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睦宋 >

第144章

睦宋-第144章

小说: 睦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直接上船出海。”

    “这倒是个好计策!只是,奉化城虽小,但却正好挡在北上的要道上,可不是像福州一样,可以绕城而走的。一旦城中守军不让通过,那是否就要攻城了?”

    “要真是如此的话,那也就只能攻城了,正好也可以与溪口一战遥相呼应。当然了,这件事还是问过了林叔叔之后再定,若是林叔叔认为可以直接出海,那就直接出海。”

    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两夫妻自然也就不再烦恼,先行睡下了。前锋营与林仁肇大将相隔二十里路左右,沈少奕自然不会连夜前往了,等到第二日一早,他才快马往回赶,自去与林仁肇商议去了。

    太子军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太快,一来初春时节,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越是往北越是感觉得到寒意,太子军又大半都是南方兵,只有林仁肇从金陵带来的一万多人,也只能算是半南半北的而已。

    二来,因为有了杨克让这一出,沈少奕和赵瑾,还有林仁肇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走慢一些,让杨克让阵前晕厥的消息先传出去,以此来震慑一下沿途各地的厢军。这一招倒是好用,最少长溪和平阳两地的厢军,就只能龟缩在低矮的城墙上面,任由太子军过境了。

    他们倒不是完全不想打,只是两地各自的厢军都只是两千左右人的规模,实力相差实在是悬殊,又有杨克让老大人阵前被火炮轰得晕倒的消息传来,他们自然不敢阻拦太子军的大军了。

    而至于事后会不会被朝廷追究的事,两地的守将也是无能为力了,毕竟冲出去就是送死,谁又会认为自己多了一条命呢?当然了,长溪的守将应该已经知道了杨克让上表请辞的事情了,说不定连同平阳的守将一起,商量一下,也学杨克让一样,来一个上表请辞,那也说不定了。

第331章 等待消息() 
前面的温州城城墙坚固,却是有八千的厢军,沈少奕让人去叫阵几次,城里的守将却是闭门不出。

    “侯爷,要不要干脆轰开城门呢?”

    “算了,你没看那护城河的吊桥已经吊上去了吗?要是炸开城门的话,恐怕会连吊桥一起炸坏的,到时候别说进城了,过护城河都是个难题。”

    “那倒也是!”周玉林点头说道:“温州毕竟是府城,城高河宽,偏生这护城河又进不了海船,附近的小船也一艘未见,估计都被征到城里去放着了。要不,属下去让海船靠岸,干脆走海路吧?”

    “也好!你顺便去与元帅说一声,反正过了温州,雁荡山山高路陡,带着火炮也难以行军,干脆就绕过温州城,直扑宁海吧!”

    “末将遵命!”

    周玉林拨转马头,快速而去,赵瑾在沈少奕身后不远,不禁摇头,自己这位夫君总还是心肠太过于软了,这明明就是在找借口,掩饰他不想伤及无辜的行为罢了。

    “夫君,你忘记了女真人叛变的时候,你也曾大开杀戒吗?”

    “这不一样,这些人好歹都是大宋的军民,城中有无数百姓,我实在是下不了手。”

    “那为何你又要向郭进下手呢?”

    “郭进不同!这个人有些愚忠了,他才不管皇帝是谁,只忠于朝廷。而且,从这几日的消息来看,他明显行军速度极快,你然道认为他是打算追上为夫,和为夫道一声好久不见了吗?”

    赵瑾唯有叹息了,毕竟沈少奕曾说过,若是一路上不加阻拦反抗的,他必定不会主动出击的,只是明明眼前就是一只拦路虎,他却只是想着怎么绕路走,大军出征,这可也是大忌啊!

    而当然了,她也知道,对于招讨军的紧追不舍,显然沈少奕也是动了真气了,这才想要给郭进一个教训的。当然了,要是林仁肇在此,他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的,只是林仁肇似乎就是想要继续锻炼沈少奕,不仅从来不干涉前锋营的行军路线,对沈少奕的一切想法,却也是言听计从。

    这自然也是为什么这一路行来,太子军有些士气低落的原因,大军出征到如今已经半个月了,竟然连仗都没真正打过,不损一兵一卒,也不伤沿途的一花一草。这哪里是行军打仗啊?说是出来游山玩水的还差不多。

    她也不是没和沈少奕谈过,但沈少奕既然想出了给招讨军一个下马威的办法来提升士气了,那她暂时也不好多加干涉。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她了解沈少奕,所以即使是内心很想让沈少奕不再有那么多的顾忌,她也还是选择了继续支持沈少奕。

    “哦!这小子要坐船出游了?”林仁肇笑着摇头道:“那就随他吧!玉林,你先回去吧!”

