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清照评传 >

第7章

李清照评传-第7章

小说: 李清照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贰だ罡穹谴罚匝芯坷钋逭绽此担涔笫妨希蚱渲卸源饕嘤兴婕埃热恼饕缦拢豪罡穹牵治氖澹媚先恕F溆资保【焐酢S兴痉揭允橙∈浚穹嵌烙靡饩В独窦撬怠分潦蜓浴K斓墙康凇5骷街菟净Р尉匝Ч伲┲萁淌凇?な匾云淦叮辜嫠伲佟 ∽隆都弑唷肪碇小
②  《李清照集校注》第 210 页。
①  王珪《闻种愕米脂川大捷》诗的前三联是:“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自起玉关头。君王别绘凌烟阉,将帅今轻定远侯。”整首亦不失为好诗。
谢不可。入补大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拭。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欧俗信惑。格非遇之涂,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好,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 自号易安居士。
虽然上述引文的个别地方,尚有待于厘正和补苴,但它以极为生动传神 的笔触刻画了李格非博学多才、廉洁奉公、疾恶如仇,甚至敢于反潮流和奉行唯物思想的俊迈出众、难能可贵的形象了。父母的品行之于子女,在一定 意义上,可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说李王氏对女儿的影响,尚偏重于胎教、先天遗传等已无法具体捉摸的因素,那么李格非对女儿的言传身教,则 是有迹可寻的。尽管李清照之于乃父,在许多方面有青蓝之胜,但最初她是从继承父业起步的。对此,清人陈景云已有所觉察:“(李易安)其文淋漓 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那。”①李格非的话,字面上是推崇东汉蔡巨的女儿蔡琰,实际上是称道自己女儿的才学与蔡琰相 颌顽,不难设想,这位父亲对女儿抱有多么高的期望值,又具有何等的慧眼!
李清照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大家,固有其种种内因,这将在 下文具体评述,但奠定其成就基础的,当首推既是父亲又是伯乐的李格非。
如果他不允许女儿进书房,而把她关进摆设着清一色的针凿女红之具的闺 房;或者他和妻子也象朱淑真的父母那样,把女儿笔涉男女情事的作品付之以炬,那么压根就不会有李清照,也不会有比《断肠集》档次高得多的《漱 玉集》!人们尝说时势造英雄,但在中国的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和特定政治环境中,“时势”所造就的往往只是阳刚型的男性英雄。中国妇女的千不幸 万不幸,最不幸的莫过于被封闭、被小看。在这两方面李格非是何等的开明,又是何等超前!
历代论者往往不着边际、甚至侈谈青少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如何优裕、 婚姻如何美满,仿佛她的前半生享尽了安富尊荣。实际这是在很大程度上对她的误解、乃至曲解。李清照根本不象贾宝玉那样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在 温柔富贵之乡。相反,在她出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家境相当清贫,以致“郡守”对其父的清苦动了恻隐之心,想让他兼任其它职务,以增加俸禄,而他 竟能以“不可”加以“谢”辞!用现在的话说,李格非是认为“政府公务人员”不应该“搞第二职业”,而应该敬业、尽职,全心全意地搞好本职工作。 事实上,我们的传主从其“位下名高”①的父祖辈上,所继承的正是这类极不寻常的精神财富。
作为思想家,李清照的思想品格多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换言之,她 具备了自己特有的思想库,这就是李格非和他的见解新颖深逢的大量著作。
据韩淲《涧泉日记》卷上载,李格非尝著有《济北集》;刘克庄《后村先生 大全集》等谓有《李格非集》五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谓有《礼记精义》
①  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金石类》注,粤雅堂丛书本。
