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21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21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独面见,再打分数,会不会存在内幕?要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谁知道呢”

    “如此选人,真是儿戏。”

    听到挑选都尉的方式之后,各人开始坐不住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了起来。

    “各位大人,在下与各位素不相识,未曾有缘交结,故而不存在偏袒。至于挑选都尉乃是为民取才,为军任将,自然是要优中取优,精益求益,不会凭在下个人爱好而断定。单独面见,只是为了给各位一个安静的空间、时间,陈述心中的抱负与想法。”

    为免场面变得不可控制,在各人还没开始激烈讨论起来之前,诸葛亮又发话了,争取平息各人心中的微妙想法,让各人了解到这样挑选,其实最为公平。

    单独面试,从应答者中挑选出最适合当都尉的人。

    当都尉,最重要的是什么?

    估计只有诸葛亮内心一个人知道,谁能猜中诸葛亮的心思,就能稳当都尉。

    这也是这次单独面试的意义。

第46章 从事薛悌() 
“说是这么说,谁知道单独面见谈的是些什么。”

    “就算这位小公子不认识大家,难免有人早已暗自投奔或贿赂郡丞大人也不一定呢”

    众人又开始小声讨论,提出质疑。

    “各位大人,无需猜想。所有人的考核要求与题目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做好一名都尉?单独会面之时,只要将大人的答案告诉在下即可。在下自会根据所学,给予评分。”

    诸葛亮干脆开诚布公地将题目说出来,让各人提前打好腹稿,做好准备。说完,也不再待在会客厅,而是向诸葛珪行了一礼后,私自走向下人早已打扫干净备好的书房。

    各人看挑选都尉的面试官都跑了,一时不知所措,面面相觑。末了,各人又开始眼巴巴地看着诸葛珪,那意思是说:你儿子咋就跑了,几个意思呀,这下咋整呢。

    “各位大人还请多多思考,完善心中的答案。若是准备妥当,可到门口,自有下人引领,带各位大人去见小儿。若是回答完,下人会带各位大人到另一处所暂且休息,本官也会在那,接着好好招待各位大人。这儿,便不逗留了。”

    诸葛珪看诸葛亮不按常理出牌,一时也略懵。反应过来后,便开始帮诸葛亮擦屁股,提出一系列的拾漏补遗。没有说明答完题后,让人去哪,要是答完后还跑回来串供,那考核就没有意义了。

    全部答完之后,还要当场宣布答案,以宽人心,显示公平。对于挑选不中的,也要多加安抚,日后还能引为助力。

    不过,诸葛亮还这么小,经验难免不足,待人接物有不周全之处,也是自然,应有之事。

    诸葛珪也没觉得是多大点事,这样一来也好,自己也有理由和借口离开这里,到人少的另一边先行休息。想到这,诸葛珪脚底如抹油,瞬间便先溜了。

    留下一群或目瞪口呆,或摇头沉吟,或手脚并用的人,都在想一个最佳的答案。

    “想什么想,有什么好想的,横竖不过是不中,老夫便先行一阵,替各位打打头阵。”一个性格比较冲动的,排众而出,率先走向门口。

    但却无应者,起身响应的人一个都没有,静如寒鸦,略显尴尬。

    开玩笑,这时候多思考一会儿,也许答案就多几分。万一分数最高,那可是都尉得手,改变一生了。

    诸葛亮静坐在书房,并没有等太久,很快便有一个人入门,走了进来。

    “这位大人,请就坐。不知大人如何称呼?”看见来人一副县尉的打扮,诸葛亮连忙地请其入坐,以便好开始后面的面试。

    “多谢公子,老夫乃华县县尉,曾任华县狱掾,名叫臧戒,依老夫看来,当好都尉首要勇武,个人武艺要高,能够威震军旅,四方拜服。”臧戒说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有点片面,但诸葛亮觉得一个小小的县尉能有这样的认知,已是不易。

    “臧大人所见,亮觉得甚好,但光有武力可能还不够,还需要统率能力,调度能力,练兵能力,协作能力等等,故满分为十,在下给大人八分,如何?”

    考核满值为十分,诸葛亮给了臧戒八分。这分数算是打得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在臧戒之后,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进来了。

    来的人,答案各式各样,不一而足,但诸葛亮听起来都有点差强人意,只好凭良心,大多打分在八分左右,目前最高分为八点九分,尚未有人能突破九分。

    直到有一人进来了,听了答案,诸葛亮才眼前一亮。

    “这位大人,还请就坐,不知大人如何称呼?敢问大人对好当都尉有什么见解?”诸葛亮已是快麻木了,机械性地询问,就像一场招聘会,在面试了几千人之后,劳累不堪的面试官开始形式化、流程化面试了。