    看着周玉林快马离去,林仁肇只好下令全军向着海边而去,身后的几个大将都是低垂着脑袋跟着他,一声都不敢吭。自从前几日有人提过这一路如此憋屈的事,被林仁肇大骂了一顿之后,就再也没人敢于来惹林仁肇的不痛快了。

    其实林仁肇自己也早就手痒痒了,许久未曾在战场上杀敌,他手中的长枪早已经是饥渴难耐了。只是他也知道,有时候自己这个弟子不仅是心太软,简直就是一根筋了,没有碰到大的挫折他是不会醒悟的。

    海船靠岸,又一艘艘的离开了港口,在海面上前行着,速度并不是太快,三日后的黄昏才绕到了宁海港。整个港口的船只早就在太子军前来之前收到了风声,纷纷外出躲避,宁海港静悄悄得有些可怕,就连码头上,岸上的更远处,也都是不见一个人走动。

    大军并没有下船,而是让海船直接停泊在港口。无数的海船沿着宁海港,一直到象山港,直通外海停泊着,声势之浩大,煞是吓人。尤其是每艘海船上包着的那铁皮,整个大宋,也就独此一家。

    海船并没有全部靠近在一起,而是每隔一段距离停着一艘,互相之间白日以旗号为令,或是响螺为号,到了晚上,则是以响螺和灯火为号。而至于有什么必须过船的,那就放下海船上的小船,互通来去。

    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为了防止敌军的火攻了,同时也避免靠得太近,海船互相之间产生了碰撞。船上几乎都是南方兵,极个别的北方兵,也早就操练得不怕晕船了,住在船上自然颇为的舒适。

    这里已经能够看得见前往奉化城路上一些小村庄隐约的灯光了,过了奉化城不远,就是繁荣的明州城了。沈少奕就站在船头,看着奉化城的方向,他在等消息,算一算时间,明天的夜里,应该可以得到招讨军的消息了,而他也应该准备好离开海船,在崇山峻岭里前进了。

    对于手下的这些将士,沈少奕当然有信心他们可以在夜间急行军了,至于向导,已经有人下船去找了,毕竟人生地不熟的,他可不想迷失在大山里。

    很快的,向导果然找到了,那是一个经常进山砍柴的老樵夫,一听说眼前是公主和驸马爷他就跪下了。对于朝堂之争,老樵夫自然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的家人也被请来了,而这位驸马爷似乎也很是亲切。

    从宁海到溪口镇有一百多里路,却是又两条路,一条直接越过奉化江,走的是山路,山路不好走,不停歇的话,最少也要两天两夜的时间。而另外一条则是从奉化城走,虽然稍微远了一下,但路上好走了许多,快的话,一天一夜就可以赶到了。

    沈少奕不禁皱眉,他倒是没想到走山路要耗费这么多的时间,而奉化城显然是过不去的,除非开打,硬是将奉化城给攻下来。好在他问明了之后,奉化城西面的山上,却也有一条小路,多花一个时辰就可以绕过去,这才稍稍的放下心来。

    走山路自然不用担心被发现了,而走奉化城方向,则有被发现的可能,目前就是等明堂的消息到了之后再选择路线。

第332章 不得不去() 
“你说招讨军还有两日可到明州?”

    “正是!”

    “看来晚上就要连夜走了!”

    “侯爷,还有一个消息是从杭州过来的,说是国舅符昭愿正赶往明州,这个时辰应该差不多到了。这消息也不知道侯爷有没有用处?”

    ······

    “你说是谁?”

    “大人,是国舅爷符昭愿!”

    钱惟治正自为太子军大军压境而烦恼,他领着奉国军节度使之职,却实在是空有其名,没能像他的父亲在位时那般风光,表面上有五万大军,但一半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厢军,另外的一半,却都是一些乡兵,根本是上不了战场的。

    心里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太子军,总不能真的学杨克让老大人一样,来个装病晕倒吧?他才二十余岁,可不是杨克让那般已经年过六旬了。这大半夜的他都还睡不着,却是突然闻报国舅符昭愿连夜来访,不禁皱眉,他符昭愿不在罗州好好呆着,却是跑我明州来做什么?

    “请他进来!”不管如何,这人是肯定要见的,“不,本官亲自去迎接他!”

    不管怎么说,符昭愿都是当今国舅,亲自去迎他一下,却也是应该。钱惟治快步走出衙门,却见一人长身而立,看着年纪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长得倒也眉清目秀,一点其父国丈符彦卿的风采都没有,反而像是一个文弱书生一样。

    “这位敢莫是符大人?钱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钱大人客气了,符某深夜到访,叨扰钱大人了!”

