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27章

大唐小人物-第327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议开始了。

    果然,天监台少监首先奏道:“陛下,近日有彗星出现在天上,这预示着地上要除旧布新。彗星过后,帝坐星和前星皆有变,预示着皇太子当为天子,请陛下决断!”

    众位大臣听罢,心中都咯噔一下。众所周知,天监台的这位少监是太平公主的门下,由他向陛下禀报此事,肯定是出自太平公主的授意。看来太平公主一回长安,便毫不犹豫向太子出招了,而且这一招异常阴险狠毒。

    为什么说这一招阴险狠毒呢,因为这里面有名堂。

    帝座,也叫武仙座星,是天皇大帝的外座,象征皇帝。而前星是指心宿的前星,象征太子。如今,象征皇帝的星星和象征太子的星星都有变化,这意味着太子应当做天子,不能再待在东宫里了!

第七百三十四章 传位() 
谁不爱权力呀,此时李旦才当皇帝没多久,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让李隆基当皇帝的。但是,根据星象,李隆基这个太子显然有了当皇帝的动向,已经不安其位了。如果睿宗不想让他当皇帝,恐怕只有废掉他了。因此,天台监少监的这番话的真正涵义在于:废黜李隆基!

    这可是非常厉害的一招,李隆基功高震主,历来皇帝对这样的人都是颇为猜忌的,朝中大臣大多依附太平公主,替他说话的人少之又少。只要李旦一句话,李隆基就马上面临着灭顶之灾!

    众位大臣都看向了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却像一尊木雕一般端坐,一动不动,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李旦听罢,并没有表态,而是向群臣问道:“不知众位爱卿是何意见?”

    如此敏感的问题,此时大臣们谁也不表态,甚至连太子唯一的心腹刘幽求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窦怀贞聪明,他对睿宗道:“一切但凭陛下决断。”

    “叫朕决断?”李旦皱起了眉头,看向其他大臣:“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但凭陛下决断!”其余众臣齐声应道。

    “那好吧,就由朕来决断!”李旦点点头道:“朕自登基以来,日夜操劳,寝食难安,正想休息呢。既然是上天指示朕要让位了。那好,朕决定现在就叫人拟诏,把皇位传给太子。”

    窦怀贞听了大惊,忙奏道:“陛下刚刚年过半百,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哪有退位之理?则天皇上八十岁了尚在位。陛下如传位,定将危害社稷……”

    李旦扫视了一圈群臣道:“当年中宗在位的时候,小人当道,上天屡屡预警。当时朕就劝他赶快顺应天意,立一个好儿子当太子。没想到中宗认为我动机不纯,还很不高兴。现在同样的事情轮到朕身上,难道当年朕劝兄长时明白,而到自己的身上就糊涂了吗?朕绝不会重蹈兄长的覆辙,决定传位于太子!”

    窦怀贞还要再劝,李旦却怒目道:“让才让你们说,你们不说,而是但凭朕的决断吗?现在朕意已决,窦爱卿不必再说。退下吧!”

    李隆基听了父亲的决定,赶忙跌倒以头抢地道:“我不过就是立了那么一点功劳,连当太子都害怕不堪重任,父皇您要把皇位传给我,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

    听完李隆基一番话,李旦道:“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朕之所以能当皇帝,都是拜你所赐。如今帝座有灾,天象告警,朕才把皇位传给你,希望能够转祸为福,你就安心登基吧!”

    话说到这份儿上,李隆基也没什么可推辞的了,百感交集,流涕而出。同样,话说到这份儿上,太平公主同样无法出面再劝说李旦了。

    太平公主枉费一番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等于将皇位拱手送给了李隆基,气得她一回去便指着慧范的鼻子破口大骂。

    就因为李旦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传位决定,整个局势都扭转过来了。

    本来,太平公主羽翼丰满,胜算很大;而太子李隆基则是损兵折将,自身难保。但是,忽然之间,一切又都颠倒过来了。太平公主再次白忙了一场,而李隆基则稳稳地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太子晋升为皇帝了!

    李隆基此时才真正意识到,张宝儿当初给他定下以退为进这计的妙处。一切果真与张宝儿当初计划的一样,他的接受了睿宗李旦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先天。

    退让从来都不是太平公主的风格,只要有一分希望,她都会付出十分的努力,所以她要努力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阻止李旦传位没有可能,太平公主决定在太上皇的权力上做文章,她想让李旦不要放弃所有权力,这样自己就有上下其手的可能。

    于是,太平公主找到李旦。

    太平公主说了些闲话后,进入了正题:“皇兄,三郎还年轻,皇兄可不能将天下大事就这么全部交出去,为了大唐社稷,皇兄还得替三郎把把关。”

    李旦不置可否,他点点头道:“皇妹说的有理,让朕想想吧!”