①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十六卷、《永洛城记》一卷、《史传辨志》五卷等。这些著作虽在南宋后期 已很少见,今天早已失传,但在李清照的青少年时代应当都是她的案头常置之书,其中虽或可有异名同书者,但数量亦颇可观。为了追溯传主的思想渊 薮,本评传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酌情联系李格非的传世著作,如《洛阳名园记》、《廉先生序》,以及散见于《墨庄漫录》、《冷斋夜话》、《宋稗类 钞》、《宋诗纪事》的诗文、杂记等加以评述。当然这是仅就传主的家学渊源而言,作为名副其实的思想家,李清照不仅没有被家学所局限,在许多方 面她还大大地超越和发展了家学,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博闻强记者。如果不大量阅读前人的诗词,她怎么能那么聪颖灵秀①,从而写出那么多几乎是前无古 人的佳作;如果她怠于千百次地去叩敲历史老人的大门,她怎么会那么深刻清醒,不论是历史上的秦皇汉武,还是现实中的欧王苏秦②,又怎么会那么大 胆而中肯的评说甚至指摘呢;如果她不是熟读经史百家,在她的作品中,哪会有那么多比喻故实;如果她不深谙伦理道德之学并以之律己,怎么会得到“端庄其品”的称誉?如果她不曾疾恶如仇,又怎么会招致那么多的物议和 攻讦……所有这一切不仅玉成了传主才学的横溢,更促成了其思想行事的不同凡响。为这样的人物写作评传询非易举,因为在评述其生平的同时,往往 要涉及许多意外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元丰八年(1085 年),只有一周岁的传主,对其本人之行实,自然无从 说起,但这一年朝廷中有两件事,对其父母可能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一是三月戊戌,神宗逝世;一是五月庚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恃郎岐国公王硅谢 世。即使前者对王、李两家不一定有很直接的影响,而王珪的逝世及朝臣对他的非议,倒很有可能使李格非引以为戒。王珪至少是李格非岳父的亲兄弟, 而王在执政期间,不但得罪过司马光,还被认为“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时号‘三旨宰相’,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 圣旨’,既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也。”①看来李格非的为人处世与王硅大相径庭,而李清照的秉性则酷似乃父。当然李格非本人的仕途升沉,对 那怕是坐胎和褪褓中的李清照,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父亲官秩的升降,家属的俸恤会随之变化,其所受胎教和落地后的生存环境乃至社会地位,也会 相应的有所变更。传主两岁左右时,其父得以转迁,由郓城教授晋升为大学录。前者系州县小官,只掌学校课试等事;后者则为国子监所属学官,掌管 执行学规,纠举并处罚犯规学生,同时协助教学。宋代官制每三年为一任,到期非转官即调任。看来三年后李格非又一次得以升迁,即由“学录”升为“学正”,这除了上引《宋史》本传可以印证外,尚有“文叔在元枯官大学”
②的记载。这里的“元枯”以哲宗元祐三至四年的可能性较大,这样一则符合 三年为一任之制,二则晁补之《有竹堂记》尝云:……济南季文叔为人学正,得屋子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日‘有竹’,牓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研,呻吟策犊,为文 章数十篇……。
①  培根尝云“读诗使人灵秀”。
②  指李清照《词话》等对前辈著名人物的评说。
①  《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②  张琰《洛阳名园记·序》。
此文见于《鸡肋集》卷三○,落款为“元祐四年五月二十八日颖川晁补 之无咎记”,由这一落款可以进一步推定,李格非任“学正”当稍前于此,即约在传主五到六岁之间。“学正”系国子监所属学官,佐助教学,并负训 导之责,地位在博士、助教之下,学录之上。父亲在京任学官,又租赁了房子,按说李清照已有条件由原籍晋京,但她此时并未在京定居,甚至尚未到 过京城,仍随其母留居原籍。这从两方面可以得到印证:一是常在士大夫面前称赞她的晁补之,在上述文章中没有提到清照姐弟;二是原籍明水附近清 楚地留有传主十五岁时在那里活动的足迹,这一点将在下文联系作品具体评 述。
因为眷属不在京城,李格非更可以专心供职著述,其时文名渐显,“与 廖正一明略、李禧膺仲、董荣武子号后四学士”①。这说明李格非继“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之后,亦曾受到作为翰林学士的苏拭 的赏识和荐拔。在苏轼极为得志的元祐年间,李格非的仕途可以说无所挂碍,一路晋升。继元枯四年初升为“学正”后,旋迁国子博士。虽然在元枯六年 七月哲宗幸大学君臣唱和诗碑中所录格非诗属应景之作,但由此可见其身价已与宰执侍臣同列。从元祐六年到八年,李格非一直在太学官博士:“(文 叔)元祐未为博士”,其诗文被誉为“高雅条畅,有义味,在晁、秦之上。”
①可惜的是今天所见到的格非的诗文太少,已无法与晁补之和秦观的作品比高 低。