    “公子客气了,在下薛悌,字孝威,兖州东郡人氏,现任兖州从事,听闻泰山郡有意择优出任都尉,在下便不请自来,冒眛报名参选,还请公子不要介意。依在下看来,如何当好都尉,并没有答案。”

    薛悌自我介绍后,就坐于席,直接将当好都尉的答案定为没有答案,诸葛亮听后不由一时大奇,来了精神。

    “薛从事此话何解?都尉一职,择贤择德,任才任能,岂能是没有答案。还请坦言释之,在下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诸葛亮接着询问,想知道这个薛悌是故意哗众取宠,还是另有深意。毕竟,没有答案的这个答案对比之前面试的那些人给出的答案,是有些特别。

    “公子,就任都尉之人,要的是忠诚。只要忠诚于郡丞府,忠诚于诸葛氏,忠诚于诸葛大人和公子您。哪怕什么都不懂,都不重要,因为可以学,当然要是什么都懂一些,那自然是更好。在下不才,刚好什么都懂一些,想投入诸葛氏门下,出任都尉,还请公子能够同意。”

    薛悌直来直往,毫不避讳想投入诸葛氏,成为诸葛氏的门生故吏,从而出任都尉一职。至于如何当好都尉,也许薛悌知道答案,也许薛悌根本就不知道答案,甚至是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薛悌与济阴人王思、郤嘉都是寒微出身,三人后来官位相若。薛悌为官虽然善用儒术,却不和王思、郤嘉一样,独尊儒术,而是个学识很杂,奉用多于一种学说流派的官员,类似于杂家。正如薛悌所说,什么都略懂一二就是薛悌最好的写照。

    “孝威兄大才也,区区一个都尉真是屈尊了,委屈你了。诸葛氏得孝威兄,如鱼得水也。若他朝一日,诸葛氏凭风直起,必以不下于郡守之位虚席以待孝威兄,还请孝威兄暂时委屈些许时日。”

    听到薛悌为了都尉,为了升迁,主动投靠诸葛氏,诸葛亮内心觉得薛悌真是识时务之俊杰,加之薛悌对当都尉的认识颇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要的不止是人才,还要都尉的忠心与投靠,成为诸葛氏的属臣。

    能力不够,可以培养。

    忠诚度,更为关键。

第47章 督邮高堂隆() 
“多谢主公。悌必定肝脑涂地,以待驱使。”听到诸葛亮的允诺,将来有机会必定会重用,就任不下于郡守之位,薛悌更是直接认诸葛亮为主。

    毕竟投靠诸葛氏,就得放下身段,以薛悌看来,诸葛珪能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诸葛亮,认诸葛亮为主,未必是坏事,跟对了人,将来才有一个好前程。

    “孝威兄,虽然你新投诸葛家,可在下任人不避亲,都尉一职当你莫属。但眼前考核的流程还是要继续走完,要不,在下给孝威兄打九点五分,不知意下如何?”

    收下了薛悌,诸葛亮心情大好,都尉一职在诸葛亮心中已有了合适的人选,但考核的流程还是要走完的,并且当场公布,以显流程公平。

    “悌既投了主公,一切任凭主公作主。悌绝无二言。”薛悌早就不在意打多少分了,只要搭上了诸葛氏这条大船,时候到了,自然水涨船高。表面功夫,都不重要,不过得配合主家的表演,完善当下的考核,也就从善如流。

    “善!得孝威兄,真是天助诸葛氏也。”见薛悌投靠后,并没有提什么要求,诸葛亮也不由高看了薛悌一眼。

    “主公,悌在泰山有一好友,此人名唤高堂隆,现任泰山郡督邮,悌便是从好友高堂隆得知泰山郡正在挑选都尉一职,方能与高堂隆一同前来参选。高堂隆小时候曾就读于太学,品学兼优,心有沟渠。若能招之,必得大才。”

    末了,就在薛悌要告退,快要走出静室之时,又对诸葛亮举荐了另一个人才,想将此人引为出任都尉的左臂右膀。

    “孝威兄有心了,如若此人有意投我诸葛氏,在下必定尽力招揽,将其作为孝威兄的副手,以全你们兄弟之情,同事之谊。”诸葛亮表示知道了,会试着招揽一下高堂隆,人才嘛,诸葛亮又不嫌多,只要对方有意,那就收下呗,以观后效。

    若是有才能,后面自会加大重用。若是对方无意投靠,也不会腆着脸,厚脸皮去求。乱世将启,人才多如流云,人命却不如狗。为了一二个人才,浪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殊为不智。

    “多谢主公,悌告退。”薛悌说完便退出静室,薛悌知道只能帮好友高堂隆美言一二,再多说反而不美。毕竟此事要双方达成共识,形成默契。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行。

    比如,诸葛亮不收,或高堂隆不投,那此事就变得渺茫了。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身怀异心的人,哪怕那人才高八斗。