    太平公主知道自己不能把话说的太明白,否则便会适得其反,便向李旦告辞了。

    待太平公主走后,李旦便找来了张宝儿。

    张宝儿听罢点头道:“太上皇的确应该再再扶陛下一程。”

    “你也不同意朕放权?”李旦疑惑地问道。

    “我是怕陛下不是太平公主的对手,有太上皇在旁边帮衬着些,关键时刻你还可以拉陛下一把,毕竟陛下是您的儿子,毕竟大唐社稷还要靠他传承下去。太上皇若这么甩手不管了,这万一要是……”

    张宝儿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李旦却从中听出了话中之意,他拍案而起:“难道太平她还敢对三郎下毒手不成?”

    张宝儿淡淡道:“太平公主的手段,太上皇您最了解,远不是常人能揣测的,陛下碰上她,能讨得了好去?太平公主做事从来不择手段,中宗之死就摆在眼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太上皇不能不防。若她真的对陛下下毒了手,到时就悔之晚矣!”

    李旦颓然坐下,张宝儿说的一点都没错,看目前的情形,自己的儿子还真不是妹妹的对手,看来自己还得再辛苦一阵子了。

    于是,睿宗李旦尽管退位做了太上皇,但自称为“朕”,命令称为“诰”,每五天一次到正殿太极殿接见群臣。李隆基则自称为“予”,命令称为“制”和“敕”,一天一次到偏殿武德殿办公。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重大的政治军事问题由太上皇决断,其余的事情才由皇帝来管!

    与此同时,李旦想用亲情打动太平公主,本来是儿子和妹妹斗,现上他把帝位传给儿子了,可能多少有些对不起妹妹啊。他想尽量满足妹妹的要求,只希望妹妹从此不再为难儿子。

    李旦有了这种心思,太平公主当然不会放过。她借此机会重整旗鼓,经常推荐一些自己看中的人,李旦是来者不拒,很快几个重要人物都被推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太平公主的羽翼丰满了起来。上有李旦的庇护,下有拥护者的支持,太平公主的势力急剧扩张。李隆基虽然贵为皇帝,却权力有限,谁也指挥不动。

    ……

第七百三十五章 政变流产() 
这些天来,太上皇李旦身体微恙,李隆基日日在身边伺候。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对自己还是如此恭敬,这让李旦心中甚感安慰。

    李隆基为了祈祷父亲早日苏复,又摆驾前往慈恩寺专程为太上皇祈福。

    上香祈祷完毕,李隆基觉得有些累了,主持普润大师便请陛下前往禅房歇息。

    “力士,你在外边守着,予要在这禅房内歇息一会!”

    “是,陛下!”

    李隆基进了禅房,张宝儿早已在等着他了。

    “陛下,您请安歇,贫僧告退了!”将李隆基引入禅房后,普润很识趣地告退了。

    “陛下,最近过得很憋屈吧?”张宝儿笑着问道。

    “岂止是憋屈,予都快上不来气了。”李隆基大倒苦水。

    张宝儿正色道:“陛下要想彻底挤去太平公主这个脓包,重振大唐雄风,就必须要忍耐。否则,将来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宝儿,你放心,予只是说说而已,怎会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呢?”

    “如此臣就放心了”张宝儿对李隆基叮咛道:“要让一个人灭亡,就必须让她先疯狂,无论再强大的人,到了天怒人怨的时候,只须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地。所以,陛下还得继续忍耐呀。”

    “宝儿,予知道了,那你能告诉予,还须忍耐多久吗?”李隆基苦笑着问道。

    “那要看陛下的了?”

    “看予的?”李隆基有些不解。

    “听说陛下喜欢看戏?”张宝儿突然话题一转。

    “呃!”李隆基不知张宝儿何意。

    “那陛下一定也会演戏了?”

    “会一点!”李隆基还是很谦虚。

    “会一点不行,得要炉火纯青才行。”

    “宝儿,你就直说吧,不用与予兜圈子了!”李隆基急了。

    “那好吧,臣就直说了。不管是真的也好,是演戏也罢,陛下只需要让太上皇明白,若再不对太平公主动手,陛下便死无葬身之地。只要太上皇下定决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臣了。总之,要让太上皇看到陛下很惨,越惨越好,毕竟陛下是太上皇的儿子,太上皇不会熟视无睹的。”

    李隆基咬咬牙道:“不就是苦肉计吗,我豁出去了!”

