋归一了,以当前的思维以及道德观念来讲,其实绝大多数人认为吕武想做的事情很合情合理,要是能够将姬彪重新扶上位的话,无疑吕武会成为一名可以与日月争辉的伟人。

    当然,吕武毛病才重新将晋国建立起来,进行四晋归一则是不免需要借到姬彪的一些光环。

    今天,吕武请来了姬彪,两人畅聊了一些往事,其余什么话题都没有提及。

    吕武不止一次邀请姬彪,表现出了一种值得解读的善意。

    这一些事情很快被汉国传播到列国,不出意外没有多久周天子就会派公卿到“长安”慰问姬彪,列国也会开始思考吕武那么对待姬彪想干什么。

    吕武增加了“将军”和“中郎将”两个军职,下一步对常备军的数量进行了扩增,将原本一万五千数量增加到了三万。

    这一个动作对于汉国群臣来说无疑是一个信号,再有吕武刻意亲善姬彪的行为,谁都明白汉军东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在这一种现状之下,作为范国正使的刘明频繁求见吕武,得到接见的次数却是不多。

    一样是作为使节待在“长安”的韩无忌急到跳脚,很清楚光是用言语无法让汉国归还城邑,似乎汉国归还城邑的可能性也是极低,选择离开“长安”要赶往“沫”求见中行吴谈事情。

    荀国的使节团在解朔丧礼结束后就已经离开“长安”归国。他们的这一举动只证明一件事情,也就是荀国知道跟汉国再无亲密可能,以其在汉国浪费时间,不如回国再奔走列国争取支持。

    公元前539年在各国的频繁动作中离开,迎来了公元前538年的岁月。

    年初,楚国新的使节团来到“长安”,随后公子罢敌求见吕武。

    “汉国日强,我王实为羡慕,今命我求道于汉王。”公子罢敌进行了该有的礼节,又东拉西扯了一会,讲出了来意。

    什么求道?不是要玩修仙,明白讲就是寻求汉国的支持,帮助楚国进行变法。

    辛亏吕武已经在这个“世界”待了几十年,不说是被完全同化,怎么都该懂得一些当代人的思维,听到公子罢敌的请求才没有觉得楚国上下都疯了。

    “楚王欲变法,不知可有章程?”吕武问道。

    近些年来寻求变法的国家相当多,实际展开变法的国家则是没有几个。

    诸侯们已经明白不求变不行,有些诸侯尽管万分想要变法,可是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实施。

    现在展开变法的国家有汉国、齐国和郑国,其中齐国是模仿汉国,郑国则是在子产的计划与操作下玩自己的一套。

    喊出要变法的国家非常多,包括了名存实亡的韩国,国势过分衰弱的范国,还有看着发展良好的荀国,其余诸侯心里想要变法嘴巴则是紧紧闭着。

    以国家层次来说,一国之君肯定是发现国家出现问题才会想要变法,有些诸侯则是连想要变法都不敢说出来,唯恐惊扰了公族以及贵族,致使国家出现动荡。

    这件事情并不搞笑,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群利益既得者,变法肯定会出现利益变动,利益既得者可不想刀子砍到自己身上,不敢明面上反对变法,还不会玩私下破坏的事情吗?

    公子罢敌讲了非常多,楚国的一些事情对各国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公族与君王的矛盾,公族与贵族的矛盾,君王被迫只能亲近公族无法扶持非公族的贵族,疆域足够辽阔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等等。

    吕武听完,搞懂了熊围想干什么,实话实说道:“如楚王欲收回权柄,楚必大乱。”

    楚国当然是楚王的权柄最高,但是君王的权柄能不能得到伸展,看的是群臣到底配不配合。

    熊围干了弑君篡位的事情,吓得一众贵族逃离国都,不是有蒍氏和斗氏力撑的话,楚国连基本的运作都无法维持了。

    “汉王仁德!”公子罢敌一脸的佩服。

    这也是吕武的明智之处,大家都能明白的事情,不会去强行胡说八道。

    吕武想了想,说道:“如楚王果真寻求变法,或许可对外征战,得大胜以获威望,进而力压群臣。”

    公子罢敌从座位上阵站起来,对着吕武行了一个弯腰九十度的礼,重新直起腰来,有那么点崇拜地看着吕武,说道:“汉王所言无错,只是不知出征何处?”

    这个问题?吕武可以回答,但是没有必要去回答。

 第829章 寡人真的太难了

    楚王围想要有威望,途径当然是出征获胜,想要获得更多的威望则是进行亲征。

    要不,楚国再北征试一试?

    楚国来向汉国问计,想要吕武派出人手帮楚国进行变法,适合再跟汉国交战吗?

    现在已经是战国初期的阶段,大多数人的思维则是依然留在春秋时期。熊围能够向吕武请求帮助,不等于出兵跟汉国交锋会存在心里障碍。

    说白了,其实就是春秋时期人们觉得一码事归一码事的思维结构,才不会将所有事情混为一谈,也就个人交情归于个人交情,涉及到国家大事则是该怎么就怎么着。

    吕武一开始对春秋人们的思想很不习惯,一度还觉得他们有精神分裂症,慢慢也就习惯了人们的思维层次,不再浅白地区分友情与背叛。

    目前熊围的处境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异常糟糕。

    偌大的楚国不说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君王与公族决裂,公族与非公族贵族大有玩自治,一个不慎楚国就要提前进入“封君政治”的历史阶段了。

    这是弑君篡位的一些过程过于恶劣,熊围不但杀了刚继位的熊员,并且还将熊员的子嗣杀了个干净。

    熊围那么干是为了保证不遭到反扑,索性让熊员一家子整整齐齐。

    然而,楚国公族与贵族看到熊围那么狠辣,他们能不感到害怕吗?怕肯定是怕得要死,认为熊围连自己的近亲都能下狠手,杀起他们来就更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不跑还留下来等死啊!

    公族与贵族一跑,熊围几乎成了光杆君王。

    没有了臣民的君王,他还是君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