    接下来面试的好些人,都不再给诸葛亮惊喜。

    不过诸葛亮还是用心地留意了一下薛悌所说的人,所以面试到高堂隆的时候,诸葛亮认真对待了许多。

    “这位大人,还请就坐。不知大人如何称呼?对于当好都尉一职有何见解?”习惯性发作的诸葛亮,还是客套地将面试开头语说出来。

    “拜见公子,在下名为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现任泰山郡督邮。在下年少时曾就读于太学,略懂占卜天象,对于军事并不擅长,若是说得不好,还请公子勿怪。以在下看来,想当都尉主要在对上能直言不讳,对下能尽心尽责。”

    身为督邮的高堂隆对于诸葛亮这种虽然年纪小,却背后倚于大靠山的人物,平时接触极少,所以回答也是中规中矩,不卑不亢。尽量还原真实,将自身情况与认识平白表述出来。

    “哦,原来是升平兄,不久之前,从事薛孝威兄曾向在下举荐升平兄,说你有大才,可堪重用,如今一见,所言非虚啊。”

    听到来人是高堂隆,诸葛亮便想起不久之前薛悌所举荐的人应是在此了。诸葛亮不由打起精神,细细打量起来了。

    “公子过奖了,在下才学不及孝威兄万分之一二,对于这些表扬评价,实在是受之有愧。虽与孝威兄结识不久,但私交甚笃。想不到孝威兄竟如此仗义,倒是让公子笑话了。”

    高堂隆对于从事薛悌会在都尉参选这个关键时候为他人举荐,内心一阵感动,直把薛悌引为知己,同时敬佩不已。在诸葛亮面前,职位卑微的高堂隆哪怕有薛悌帮忙,还是谦逊有礼,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升平兄与孝威兄二人感情深厚,令人羡慕。不知二位是因何结缘的?官场之中,有一二知心交心好友,实属不易。”诸葛亮对于高堂隆和薛悌二人的关系,好奇了起来。遂问高堂隆一个督邮是怎么会和薛悌一个从事,私交极好的。

    两人,直接忘记跳过了都尉一问。

    “禀报公子,当时郡里的督军和孝威兄争强,直呼孝威兄的名字并训斥他。在下刚好路经遇见,便按剑怒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弹奏秦筝,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当着臣下面而直称君名,按礼仪该责罚你’。便想斩了督军,督军大惊失色,孝威兄也赶紧制止。因为此事,孝威兄不嫌弃在下官职低微,与在下结识,成了朋友。”

    高堂隆事无不可对人说,光明磊落地将与从事薛悌结交的经过告诉了诸葛亮,丝毫不怕他人说巴结权贵,结党营私。

    “大人高义,孝威兄念情。尔等二人皆是治世经纬之大才,不可多得。孝威兄不嫌弃诸葛氏门第不显,官职低微,新投入我诸葛氏,诸葛氏倍加看重孝威兄,不知大人觉得我诸葛氏如何?可愿与孝威兄一同共事?”

    诸葛亮向高堂隆抛出了招揽的信号,希望高堂隆能看在薛悌的情份上,同意也拜入诸葛氏的门下,成为属臣,与薛悌一同共事。

    高堂隆原本想拒绝,但反过来一想,身为兖州从事的薛悌都愿意投入诸葛氏门下,若是自己不识抬举,拒绝了诸葛亮的好意,恐怕都尉一事就与自己再无相关。

    高堂隆想起刚刚齐聚一堂,众多的兖州官员、各郡县县令、县尉、督邮等等,要是拒绝了,可能就将一辈子在督邮这个官职上磋砣了。

    “承蒙公子不弃,在下愿认公子为主,投入诸葛氏门下,与诸葛氏共荣共损。”高堂隆能听出诸葛亮的弦外之音,就是:薛悌都拜诸葛亮为主公,在诸葛氏门下做事,你要是觉得不如他,就一块过来吧;要是觉得才能超过薛悌,那你就拒绝。

    人家从事都投靠了,还更加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高堂隆自认一个小小的督邮,没办法不屈服,只好紧紧地捉住诸葛亮投来的橄榄枝。

第48章 募兵计划() 
在高堂隆明确表示愿意投靠诸葛氏,并认诸葛亮为主后,诸葛亮与高堂隆谈之甚欢。最后,诸葛亮给了高堂隆九点三的高分,位列第二。

    待高堂隆之后,仍有一些人前来对答,但都表现平平,未有可取之新意。因此,挑选都尉考核一事便算告一段落。

    各人回答完毕,领了分数后,便由下人带往另一会客厅,等待得出都尉最终人选结果。

    诸葛亮询问了府里的下人,得知已没有要继续参加考核的官员后,也由下人带领去到各人等待的地方。

    各人看见诸葛亮走进了客厅,想起手中拿着的成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