    “陛下,下一步臣准备……”

    ……

    李隆基作为皇帝,一天受着太平公主的窝囊气,他能忍,可他的手下人不能忍了。

    李隆基当初的手下,提着脑袋参加政变,为的就是功名富贵,本来以为李隆基当了皇帝,他们也能跟着鸡犬升天。可没想到李隆基当了皇帝,还继续受制于太平公主,他们这些人被贬的被贬,在朝的也没有任何权力,怎能不让他们这些功臣们很失落。

    尤其是最具政治头脑的军师刘幽求,他不仅是李隆基的高参,而且在唐睿宗当皇帝的过程中也立了大功,对两代皇帝都有功,所以,自视甚高,每每以首席功臣自居。现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他这个首席功臣理应直接晋升为首席宰相吧?可他虽然当了宰相,可是位置却靠在最后一个。前面的位置全让太平公主的人占了,这让刘幽求非常失望。

    怎么办呢?刘幽求是搞政变起家,在他看来,政变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了。不如再搞一场政变,把太平公主除掉,否则,陛下的人马永无出头之日!

    有了想法,就要考虑具体的谋划了。怎么政变呢?

    刘幽求轻车熟路,他知道政变光靠自己一个人不行的,没有军队也不行,于是他想起了吉温。

    刘幽求找吉温,二人一拍即合。

    “吉兄,长安的军队都在定国公的控制之下,要想政变,没有定国公的同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定国公那里我不好出面,你与定国公相识甚早,交情不浅,这事还得吉兄你亲自出马。”

    说实话,刘幽求虽然自视甚高,可对张宝儿还是颇为忌惮。

    吉温点点头道:“我可以试试,但我不敢保证定国公会答应。”

    刘幽求道:“那是自然,先试试再说吧!”

    吉温又道:“不过,此事还得先知会陛下。”

    两个人商量好了之后,就来找李隆基了。李隆基想也没想,就立刻认可了他们的想法。但是,让他们回去从长计议,好好商量方案。

    李隆基对前来找自己商议政变的刘幽求说,这是大事,千万不要泄漏,一旦时机成熟,咱们再发难也来得及。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吉温在与人喝酒的时候,在酒醉中却向别人和盘托出了计划。

    酒醒之后,吉温吓出一身冷汗,他赶紧找到李隆基叙述了经过。

    李隆基当即写了一纸奏疏,上奏李旦,说刘幽求和吉温两个人是奸臣,挑唆我和姑姑太平公主的关系,请太上皇裁决。

    李旦得知后,马上命人把刘幽求和张玮抓了起来,准备以疏间亲罪处以死刑。

    张宝儿知道后,前去因为二人求情。张宝儿的面子李旦不能不给,于是改为贬至越州,调离李隆基的身边。

    到此为止,一场还在策划中的政变彻底流产了。

    ……

    吉温前来向张宝儿告别,张宝儿叹了口气道:“吉大哥,这次辛苦你了!”

    “能为陛下与宝儿你做点事,说明我吉温还有用,何来的辛苦。”吉温倒是笑呵呵的。

    “吉大哥,这次不得已才让你背个大黑锅,不会怨我吧!”张宝儿一脸愧疚道。

    吉温微微一笑道:“宝儿,想我吉温当初只是一个狱卒,若不是认识了你,我哪有今天,我不怕背黑锅,能为宝儿你和陛下背黑锅,是我吉温的荣幸。”

    吉温离去后,张宝儿便来到军营,他让人将薛讷与解琬请来。

    “二位老帅,最近羽林与万骑没有什么问题吧?”

    “定国公放心,羽林与万骑我们会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二人拍着胸脯道。

    “我最近事情有些多,可能没有时间留在军营,就有劳二位老帅了!”

    “我们知道定国公是做大事的,能为定国公效劳是我们的荣幸。”

第七百三十六章 上官婉儿婢女() 
张宝儿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向解琬问道:“常无楷那里有什么异动吗?”

    常元楷是万骑的中郎将,是万骑大将军解琬的属下。此人虽然在军中,可张宝儿早已查出,他是太平公主布置在万骑的一枚棋子。

    “没有任何异动!”解琬答道。

    “记住,万万不可打草惊蛇,只须暗中注意他的动向即可。”

    ……

    “放毒!”

    “暗杀!”

    “起事!”

    虽然将李隆基的羽翼被一一剪除了,可只要李隆基还在,太平公主就不会收手,她与她和党羽们一直在密谋对付李隆基的办法。

    这一次是崔湜登场了,崔湜主动提议道:“公主,我早就提出过毒杀李隆基的想法了,你总认为不妥。此次,有个绝佳的机会,望公主一定要抓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