    “哪里!哪里!这天寒地冻的,符大人里面请,先喝杯茶暖暖身子。”

    “不了!”符昭愿抬手,“钱大人勿怪,军情紧急,符某身负皇命,却是不敢有所耽搁,这杯茶就等钱大人与符某大胜之后再饮如何?”

    “这···大胜?符大人能否说得明白一些?”

    “皇上对招讨军征伐叛军颇为的关切,特下旨令符某前来相助郭大将军一番。”

    钱惟治马上就明白了,这符昭愿毕竟是符彦卿的儿子,虽然外表看着像是个书声模样,但显然在兵刃武艺,行军打仗上应该也不会差了。他此番前来,原来是要协助郭进的招讨军的,那怎么会跑到明州来呢?是想要在这里等待郭进大军的到来吗?

    钱惟治正自猜想着,符昭愿却已是从怀中直接掏出了圣旨,“这是皇上给符某的圣旨,钱大人一看便知!”

    钱惟治慌忙想要跪下行礼,却是被符昭愿给拦住了,“钱大人不必多礼!还是先看看圣旨吧!”

    “是!”

    钱惟治只好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圣旨,躬身打开一看,圣旨上却也是简单,只是说令罗州刺史符昭愿南下相助郭进一臂之力,着令各州府全力协助招讨军与符昭愿,但有所命,如朕亲临!

    钱惟治不禁头大,符昭愿别的地方都不去,偏偏跑到了明州来,明显就是与太子军有关了,也不知道他要我明州大小官员如何配合?然道是要用血肉之躯去抵挡那据说势不可挡的太子军吗?去碰撞那据说能够一炮炸裂石山的火炮吗?

    只是,既然符昭愿带着圣旨,他也只能把心里的疑问暂时收起,恭恭敬敬的将圣旨送到符昭愿的面前,待符昭愿取回之后才小心的问道:“符大人既然有圣旨在身,敢问需要下官如何如何配合?”

    “如今郭将军的大军已经到了东阳,再有两日便可到达明州,符某想拜请钱大人星夜带军前往奉化城,想尽一切办法抵挡住叛军两日即可!”

    抵挡住叛军两日即可?

    钱惟治骂娘的心思都有了,这还真的打算让明州的子弟兵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挡太子军的火炮啊?太子军一路行来,福州不过四炮而过,长溪、平阳、瑞安,无不都不敢抵抗,唯有到了静海军处,人家干脆上了海船,直接绕过了静海军和茫茫的雁荡山,干脆连临海都不去了,直接杀到了宁海。

    我钱惟治别说抵挡太子军了,就算真能抵挡得住,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上了海船再绕过明州,那算不算是我钱惟治的罪过啊?

    “符大人,想必您也听闻了叛军火炮之威力了?连杨克让杨老大人都是被一炮震晕,下官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抵挡住叛军两日时间啊!”

    “钱大人不必慌张,明日大可用计拖住叛军,到了明日晚间,自会有援军到达。”

    “援军?”

    “正是!恕符某暂时不能透露是何援军,钱大人尽管按机行事即可!”

    “这······”

    “钱大人还担心什么?”

    “叛军有大量铁皮海船,一心北上,只要遇到了阻挠便会登船而去,钱某实在是不敢保证能够将叛军留下两日之久。更何况,叛军大将林仁肇乃是百胜将军,下官若是没有正当的理由让他止步,恐怕他就会破城而入了。”

    “这个钱大人不必担心,若是叛军自行离去,罪责自然不在钱大人身上。而若是叛军提前破城而入,自然也怪不得钱大人,钱大人自可让手下将士暂时诈降,以保将士性命,符某自会向皇上说明一切的。”

    “当然了,符某也会陪着钱大人一起守城,钱大人可莫要随意糊弄符某,如杨老大人一般,那可就让符某难做了!”

    “这···下官何敢!”

    看来,这符昭愿是打算自己做监军了,他本就是将门出身,若是自己稍有差池,恐怕就会被他看在眼里了!

    钱惟治都快哭了,自其父将吴越国献给大宋以来,吴越一地一向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如今,恐怕这个局面就要改变了!一边是朝廷的钦差,得罪不得,一边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拥有着火炮利器的太子军,他钱惟治更得罪不起。

    这种两边不讨好的事情,一个不慎,将会陷明州军民于水火之中,古来战事,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他钱惟治又如何会不明白呢?

    只是如今,这符昭愿就在此站着,他钱惟治纵使心里是千般不愿,这奉化城也是不得不去了!

第333章 赵瑾生疑() 
沈少奕带着火枪队一半的人手,就混在太子军的大军之中,利用太子军的佯攻来掩护他们绕过奉化城,这显然是最为妥当的了,因为探子来报,前往奉化的这一路上,有不少厢军设卡盘查,想要混过去是不可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