绍圣元年(公元 1094 年),传主十一岁时,对于其父的一件不平常的举 措,当已留有记忆。是年章惇为相,复行新法。六月,章谆策划编类元枯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章的本意当在拉笼李,但李却不就。由于违 背了长官意志,李格非遂被外放为广信(今江西上饶一带)军通判。“检讨”
系翰林院掌修国史之官,位次编修,而“通判”则位次于州府长官,含共同 处理政务之意。那么,李格非为什么由担任京城的清要之职,被遣为州府副官呢?原来编类元祐诸臣章疏,无异于辑录元枯臣辅的“黑材料”,当时被 重用的苏拭等人将会因此受到更加严酷的清算和报复,因为当年苏拭等在皇帝和朝臣面前,说过章谆等变法人物的不少“坏话”。李格非不忘苏拭的赏 识之恩,宁可自己远离京城,也不肯“助章为虐”。当然,对于章惇和苏拭两位敌对的历史人物如何全面公正地加以评价,那是另一回事,在这里,李 格非所格守的道德准则,以当时的价值尺度衡量,不失为一种义举,也当是其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的好教材。此事对于聪颖早慧的清照来说,无疑会留 下极为崇高美好的印象。日后她之所以能够上诗翁舅时相赵挺之以营救其 父,绝非偶然。
在广信军任上,李格非还有一件不同凡响的事迹,亦即前引《宋史》本 传所云,有道士替人占卜祸福,偶有应验之时,于是身价百倍,出必乘车,村俗之人(甿)竟为其迷惑。
有一次格非路遇此道人,怒令随从将车中道士捉来,揭穿了其好计,用 棍棒狠狠地打了他的屁股后,将其驱逐出广信府境。这是一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它对于小清照坚持正义、疾恶如仇性格的养成,其意义不可低估,有①  韩淲《涧泉日记》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
①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其父乃有其女。
绍圣二年(1095 年),清照十二岁时,“(文叔)始为礼部郎”①。作 为拿管礼仪、祭享、贡举等要务的中央官吏,此时他并未留居汴京做官为宦,而是在陪都撰写《洛阳名园记》。此书记载了洛阳各大名园十八所、市集一 处。不仅述有历史变迁、景物形胜、亭树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对园主风神亦有所涉及,如《洛阳名园记·东园》条云:“今潞公官太师(仅表恩宠 之官),年九十,必时杖履游之。”②如此着笔,致使园林变得更诱人。李清照对于各种花木的体性极为谙练,当与熟读其父此著有关。
行文至此,传主不仅渐诸世事,其人其文亦渐显“皎若太阳升朝霞”、“的若芙蓉出绿波”之姿,并已渐具独立名世的资格。此后她与其父在本传 的地位将发生变化——乃父由前台退到后台,而传主将正式登台亮相。
①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三。
②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全文具载于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四、二十五,今据中华书局 1983 年校点本引。“今潞公官太师”或作“今潞公富太师”,“富”当系“官”字之讹,以形近而误。
三、从少女到少妇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基本上是在原籍度过的。那里还留有她十五岁时乘过 的一条小船(参本书第四章第一节)。此后不久,大约元符元年末或二年初,也就是在她十六岁前后,带着对故乡的眷恋,更伴随着对京都的憧憬,与其 父母胞弟李迒一同,赶在上元节的前夕来到汴京,度过了她生平中记忆最深的一个二五佳节。从这一年的初春起,对于二八年华的李清照,可以说良辰、 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并。首先是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成了名动京师的“词 女”。

(一)
待字汴京,词名轰动李格非把女儿从原籍接到京城的主要目的,当是为了她的婚事,而此时 李清照本人则几乎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她把“理琴”、“斗草”等闺情闺事,也作为素材摄人其词,诸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海燕未来人斗草” 等。与此同时,她把一株江梅亲自栽到了自己居室的窗外①。在十六岁的花季,她又写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在当时受到的赞赏可以说无以复加,有兴趣的读者可检阅一下《李清照集校注》此词后所附的《参考资料》。鉴于对此词“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称赏”②,自然大学生赵明诚及其父赵挺之也不例外。这时赵明诚托词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